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节气“冬至”,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5 C5 Z1 k. V8 ?2 D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 w( |2 y1 B5 E: j" q 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 G4 w; b" c" F9 A/ k. o% ]还有一种说法“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 {1 b' S, p) @; K' n" s相传东汉时张仲景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
- d+ I' B% b1 d) u' _. E您家今天是吃馄饨哪?还是吃饺子哪?
5 I. Y; o% x0 S. o% |- }反正我家今天是吃猪肉白菜馅儿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