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42|回复: 1

抱素斋主释读米南宫《海岳名言》[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1-2-1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抱素斋主释读米南宫《海岳名言》

抱素斋主释读米南宫《海岳名言》

9 B" c4 R3 ?5 r* Y r

 

& d4 s/ O* ?8 r+ k( V1 s% R$ Q1 {

近日受友之托,为其手书出版法帖注释古代书论数篇,并呈诸前辈哂正。再拜!

' F4 E! h" E' A4 l: z% m5 o. M

 

7 p; M. C; B4 w& q

抱素斋主释读米南宫《海岳名言》

! Y$ S+ m6 J1 C

 

: x# h6 w9 P F7 p. x

作者

; V# G; U( R' {- v* z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海岳山人等。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建海岳庵。宋徽宗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同年升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他天资高迈、为人萧散狂放,好洁成癖,冠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他的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善诗,工书法,其书尚古意,讲求古雅脱俗的笔意,并提倡晋人的自然天成的书风,自名书斋为“宝晋斋”。他擅篆、隶、楷、行、草诸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 C1 V4 M4 Q; V2 ]3 u1 I8 ?& D+ X

 

' l+ h7 e' Y& P7 k0 t4 B, _" n

题注

( b4 W0 r# A, r% y% ]

中国书法艺术在宋朝达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的巅峰,宋时的文人皆极好谈论书法,几成时尚,风气所在,几乎到了无文人不谈书法的地步。著名的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则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书论文章传世。其中《海岳名言》一卷,共计二十六则,是后人辑录其有关书法之名言,非其生前自辑。文中所辑皆其平日论书之语,其间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微言精义,颇含深趣,为历代书家所重。

9 d& p. _4 X* ?4 l+ Y! @. v6 Z

原文:

/ Y# z# }3 k, A* I4 M" a

1.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 N F/ Z5 L% N5 H9 n, ]

注释:

# T7 D# h( T, P" n9 z( z, p1 m Q

遍观前代的贤达名家关于书法的评论,曲折迂回的旁征博引,奇特乖巧的比喻论述,就好比 “龙跃天门,虎卧凤阁”这样的句子,算得是什么话?要么就是堆砌华丽的词藻,以追求行文对仗的工整,写出来的语句其实已经离要阐述的具体笔法相去甚远了,这对学书者而言是没有任何益处的。所以凡是我在谈论书法的时候,重要的是要人容易理解,从来不用那些浮华的溢美之辞。

/ N/ j; \" W0 [6 u1 ?

 

$ ~% i& S( x8 g' U

原文:

# a! R) T: D: A0 `- d8 y* X

2.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 T/ k. H* ^2 H/ c" j

注释:

5 @2 E5 D6 H; l3 Y0 H+ G5 d

我写小字行书,有如写大字,但只是给自己收藏的书画真迹后面题跋时,偶尔会这么写,不会给求字的人这样写。写这种字,关键是要成竹在胸,心中有底就可以随意下笔,写起来就都很自然,而字迹才会显得古朴雅致。我成年时书法还未能自成一家,别人都说我的书法是“集古字”。其实我这是吸取众家之长,将其综合起来。等到年老的时候,就开始自成一家,别人见了,竟然看不出我是宗法哪一家的字了。

) T) G# V8 [: p8 U/ G/ i0 S

 

4 E! m c3 E. h

原文:

1 ^% F* e6 b4 r' v1 d4 n

3.江南吴【山完】、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无辨。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谓友知也。

: c! U! u c B/ i* W8 a/ U# Z O

注释:

$ O4 J) ]6 l7 s/ e- B4 X& d& i

江南的吴【山完】,登州的王子韶,他们用楷书大字题写榜书匾额极有古意。我的儿子友仁,用榜书大楷题匾跟他们不相上下。再有,我小儿子友知,以我的名义为碑铭书丹以及手书的大字,别人看了都分辨不出。门下省的许侍郎尤其喜欢他写的小楷,曾对我说:“若你有给我写来的书信便简,可让你的儿子代笔。”他所指的就是我的小儿子友知。

" J& ?( b- ~% f+ c, L

( “山完”是一个字,需要造字。)

8 K/ q |5 L" e0 C2 t; a) m# W

【译注】

! M M( Z- Q4 c: j2 g# W

①吴【山完】:其人不详。

) L8 h- n, X2 [. ]" j, A

②王子韶:字圣美,宋人,书宗褚遂良、颜真卿而自成一家。

; a$ G7 G( Z( m+ K: X7 b

③友仁:一名尹仁,字元晖,米芾长子,善书画,父子二人有“大米、小米”之称。

8 L" i$ X9 d! T, t) Q6 d

④友知:一名尹知,米芾三子,善书,早逝。

9 z9 g6 o- X' [* d& p

⑤许侍郎:即许将,字冲元。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癸卯科状元。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进门下侍郎,故称“门下许侍郎”。

6 J& n) g) f0 w5 J: b/ p: q0 j

 

9 t9 j: q( _+ v% d8 J+ b- a

原文:

) i( @6 `+ a' N4 ~3 b2 h2 ~

4.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

, h0 f" r" y/ f( D+ n# S

注释:

: a# T, @0 X+ X, U* \" \

杜甫写了首题为《薛稷慧普寺》的诗,其中有两句说:“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天有原石的拓本可以见到,原来是勾勒描画出来的,笔锋都被掩藏了起来,每一笔都有如蒸饼似的软弱无力。其中的“普”字的长横,就像一个人握着两个拳头,伸直了双臂站在那儿,实在是又怪又丑,难看之极。由此说来,古时候根本没有真正会写大字的人是很明显的了。

6 s0 _' y) ?) F5 Q: J1 s

【译注】

3 O: N) C5 j9 J

①老杜:即杜甫。字子美,唐朝大诗人。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官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拾遗”、“杜工部”等,后世尊他为“诗圣”。

6 Z+ J3 D `6 C" P5 I4 K5 ]

 

/ P) ^: k @; @6 r/ e

②薛稷:字嗣通,唐代画家,书法家。师承褚遂良,与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并称“初唐四大家”。

, n- a! n B+ B1 ^

 

" A7 V% ?; u- b3 B+ o7 d

原文:

3 n8 G! M$ E) D/ W$ p$ I- @

5.葛洪“天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裴休率意写牌,乃有真趣,不陷丑怪。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匀,其势活也。

* G) m! [3 q) d4 ]# [

注释:

2 C- I# y" \) j" H

东晋著名的道士葛洪所书“天台之观”四字飞白书体,是大字中的冠军魁首,可谓古今第一。唐代欧阳询写的“道林之寺”,笔画寒酸而俭啬,没有精神。唐人柳公权所书“国清寺”,字体大小极不相称,间架布局还颇显费力。同时期的裴休题写牌匾随心而书,显露用笔的出真趣,没有落入丑怪之列。楷书写得平稳很容易,但要写得体势生动就难了。可以说,只要不像画算筹似地那么僵死刻板,字的态势就活脱生动了。

* c9 |. n$ P! [5 M2 O' M

【译注】

3 p' p/ ? I! S- z! w

①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

& ?" P+ j* u' c* Z

②欧阳询:字信本,唐代著名书法家。封为太子率更令、渤海男,也称“欧阳率更”、“欧阳渤海”。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其书被称为“欧体”。

$ t* C7 G! e2 k. ]# [/ T6 s+ z

③柳公权: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有 “颜筋柳骨”之誉。

* A. R8 W# S1 E! ?; k

④裴休:字公美,唐代名相。晚唐著名书法家。

8 i4 {) |# p, d% c

 

5 T' L# m8 Z. M; d

原文:

% D- J& H5 ?' W9 U3 E0 u

6.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

( b& _3 q y9 ?- C+ ~ |

注释:

1 ]# N% x% w6 U* j! X

书法上的所谓八面出锋,只有在很久远以前的楷书中能够见到,大字小字把握分寸各具特色。智永的书法有八面出锋的神采,可是已经少有钟繇的笔法了。丁道护,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笔法开始变得整齐匀称,此时古法用笔已是消失殆尽了。柳公权师法欧阳询,但又远远比不上欧,反成为写丑怪字的鼻祖。自柳公权开始,世上便有了很媚俗的字了。

' n8 o; ^5 s) R' Z: w% @! W

【译注】

+ B( o3 m1 x$ }- ~0 }' R# r9 w

①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俗姓王,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善书法,尤工草书。

+ J+ P1 C4 S r! S0 L( z

②钟:即钟繇,字元常,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官至太傅故世称“钟太傅”。工书,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

* J6 w B* Z- c$ c1 h

③丁道护:隋文帝时书家。擅长真书,溢妍华致,在当时名声颇大,对初唐真书颇有影响。。

Z8 _, n9 @* v2 I; N5 _

④虞世南:字伯施,唐朝书法家、诗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 G( z5 T1 {1 V+ v

 

+ R5 N( U! W4 ?

原文:

3 [! k: }7 w* d: l

7.唐官告在世,为褚、陆、徐峤之体,殊有不俗者。开元已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开元已前古气,无复有矣。

4 k: `' K/ @# [! d' h

注释:

7 S8 l$ J' G7 v& `$ |0 W

当初唐朝的委任文书都用褚遂良、陆柬之及徐峤之的字体,其中颇有不俗之作。开元以来,只因唐明皇的字体属肥俗一路,开始有徐浩等人,写丰肥之字以迎合当时皇上的喜好,抄经者的字体也自此开始变得肥了起来,开元之前的古气从此就不复存在了。

: k' D$ q% p t2 b i

【译注】

) [5 N5 }% P6 A3 {& V

①褚:即褚遂良,字登善。唐朝著名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 k# i5 L; w$ y% s% k/ j- |

②陆:即陆柬之,唐朝著名书法家。他是虞世南的外甥。与欧阳询、褚遂良齐名。

" i# T- `- o: F* f) B

③徐峤之:字惟岳,唐代书法家,徐浩之父。

4 j4 t3 Y9 v0 @# ]( s: H5 D ^0 n& h8 `

④徐浩:字季海,唐代书法家。精于楷书,四方诏令,多由徐浩所书。

* s1 k1 R- B( d% z

 

# j7 j: s/ J2 c

原文:

& E7 K: ~: Q% \) e. R, }

8.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钟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 ^' q; R" ^) C% j$ C5 f: z1 {

注释:

/ k9 i) i" u2 W- y, C

唐朝人把徐浩比作王僧虔,是非常不恰当的。徐浩的字,大小一致,跟下层文吏行文所用整齐划一的楷书差不多。王僧虔、萧子云传承钟繇的笔法,和王献之的字没有区别,体态大小各不相同,是不强求一致的。徐浩与颜真卿的书风属于一路,均是源自于张旭一脉的。张旭教颜真卿大字要收缩令其小,小字要伸展使其大,这可不是古法呀。

7 }4 R: Z% j& Y) P/ x3 D

【译注】

( k6 ^; j0 h) h* o4 l

①僧虔:即王僧虔。字简穆,南朝齐书法家。王羲之四世族孙。书承祖法,工真、行书。

9 r$ u& D; @! u

②萧子云:字景齐,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善于草隶书法,善效钟繇、王羲之书。

( P$ W Z, A: E9 H( X" n5 B. A

③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王羲之第七子。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与其父并称“二王”。

2 I$ j* L2 @3 U, x: x- P

④颜真卿:字清臣,唐代书法家。曾被贬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又因封鲁郡公,又称“颜鲁公”。他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5 `; |( Z& r6 R' X

⑤书韵:有版本将“书韵”二字断下,上句成为“徐浩为颜真卿辟客”,意则大谬。故从“书韵”二字后句读,意则顺畅。

6 I: Q4 v- j( h# f$ ~( t

⑥张颠:即张旭。字伯高,唐代书法家。最善草书,因常有醉后异行,有“张颠”雅称。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 c7 O9 S+ W$ @% }( p8 J+ J

 

- x6 @, o; m9 t

原文:

: l( _; h5 X) o2 R

9.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庐山题名,题讫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俗之差,乃知颜出于褚也。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 M$ r3 k: X* p9 c0 [) @: p

注释:

$ p0 r2 [2 W% F; I* t, [- Y

不能学石刻上的书法文字,因为自己写的字叫别人去刻,刻出来就已经不是自己的字了。所以必须拿书写者的真迹来看才能得其真谛。比如,颜真卿每每让家仆为他刻字上石,家仆特意领会主人书写的心意,就将笔画作了修改,致使颜氏书迹大为失真。只有在吉州庐山的题名,当时题写完毕人就走了,后人根据原迹刻石,所以保存了颜书的本来面目,没有做作庸俗的的缺点。看了这个可以知道颜书原来是源自于褚遂良书体的。况且,颜字真迹中也没有蚕头雁尾的笔画。颜真卿写给郭英乂的《争座位帖》,有篆籀字的味道,是颜书中的杰作。柳公权与欧阳询的字是丑怪恶俗之祖,不过其弟柳公绰却不和兄长一般俗气。字贵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只知道把字写得怒目横眉剑拔弩张的才显得有筋骨,却不知道不故作怒张的姿态,也自然是有筋骨存在的。

$ w) e3 F$ }, j

【译注】

9 ]1 }7 M" O% b, J

①郭知运:郭英乂为郭知运季子,此处当为郭英乂而非郭知运,当是作者笔误。

* i! p2 p% v- c0 G7 J0 M l+ S

②公绰:即柳公绰。柳公绰年长于柳公权,当是作者笔误。

. f: e% `& Q1 s! j& c

 

9 d( O# T% n0 S" {* d' _

原文:

5 e/ y1 _9 O2 Y) D; H6 }

10.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

" e6 |. E- M$ K5 T

注释:

2 G9 z k }, H) z' J

都说写大字要和写小字一样,写小字也要和写大字一样。褚遂良小字写得如同大字般有气势,以后的抄生者都仿效他,偶尔也有写得非常好的。大字写得跟小字一样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还没有见到过。

9 E, Z# |; U6 C* z

 

$ Q$ z3 H) _( \% i8 a/ j# o

原文:

$ ]8 j5 ]" k O) F8 G8 N2 I

11.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

1 o8 F& S0 W# [; N6 I1 F7 d: z

注释:

7 c J: P7 s8 O

世上很多的人写大字时都是用力抓着笔,这样反而使写出的字愈发没有筋骨和神气了,收笔往往写成一个圆笔头就像蒸饼似的软弱无力,实在是鄙陋可笑。要知道大字要写得跟小字一样笔锋和气势一应俱全,毫无半点刻意造作才算佳品。自古至今来看,我虽不才,幸而掌握了其中的奥妙。如今我的大字榜书天下随处可见,自然会有懂得此中真谛的人知道我所说的道理。

! T! y. F$ h/ F6 v2 u

 

+ j4 {1 M! O. g8 h1 B5 F

原文:

: y; d! O* \/ h9 p6 M. Y' E

12.石曼卿作佛号,都无回互转折之势,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张颠教颜真卿谬论。盖字自有大小相称,且如写太一之殿,作四窠分,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对殿字乎?盖自有相称大小,不展促也。余尝书天庆之观,天、之字皆四笔,庆、观字多画在下,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虽真有飞动之势也。

+ e7 a4 n( e1 i" y! j

注释:

4 U$ K4 l E$ J- d a0 e" Z2 m+ x

石延年所写的佛祖名号,全无回旋转折的体势。小字要伸展令其大,大字要收缩使其小,那是张旭教给颜真卿的谬论。事实上,字本身自有大小相称,比如说写“太一之殿”四个字分写在田字四格当中,怎么可以将“一”字写得肥硕占满一个整格,以和“殿”字保持大小一致呢?其实字写得大小适宜即可不必特意扩大或缩小了。我曾经写过“天庆之观”四个大字,“天”字和“之”字都只有四笔,“庆()”字和“观()”字写在下面笔画多,我根据其自然相称的形态来写,写完挂起来一看,气势自然连贯,都像一般大小,虽然是真书正楷却有飞动的态势。

. q! | g" w( p E4 ?1 ~: P

【译注】

( H* S' W& K" l. U& ?

①石曼卿:即石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北宋文学家、诗人、书法家。

8 f' k' |" f" M6 u5 o9 @% q

②窠:框格。写碑文或篆刻时划的界格。书写榜书大字须划巨大的界格,称为“擘窠大字”。

4 q1 n" z ?% s% S% y( d- M

 

7 V5 d% ^6 L" G

原文:

; ?. G! l' W2 Q5 c2 A. B: ^1 U

13.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

& s+ G" W) E3 d, g$ @

注释:

$ ^- E% H* M( o( U' h( S

书法发展到隶书兴盛的时候,大篆的古法用笔就被破坏殆尽了。篆书籀文都是各随其字形大小而书写的,因此可以体察到世间万物,生动完美,各具其态。隶书开始有了大字缩小,小字扩大的写法,从此古文、篆、籀上古三代的古法用笔就不复存在了。

& Y; h, ~. \9 E

 

6 {) j+ t) V* q" L

原文:

1 d$ ^! h+ w4 t0 h! z% }( r* ~# Z

14.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皆不如作郎官时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恶札,全无妍媚,此自有识者知之;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御史萧诚书太原题名,唐人无出其右,为司马系《南岳真君观碑》,极有钟王趣,余皆不及矣。

' _: U2 x. p/ }9 L& Z* @

注释:

' e8 `: U5 D1 Z" ?- U$ z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诸人,他们的书法都是用一种笔法,写起来刻意安排,费心布局,这样的书法怎能流传后世呢?李邕的书法出自王献之,但失去了纤细与丰腴的韵致。徐浩晚年费力过甚,写的字就更没了骨气,都没有作郎官时的《婺州碑》写得好。他的《董孝子庙碣》和《不空和尚碑》都是晚年所书,完全都是败笔恶书,毫无美感,凡是有欣赏眼光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沈传师变法独辟蹊径,取得了卓然不凡的真正意趣,徐浩是比不上他的。御史萧诚写的《太原题名》,唐人中没有超过他的。为司马氏所书的《南岳真君观碑》,很有钟繇和王羲之书风的味道,其余的作品都不如这一件。

7 n* w+ x3 o+ n1 \$ ^

【译注】

$ M& c9 A6 v4 q# R+ D1 I

①李邕:字泰和,唐代书法家。少即成名,因曾官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

$ A6 G5 |# \. {& i

②沈传师:字子言,唐书法家。工正、行、草,皆有楷法。

# B$ N- }) j! j/ g' @1 U! i

③萧诚: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南朝萧梁的后裔,与李邕并称于世。

$ r) t5 X+ ?+ z m

④王: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因官右将军,人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 V9 O4 u3 Y2 u+ T ^8 [# W" d6 a( t

 

. C) {9 H. i+ p- @' v" ~

原文:

2 j( A3 L2 W& b' J

15.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有真迹,自颠沛字起在唐林夫处,他人所收不及也。

) f; w6 V' E) v, |6 E( r4 A1 p

注释:

+ \( _4 _+ L, w4 t9 D

智永临写的集王羲之书《千字文》,用笔秀润,势圆力劲,八面出锋,变化多端。这件作品有真迹传世,有自“颠沛匪亏”字句起的一本,今为唐林夫收藏,别人所收集的远比不上他的这一件。

% _3 P9 a5 Y% T

【译注】

8 Q [, s. \# O% j5 f% D* |* J

①唐林夫:即唐埛,字林夫,宋代著名的书法家及收藏鉴赏家。

1 T! [1 C$ Q9 G- b

 

, M/ ` R& j( u7 P! e& W* V

原文:

) a5 T* N/ Z% k% l; b+ k

16.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

$ } {5 M) i# x; C0 ]3 S4 q* `0 ]

注释:

9 C9 J- O4 J/ x

字写的要有骨力和格调,肉里面须裹有筋骨,筋骨要藏在肉内,这样就能写出俊秀丰润的姿态,加上结构布白稳妥贴合,便能不落俗套。要做到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书法上的图变求新,贵在形态巧妙而不在竭力苦作。苦功易生出怒态,呈现气势过盛,锋芒毕露。怒态便生出怪像,所谓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所以贵在形态巧妙不在于做作,做作就成了描画,写字成了描画,那就流于低俗了,这些都是写字的弊病。

1 ]. s* _. |3 L. h, q( ~ f7 d8 h

 

4 T' K5 G6 _. v T* a

原文:

# E" k- E/ u0 E" R: e

17.“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兹古语也。吾梦古衣冠人授以摺纸书,书法自此差进。写与他人,都不晓。蔡元长见而惊曰:“法何太遽异耶?”此公亦具眼人。章子厚以真自名,独称吾行草,欲吾书如排算子,然真字须有体势,乃佳尔。

4 E: G+ V7 A0 O4 n' S) c

注释:

) a, T% d* ?/ P" Y4 E3 P7 F

所谓“年少时养成的习惯就如天性一般,习惯便会成为自然。”这是自古传下来的老话。我曾梦见有一个穿着古时服装的人教我书札信笺的写法,从此以后我的书法就有了一些进步。写给别人看时都看不出有何不同。只有蔡京见了惊奇地说:“你的笔法怎么这么快就有如此大的变化?”他真是个明眼人呀。章惇自负以他的楷书优异而闻名,却唯独称赞我的行草书法,寓意我的楷书写得跟排布算筹似的呆板无神。不过楷书必须写得有体势风神才能算是佳品。

0 Q+ K( R) b5 ~# P" F4 T

【译注】

' }/ N* _6 U9 u9 _0 V! ?6 ~

①蔡元长:即蔡京。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以贪渎闻名。有论蔡京原为“宋四家”之一,后人恶其为人,乃斥去之,易为蔡襄。

3 l/ m- i, x5 c& d: J0 y

②章子厚:即章惇。字子厚,哲宗时官至相位,《宋史》列入《奸臣传》。

5 ]# [8 ]$ q9 [ r T

 

# f* h2 n& L0 Y8 T

原文:

2 o; d* B" j. V" k) Q; C0 |6 n: J

18.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9 _+ G! M2 ^8 z3 y9 A9 S

注释:

9 W/ f5 k, Z. _7 D3 a

颜真卿的行书可以学习取法,楷书就流入俗品一列了。

9 r4 k4 G3 Q4 m& Q: i% {

 

$ w& i2 v' L0 ]# l3 ^

原文:

: y; T; `7 O5 v( V$ e* U- D

19.友仁等古人书,不知此学吾书多。小儿作草书,大段有意思。

$ X6 A/ R* f K2 t: Y

注释:

7 u3 l8 D2 e6 N7 h

我的儿子友仁等学习古人的字体,其实还是学我的风格居多。这小子写的草书,还有那么一点意思。

% j: G1 ?% X6 i5 B1 g

 

: L5 F6 Y7 ?9 q' C

原文:

7 [3 H, \+ ~9 R$ k

20.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若穿透,始到钟、索也。可永勉之。

3 U Q: i2 w8 n

注释:

7 L* T4 `4 ?5 s1 m/ j" k

智永写字写到砚磨成臼,才能学到王羲之的样子。如果将砚写到穿透,才能上追到钟繇索靖的境界吧。所以说学习书法可以永远以此自勉吧!

3 `" I9 A+ i# v9 t/ C6 ]' V

【译注】

^! j, O" E z h. K; Y

①索靖:字幼安,西晋书法家。

, ]+ J! M' ]' V5 j' G$ ?( i

 

$ W, `3 g( t2 K' l; d; K' B( _5 x

原文:

/ @( o# g" u. d- A$ H$ O6 _

21.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因思苏之才《恒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为天下法书第一。

. R! u8 e3 w& \: W s+ W5 C3 u

注释:

: z5 g$ z; I( i* @

一天不写字,就觉得思维迟涩了。想来古人未曾有片刻停止练习书法呀。由此我想起苏之纯的《恒公至洛帖》,字迹明朗,意趣不凡,极有功力,应该算是天下法帖第一了。

. E+ I) w7 i: }' `- P

【译注】

1 i6 H9 e& ]; G6 o

①苏之才:应为苏之纯之误,《恒公至洛帖》为苏之纯所藏,此处当是作者笔误。

8 b: `: ]- ]1 A) O5 E! W# C4 `0 E

 

3 |. G% l4 A ^- v# \7 S3 `

原文:

- M% L& p/ ^5 G/ ^

22.半山庄台上多文公书,今不知存否。文公学杨凝式书,人鲜知之。余语其故,公大赏其见鉴。

% x- C5 u6 D, S+ `

注释:

! f+ f9 s5 G4 W2 A/ G5 d

王安石的故宅南京钟山半山庄的台石上曾有许多王安石的书迹,今天不知道还有没有?王安石是学杨凝式的书法字体,世人很少有知道的。我说出了其书法的渊源,他大加赞赏我品鉴的眼力。

2 ?, a' D( H2 ]0 R% \/ [

【译注】

4 R; x/ `$ X3 v

①杨凝式:字景度,善文辞,工书法。初仕唐,唐亡后,历任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时人以其纵诞,有“疯子”之号。

$ Q9 g3 d4 }5 {6 k+ a* O L+ N9 W

 

: {9 A# ^- x, [* j4 J

原文:

$ D% P3 `& X' V0 J3 R4 v* O

23.金陵幕山楼隶榜石,关蔚宗二十一年前书。想六朝宫殿榜皆如是。

! |+ u7 F- z& n- X1 z5 N8 G7 O

注释:

% u/ \. ^4 V0 R$ z

金陵幕山楼的楷书大字匾额刻石,是关蔚宗二十一年前所写。估计六朝时宫殿的匾额榜书都是这个样子的吧。

, O5 ?. Z/ i2 K) S

【译注】

8 o4 J, {: D/ S+ t( h

①关蔚宗:与米芾同时,平生好事,多蓄书、画,游宦交广。

$ O C, _1 O! y% w

 

2 S8 m& i) ?; H. F+ n0 o) s

原文:

' l+ B9 t% x( ]" |

24.薛稷书慧普寺,老杜以为“蛟龙岌相缠”。今见其本,乃如柰重儿,握蒸饼势,信老杜不能书也。

& r: b2 v3 {; C7 V

注释:

+ |$ Y3 U. b9 @% F

薛稷写的“慧普寺”三字,杜甫认为是“蛟龙岌相缠”。现在看到原石的拓本,就如同稚嫩的小孩子手握蒸饼软弱无力的样子,可见杜甫是不会写字的。

! H0 p' t" G$ M( v

 

X4 Z' y8 R& s

原文:

5 G/ a: n3 H: g# c

25.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 j) r. o+ y* H7 p

注释:

6 f* ?* Z- k) ]4 {/ `1 g

学习书法必须要领会书法的真情逸趣,将其他的嗜好全部抛掉专心于书才能渐入妙境。不能因为某一嗜好总萦绕不去不能专心于书,那便写不好了。

- ~1 i& X6 V* q3 x+ U

 

/ o. D, h) `% @7 L1 {

原文:

+ ~/ d- M( r' x9 ~9 o

26.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 o3 Q* O, p, F8 ^0 A K5 h

注释:

( _6 k4 @6 x4 @* T# e$ ]6 R# Z

因为我对书法的博学而以书学博士的身份被皇帝召去答话。皇上问起本朝能以书法闻名的共有哪几个人,我各以这些人的书法特色回答道:“蔡京的书法不得笔法要领,蔡卞有笔法而缺少逸趣韵致,蔡襄的字是勾勒出来的,沈辽的字是排列出来的,黄庭坚的字是描出来的,苏轼的字是画出来的。”皇上又问:“那你的字是如何写出来的呢?”我回答说:“我的字是刷抹出来的。”

$ n1 E- v" I# c$ Y' b/ x8 _

【译注】

, T4 l) {* s! q0 y- O

①上:皇上。即宋徽宗赵佶。酷好书画,创“瘦金体”。

) M4 |" G$ T O$ g8 a% }9 y

②蔡卞:字元度,北宋书法家,蔡京之弟,王安石之婿。

; b" E5 f# ]7 p& t: f

③蔡襄:字君谟,北宋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E6 I! _+ S, ?$ f4 F: ~

④沈辽:字睿达,北宋书法家,与沈遘、沈括俱有文名,合称“三沈”。

+ ~8 r/ E" B5 S2 L: E2 Q8 M: ]

⑤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

8 v7 J: ?/ u2 D1 W

⑥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为“宋四家”之一。

0 @* Z8 U8 |, a' D* Z" d, M; w' [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0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岳名言》的趣闻发生在

! m, I) g% g" m! D

“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

. _, U+ T, F8 C8 c% v

这一句的句读问题

" `* p0 @5 R5 _! S& k4 P" j B& P

 

o w: p! H1 N6 o2 L5 K) @

别人逗号点在“辟客”后面

3 b/ V3 _* m4 \" v$ {& X+ w

成为:“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

: {# J; {- [# ^/ ^, y0 W) H. C

于是乎译作:徐浩是颜真卿招纳的门客,他们的书韵都是自张旭的血脉而来的……

- q A( A# Y7 |3 w+ X0 |6 ]

 

7 F6 A. ^( F3 [ s/ c6 }' r# y+ g

看看历史

# s8 g w- x6 P

人家徐浩一直是做中央的京官,所有皇帝的政令、任免书、委任状,都出自他的手笔,历史上一贯认为,是徐浩的书风奠定了颜真卿《多宝塔碑》的书法风格

4 x, j+ g6 Q1 b/ k

颜真卿一直都是地方官

, K- I2 w1 g$ n4 u( a* V

年龄也比老徐小6岁

6 w9 K0 i" w! n! b

老颜出名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8 Z& e, t! }4 l$ e) v B

米芾难道是傻瓜蛋,竟然会说徐浩是颜真卿招纳的门客吗

/ r! G0 c0 Z B! h) F: Y3 Y

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6 Y. T8 p3 r4 o0 U

 

' l4 ^, L" X% d) N- d3 t

所以我讲逗号点在“书韵”后面

1 q0 @5 j: U" e/ x R

于是意思就大变了

3 d. ?" \# `5 R" i& y0 W

辟客就不是门客的意思了

' ?2 w1 @5 A$ W& H9 |" k# h

“辟客书韵”成了一个整体的词汇

2 r/ x- u- N" i

表示一脉相承的书法风格

3 v3 H# B! J( m7 i8 j3 T' @8 o

因为他们都是疯子张旭的学生嘛

! Q. t3 n: F7 Q+ u) d

也替米芾解了围了

' ~0 q( w# j6 n! |4 T: K6 _

哈哈

c' W( P \' h

 

1 w' Z( `4 N6 u' N% H

不过这个米疯子要是真的胡说八道也说不定
没看文章里面他常常会张冠李戴,颠三倒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8 20:20 , Processed in 1.184443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