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通透,相机强劲,手勤腿快,逸兴湍飞。
" g# F. t2 B" \. c' x% T1 y / P; l1 }$ ]; T( Q1 w0 O
燕京八景第四个,冬季:西山晴雪。
* | S- ^" p/ @: J. s" L西山晴雪,不等于“香山晴雪”,但是乾隆皇帝立碑是在香山。 ; `9 U! z3 p7 [
香山也有金朝皇帝的足迹。
& i& y' l- e5 X6 E" g2 v) F) ?由于金代统治者系来自世居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他们仍向往于春水秋山、射猎于莽原阔野的游牧生活,同时也是出于躲避中都夏季暑热的需要,金代统治者在中都城周边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离宫别馆。 金代第五任皇帝金世宗完颜雍,看中了位于中都城西北方向的地势高爽、风光秀丽的香山,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在香山建成了皇家寺院———大永安寺。 w g) P" n$ ^# v! h% L
香山之得名,据金代人李宴在《香山记略》中说,“相传山有二大石,状如香炉,原名香炉山,后人省称香山”。
$ r% {) }9 H+ w* D# ?& V金代第六任皇帝金章宗完颜璟,后又在香山续建了祭星台、会景楼等处建筑。在大永安寺南侧,今双清别墅院中的双清泉,金代曾名“梦感泉”,相传是金章宗在此处休息时,梦见射箭,箭落处有泉水涌出,醒来遂命人依梦境挖掘,果然掘得两眼清泉而得名。
% a! s( B" y+ O% {' U金代大永安寺,在元代重修后改名“甘露寺”。在明代重修后改名“永安禅寺”。清代乾隆十年(1745年),在香山大兴土木,建成“静宜园”,园内共有二十八景,自金代起闻名于世的“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积雪”,又叫“西山霁雪”,也于此后被乾隆皇帝改称为“西山晴雪”,并题词立碑。此碑今仍立于香山公园香炉峰东麓。
9 N& F6 X- C7 ?0 g乾隆皇帝将金代古寺大永安寺圈入静宜园,并进行大规模扩建,形成前街(山门前有一条“内买卖街”)、中寺(中部有殿阁五进)、后苑(后面有花园)的风格奇特的格局。乾隆改寺名为“大永安禅寺”,并在山门殿中题匾“香山永安寺”,所以这座古寺又名“香山寺”。
2 N0 J6 P4 s6 O: T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同时,也劫掠并焚毁了香山静宜园,被圈在园内的大永安寺也在劫难逃。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洗劫静宜园,大永安寺二度遭难。 , X1 @' J' S0 b9 G8 R+ C) I$ ?+ x5 }
如今,香山公园里的这座古寺遗址,只剩有层层叠叠的石阶和殿基。 + p, o0 Q1 X) \3 t
乾隆皇帝《西山晴雪》诗: # T$ {6 h. [1 J( o) Z0 Z0 c4 c
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 i# y$ N0 X- j! E$ t7 f0 M5 T
万壑晶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 7 C" r- ~, ~1 S0 X _
寒凝涧口泉犹冻,冷逼枝头鸟不鸣。
9 d5 U% f* ?$ [" j只有山僧颇自在,竹炉茗碗伴高清。
5 B$ g- @7 |& m
/ a0 E4 t' h6 G" G( c$ W) O品味乾隆皇帝诗意,“对帝京”,“迎晓日”,“映朝晴”,可能还是自西向东眺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