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b* F" w8 t a+ d$ Z. d
在崇文区西部,有条街叫西半壁街,您别看它叫街,其实只有4米宽,就是一条小胡同。西半壁街的历史挺长的,明朝就有了,当时叫半边街。为什么叫这么一个怪名字呢?那就得先说说半边街南边的金鱼池。
9 L7 z, y9 r* U& |7 M9 n; B, m, c
金鱼池最早形成于金代,当年由于取土烧砖,形成窑坑。窑坑废弃后积水就成了池塘。再后来人们在池塘四周种了许多柳树,称作“鱼藻池”。从金、元、明、清到民国,这里是饲养金鱼的地方,俗称“金鱼池”。
- S8 n; H4 L$ t* Z
由于半边街挨着金鱼池,只有半边房子,老百姓就叫它半边街。到了大清朝,又改称半壁街,还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边叫西半壁街,东边叫东半壁街。1965年修建华北光学仪器厂后,东、西半壁街不再相通,西半壁街成了死胡同。
6 |" P3 ` a" G) K! o0 { 别瞧西半壁街不太起眼,在清末和民国初年,那里可留下了几位大侠客的身影。
/ q% ?1 T7 v3 z1 S2 ^
[资料]西半壁街
西半壁街13号
+ }! W. N+ p6 \. d0 n# j: y
光绪五年(1879年),有一个叫王子斌的侠客,在西半壁街(今13号)买下了几间房子。第二年,“源顺”镖局正式开张。由于声誉很好,源顺镖局很快就跻身京城八大镖局行列,有镖师50多人,房屋三四十间。
9 ?0 @* ^& o7 h/ {: q; f- ]' P- p 您可能会问,这镖局是干什么的呀?这么说吧,您知道现在北京有一个专门从事押运的企业--北京振远护卫中心吧。见过他们开着运钞车给银行送款、收款的场面吧。镖局就是那年月的“护卫中心”。所不同的,现在护卫中心用的是汽车、步枪、GPS卫星定位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等。那年月镖局用的是马车、船、手推车、大刀等等。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都是替别人押运钱财的。
7 n6 N! Y k4 J, l0 Q 说到王子斌,您可能不熟悉。但提起“大刀王五”,您一准儿知道。前些年,电影、电视没少拍“大刀王五”。
: N8 S& y# \ {. C
“大刀王五”是河北沧州人,自幼喜好拳脚,从师“双刀李凤岗”学习武功,得其刀术绝技,使一把一百多斤重的“青龙偃月”大刀,人送“大刀王五”别号。
+ `7 h8 {7 p4 m0 m( C' {% _, p
源顺镖局门前,原来有个空场儿,飘扬着一面杏黄大旗。镖局分前、后院和西跨院。前院是仓房、车棚、马厩,后院搭有天棚,是镖师们练功习武、起居之所。中间空场儿放着石担、铁杠、木桩、跳板等练功设施。“大刀王五”在北京颇有威信,老百姓赠给他“德容感化”和“义重解骖”两块匾额。
3 L6 X: T/ R) o! V$ \7 {' H
当年源顺镖局管理很严格。早上点卯,众镖师在门道两旁的长凳上坐好,听候“大刀王五”吩咐,有镖保镖,无镖练功。每次出镖时,都要敲锣打鼓,鸣炮启程,以求平安吉利。
* n4 U- m* a1 \5 \7 ^ 源顺镖局分水、旱两路镖师。往北边走的多是旱路,往南边走的多顺着通州运河而下。
/ h2 o. H1 D: ? E7 S$ y
据说,1891年夏天,“大刀王五”由北京押送几十万两白银去天津,整整装了3船。船到下河西,迎面驶来一条大船,船头站了三四十个黑衣人。领头的就是横行于下河西一带的“赛蛟龙”。
( \, a! g V5 r3 b, T “赛蛟龙”两眼盯住镖船上的“大刀王五”,说道:“掌柜的,你看我手中的枪如何?如果你能胜我一招,那就各走各的,互不相扰。”王五也不含糊,大声说:“请进招。”
5 }" m8 t# i& v, k0 l “赛蛟龙”举枪刺来,枪尖儿离王五胸口只差一寸多的时候,只见王五挥刀猛力撩开“赛蛟龙”的枪。“赛蛟龙”虎口一麻,正想变招,就见王五一刀劈在“赛蛟龙”左臂上。“赛蛟龙”心想,这下左胳膊完了。可是左胳膊怎么没掉下来呢?再一看,原来王五只是用刀背劈了一下。
) g/ A- `( ^7 l “赛蛟龙”明白了,拱手施礼道:“王兄,武清这一带,今后有插贵镖局镖旗的船只通过,我‘赛蛟龙’当尽力保护!”
4 w* e& t5 R" i: p0 A9 U% T8 G
王五不同于一般的江湖豪杰,他还参与变法革命。
g6 t3 V) ^% b# M5 L 戊戌变法时,他和好多的维新派领袖是好朋友,尤其与谭嗣同的关系不同一般。当慈禧太后老佛爷要杀维新派时,王五找到谭嗣同说:“请快走,我当以生命为你保镖!”可谭嗣同却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 E# b- i+ }, h5 z( O6 l( Y 谭嗣同入狱后,在牢房壁上题诗一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中的“两昆仑”,据说一个是指康有为,一个就是指“大刀王五”。
6 H: @7 L8 e) A/ M 1898年9月28日下午,谭嗣同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被押往菜市口刑场。行刑前,谭嗣同高声朗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 s( V( x$ u1 y! q! Z6 x. o$ W 谭嗣同就义后,清政府将6个人的头颅悬挂在刑场上示众3天。王五冒着生命危险,与浏阳会馆的看门人刘凤池等人一起为谭嗣同收尸。
* b; K( E, z( Y9 i# d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洋鬼子入城,祸害百姓,惨绝人寰。
j/ D# I' u6 S6 |2 x* _/ p 一天,“大刀王五”路过一家宅院,看到里面十几个洋鬼子正对一个妇女施暴,就抡起大刀砍鬼子。几个洋鬼子成了他的刀下鬼,其余的几个向王五一阵乱枪,可怜一代侠义豪杰,倒在血泊之中。
% f* r: h9 _4 [* U* \
关于“大刀王五”被害还有一种说法。“大刀王五”参加了义和团,八国联军进北京城后,到处抓“大刀王五。后来洋鬼子追踪到源顺镖局,把他抓走,枪杀在北河沿。
+ V, |& Z0 y* H! N9 f/ G, V
甭哪种说法,有一点是一致的:“大刀王五”是被洋鬼子杀的。
" k g& S& L. g
这还不算,洋鬼子还将“大刀王五”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城楼上示众,派重兵值守。
- b/ D# t8 W0 H9 S' e 眼见“大刀王五”的尸首无法安葬,源顺镖局的弟子想到了另一位大侠客、一代武林宗师——霍元甲。
" }8 O% [+ a0 E, F) [; X 霍元甲听完“大刀王五”弟子的哭诉,当即就前往北京。他先找到也住在西半壁街的《老残游记》作者刘鹗。通过刘鹗的关系,摸清了城楼的情况。当天晚上,霍元甲就住在西半壁街13号南房西侧的一间房子里。
: T+ b3 b. Y) J$ o
夜里,霍元甲凭着一身武功,在洋鬼子毫无知觉中登上城楼,取回王五的头颅。他们先将王五的头颅秘密掩埋,几个月后,才将尸身与头颅合葬。刘鹗还为王五撰写“爱国志士王子斌之墓”几个大字。
, @) E9 ]) X8 q) x! Z0 S “大刀王五”被害后,源顺镖局没人掌管。又由于京奉、京汉通火车后,商人运货大都由火车托运,源顺镖局的生意越来越少了。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源顺镖局只好关门歇业。
0 r6 f. i$ @0 U% E$ A
后来,王五的后人继续在西半壁街13号居住。当年的“德容感化”牌匾,成了后人的铺板儿;王五的大刀、谭嗣同送给王五的宝剑,都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被当作废铜烂铁处理了。据说到王五第五代的后人,才从西半壁街13号搬走。
. g& O' C. ?5 H E9 x* z 今天,西半壁街显得有些破旧了。和历史上的情况正好相反,现在胡同东半部分南边有院子,北边却树起了铁篱笆,还是“半壁街”。当年的源顺镖局尽管院子还在,但物是人非,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杂院。门口的东面建有一个灰色的公共厕所。
4 r1 ^' e& r7 j5 r' o# S3 z 西半壁街的豪侠之气,哪天您也去感受感受……
) q7 V2 t) A; ?; I: b6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