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70|回复: 59

[原创][贴图]珠市口161#——我曾经的家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7-29 17: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因为老老的北京他们说曾经也去看过这个院子,所以把我知道的和感受到的一些东西写下来,也算是个参考吧。3 M9 h' n3 H3 {0 b

/ H% @& P0 [# F& t, r# f去年暑假回以前住过的四合院看了——珠市口东大街161#院。这里是从我出生到上小学以前一直住的地方。很多东西大概都是直到离开、失去才会发觉,原来心里因为它而空落了很大一块儿地方……
# Z& ?  E: u1 W1 ]5 I( e/ t' v7 T& V) B
      
% f! `# y2 [# {8 z) P8 {4 y回去的时候,一开始还怯生生地不敢贸然走进去,毕竟已经搬出这里十多年了。巧的是,在门口徘徊着拍门楼和门墩的时候,碰到了以前的老邻居,竟然一下子认出
/ N2 ^% g3 C" E! R# F了我,把我带了进去。更意外的是,碰到了后来一直疏于联系的发小儿,两个当初成天疯在一块儿的小丫头,还有已经从当初的中年女人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妪的张
! ^) L4 z6 Q1 i; M0 f7 q7 m9 O奶奶,她竟然还记得当初我们一家七口……( }" y$ v. P, f6 `; K: Q2 o

6 b' s) o$ T& h7 o, l( [2 R      院里拍了不少片子,但是因为以前我家住的那间屋子现在的主人不在,所以遗憾没能把小时候记忆中高高的天花板和枣红色的、踩上去发出“咚咚”的响声的木地板也一齐拍下。  P8 b0 y& a3 H4 x: |4 F

3 s- j1 {4 v2 @* N. c- T' K     
( `$ d* G$ J2 P2 e# ?' {7 I大概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仔细的端详这个院子。大概小时候净顾着爬树、捉迷藏、抓蜗牛一类的吧。百感交集中,我头一次发现,她竟然美得如此令人惊艳,而且
+ N. `4 E8 C( k4 `% u  ^9 O" v1 k这种美不是一眼看穿的那种,而是像历经岁月打磨、泛着光亮的银器一般的美。9 u# K8 P+ k1 a: O5 H% s' D* X# @

% ?2 u1 C% Z* }     3 g2 R! R3 r0 A1 j! i/ C
院子的历史,记得我爸给我讲过一回。院子的建筑风格据说是仿照当时圆明园的园林建筑,廊柱和雕花都有着极为鲜明的特色,显然带有一定的西洋建筑风格。院子
, ]3 H9 a3 U; o. ~  k2 S再往以前的历史还有待查考,只知道民初时,好像曾经被一位火柴厂的老板买下做宅子,老板也算是当时有名的民族资本家了。只是后来因为洋火的介入,这家厂子( }- m1 ]( T& J* F. I
才逐渐败落。后来,宅子还做过幼儿园。
  {* L: V$ j$ e9 d
. x5 @" `- W' o3 m2 ?; b: Q7 M     
4 h2 X" g( O' r# X: S( Y熟悉崇文街巷地图的人应该有印象,珠市口东大街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在中间有一处明显的拐点,马路由北折向南。我家161#这个院子,恰好就是在这个拐点7 B1 x( Q+ \0 }
上,临街,身后是东、西八角胡同。也恰恰是因为这个特殊的位置,在几年前修建两广大街的时候,拓宽的大马路将原先曲折的马路切直的时候,这个院子才幸免遇, ]3 g( J" D4 w' C& d; |5 V
难。至于保护院落,那大概已经是后话了吧……现在想起来都是一身冷汗,当初规划马路的人一哆嗦,说不定就是永别了。至于失败的两广大街,我简直羞于提起,5 C; D( l/ ]: f* O9 x. N8 x4 l/ Y
毁掉多少胡同四合院不说,马路修得宽比长安街,却俨然成了一条荒凉的、没有生命的空洞的通道——仅此而已。而那些还暂时没被拆迁走的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却
! M6 |! B+ e' i成天生活在面前成栋的高楼大厦的阴影里,有的甚至还要从临街的临时围墙上开出的小门洞中出入,这与狗有何二致?!看得人心酸。莫非拓宽马路是改善交通状况; n) m; F# s! N; z) T
的唯一途径?!荒谬。
% }# d1 Q+ N: Q9 Z' G# U( B) k3 r7 W' a

8 @( k& w# I. K* D& L, M     也许终究有一天,这座院子将和曾经的许多美丽的院子一样,由于种种荒唐可笑的理由(比如与0 Q3 V, ~5 i8 U# K* N1 ?3 c
周围高楼大厦极不协调,影响楼盘价位,耽误某些人士发财致富等等)而被错杀、暗杀、谋杀……但至少,我们曾经为她努力过、动容过。
. e% z9 M2 @! H% P9 B
! l* A$ U0 L& J  G/ L5 M2 [+ T4 c  h3 v1 c
1 b! t1 F' l' V% B1 A) ^0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9 21:19:57编辑过]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门楼,门墩也是难得的完整,只是蝎尾已经不在了。看得出,以前并不是普通百姓的宅子。

7 ~& P, ~; e4 L w( ~( X( [4 H+ ^
[此贴子已经被weiwei于2007-1-25 19:49:3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鼓型的门墩1- w2 Y" o. }4 J  D$ r2 D0 H) R

$ ~& _7 [. k; Q$ g7 s& K' s. Z* W3 l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抱鼓型的门墩2  ]( d, R, }8 k: }6 D1 ^
1 O' a, i0 R, p* w# l2 z5 J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门簪上方的雕花,崇文不愧是出花儿匠的。只是照的时候光线不太好。) P3 ~! D; \( g+ }" l8 w

- q% u2 R% N$ d( R: X0 t+ R! k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院李爷爷家廊柱上精美的雕花,仍然,崇文不愧是出花儿匠的。
2 }1 C& u( [- A3 w$ `0 {* D& h1 ~9 O& M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院正房的葡萄架和茂密的植物。
6 [# e& V+ p2 b4 o1 \, w8 h- d/ P; E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奶奶家的窗户,朴素大方中西合璧。" r, T) M: i5 D4 z0 E; I# d! j
! x" a( r+ y1 p5 L1 C4 s+ S) ]3 a& }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后院北房-据说仿圆明园风格建造
- M. {- x: `1 B3 n' Y7 t9 z7 B! `6 ?: b+ e: g; Y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雕花-石榴树和葡萄藤: V3 J& C" t. o, R5 s
; B9 g# d, C0 a- @4 m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1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院铁艺大门,后来大门因建幼儿园拆除,只留下石基座。
6 ~! z& Y; `/ u0 r1 a; S' A9 M) `5 Z2 K
发表于 2005-7-29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了小苜蓿,加精!
发表于 2005-7-29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漂亮!能带我们去看看么?
 楼主| 发表于 2005-7-29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问题^ ^ 贴出来也是想看看大家有没有兴趣
5 k0 [' E8 b0 P1 X6 b/ y您是写花儿市的那位罢,写的都是我想说但是写不出的话阿。初中、高中六年,总是经过这条路去崇文门,眼瞧着一点点被拆掉,老街老房子一点点被埋葬……那时候却没想到把它们都拍记下来
发表于 2005-7-30 02: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极好!我在二十年前常到你家那儿玩呢!有机会要见面。欢迎你。
发表于 2005-7-30 15: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苜蓿在2005-7-29 22:28:53的发言: " z$ B# R" y m! h$ C没问题^ ^ 贴出来也是想看看大家有没有兴趣2 D# G y/ M K9 T 您是写花儿市的那位罢,写的都是我想说但是写不出的话阿。初中、高中六年,总是经过这条路去崇文门,眼瞧着一点点被拆掉,老街老房子一点点被埋葬……那时候却没想到把它们都拍记下来7 Q5 V0 w; \- Q0 Q3 U5 z
% _: t; Z! p, D

) I" ~+ J+ O& C/ B' Y& s; b

是的,谢谢。

; p [; |% g" t0 }6 C& e

东,西珠市口大街是我特别喜欢的,拆的时候,恰好我抽不出身,可惜没看最后一眼。板障路一带那些店铺啊!

 楼主| 发表于 2005-7-30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也都是因为有真感情所以才写得出来吧。有机会一起去看看吧,我明年毕业可能要出去读研,希望有你们在能守得住这些院子。。。
发表于 2005-8-2 2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院我上个月19号曾经拍摄过,院子极精美。

的确北京已经失去了很多,而且注定将全部失去。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停止我们记录下更多真正北京的努力。

发表于 2005-8-2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护 保护
 楼主| 发表于 2005-8-26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试图考证这个宅子是否为火柴厂老板所置 是哪个老板 最近有了点小小的进展: S& [1 ^2 Y  ]# G. q
' s& i  Y# i  _3 q$ B
这是截下来的地图 粉色圆点为我家的院子 绿色圆圈所圈处为后池西街即晚清时期所创办的北京市第一家火柴厂——丹凤火柴厂的旧址(后池西街:后池西街位于崇文区西部。北起鲁班胡同,南至东晓市街。因位于河道南得名。此街形成于清末,位于三里河道之南。清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北京开办第一家火柴厂,名之为“丹凤火柴厂”,即在此街中段。丹凤夹道,亦由此厂得名。后火柴厂迁至永外,现厂址为北京机床附件厂。1965年后池、后池西口、丹凤夹道合并,统称后池西街)两者距离很近 & w2 y% f2 g. _' f
火柴厂的创办人叫张新吾 但不知是否准确 而且我能查到的资料中 没有提及他在北京的旧居位于何处。。。
% B5 F9 y" U8 ]- e请各位支支招 并且鸣谢飞哥的这张地图 很好用
发表于 2005-8-26 19: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且鸣谢飞哥的这张地图 很好用",这张图不只属于我,而且属于整个中华民族,这张80年代的北京地图,除了城墙外,北京所有的大街都是原始风貌,所有胡同纹理,院子的结构都保存完好,如果那时的北京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再象beijingnese同志说的,把院子里的违章建筑清除,北京城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现实是残酷的,现在的北京,只有区区的皇城目前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明眼人都知道,这个面积可怜的皇城,里面也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面目全非了,国家大剧院等垃圾建筑已经充斥其中,可就是这样,那帮煞笔开发商还在咆哮"世界上哪里有面积那么大的皇城"

我想问问你们丫挺的,你们还打算把东方广场,世纪坛,商品房这些东西盖到哪去?改在故宫的太和殿广场?盖在景山的万春亭上,还是直接杀进中南海呢?

每次读小苜蓿的这篇精华,我都生出很多联想,就象我现在说的好象与此篇帖子无关一样.

开发商,走着瞧

发表于 2005-8-26 2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同.............
发表于 2005-8-26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想知道住四合院的感受啊

 楼主| 发表于 2005-8-27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每次看飞哥的留言都看得人热血沸腾的 恨不得冲上去扇那帮没良心的人的大耳贴子
4 t; u. L$ E' J, {7 @最近越是在胡同里串 越是查找这些老的资料 反而愈加困惑 我们的所作所为会有用吗?他们真的会停下吗?最后有多少可以留下?答案是不知道 但是 我想 我会坚持 我们都会坚持
发表于 2005-8-27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漂亮,可院子里的东西实在是煞风景

 楼主| 发表于 2005-8-27 2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是啊 但是没有办法啊 四合院里本来是什么都有的 关起门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家 可以生活得很安逸 但是无奈十年浩劫 本来有暖气 有抽水马桶的 也被砸了个稀巴烂。。。
发表于 2005-8-28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苜蓿 ,在你开学之前,或某个休息日,一定带我们去161号看看,太美,太经典了。

届时要借一个喷壶,把花草都植物都打扮得水泠泠的。

做好资料的准备,以抵制拆迁。

发表于 2005-8-28 0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去!
 楼主| 发表于 2005-8-28 23: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是个好主意   t# C8 v. }  i' n$ Y8 O1 e

' D3 `% Z& X) M& u2 ?5 @3 @7 J: O4 V2 D! y& n9 |4 j1 A' @
我一直试图想象当这座院子被拆的时候我会是什么心情 会作出怎样的举动 但是 始终办不到
发表于 2005-11-4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重温一下,适当做点功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7 11:16 , Processed in 1.2026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