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T3 U8 f) Y1 a
北京的雍和宫,那是雍正皇帝当王子时候的宅邸。雍和宫东边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胡同叫炮局胡同。炮局胡同在元代属于居贤坊地界儿,明代将居贤坊分成南、北两块儿,炮局胡同属于北居贤坊。到了大清国,炮局胡同隶属镶黄旗所辖,在胡同内建了镶黄旗炮厂。
3 X6 O! q, \; v+ y# D' \; {; x 虽说那年月是冷兵器时代,大刀、长矛、弓箭是军队的基本装备,但也有大炮。当时的大炮没法儿和现如今的大炮相比,可也算是热兵器了。炮局胡同的炮厂,就是当时铸造大炮的工厂。到了近代,大清朝廷开始从国外进口洋炮,国产的大炮就没了用场,铸炮厂也就废弃了。到了清朝末年,炮局胡同的称呼就出现了。
$ p' ~& o3 j" P3 J9 J- p
因为铸炮厂的地界儿是“官地”,平头百姓不能随便占用。朝廷就在炮厂旧址上建了监狱。炮局监狱历史够长的,从清末、北洋政府、日伪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到解放初期,这儿一直都是监狱。北京不是有句俗话嘛,你小子再不老实,就送炮儿局,指的就是炮局监狱。直到现在,炮局胡同还有岗楼的历史遗迹。
" p; S- @2 H, n9 O
炮局胡同因为有了炮局监狱,才有了那么多悲壮、痛苦的往事,才有了那么多振奋、痛快的记忆。
- R! E; c6 `! ~; R
上个世纪30年代,炮局监狱的官方名称是“北平陆军监狱”,就在炮局胡同21号。炮局监狱成了国民党当局囚禁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魔窟。
4 S( O6 ~6 j9 D3 i% _9 V3 W
[资料]炮局胡同
吉鸿昌将军
1 b* N" x- r: ^( @+ Q
1934年11月24日,天上飘起了雪花。爱国将领、中国共产党党员、人称“吉大胆”的吉鸿昌,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捡起一根树枝,在雪地上挥手写下了荡气回肠的就义诗:
8 v' G! l. n6 Z! \: O
恨不抗日死,
H5 n' u! P, L: s2 S& V1 |
留作今日羞。
7 N2 v$ P$ F0 Z 国破尚如此,
9 L, X) E8 f, I/ b3 n- q+ B
我何惜此头?
$ v ]$ d' |7 b- w$ y2 G 写完之后,吉鸿昌对特务们说:“我为抗日而死,光明正大,不能跪下从背后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喝令特务:“给我把椅子搬来!”
" u# f# k. ]* _/ S7 }6 S& t
椅子搬来了,吉鸿昌面对枪口坐下,厉声说道:“我要亲眼看到反动派怎样枪杀爱国者!”行刑的特务被他的凛然正气吓得发抖。最后,吉鸿昌用力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 G3 i& A H% x) U& d H 枪声响了,惊天动地的抗日民族英雄,仰在坐椅上,英勇就义!39岁的生命之花,融入漫天的雪花之中。
) b& e. S3 ~2 i$ A; y1 A8 \
吉鸿昌是个非常传奇的抗日英雄。
% |5 |2 F8 @- C. f* W0 D8 Y6 R
18岁那年,吉鸿昌带着中国农民特有的朴实和敦厚,带着对古代民族英雄的仰慕之情,应募参加了冯玉祥的军队。在讨伐复辟和反对直奉联军的战场上,他经常袒胸露背、赤膊冲杀、屡建战功,故而军队呼之为“吉大胆”。
" I" b' x/ z* h- S8 b1 S% i- b 他没有忘记老父亲临终前的话语:“当官要清白廉政,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即不许发财。你只要做到这一点,为父才死而瞑目。不然,我在九泉之下也难安眠啊!”吉鸿昌强忍悲痛,含着热泪答道:“孩儿记下了,请父亲放心!”
1 o" n6 p; T+ x8 t( j 父亲病逝后,吉鸿昌把“做官即不许发财”7个字写在细瓷茶碗上,交给陶瓷厂仿照烧制。瓷碗烧好后,用卡车拉到部队,集合全体官兵,举行了严肃的发碗仪式,立下誓言:“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我绝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家父的教诲,做官不为发财,要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自此,“做官即不许发财”的细瓷茶碗,跟随他走南闯北,直到牺牲。
, T9 H" t4 p6 a) ~/ @# }/ T8 F5 o A" x
年轻的吉鸿昌,文官做到宁夏省政府主席,军职升到22路军总指挥,已经是个大官了。但他不愿意执行“中国人打中国人”的罪恶政策,不愿意打内战、进攻红军。结果被蒋介石解职,强令“出国考察实业”。
R9 N8 u% u- I) e# E, O
淞沪抗战爆发后,他怀着满腔义愤回国,却救国无路。他把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1932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p3 E' e# a' T6 |$ H 1933年,吉鸿昌就任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北路前敌总指挥,攻克多伦,声威大振。当抗日同盟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堵截,进入平北地区,陷入日军、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
+ c* e3 m5 s, y3 I& K
在昌平小汤山的任辛庄,敌人密集的子弹雨点般地倾泻到同盟军战士身上,部队伤亡很大。吉鸿昌急红了眼,扯掉上衣,一手端枪,一手挥着大刀,猛虎一般直冲敌阵。战士们见总指挥如此英勇,也呐喊着挥刀向前,一鼓作气,击溃了进犯之敌。
+ b! i9 h! z. ^5 V
同盟军四面受敌,伤亡惨重,形势极为险恶。这时,国民党当局派北平商会会长冷家骥前来调停。吉鸿昌、方振武不忍心让抗日将士遭此无谓牺牲。为了保存抗日火种,另谋抗日出路,两人含着眼泪,离开了部队,随冷家骥一起来到顺义牛栏山与商震谈判。在谈判中,吉鸿昌要求国民党当局保证抗日官兵的生命安全,妥善医治负伤人员;国民党北平军分会的条件是:吉、方二人必须离开部队。这样,吉鸿昌、方振武及其随行人员被商震扣押,同盟军在沙河一带被缴械遣散。轰轰烈烈战斗了半年多的抗日同盟军,就这样在日、蒋的勾结夹击下失败了。
; ]7 K$ i+ y! i( x- o' p& Q 吉鸿昌、方振武被扣押后,蒋介石复电:“吉放方办。”蒋介石当时还不知道吉鸿昌是共产党员,认为他失去了兵权也就不足为患了;但对一贯反蒋的方振武却恨之入骨,坚决要杀掉他。
# R; Y6 [9 i8 A) F7 ~6 K
1933年10月16日黄昏,5辆汽车载着吉鸿昌、方振武和他们的随行人员从牛栏山向北平开去。方振武坐在第一辆汽车司机旁边,吉鸿昌在第二辆车上。为防不测,两人都换上了便服。汽车开到顺义马家营西边,方振武看见前边有一批军人持枪奔来,知道情况不妙,立即招呼司机停车。几个军人持枪冲到跟前喝问:“方振武在哪里?”方振武灵机一动,指着后面说:“在后边车上。”几个家伙就奔后边那辆车去了。方振武乘机跳下车,混进人群,趁天黑沿潮白河潜往天津。
a, F- R# w- N* k: h! r 在汽车上,吉鸿昌向押解他的国民党士兵宣讲抗日救国道理。那些士兵得知他就是战功卓著、威震敌胆的吉鸿昌将军,十分钦佩、敬仰。当汽车离开孙河五六里地之后,士兵闭目装睡,故意给吉鸿昌留个逃走的机会。趁这功夫,吉鸿昌捅了捅随从牛建忠,二人迅速跳下汽车,借着夜幕的掩护也潜往天津。
$ _! g$ N, ^" Q, X% H 抗日同盟军虽然失败了,但吉鸿昌没有停止战斗。1934年11月,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工部局将吉鸿昌逮捕。后来又将他引渡到北平陆军监狱。蒋介石对坚持抗日的吉鸿昌狠之入骨,下达了“立时处决”的命令。于是,上文介绍的悲壮一幕,就出现在炮局胡同。
, t, \# [& U$ s0 F6 W* \: v7 U
七七事变后,炮局胡同挂起了膏药旗,炮局监狱又成了日军华北最高军法机关多田部队军法部的监狱。最多时关押3000多人,许多抗日志士在这里惨遭杀害。
9 A! `& o% W6 c( r0 I3 U+ U; \ “犯人”被抓进炮局监狱后,狱方要先画像,也就是将“犯人”的衣服扒光,在一张人形的纸上,将人身上的疤痕、痣点,一一对应地画下来。
) b7 ^( j1 p0 w+ n( A 当时监狱的牢房宽4米、长9米、高5米。一个牢房要关押50多人。白天“犯人”必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向墙,不许活动,更不许躺下。只有早晨才允许在自己的位置上踏踏步,活动一下。牢房四周各有一盏灯,昼夜开着。但监筒子里不安灯,牢房内的情况,完全暴露在看守的眼皮子底下。
& ~$ y2 f6 z0 s! ?. \- o$ j. K
监狱的伙食特别坏,一天只给两次饭和水。吃饭时,“犯人”要先靠墙坐好,由门口的“犯人”将盛着两个窝头、一碗熬土豆皮的盘子、小碗传进来,然后赶紧将空盘传出。吃饭还统一号令,不给筷子用手抓着吃。
# L3 G1 J) s( V9 @( z
凡是犯了抗日罪的犯人,一进来就得带上3斤、5斤重的脚镣,即使睡觉是也得带着。镣是卯死在腿上的,这样,穿裤子就成了问题。单裤、夹裤还可以从镣圈里面掏过去,毛裤、棉裤就成了问题。没有办法,“犯人”们只好把棉裤的裤裆拆开,在两边订上扣子。穿的时候,将裤子套进双腿,然后再将扣子扣好。
" x7 c4 E5 q/ B1 d. l0 m; A 在整个监狱,只有一个“医官”,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结核病和其它传染病流行。家里有钱的,还可以从外边请医生来监狱治疗;一般的“犯人”得了病,就只好挨着、挺着,病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0 I4 E" w2 ~ B) G$ m0 G8 d 炮局监狱,浸透了抗日志士和北平老百姓的鲜血。
6 V; B' _% @6 Y/ a- q 历史是公正的。经过十四年浴血抗战,抗战胜利了。那些过去在北平耀武扬威的侵略者、认贼作父的汉奸卖国贼,进了炮局监狱。这回,他们成了被审判者。
# x% X5 h: Z9 A ~. } 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借李宗仁北平行营指挥所的名义,在东城北兵马司1号举行盛大宴会,向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王揖唐、王荫泰、齐燮元、汪时璟、殷汝耕等大汉奸发出了“敬备菲酌,恭请光临”的请柬。晚上8时,正当50余名大汉奸推杯换盏玗时,逮捕令出现在他们的眼前,被关进炮局监狱。20天后,大汉奸王克敏就畏罪服毒自杀,死于炮局监狱中。
# C/ C- R# u9 H$ H& P5 L( `2 L
接到请柬的,还有一位文化人,他就是鲁迅的弟弟、新文化运动干将、著名作家周作人。周作人在北平沦陷后,只知道有自己的小家,不知道有国家。为了1200圆的薪俸,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等伪职,给日伪当局服务。他的矮小身影出现在炮局监狱,恐怕就是历史对他的一种嘲讽吧。
( J5 R9 P# s( V7 B4 W 炮局监狱关押过的汉奸中,还有大名鼎鼎的川岛芳子。
1 O( ?; c0 j; F+ p, ?; I
川岛芳子本名是爱新觉罗-显玗,曾用名东珍、川岛良辅、金诚之、金壁辉,是清王室肃亲王善耆的第14个女儿。关于金壁辉这个名字,还有一段来历。据北京市东城区史志办主任王之鸿研究,因为爱新觉罗-显玗崇拜其兄金壁东(取“地方一壁,抗拒民国”之意),才改名金壁辉。所以,应该写用“壁”字,而不能写成“璧”字。
' l3 m9 J" E5 ^6 |7 Z3 q 民国初年,肃亲王善耆以“匡复清室”为志愿,将爱新觉罗-显玗送给好友、日本浪人川岛浪速做养女,起了个东洋名字--川岛芳子。后来,川岛芳子接受了政治、军事、情报等多方面的专门训练,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被日本人称为“帝国谍报之花”。
% x" Z% `2 p# \0 _% r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关东军授予川岛芳子陆军少佐军衔。后来她在热河(承德)组建安国军骑兵团,化名金壁辉,自封为安国军总司令。
# ]( l, v( v4 D' z+ Y$ g 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10日,川岛芳子作为第一号女汉奸,在北京九条胡同34号公寓被捕。先关押在孙连仲11战区司令长官部仓库内(迎宾馆),后转到炮局监狱,不久又转到宣武门外第一监狱女监三号。在监狱中,她奴性不改,经常唱《君之代》等日本歌曲以自慰。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被处决,遗体交给住在北京的日本长老古川大航,运往朝阳门外日本人墓地火化。
& J& g S1 p: ~: o* I. g6 \) g 如今的炮局胡同,在高楼栉比的北京城,显得渺小、破旧。匆匆的行人,很少注意这个普通的胡同。但是,炮局监狱风化班驳的围墙,却不愿就这样被人们淡忘,它似乎还在述说着什么。
5 n2 @: F3 J(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