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03|回复: 16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9-6 2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找昔日总后礼堂的历史踪影 , S4 Q0 ?* `# A
本文为洪学智将军之女晓晓赐稿,原题为“总后礼堂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 M* V+ S2 ?/ a4 n) I7 V
# Z% m0 ?: i* _$ i1 w

    当我回忆起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时,让人不由自主得想起历任总后部长黄克诚、杨立

% c+ h& x. P" f7 ~5 [! s
1
4 [$ Y9 L2 x U

三、洪学智等一位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伴随他们的那个时代----跌宕起浮的共和国、国家军队的艰难成长历程。

$ P1 D& W5 z1 H7 Z# h

    五月的北京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总后大院干净整洁,阵阵的微风吹来槐花的清香,我心旷神怡悠闲漫步在大院的小道上,当我走近俱乐部毛主席塑像前,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往日的总后礼堂全然不见了,已经被施工的护拦隔成为一大片工地,里面残砖碎瓦乱成一片。阵风吹起的尘土遮挡了我的视线,阳光洒落在残砖碎瓦上,斑斑驳驳,我睁大眼睛透过眼前的尘雾,想去寻找往日总后礼堂的踪迹。

, |( a6 l9 f! p/ @0 P

    总后礼堂曾是总后标志性的建筑。它的庄严、精美是几代总后人的骄傲,它历经了59年的风风雨雨,是总后历史的见证,它同总后人同呼吸共命运,它留给总后人许多美好的回忆。

4 F1 Y9 o) o2 N8 |0 Y

    总后礼堂全称总后勤部机关礼堂。始建于1952年,建筑面积5295平方米。它将古代建筑精美的绘画、雕刻工艺与现代建筑完备的功能设计相结合,是建国初期国内著名精品建筑之一。

0 x6 h1 J F" D: l

    1952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位于西郊部队的各兵种大院没有礼堂,没有举办军队大型活动的场所,经请示中央军委同意,决定在总后大院修建礼堂。总后大院兴建时中苏关系还处在友好阶段,大院各生活楼群基本搬照苏联的“陆军大院”模式,统一制式,布局按“陆军总部”图纸,唯有总后大礼堂没有教条式照搬苏联专家的意见。为此总后营房部设计处还专门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特召来几位梁思成的得意弟子参军入伍,充实设计队伍,聚集体的智慧,结合中国古建筑的古朴、精美、博大深邃和苏式建筑的气派、华贵、凝重的特点设计出了总后大礼堂。无论在平面布局,外观造型上都独具匠心。礼堂前厅宽阔明亮,演出大厅两旁的立柱用金泊沟嵌着云纹,显得庄严辉煌。舞台边沿呈椭圆形的中式大舞台连贯大气,黄牛皮的座椅坚固柔滑,悬垂的降紫色的丝绒幕布上的金泊云纹,穹顶和周边对称雕梁画栋,带给人们许多美的享受和中华民族的自豪。站在礼堂对面远远望去,广角散开的门前台阶,显示了总后礼堂身姿的威严。汉白玉的围拦柱子呈现的是龙凤成祥的雕饰,增加了这座建筑的雍容华贵。礼堂大门的门楣上绘有中式的图案古香古色。据说礼堂仅金泊贴饰就用去了200两黄金。

& n9 Q" n; Z( p- z! S

    总后礼堂在1952年初建时期曾有过夭折的尘封往事。据说是周总理某次外出视察工作时,专机在西郊机场起飞后,俯视看到了西郊居然有如此庞大的工地,有如此华丽的雏形建筑很是吃惊。经调查是在建设中的总后礼堂,总理批评了总后勤部当时的领导,杨立三老部长忍辱负重承担了责任,才使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1954年总后礼堂落成时,杨部长已经病逝了。从此,总后礼堂成为西郊面积最大、设计一流的堪称北京十大建筑之前最精美的一座建筑物,做为部队机关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无论是政治集会还是文化娱乐,总后礼堂都成为承担军队举足轻重的时代载体。

" I& c. W2 ?: a& y |

    当我回忆起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时,让人不由自主得想起历任总后部长黄克诚、杨立三、洪学智等一位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伴随他们的那个时代----跌宕起浮的共和国、国家军队的艰难成长历程。

$ l$ n; F! \+ V+ r% r: i1 W

    总后礼堂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活动是,在这里举办过1 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授衔仪式。

& f( p1 V% J+ r

    195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授衔仪式。毛泽东主席亲自向十位元帅颁发了元帅军衔的命令状和勋章。周恩来总理分别把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和勋章授予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三军指挥员。

8 z* e- o1 S5 R, V

    1955年11月10日黄克诚大将在总后礼堂举行尉官授衔仪式,11月19日国防部长在此举行校官授衔仪式。当晚,在总后勤部礼堂举行了授衔典礼戏剧晚会。以后每一次军队的大变故、大改革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印迹。最让人难忘的是,曾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朱老总、刘少奇、周总理、彭德怀、陈毅、贺龙元帅、杨尚昆、胡耀邦及胡锦涛主席,都曾来这里参加和主持过重大政治活动,并应邀参加总后指战员的团拜贺岁或来此参加军民同乐文艺联欢。正是由于总后礼堂优良的音响设备和文明高雅的良好环境,才有机会多次举办盛大的三军文艺汇演及国家文艺团体出国前的汇报演出。

0 m2 Q' x7 G& b5 Z% K/ }; t

    1956年梅兰芳大师在这里上演过《霸王别姬》,当晚礼堂被布置的流光溢彩,整个大院万民空巷,即便没有票,也都聚拢在礼堂周围,分享演出的盛况;1959年马连良、马富禄等名角在这里出演了“火牛阵”;1960年周信芳大师来此演出《四进士》、《徐策跑城》;更有苏联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的《天鹅湖》,更是使得总后礼堂蓬荜生辉。大师级的演出不论干部职务高低、领导军衔大小,一律自费限购两张演出门票。大家为了搞到一张《天鹅湖》的演出票和一份精美绝伦的演出剧照而“欣喜若狂”。更有多次苏军红旗歌舞团的演出,在总后礼堂造成了轰动性效应,影响和造就了一代人,“喀秋莎”的歌声至今不绝于耳。

$ H2 ?( \* h! y! d" `8 k

    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党的女儿》就是在总后礼堂拍摄的,缀满金泊云纹的降紫色丝绒幕布徐徐拉开,身穿民族大襟衣服,胸前一条大辫子的细妹仔,高亢悦耳的江西兴国山歌,领唱“哎呀来----喂”唱得荡气回肠,领唱的小妞与台下将军父亲在失散多年后重逢了,影片塑造的女共产党员李玉梅是由八一厂著名演员田华扮演的,李玉梅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不屈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与此同时总后礼堂也留在人们的心中。

+ J+ i" I7 _: P# L- f1 n4 E

    总后礼堂最让人伤感落泪的是1986年10月14日。礼堂前厅第一次被装点成肃穆的灵堂,秋风瑟瑟,阴霾蔽日,礼堂传出阵阵哀乐,黑纱缠绕圆柱,挽幛悬挂横梁。刘伯承元帅静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三军仪仗队的战士持枪守护在灵柩两旁。邓小平携全家最先来到灵堂,向他深深鞠躬,久久凝视着昔日的战友,仿佛回想起太行山的岁月、大别山的奋战、千里逐鹿中原、布阵鏖兵淮海、奋疾渡江斩首和进军大西南的桩桩往事……。“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

* b Y8 y# O% @# A

    值得庆幸的是,在总后大礼堂被拆毁前的2010年12月11、12日,连续两天在这里隆重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慰问演出》,筹办这场演出是60年前赴朝作战志愿军将领的后代们。前来观看演出的有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志愿军烈士遗孀及后代、有入朝作战主力部队及后来组建的志愿军铁道兵、炮兵、装甲部队、空军、后勤指挥所等部队代表及子弟兵。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抗美援朝时期主旋律在礼堂上空回响起来时演出达到高潮,已分不清谁是演员,谁是观众。现场观众被这荡气回肠的歌声激动得热泪盈眶,更感怀当年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当《我的祖国》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全场沸腾了!

! G. `7 l# ?$ i% `

    岁月荏苒,物转星移。总后勤部大礼堂像历史的丰碑,记载着总后成长的全过程。它是几代总后人抹不去的情感记忆、是总后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瓦砾,礼堂不复存在了。不久的将来在这里将要建起现代化的、功能更加齐备的、新的大礼堂。但是没有了历史、没有了那些引领时代人物的踪迹、没有了那份厚重的文化底蕴,它又将是多么的苍白、浅薄。现代北京已不缺少高楼大厦,但像总后勤部大礼堂这样精美、漂亮的建筑已不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将它保留下来?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8 J; K: {1 ?2 d(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6 20:36:3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9-6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发表于 2011-9-8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木感觉出一丁点儿的可惜来!
发表于 2011-9-8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鸡国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发表于 2011-9-10 0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年代左右军队建的礼堂现在都在拆,最近有钱了。。。。。

发表于 2011-9-11 0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提到的,当初营房部招的几位设计师中,就有我父亲的同学。从香港回内地入伍。在营房部工作到文革。文革中被邱会作的人以“特嫌”名义拘押,拷打致死并以“无名氏”为名火化,至今尸骨无存。在后来党中央下发的批判“四人帮罪证”的文件中,也提到这件事。

9 e" ^: t3 ~" F& M {$ ~

文革后,被追认为烈士。但是,“组织上”对家属进行了多次谈话“要相信群众相信党,正确对待群众运动”。

- A/ C& z `) T; ]

当初他就在自己参与设计的这座礼堂,被“批斗”过无数次。

( z& X% ]! [7 T. J8 @

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段回忆是血红的。

发表于 2011-9-12 0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7日长巷草厂一带,交点作业

那个时代,“中苏友好”是主流,很多建筑物都是学习苏联的。后来又加上一点“中国元素”。现在能看到的,我以为最典型的是三里河的原国家计委大楼,和景山后街转角处原来雁翅楼的位置上建起的两座部队大楼。还有百万庄居民区、和平里居民区。还有几座商场,也是按照苏联模式,统一图纸设计建造,现在都没有了,包括百万庄商场、和平里商场、礼士路商场、永定路商场等等。

, @, Y; z2 d h$ ~

还有一组“苏联楼”,在现在黄寺总政大院的西院,当初是医院,好像现在有一座是门诊部,另一座似乎给了体工队?

5 n# ?3 o" n; F

这些东西,都是北京城市变迁过程中,一个时代的符号,我觉得也应该去“拍记”一下。

) m+ @* ?% e: ~$ P D3 @5 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2 9:02:4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1 2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可惜了。北京市搞的近现代优秀建筑没有把它包含在其中吗?总后礼堂的具体位置?
发表于 2011-9-11 2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五十年代的建筑都是非常经典非常漂亮的,不知哪里可以寻到比较齐全的记载和目录,这里有没有热心网友有志于做做这方面的工作?

) w: x5 k# p4 }0 F! |1 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9-11 22:31:52编辑过]
发表于 2011-9-13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现在的北京军区总医院吧,里面有两个西洋风格的大门很漂亮。

1 V3 U% L9 Q! K0 n8 Z: v

原来里面的明清粮仓房厩还残留一些,但前两年盖楼房时似乎拆了点(不肯定,还需要查查)

发表于 2011-9-13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当作文保单位 拆了很自然
发表于 2011-9-12 2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军总院的这个保存还比较完整,只是里边的座椅被拆除了,但愿有个好命运!

/ W! Y" V3 S1 }4 `2 c

 

, G/ E- o# V; P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发表于 2011-9-15 2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拆吧,拆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老的不死新的咋能掌权。
发表于 2011-9-16 0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幛喆 2011-5-2感笔  H  G5 g4 x) J. F7 c: j6 e' l
9 n( v0 e" n3 K' i/ l

2 z& u, @+ L5 K% u?????? 五一前夕,我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大院(以下简称总后)内的总后礼堂要拆了,我吃惊不小,那可是被称为第二个人民大会堂啊。  ?
" {- [9 J8 P& Z% e3 a# V$ I6 \  我从小在总后勤部大院长大,总后礼堂伴随了我一生,直到我父亲离休后搬出了总后军队大院。 ?, f5 S4 k  a/ o* u+ J
  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基本是以看电影为主,所以当时各个军队大院都有自己的大礼堂。大礼堂主要用于开会和放电影。?
1 H# {+ E* x. t  尽管当时有一句顺口溜:总后,总后,什么都落后。但是总后礼堂可是质量最好,最豪华的。它被称为第二个人民大会堂。?; \8 W5 m; e9 v+ d6 c4 Y! E
  据老辈军人讲,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建设总后礼堂。周恩来总理有一次外出坐飞机在天空上看到这个正在建设的庞大的雏形建筑,于是询问,才知道总后勤部正在盖这个豪华礼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于是给予了批评。?8 T. }; c2 S8 \, y$ c7 c* x  A$ h( |
  当时建设到了一半,于是总后礼堂被迫修改设计图纸,原来第三层要盖舞厅,后来取消了,用剩下的材料又盖了后勤学院礼堂,能用剩下的材料又盖了后勤学院礼堂,可见总后礼堂设计的豪华程度。?
1 X. u+ R% e. ?7 {7 w* u* C6 l  即使修改了设计图纸,但是总后礼堂盖好后,其外观,建筑质量,内部装饰,舞台的立体空间,座椅的舒适性,雕梁画栋,音响等扩音设备和豪华程度仍然是数一数二的。被称为是第二个人民大会堂。?  h5 U$ z# L4 y* W$ j& H% d
  即使到现在21世纪,全面衡量,总后礼堂仍然是仅次于人民大会堂的最好大礼堂。?
4 b* y% }9 H5 J" V$ L  总后礼堂可以说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在总后礼堂承办的军队的大事件和社会大事件应该由老一辈军人去回忆。我作为当时军人的孩子在总后礼堂看过无数的电影和文艺演出。记得文革期间,只有八个样板戏(红灯记、白毛女等),总后礼堂有一次搞全军文艺汇演,天天晚上重复演出这些样板戏,我们小孩子天天看,也不烦,可见当时的文化生活的贫乏。?
% [% a* f% Y# F; M0 z- Z! k- V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军队内部开始解禁文革前被打入冷宫的电影。1977年10月,总后在全北京(或者说是全国)第一个在总后礼堂放映电影《洪湖赤卫队》。当时人们十多年没有看过电影,精神上的饥肠辘辘把人们都饿得几乎死去。所以第一次放映《洪湖赤卫队》,总后大院的军人和家属几乎都倾巢出动,外院的人听说后也绞尽脑汁“混进”总后大院来看《洪湖赤卫队》。当晚总后礼堂门前人山人海,一票难求。电影开始后,没有票的上千人堵在门口,人们都疯了,拼命呼喊着:开门,开门。场面颇为壮观。这时候人们试图冲进去,结果把总后礼堂的大门差点挤垮(幸亏总后礼堂建筑质量一流,否则非得挤垮)。?
2 P# n7 N& c5 {: b: r. d# k  为了不出人命,总后领导赶紧作出紧急对策,马上在总后大院的大草坪上露天放映《洪湖赤卫队》,就是总后礼堂放映完的拷贝马上拿到草坪上放映,这时候人们马上涌到草坪上抢占最佳位置,一瞬间,草坪上座无虚席。大屏幕支起来后,屏幕后面都坐满了人。那天晚上,人们就向过节一样,拥挤不堪但是又兴奋不已。?! A  o% _, L  |% [5 `# z/ D5 k
  (注:放映《洪湖赤卫队》这块大草坪当时是北京第二块铺有草地的足球场,曾举办过全军运动会等。还有一个草坪足球场是北京工人体育场。除了这2个草坪足球场外,当时北京就没有第三个草坪足球场了。)?: m: S" Q/ z1 @: A
  第二天,看过《洪湖赤卫队》的我们这帮部队的孩子们,逢人便讲这个电影,一来显示自己在军队总后大院的优越性,二来满足那些在院外没有看过《洪湖赤卫队》的人们,我们讲得绘声绘色,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G  H: K7 J* E3 I" r/ ~6 {4 L8 C
  总后带头解禁放映了《洪湖赤卫队》后,又先后放映了文革前被打入冷宫的各种电影。那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们每天晚上都在总后礼堂看电影。之后,其它各个部队大院和国务院各部委的礼堂由此开始也陆续放映文革前被打入冷宫的各种电影。?2 A+ R; R( L+ r$ \
  后来我们这些孩子们又先后在总后礼堂看过各种电影。可以说,我看过的90%的电影都是在总后礼堂看的。?4 k9 n* O3 \. V& d
  此外,总后礼堂还作为外景,拍摄过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蔡晓晴导演,张铁林、方舒、沈丹萍主演,我当时在总后礼堂现场看过拍摄)、电视剧《血色浪漫》(滕文骥导演,刘桦、孙俪主演)、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导演,夏雨,宁静主演)等。?
' \# q, q& H2 v) w" H3 y" g5 H* O7 U  可是这样一个称为第二个人民大会堂,承载着太多记忆的总后礼堂真的要拆了??
% t' H- W0 f5 _  五一期间,我专门去了阔别十多年的总后大院,这是我成长的地方。我看到总后礼堂已经被施工围挡围起来了。?, m5 d9 ~' V- r, R9 L% W
  我安静地坐在总后礼堂的不远处,听着挖掘机隆隆洪声,默默注视着挖掘机的机头狠命地砸向汉白玉砌成的总后礼堂那强壮的外墙身躯,伴随我长大的总后礼堂就这样被一层层砸烂……?
$ T- j& N5 W/ U9 m  我50多岁了,总后礼堂也50 多岁了,我无语,我心如刀割。?. O* B4 V1 e0 ^& u1 a5 ?5 A; k
  北京的四合院都要保护,难道军队内部这样的历史文物不需要保护吗??
& j3 g+ K3 [: R! j8 w, j* z  这时走过来一位老军人,我问他:“老人家,您贵庚?”?
* o$ V$ y- T% c+ O" \( {  ?
  S6 D- i. J) C5 l& T$ i  “85岁了。”?$ ^" s- y2 N7 l" \2 w
  ?
- k8 D/ `9 |9 s/ Y+ u) G  “听说,总后礼堂要被拆了?”我指着那台挖掘机。“为什么啊?,这也是文物了。”?( `$ N# ~) ^$ H
  ?
, j9 M! R3 O3 Y" |4 h* C% @7 v  “哎……”老军人眼色黯然,一声不吭走了。?
0 m0 V  T: ?5 k. N3 ]: S4 v2 F) l?0 Z; m* o, V9 M( _
  第二个人民大会堂难道就要从军队的记忆中消失?,我儿时的记忆:总后礼堂——我,拿出相机,咔嚓,留作纪念吧……?9 g4 k% {8 N$ _$ f, x' f
  ?( x! r1 v( b5 X$ M' X' _7 C$ t/ X
?5 E8 A3 }0 e) n  Y; b5 H. V6 |8 y
?) R! w, ^- P/ m" b# @/ a) r
??????《邱会作回忆录》中说,六十年代初中央决定战备物资要准备300万人打一年仗的储备,为此不计军民通用由地方物资储备的部分(如钢材、木材、煤碳等),军队后勤部门需要储备的就价值130医院,当时年度军费不过是50多亿元。所以就想方设法开源节流,用了五年时间(1963-1968)实现这一战备目标。为此,全军除了国防工程、边海防建设外,严禁楼台管所建设、严格限制营房建设、干部薪金待遇等等。驻京部队除了总后大院有这么一栋五十年代修的大礼堂外,空军海军都没有自己的大礼堂
发表于 2011-9-16 0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这是当时放映《洪湖赤卫队》的大草坪,现在更加漂亮。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近60年的总后礼堂拆除了

发表于 2011-9-16 14: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拆拆吧,哪天不定就把紫禁城拆了。
发表于 2011-9-16 1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当初为了建总后礼堂拆了一条胡同,大家现在是什么心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5 05:43 , Processed in 1.39118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