|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65|回复: 6

【原创】苦日子里的甜蜜记忆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9-15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 k7 e1 R' S8 o2 c" G

甜蜜记忆有多种,这里说的是最本真的甜蜜:糖,小时候的糖。

% i/ q# w( f. J& F

 

" O$ I" ?2 L8 `1 _" k6 ?" ?0 I

如今好吃的零食种类繁多,还爱吃糖的孩子恐怕不多了。

) ] n6 a' G! U' r

 

" Z9 ~' p2 w8 j, _9 L

小时候供应匮乏,糖可是好东西,那时的糖大概有以下几种:
水果糖。这种糖最便宜,一分钱一块吧,硬、甜,有股水果的香味,我现在仍然坚信那个时代已经上了工业香精,汗。后来,有个鲜族的老街坊去金太阳国当专家,经过一番申请和周折,参加了他侄子的婚礼。主人拿出了压箱底的水果糖当喜糖招待来宾,他说那叫一个难吃啊,都变质了,而且一股子香精味直冲脑门,呵呵。

0 I- X& O9 z4 S9 _3 v9 X* q* H

 

$ V( I1 G% j5 T& A; |1 F9 e

牛奶糖。这个么,好像也分档次,便宜的2元钱一斤?大概吧。贵的记得是5分钱一块,那个奶味就很足了。

. ~( u& M( t/ N

 

, H9 k/ j/ k* ~5 k8 o

杂拌糖。顾名思义,水果糖与牛奶糖的混掺,兼顾好吃与价格。

3 H, @9 z& z# u3 B' u/ p

 

t. `8 r. @* L0 l, M

关东糖。也就是麦芽糖,与瓜子、花生、香油一样,是逢年过节凭副食本买的。此糖的特点是粘,超级的粘,嘎巴一口(得用后槽牙哈,若用门牙咬,当心成豁子,呵呵)咬下去,牙关能被粘住扯不开。关东糖外面带着一层白霜,防止互相粘连的。但不幸大多情况还是会发生粘连,买来的关东糖成为一簇,吃的时候得掰开。

3 Z* C$ e3 |7 q% B9 M+ s2 m! R

 

/ l! T: X8 o- D4 `7 I0 Y, K

后来,上海货大举北进,一时成了高档、好吃、甚至是时尚的标志性食品。市场上有了沪产糖果:酸三色、牛轧奶糖、黄油球(大概是这个名字),声名赫赫的大白兔应该是7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的。

+ x0 Q2 ` @# J

 

. A# w* a+ h( V

其实,那时的广州糖果也很好吃,只不过京穗两地太远,物流不畅,不如上海糖果普及。大人单位叔叔、阿姨中有老广,或去广州出差(广交会之类,呵呵)带回来。广州糖果多水果糖,包装也很有特色,比如菠萝水果糖的包装就包成菠萝状,糖纸印成菠萝皮的花纹,封口那一揪揪是绿色的,好看又好吃。此外还有椰子糖,有油性、香,也很好吃。

8 X( V' T, G4 G) U+ Z

 

; V4 Z7 q# z2 A# x0 K6 P- R

那时的巧克力可是高档食品,北京么,自然是義利牌的,椭圆形半球状,上面有花纹,散装的。印象是5要么10元(也可能没这么贵,年代久远,实在记不准了)一斤。跟上海的光明散装巧克力一比,不得不承认,还是上海巧克力味道柔和好吃:)

$ m, T( F1 k' e2 g% B2 }

 

/ _2 N% W) k+ ]7 E3 S

那时超爱吃软糖,省牙口。一个是饴糖,其中高粱饴是大路货,上面有些砂糖粒,高粱饴以产地是青岛的最为著名。还有的饴糖不带砂糖粒,表面有层白霜,还有米纸包着,米纸可以吃。此外,还有一种叫水晶糖的,方方正正半透明的,用玻璃纸包装,味道柔和,口感也好。就是一个字:贵。好货不便宜真是不假:)

8 F" g$ B4 j. \. V9 M0 l

 

1 C. T' u: `2 @: w* G3 o. t

可能还有其它糖品,先这些,想起来再补充。

: ^: t; R7 V9 R8 Q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5 15:04:25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9-15 2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孩子不是那么爱吃糖了
发表于 2011-9-16 0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北京的小儿酥,或者叫小孩酥,是童年的最爱。
发表于 2011-9-16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真好啊,呵呵
发表于 2011-9-16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候糖很稀罕,女孩子比谁攒的糖纸多。

. {; q& }& r1 U$ L/ v( {1 g1 {9 u

糖纸(纸的不行)用清水打湿,贴在门上,干了以后夹在书里。

8 G8 L% G! [8 e0 P/ @) B, D( S7 i

我那个时候攒了厚厚一本书。

7 l2 g$ s) A( w& o% @. x1 t2 Q5 _: }

现在看来真是太没远见,攒什么糖纸,要是攒邮票、攒火花,现在也有拿得出手的“传家宝”了。

! }) U7 ]. t$ a7 O2 B$ U' [

我最喜欢高粱饴,因为我爸爸妈妈那个时候经常拿高粱饴“拔河”——两人一人捏着高粱饴的一边拔河,谁拽得多谁就赢了多吃。我爸总赢,虽然他很早就公布出他的诀窍——谁用劲拽,谁就输。不知道我妈是想挑战这个理论,还是心疼我爸,反正我印象中我妈经常是只能捏着指头边的一点吃。

发表于 2011-9-19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粽子糖极有特点,好吃!

0 N- h* H2 b3 N6 h6 W6 l

还有一种芝麻糖,大约两寸长,麻花条形,芝麻味很浓

3 \3 ^2 B5 f!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9 11:48:53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9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母亲在位于东城区猪市大街(现东四西大街)路北的景山学校烫蜡厂工作。该厂主要就是为食品厂生产烫过蜡的糖纸和冰棍儿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2 14:37 , Processed in 1.2622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