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50|回复: 34

日出,唐恭陵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30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许白云愿意留住清风,但是时间停在那里

+ X% [6 ^& _6 e [

也许往事愿意化作风尘,但是历史停在那里

4 |+ z6 }. X7 T5 R

也许风云愿意成为过往,但是传说停在那里

1 |8 l, i% {* ?; C& `

也许我愿意成为你的回忆,但是轮回停在那里

' }" t$ D9 D' A4 c" }+ d

今生我们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的来赴你一面之约

& K4 s6 |9 B6 n6 L

也许仅仅因为,前世

$ t! f! h: l1 E& t" B

我们曾经擦肩而过

) o% p8 e- C) u* W m2 @6 {

 

3 Z3 Y7 d" [6 V8 ?$ \" e

太子冢,总是能让我们的思绪停留在那个二十四岁的早夭太子李弘的身上,当年瑶台玉彩,不过是“锦瑟无端五十弦”,翻起弦外之音,这个仁厚有加,但是终不能入承大统的年轻太子,留给我们的是一段传奇,一段迷惘,一座唐恭陵。在恭陵的封土下仰望的时候,谁是太子,谁是皇帝,谁是凶手,谁是傀儡,这些问题突然都显得苍白起来,唐义宗、孝敬皇帝、李朝太子、武后长子,无论是谁,都敌不过这一抔黄土,《红楼梦》里妙玉喜欢的那句话说的不错,“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6 e8 X6 C+ T% h2 G P" u

 

6 d0 k, ]- o9 G% a! h, g4 v

清晨的时候,赶了六点的火车,在微茫的晨曦中由洛阳开赴偃师。此行显得有些过于仓促,除了那里有座唐恭陵,恭陵的具体位置,交通工具,我们都不知道,半梦半醒的坐了一个小时火车,清晨的偃师就在我们眼前了。在火车站广场本来打算包车,河南的司机好厉害,狮子的开口的说半天要二百。真的怕传出去让同仁们笑话,于是转身走开。跟公交司机问了路,他说打车也就是20左右,于是冲到马路上打车,不过还没有开到出租,公交司机开始呼唤我们,说坐此车到缑氏的营连口,下车再换个小巴就到滹沱村就是了,呵呵,每个人2.5元,轻松解决了问题。

5 f- |) H, ]9 f# ` J# l3 q$ J

小巴的司机把我们放在路边,大手向里一指,“太子冢就在里面,顺小路过去吧”,下了车我们在看见,所谓的小路,不过是麦田里一道稍微被踩实了些的田垄。

: Q0 F, t( {' _& B/ _+ N

掩饰不住的兴奋,急于向大冢进军。远远的看见山一样的一座灵台封土,北面还有一座小的,两冢相连呼应,在一马平川的麦田里,显得格外的突兀。老五以其身高的优势,最先发现了东阙的狮子和他身后的土阙,此行第一次看到的野外石刻,顿时令我们忘乎所以。但是以后的行程证明,这两只狮子,不过算是大菜前的,一道甜点而已。

0 g0 ?# W% i+ d0 U. k( E

奋不顾身的扑了过去,还没有见到过唐代狮子的我异常的高兴起来。区别于北京常见的明清狮子,唐代的狮子形制颇为写实,坐狮三阙,北阙行狮,没有过多的璎珞、彩带或是配饰,狮子的毛也是很自然的或卷或顺。

7 F4 V6 f. @( G/ R* a7 U

说句题外话,恭陵和宋陵的一般很是有趣,有的一个张口,一个闭口,有的一个卷毛,一个顺毛,有时一个愤怒,一个祥和,有时两个一样,有时两个雕刻完全不同,用老五的话说,我们实在无法分辨,到底谁和谁是一对的。

9 j n; D( h* V! B/ n- \

神门的土阙尚存,边长约有八九米的样子,实在无可想见当年的盛况了,没想到恭陵的一个土阙遗址,已经差不多和东西陵的封土一般大了,作为崇清的我,感到十分的惭愧。

+ Q; j" T% g/ S- s/ c# Z5 W

灵台东北50米处,有一锥形土冢,俗称“娘娘冢”。我们进入神墙后首先登上的封土就是这里。下了娘娘冢,我们登上了灵台的封土,灵台封土呈覆斗形,回来查了书,其东观长163米,南北宽147米,高22米。在封土之上,可以看到这里大概的形制,恭陵坐北朝南,平面正方形,史称四面原有神墙,现在已经略加恢复,四角有角楼建筑,不过只剩下夯土基座而已。陵墓的西南还有一座颇有规模的土台,其功用尚不得而知。恭陵是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当时悲痛的唐高宗曾经下旨李弘以皇帝之礼入葬,他的陵墓,也是远远超过了太子陵的规制。

3 x1 o' N5 ]& z) n( t7 Q

下了灵台,迫不及待的奔向了神路。出南神门外10米,有立狮一对,左右相距54米。后腿紧蹬,呼之欲出。神道在南神门外正南,宽50米,两侧自北向南,依次排列着翁仲三对、天马一对(老五说是天禄,书上是不是指“禄”为马,元吉也不知道)、望柱一对,东西相排,左右相对。其中东排第一二翁仲之间,即唐高宗李治亲书《孝敬皇帝睿德记》碑,碑文部分已经湮没不见,但仍可看到依稀残迹。

# E7 n7 U6 X8 b8 h$ O, p

值得称道翁仲的雕刻颇为精细,人物神态各异,眉间雕做蝙蝠,形容或是狰狞,或是沉思,佩饰体现了唐代的服饰风格。执剑佩刀各有不同。面容和后来看到的宋陵石像生差别很大。

4 y+ k/ B' V* U

顺着神路再走回南神门,我们沿着神墙自西向东的绕了陵园,到了北阙夯土的时候,我莫名的和大家走散了,周围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鸟雀们叽叽喳喳的叫声,突然背对着大大的封土,好像回到了千年之前的唐朝。捡起了一块阙砖的碎片拿在手里,想着当日,太子的宽仁,裴妃的贤淑,武后的强势,高宗的辛酸,修建恭陵的时候,最后工匠的一哄而散。这块砖头到底是哪个工匠曾经的作品,他当年鲜艳的时候,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在眺望繁华的神都,这些我都不得而知。也许还有千年以后,也会有人再次拾起这块砖头,和我朝着同一个方向,幻想曾经的曾经,然后不知道,今天我也是这样。

# n# e! B) M- s$ K7 [) k2 e

正所谓

3 y! O, ^7 {: P4 J8 _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候商周; 五霸七雄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清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栽树后人收,说什龙争虎斗。

. K) L* F. Z5 }

 

1 X* p5 j; K6 f* a" P! h, U( X

写在后面:从恭陵回来,原路返回偃师,准备去博物馆,但是得知已经春节放假了。在小馆子了呼噜了一碗面条,顿时暖和了很多,打车去看了杜甫墓和颜真卿墓(怎么去的颜真卿,忘了……),都有乾隆五十五年当时知县做文物普查的时候立的碑,还在颜真卿墓的下面发现了一个清代的墓碑,是穆老爷爷的,他老人家活了95岁,有个耆老的封号。这地界,碑都用来当凳子,满大街都是。

" d" f d/ o- B

本来有点无聊的下午因为偃师书店的偶然发现变得精彩起来,欲知详情,敬请关注版主的更新,也许叫“中原第一碑”。

& C4 G8 Q8 i- u; p# ]# Z

小牛姐姐或者老五,麻烦加几张照片上来,我在我妹妹这里更新的,身边没有照片。谢谢

, p. H) i2 a" }0 B& t/ g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21: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灵兽名。一名天禄。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汉代有石雕像。
& N, c/ L3 u8 o5 Y
  《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无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
' \9 s7 d# r4 j0 j
, u3 B# t! t; p; V t3 h

  白鹿。古代以为祥瑞的徵象。《艺文类聚》九十九引《瑞应图》:“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北周庾信《庾子山集》一春赋:“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8 E' g3 {& l; m" _) U/ P

 

2 D& A$ P( F8 r; l

一个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9-1-30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lei_001在2009-1-30 13:21:00的发言:
; ?6 w7 F$ O. s6 \1 A, {

1、你们要用河南话包车就便宜了,比如说,额们上村儿那大土坷拉冢去,贱点中不?

1 T5 ^3 C' J6 G' B3 P# ]. t

2、如果在半路上和司机聊豫剧,要夸马金凤、牛得草,并骂常香玉,最后肯定还能再打个狠折,如果唱一句“轻纱轿里坐着我这七品芝麻官”则效果更佳。

& F% v2 P. T9 P8 D

3、文中的诗词和《红楼梦》、评书定场诗都不错,元吉赶紧转到古典文学专业去吧,学历史太委屈你了

, q8 u: K/ {+ z0 C

 

( \ g& ^) W) H& `. W# H

诗是我自己写的呢,觉得实在太小气了,才用的别人的。

- X/ M- o$ n2 ~

不许鄙视学历史的

发表于 2009-1-30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原大王八碑...

发表于 2009-1-30 1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lei_001在2009-1-30 13:21:00的发言:
6 N+ _. d+ } D: Y

1、你们要用河南话包车就便宜了,比如说,额们上村儿那大土坷拉冢去,贱点中不?

) G& ~ @) j" ?4 `0 r7 z

2、如果在半路上和司机聊豫剧,要夸马金凤、牛得草,并骂常香玉,最后肯定还能再打个狠折,如果唱一句“轻纱轿里坐着我这七品芝麻官”则效果更佳。

- U1 [4 n; Y2 L, X* I( @0 [! M

3、文中的诗词和《红楼梦》、评书定场诗都不错,元吉赶紧转到古典文学专业去吧,学历史太委屈你了

' y2 L3 i: ]( v' S% t

 

/ H9 n1 |' J5 i& l) B

你那么会说那天怎么不一起去?

发表于 2009-1-30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咱们要再往西走就是唐朝末代皇帝的冢,哎~~~没去可惜了!

发表于 2009-1-30 14: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没说是天禄,我说的是天鹿.谢谢.

发表于 2009-1-30 1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你们要用河南话包车就便宜了,比如说,额们上村儿那大土坷拉冢去,贱点中不?

& p4 f- j) P+ d/ x0 [* Q+ [' W

2、如果在半路上和司机聊豫剧,要夸马金凤、牛得草,并骂常香玉,最后肯定还能再打个狠折,如果唱一句“轻纱轿里坐着我这七品芝麻官”则效果更佳。

" i" ~7 i4 l/ p7 p" G

3、文中的诗词和《红楼梦》、评书定场诗都不错,元吉赶紧转到古典文学专业去吧,学历史太委屈你了

5 o4 R8 q3 B; B

 

发表于 2009-1-30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齐王元吉在2009-1-30 21:59:00的发言:
) c+ A h' P) M" z3 v

诗是我自己写的呢,觉得实在太小气了,才用的别人的。

% Q3 n! L0 ?: u* [6 f

不许鄙视学历史的

! C1 l( o4 r/ z* j

现在没人敢鄙视你,没有你就没有宋陵的照片,哈哈

发表于 2009-2-1 12: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啥都不说了。。。
发表于 2009-2-1 07: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唯美的开篇,真好,照片,要看照片
发表于 2009-1-31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齐王元吉在2009-1-30 21:57:00的发言:
传说中灵兽名。一名天禄。其形似鹿而一角。为祥瑞之物。汉代有石雕像。
8 K; y5 C; f7 Q b6 W
  《宋书·符瑞志下》:“天鹿者,纯灵之兽也。无色光耀洞明,王者德备则至。”
9 e; x. c2 C+ A) {% ^
. R- j7 p0 _3 p1 o) D5 b: x

  白鹿。古代以为祥瑞的徵象。《艺文类聚》九十九引《瑞应图》:“天鹿者,纯善之兽也,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北周庾信《庾子山集》一春赋:“艳锦安天鹿,新绫织凤凰。”

0 C0 J0 j; x1 C/ _6 H

 

0 |, [( W J2 O% c- P

一个东西

你引用的这三个出处:《宋书·符瑞志下》《艺文类聚》《庾子山集》,哪一个说天禄就是天鹿了?明明仅仅都是在定义和描述天鹿.况且它们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天禄是南朝石刻的所谓辟邪,而天鹿是唐朝陵墓的石象生.你自己搜搜看看这俩是一个东西么?
发表于 2009-2-1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狮子的屁股上发现了宋人的提刻,那时候人们的到此一游叫提刻,现在叫破坏文物...汗死个人了.
发表于 2009-2-1 1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狮子屁股的照片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马上哦

发表于 2009-2-2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齐王元吉在2009-2-1 23:33:00的发言:
% m/ B; j" j" ~; c; k* l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_0157.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v9 b8 A3 i9 i

谷子和狮子

5 Q- f8 A. n( W. T3 b/ U1 g: y

 

! B, p% H# z1 I |4 E4 J

春节一回来这多好东东啊。这张照片,老有感觉了,真是北邙无数荒丘啊。

( l2 ]# ^7 D2 P/ g8 n

 

: X) d" u$ }2 D7 Y1 t4 c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
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
小楼寂寞新雨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 j, O7 F0 C# K& l v% s1 K/ Q0 p

 

$ A( t: @/ ]% @8 S

补一定场诗,特符合看了照片的感觉,大土坷垃冢,真棒。

V7 n k: p7 G5 X& v) f7 Y6 T

 

发表于 2009-2-2 09: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松园在2009-2-2 0:14:00的发言:
他就爱照这个
- S: j, J( Y* N1 k5 u

他那动作咋那经典呢,举个小卡片,仰着头.....

发表于 2009-2-2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就爱照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09-2-1 2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U0 |! M* C8 a: `* o8 g& ^

埃及风格的狮子

* |9 S" H+ H1 K, B- }1 p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牛和电视

* V8 p5 A8 A; t" {- @6 _4 r$ l

谷子和狮子

' {1 f" z' L Z

宋代那个好事的游客

/ ?# @* t, @) l

元吉和牛在娘娘冢上

x4 k6 K( ~; l, s

飞檐走壁的农民

( w6 ?) I; i6 N1 u# P2 T, G

版主哥哥在照狮子的脸

发表于 2009-2-1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真好!照片!!快
发表于 2009-2-2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谷子地了。

9 G* Y8 Z% L+ P- \

元吉 我就知道你得这么照

发表于 2009-2-2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动作老经典了

0 F7 s2 M3 \2 m5 T. Y0 `: x4 n r5 ~! A

 

发表于 2009-2-2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土堆是从什么时候由覆斗形变成圆形的?
发表于 2009-2-3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飞墓是圆的
发表于 2009-2-3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2-3 9:14:00的发言:
$ g0 _; l( c7 ~% O5 l

恩,看过以后给大家讲讲。

0 G* x, J4 m! ~0 }8 y: @) F, B

五代后晋显陵,后周嵩陵、庆陵,看上去都是圆形封土堆。不知道是自然风化破坏或后人添土的结果,还是原貌就是那样的。

$ D& C3 ]; ` V/ V

西夏陵封土是圆锥形的,可能特殊些,一种推测过去封土堆上有木结构建筑。

) N8 x; E/ c, J8 ~, M. E/ {2 e

辽墓都是圆形封土堆,至少我见过的都是如此。辽、西夏前期跟北宋的年代相当。

5 e( p7 U, U7 Y5 r" J& M

另外杭州附近有南宋陵墓遗址,不知道南宋封土是什么样。

3 f5 A! `! a ]' v* G* P0 b E$ }

这个话题引的好,等书到了查查,然后单帖讨论下,呵呵

发表于 2009-2-3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瞌睡虫在2009-2-2 20:51:00的发言:
封土堆是从什么时候由覆斗形变成圆形的?
, f @9 S/ {0 X7 u, w

这个话问的很经典!那要一朝一朝的推,至少到宋还是覆斗型的,元的不树不封,明的就变大馒头了.

8 V: C( p2 Y5 g3 g* @; r4 E

 

3 |3 b8 R L2 q! d6 V

但为什么会由斗变圆估计马上到货的那套陵寝制度的书有答案,等书中...

发表于 2009-2-3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看过以后给大家讲讲。

% ~# t5 C. ?& A. T: U

五代后晋显陵,后周嵩陵、庆陵,看上去都是圆形封土堆。不知道是自然风化破坏或后人添土的结果,还是原貌就是那样的。

1 `' `' P' p. m6 c) K

西夏陵封土是圆锥形的,可能特殊些,一种推测过去封土堆上有木结构建筑。

# x3 i3 h- _& ~3 v

辽墓都是圆形封土堆,至少我见过的都是如此。辽、西夏前期跟北宋的年代相当。

& N# ]/ N) {/ m9 t; d3 i

另外杭州附近有南宋陵墓遗址,不知道南宋封土是什么样。

发表于 2009-2-6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你能把照完的特写贴出来一张吗?斑竹大人...
发表于 2009-2-6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看到石狮子总想自己是这玩意就好了,看着世道变迁。
发表于 2009-2-5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鲁丝在2009-2-5 14:37:00的发言:
+ q1 N& ]0 M; Q5 W: ?* Y

给大家暴料一张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 `" }/ j$ ?2 L) d' u

这是本人正在拼命拍摄狮子的脸部特写,容易吗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14:42 , Processed in 1.19108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