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耍耗子的
举报
耍耗子当今的年轻人看见这个题目,可能认为是笑谈吧?可是六七十年前,北京城街巷胡同确实有驯鼠艺人。清富察敦崇写的《燕京岁时记》中也提到耍耗子的,那是100年前的实事。上溯到明朝,在京城就有耍耗子的下街卖艺了。艺人身背一只小木箱,箱内装着驯熟的小白老鼠和应用的道具,吹着唢呐沿街卖艺。孩子们听到唢呐声,便知道街上来了耍耗子的,蜂拥似的往街上跑。艺人吹过一阵唢呐之后,见胡同里围拥的人不少,场地又合适,便撂下木箱,做演出的准备。如果围观的不够他的指标,便吹着唢呐,往另一条胡同走去。这是孩子们最为扫兴的事了,有的孩子便跟在艺人后边。艺人打开木箱,取出一块一米见方的粗布,铺在地面。在布的边沿将一根镶有尖铁扦子的木棍揳入地面。木棍的顶端装有木制刷白漆的佛塔,塔肚正中有一个两面可通的小圆洞,塔下有几根与立棍交叉的平行“米”字形木杆。每根杆头,装有不同的道具。有西瓜、桃、金蟾蜍、鱼、用线吊着的小木桶等。这些道具都是木制的,每件涂有相应的彩色油漆,做工精细。碧绿的西瓜,表面有黑色条纹;歪嘴的木桃,粉白相间;蟾蜍背上的金线清晰可见。每件道具中央都有个可通的小洞。塔的顶端装有四周垂帘的平顶小圆伞,可以转动。在中间立杆两端拴上两条软梯,那软梯是短木棍排在一起,用小线拴得很牢固,软梯的另一端与地面钉牢,有一定的坡度。艺人安排妥当,又吹了一阵唢呐,希望再招一些人来。只见艺人从木箱内,取出一个个小木匣,拉开匣盖,请出第一个小“演员”,放在软梯前,艺人边唱边说。唱的故事内容是与道具相应的民间传说,如《刘全进瓜》、《姜太公钓鱼》、《刘海戏金蟾》、《李三娘打水·井台会》、《白猿偷桃》等。那艺人唱的小调,风趣入耳。“云蒙山倒有一个水帘洞,高山有洞,洞里有仙……”那一只只小白耗子,按照艺人唱的故事,一个个先后顺软梯爬到那相应的道具的小洞中,一动也不动。当时我很纳闷儿,那几个小白耗子怎么那么听话?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只小白耗子爬到吊桶处,还用它的两只前爪,提起那吊桶,而且还晃动两下。每演到这里,便招来孩子们的惊呼声。最后一个节目是艺人将一只小白耗子放到那平顶伞上,那耗子在原地跑动,带起那转动的小伞,伞边缀有一串小铜铃,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孩子们鼓掌叫好,“噢——!”演出就结束了。演出中间还打一次钱,全场演出,也就不到半小时。使孩子们最高兴的是,一只小白耗子顺软梯爬到已有几只耗子的地方。我们就大声呼喊,“走错喽!走错喽!”那耗子便返回来。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了,因而久久不能忘记。听大人们讲,白耗子通人性,艺人须下很大的功夫才能驯好。当时有个孩子说:“赶明儿我也逮几只耗子,教给它们练玩意儿,准比他们耍的好。”又有一个孩子说:“不行!咱们家那灰耗子见人就跑!”不知是谁说:“还咬人哪!非得是白耗子才能学着练玩意儿哪!”艺人打钱时,孩子们很自然地拿出几个零钱给艺人。大人说了,他们练半天不容易。要是有哪个孩子看完了,人家打钱,你溜之大吉,北京人管这种行为叫做“看蹭儿”,招人笑话。而今耍耗子的恐已绝迹,故得竹枝词一首以示念想。 软梯轻爬演艺忙,偷桃、进瓜、李三娘。 太公、蛇仙与刘海,巧耍耗子走城乡。
摘自《胡同---瞬间逝去的风景》翟鸿起 著
哈哈,说了半天,这么热闹,原来是翟爷的故事啊。偷桃是东方朔,进瓜是刘全,李三娘是谁呀?
想起《小井胡同》里陈宝国拿白面训练耗子了
今年东岳庙庙会上就有这个~~~
我记得小时候住平房,平时见到的老鼠大多是侧面有一条黑线的那种褐色姬鼠,体型不大
现在都被更大更凶残的沟鼠给灭绝了
西藏许多大喇嘛庙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在庙里繁衍了几百年、甚至被僧俗当作圣物的当地小型老鼠,被随卡车火车带进西藏来的沟鼠所灭绝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8 01:34 , Processed in 1.15188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