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叫“智慧的痛苦”,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张志伟,其主要研究西方哲学。主要著作有:《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智慧》、《康德的道德世界观》等。 7 K4 J: K' D, K# s+ W1 A) H
文中有几个观点很有意思,愿意分享一下:
9 a7 Y) u# i" x- w2 l ( L/ y% z5 X" `6 c: E; Y
1、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在希腊文里面,philosophia 本意就是爱智慧。philos爱,sophia智慧。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当哲学诞生的时候,哲学家们并没有说哲学是有智慧,或者说哲学就是智慧的化身,他们只是说哲学是爱智慧。
9 t* D- s) B( M* ?# \% y
) i$ p, T4 n1 e& z! a2、哲学、科学和宗教 科学、宗教,我们说哲学恰恰处于两者之间。 哲学,要通过理性去认识一个无限永恒的境界,但是,那个境界又是理性认识所无法把它变成一门科学来表达出来的。这样一来哲学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结果,哲学问题,就变成了一种没有终极答案,但人类又永远在追问的这样一种难题。
% i& |/ j- C7 |- R5 N+ j& \ 3 B+ ]1 ^. @+ n& L2 ]
3、哲学不是学出来的 哲学不是学出来的,也不是能教出来的。它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它是一种思考。
0 W R+ H6 Z4 Y$ T哲学如果看作是广义的人生哲学,或者就是说哲学是世界观的话,它需要的是思考,需要的是自觉,需要的是你自己灵魂在场。
7 S8 c* T/ k6 y' Z7 L9 w+ M, s8 G我们不能说让一些专家去关注世界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我们大家都不关心了。然后他们提出来的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拿过来就用。
, B" E5 k0 S; }% i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哲学应该是每个人都思考的问题,是每个人都去作为一个爱好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