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 e' v! d# Q' |蔷薇科木瓜属木瓜' A( [6 N- M! F; ?
木瓜属主要有三种植物分别是:
" c% c( e/ A/ g4 t 1、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别名木瓜海棠、光皮木瓜、榠楂、木李、木梨。 3 Z8 r7 N# K" J z
2、皱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 Nakal),别名贴梗海棠、铁杆海棠、铁脚梨、川木瓜、宣木瓜。
$ U3 T0 I' \6 s4 r a 3、毛木瓜(Chaenomeles cathayensis Schneid),别名木桃,毛叶木瓜。 : M. o, V+ I+ _, A/ T+ F
本文只详细介绍常见的第1、2两种。 3 V8 l3 j5 w. b* d+ p; A1 C" R
1、木瓜 : A$ H4 G6 z, s/ x% x- _/ M" c
【植物名称】木瓜【别名】木瓜海棠、光皮木瓜,木瓜花、木梨、木李、榠楂、文冠果、文官果
; M/ S% M# O! J& `. z0 M 【学名】Chaenomeles sinensis Koehne
1 K9 w S9 l% i4 u& y 【科属分类】蔷薇科木瓜属
) {% t6 c; z5 ?2 z* }$ z 【性状描述】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无枝刺;小枝圆柱形,紫红色,幼时被淡黄色绒毛;树皮片状脱落,落后痕迹显著。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刺芒状细锯齿,齿端具腺体,表面无毛,幼时沿叶脉被稀疏柔毛,背面幼时密被黄白色绒毛;叶柄粗壮,长1~1.5厘米,被黄白色绒毛,上面两侧具棒状腺体;托叶膜质,椭圆状披针形,长7~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沿叶脉被柔毛。花单生于短枝端,直径2.5~3厘米;花梗粗短,长5~10毫米,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约7毫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稀疏腺齿,外面无毛或被稀疏柔毛,内面密被浅褐色绒毛,较萼筒长,果时反折;花瓣倒卵形,淡红色;雄蕊长约5毫米;花柱长约6毫米,被柔毛。梨果长椭圆体形,长10~15厘米,深黄色,具光泽,果肉木质,味微酸、涩,有芳香,具短果梗。花期4月,果期9~10月。【产地】原产我国,现在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江苏、湖北、四川、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区)都有栽培。
0 i9 k9 T/ {- I; Y' p7 Z【用途】木瓜海棠花色烂漫,树形好、病虫害少,是庭园绿化的良好树种,可丛植于庭园墙隅,林缘等处,春可赏花,秋可观果。种仁含油率35.99%,出油率30%,无异味,可食并可制肥皂。果实经蒸煮后作成蜜饯;又可供药用,但木瓜的药效甚微,由于药用效果差,国家药检局于2003年下文,禁止药用。花可为糖制酱的作料,风味很美。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木材质坚硬,可以制作家具。
+ U5 S5 }+ ]" H R) i* K2、皱皮木瓜 % Q0 @" |# x. t! |
【植物名称】皱皮木瓜 9 f! ~3 O3 z q, d/ {* |
( ~9 F& E% P. V9 E+ ?. S* w5 W2 P5 A E( P8 o1 H; h* W1 d7 U8 D
% \! v8 ~( C9 \. ?- D【别名】贴梗海棠、贴梗木瓜、铁脚海棠、铁杆海棠、铁脚梨、川木瓜、宣木瓜
& h' Z. p, f0 X5 V0 h6 ?! E; E- U【学名】Chaenomeles speciosa ) J, H6 Z( _' |1 G G, o9 h9 c
【科属分类】蔷薇科 木瓜属
% I6 Q* f. g/ x5 r 【性状描述】落叶灌木,高达2米,具枝刺;小枝圆柱形,开展,粗壮,嫩时紫褐色,无毛,老时暗褐色。叶片卵形至椭圆形,稀长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稀圆钝,基部楔形至宽楔形,边缘具尖锐细锯齿,齿尖开展,表面微光亮,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无毛;叶柄长1~1.5厘米,无毛;托叶大,叶状,卵形或肾形,边缘具尖锐重锯齿,无毛。花2~6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直径3.5~5厘米,叶前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粗短,长3毫米或近于无梗,无毛;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直立,近半圆形,先端圆钝,全缘或有波状齿,边缘有黄褐色睫毛,外面无毛,里面被稀疏柔毛,长为萼筒之半;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具短爪,长1~1.5厘米,猩红色或淡红色;雄蕊35~50枚,直立,长1~1.3厘米,花丝微带红色;花柱中部以下合生,无毛,与雄蕊近等长,柱头头状。梨果球形至卵形,直径~5厘米,黄色或黄绿色,有不明显的稀疏斑点,芳香,果梗短或近于无。花期4月,果期10月。
+ |6 X/ N- R& Q! W- R% t& u2 Q& W 【产地】原产我国西南地区,现在南北各地多有栽培。缅甸亦有分布。
9 r$ H& V! A3 c6 f 【用途】花色红黄杂揉,相映成趣,“占春颜色最风流”,为良好的观花、观果花木。多栽培于庭园供绿化用,也供作绿篱的材料,可孤植或与迎春、连翘丛植。果实可作蜜饯;又供药用,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有强壮、兴奋、镇痛、平肝、和脾、化湿舒筋的效能,主治中暑,霍乱转筋,脚气水肿,湿痹等症;浸酒(木瓜酒)服,治风湿性关节痛。 . y0 E/ ?7 g: E5 i: y/ Z, w
其果实又名川木瓜,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果之一,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川木瓜元月下旬开花,花有红花、白花两种,成熟上市时间为九、十月,果似苹果状,成熟果表面呈黄色,日照部分呈粉红色,单果重200-350克,盛产期亩产2000-2500公斤。川木瓜果实营养极为为丰富,每百克鲜果含维生素2731mg,抗衰老物3237No/g,还含有丰富蛋白质,酒石酸、磷、铁、钙等,是水果加工品、药用品上乘原料,制作蜜饯品味独特,酸甜纯正可口,并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果味,果肉纤维少,不含石细胞,质地较硬,耐贮运,川木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功能。对于滇南一代居民,更有混入辣椒和盐再搅拌的吃法。
^) h4 H- {$ I8 ]* W- B【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Nakai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收,置沸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晒干。
$ D1 |" f% R5 ?9 k1 y 【鉴别】
# _ W$ m/ K5 v7 m5 l 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
( ]8 r/ j) z6 I- ?& o (1)取滤液1ml,蒸干,残渣加醋酐 1ml使溶解,倾入试管中,沿管壁加硫酸1~2 滴,两液接界处显紫红色环;上层液显棕黄色。
x. k7 g( Z0 m6 |4 o/ A, E' ~0 n (2)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待干,喷洒三氯化铝试液,干燥后,置紫外光灯 (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 S! o1 t/ L4 s& @' S7 ^' { 【炮制】洗净,润透或蒸透后切薄片,晒干。 6 x) \+ N1 x6 S7 J& o e
【性味】酸,温。
' F% ~. q3 e. i) S3 ~. p 【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用于湿痹拘挛,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
' P7 C$ i- t& \# w& Q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 y9 V S1 K+ Z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0 c# Y, v: k0 q. u- }8 O$ F
【备注】治风湿痹痛时一般用于腰膝酸痛者居多,常与虎骨等配用。为治吐泻转筋之要药。用于暑湿霍乱,吐泻转筋之症,可配伍薏苡仁、蜇砂、黄连、吴茱萸等药同用。此外,本品又为治脚气肿痛要药,可配伍吴茱萸、紫苏、槟榔同用。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6 U4 [- {* \% t& @ 【摘录】《中国药典》 + C, N3 ? j% W3 M9 e+ N/ T4 g
【禁忌】 ; ^: ^5 D" E& r; G- c! q3 ]
1、《食疗本草》:不可多食,损齿及骨。 - u p+ }$ ^4 H( g! v
2、《医学入门》:忌铅、铁。
/ d9 U4 m7 B# L8 Y2 }( c 3、《本草经疏》: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不宜用。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 T F+ M2 Z$ L* P
【各家论述】 , b' F0 @* h4 _( x6 U _& F1 k
1、李杲:木瓜,气脱能收,气滞能和。
# b8 j' q6 ^5 u: w% n# |) l 2、《纲目》:木瓜所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皆脾胃病,非肝病也。肝虽主筋,而转筋则由湿热、寒湿之邪袭伤脾胃所致,故筋转必起于足腓,腓及宗筋皆属阳明。木瓜治转筋,非益筋也,理脾而伐肝也,土病则金衰而木盛,故用酸温以收脾胃之耗散,而借其走筋以平肝邪,乃土中泻木以助金也。木平则土得令而金受荫矣。《素问》云: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孟诜云:多食木瓜损齿及骨。皆伐肝之明验,而木瓜入手、足太阴,为脾胃药,非肝药,益可征矣。
/ L! q) H1 T" }: J! v9 q' Y 3、《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敛,酸能走筋,敛能固脱,得木味之正,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疗腰膝无力,脚气,引经所不可缺,气滞能和,气脱能固。以能平胃,故除呕逆、霍乱转筋,降痰,去湿,行水。以其酸收,故可敛肺禁痢,止烦满,止渴。 3 p. O+ n% [- U: f/ H
4、《本草新编》:木瓜,但可臣、佐、使,而不可以为君,乃入肝益筋之品,养血卫脚之味,最宜与参、术同施,归、熟(地)并用。
2 Y$ y1 }. }4 c4 j 5、《得配本草》:血为热迫,筋转而痛,气为湿滞,筋缓而软,木瓜凉血收脱,故可并治。
+ d# u# V1 H" G$ W' {. A7 t 6、《本草求真》:木瓜,酸涩而温,止属收敛之品,何书备着其功曰理脾、舒筋、敛肺?缘暑湿伤人,挥霍撩乱,吐泻交作,未有不累脾胃而伤元气,损营卫而败筋骨。木瓜气味酸涩,既于湿热可疏,复于损耗可敛,故能于脾有补,于筋可舒,于肺可敛,岂真肺胃虚弱,可为常用之味哉?然使食之太过,则又损齿与骨及犯癃闭,以其收涩甚而伐肝极,奈人仅知理脚,而不审其虚实妄投,殊为可惜。陈者良。 9 B- F6 V" R B: b' z
7、《本草思辨录》:考古方用木瓜之证,如脚气、脚痿、腹胁胀满,多与辛温药为伍,不外驱寒湿之邪,辑浮散之气,虽功在降抑,而终不离乎敛,故其治筋病于转戾为宜,拘挛则非其所长。独许叔微以木瓜治项强筋急,谓少阴之筋从足至项,为肝肾受邪所致。是病虽在上而因仍在下。其以乳香、没药为佐使,则其以伸筋任乳、没,不以责木瓜,亦可见矣。 ; q( D" B, ?! O. _* I/ P* W( Y
8、《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
' u& D6 ^# c. {+ z6 j" J& X- ]1 ~ x: f' h# @3 n( Y$ C: l
9、《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 K/ q0 I3 u6 y: O1 v$ x4 d: O 10、《食疗本草》:治呕晼风气,吐后转筋,煮汁饮之。 7 T# \4 y6 L7 E
11、《本草拾遗》: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呕逆,心膈痰唾。 ! d) t% L7 y1 ^- o
12、《海药本草》: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
6 m$ |1 @5 i; }2 m6 f$ F4 K 13、《日华子本草》: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冷热痢,心腹痛,疗渴。 3 H/ a1 V! k' `+ q, B; M
14、王好古:去湿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胀善噫,心下烦痞。
; }0 g. K" l v$ X/ I) K9 l, q15、《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肿。 ' w! _+ P2 {2 l/ [2 S1 t" O' w; u
【药理作用】 4 H- c( G6 ]0 y# O
1、保肝作用 以四氯化碳造成大鼠肝损伤,自造型之日起,以10%木瓜混悬液按每日300mg/100g体重,给大鼠灌胃,连续10d,同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肝细胞坏死和脂变较轻;可防止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并促进肝细胞修复,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 6 K; ?$ J9 c/ j
2、抗菌作用 抗菌药物筛选发现木瓜有较强抗菌作用。新鲜木瓜汁(每1ml滤液含生药1g)和木瓜煎剂(1g/ml)对肠道菌和葡萄球菌有较明显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18~35mm;对肺炎链球菌抑菌作用较差,抑菌圈直径8~12mm。较敏感细菌有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及其变种、致病性大肠杆菌、普通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炎杆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木瓜注射液(去鞣质)浓度1g/ml,仍有相似强度的抗菌活性。0.1mol/L氢氧化钠调木瓜汁pH为3、4、5、6、6.5、7.5进行抑菌试验,结果随pH提高木瓜抗菌作用减弱。以木瓜水溶性部分中分离提取木瓜酚经体外抑菌试验证明,其抑菌作用明显,对各型痢疾杆菌抑菌圈为19-28.6mm。 ! @; u3 Z0 _. W: c J) R
其他作用 曾发现木瓜提取物对小鼠艾腹水癌有抑制作用,该提取物为熔点177~178℃的结晶。木瓜提取液85mg/d腹腔注射,共7d,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呈抑制作用。
0 d4 \7 o/ v/ J7 r7 ?7 c 4、毒性 用体重18~25g小鼠25只,每1ml含0.5g生药的木瓜注射液进行尾静脉注射,每次0.2ml,分别以3h、8h、20h进行毒性试验,结果均未见动物死亡。
; c% q6 \) b- K9 A2 b' @& O- D 【摘录】《中华本草》
$ a+ B$ F' \, x' e" j. l/ m1 r 3、毛叶木瓜 ( N' w. q. i3 P. b* A4 L
大灌木或小乔木,常有明显主干,成株高达3~5m,枝刺短。叶片较狭长,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具芒状锯齿。花2~3(5)朵簇生,常单瓣,白色而花瓣边缘和背面具深红色晕、浅红色或红色,稀重瓣;萼筒发达,细长。现知5个观赏品种。
6 V p. X/ D8 K4 {! n- a, X (1) ‘醉杨妃’(‘Zui Yangfei’)
# b, J/ E! s& X. f7 N$ s 大灌木。花重瓣,直径3~5cm;花瓣约25枚,近圆形;初开时外面红色而内部绿白色,后渐变粉红至浅红色(RHS-CC 37A~39B)。该品种为新品种,是毛叶木瓜中目前发现的唯一的重瓣品种,由山东临沂选育出。
# c% F) D. J: D0 w$ Z (2) ‘罗扶’(‘Luofu’) (王嘉祥, 1998) 9 j& x# [. u+ F
2 K4 k! j7 j/ b
大灌木。花单瓣,花冠喇叭形,直径2~3cm;花瓣三角形至不规则圆形;花白色(RHS-CC 4D),花瓣边缘和背面带深红色晕(RHS-CC 58B~58C)。果实近圆柱形,长8.5~11cm,直径6.2~8cm。
+ D, `8 ^% @$ O3 J9 i (3) ‘红霞’(‘Hongxia’) (王嘉祥, 1998) . ?3 R8 d) K, ?! k. R
大灌木。花单瓣,花冠杯形,不开展,直径2~3cm;花瓣圆勺形;花白色(RHS-CC 4D),花瓣边缘和背面带深红色晕(RHS-CC 63A~63B)。果实卵圆形,长约8cm,直径7~7.5cm。
( Q; m. ?& q: L0 v4 `3 `2 U$ Y (4) ‘蜀红’(‘Shu Hong’) , r& p9 S- g% L6 @. V/ R
小乔木,主干明显。花1~3朵簇生,单瓣,花冠开展,直径4~5cm;深红色,RHS-CC 54A。萼筒细长,长达2cm。
3 I' P4 C( }- Z; D8 X (5)‘金陵粉’(‘Jinling Fen’) 4 Q+ x; W2 y( n2 J2 q' D
小乔木,主干明显。花单瓣,花冠开展,直径3.5~4.5cm;浅红色(RHS-CC 38B),花瓣圆勺形。花梗显著,长达5mm。
. C( ~% W1 n( u4 ~8 \% v
9 Z7 o) E7 T& [* L5 c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