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06|回复: 10

浓缩的回忆(节选一):私塾学堂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6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Y5 q7 {9 u+ \- w

北郭记私塾堂,坐落在德外大街西侧西后街中段,是个坐西朝东的两层跨院,进了门楼兼门道,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右拐是前院。郭老师的父母和爱人孩子,住有北房三间。西去有一小夹道,通往后院,北房两间半是学堂,另有一间西房堆放杂品。

5 ~, H1 E4 F! w/ W: }1 r1 x

      二十多位学生,根据年龄及进校时间不同,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名言集》、《六言杂字》、《论语》。

' h. z9 D% k# X3 k' ?

* M! G2 E: Z" j# H' @# g, X5 T z

% F2 U# T7 N" [8 k

       (图为作者68岁后习作素描)

8 q# @* c2 o- q

  

! J1 N5 K- S8 |3 b0 k5 C8 k

     1947年春节过后,八岁的我上学了。第一次去学堂是德兴老伯带我去的。那时,北京的冬天特别冷,地面常常冻开大裂缝。我穿的长袍棉袄,是那时寻常装束,挡寒,腿也不冷,棉袄袖口缝上袖筒,类似清朝的马蹄袖,挽上去,免得袖子脏,放下来,手不冷。下穿勉裆棉裤,怕漏风,裤脚用腿带子扎紧,脚穿中式毛窝。书包里只有一本《三字经》。

7 J, l; c) D* g; @

 进了老师的北屋,按父母嘱咐,一定要给老师鞠躬。郭老师的父亲接待的我们。寒暄后,得知我只有〝庄子〞的乳名,还没有学名,老人想了想,就言道:你姓李就叫文广吧。李文广从此就成了我的大名,一直沿用至今。我再次向老师鞠躬后,就被引进了后院。

6 o! G' g6 _3 D# J: S) }

      开始学习儿童启蒙书《三字经》,学习的方法是老师教念两行,就靠自个在座位上眼看、口念、心记了。

+ [$ t: d* q) F3 c3 r$ f( |( b6 D*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成白话就是;童年时代,纯洁可爱,环境影响,逐渐耍赖,如不教育,顽劣变坏,教育根本,专心出才。总结成功人士时的经验;专心致志,目标对路,辛勤刻苦,必有收获。正是天道酬勤的道理。

# F! z9 Q5 X0 ~' g( W' w

      当时我们念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念;一种是唱念。平念只需半闭住眼睛,按节拍摇头晃脑念就成。在学堂的氛围里,一跟就会。唱念倒也不难,有调没谱,随大年纪的学兄一唱就入门。只是在每三个字之间加个“来”字;“人之初来性本善,性向近来习相远。”声音高低有别、快慢适度。老师凭着学生背、念课文的声音就知道每个人的熟悉程度了。

4 \- o! V. N% X d: q0 L

      学堂的西端是老师的座位,配备简单,一桌一椅。桌上有个小闹钟,侧面窗上挂着一把戒板,专门打学生用的。戒板极像四合院大门的门插棍儿,放在老师身边,有着很高的威慑力。督促众孩童学习不敢怠慢,抬头即能见板。只有用心读书,别无它念。放学前,依次到老师桌前,背诵事前规定的段落。偶有磕磕绊绊、支支吾吾的同学,老师习惯地侧身一摘板,也甭废话,也别求情,学生很自然、也很配合地把左手伸出。(打左手不影响写字和吃饭)。老师捏住学生的手指,掌心更显突出,手起板落,干净利落,“啪”、“啪”短促精悍的声音响于整个室内。其挨打的板数,根据背诵情况而定,打完后,被打的同学就会龇牙裂嘴,把被打的手掌不停地在裤上上下磨动,通过摩擦,麻木疼痛的刺激。其他孩童装作视而不见,自顾不暇地温习自己该会的段落,只求板子别落在自己身上。

! @+ E3 ^, f1 w9 R* h! D

      有极顽劣的学生,引发老师盛怒,并错合一。会让他趴在长条凳子上,扒下裤子,露出屁股,旁边有两个大年龄同学左右扶着,免得被打者从长凳上轱辘下来,没有了后顾之忧。老师开打,那手段真是稳、准、狠,啪啪声音异常脆响。挨打的学生狼嚎鬼叫的求饶,旁观的学生不寒而栗。行刑已毕,老师恨铁不成钢似的长出一口气,学生提起裤子,低声抽泣几下,也就完了。放学时,仍旧随大伙儿一起撒欢儿似的追跑。刚才不可目睹的惨状,犹如没那档子的事。在私塾堂的一年时间里,我也体验了板子打在屁股上的滋味:不好受、不情愿、也无可奈何。

5 R* K6 }) E2 B; @1 Z

 

: d7 \0 m' f9 L6 d

       教室外面的院落并不大,下午放学,学生排队到两个洗脸盆前洗脸,用什么擦自己解决,多半是一抹了事。

% R R8 s5 ^% F2 f- b+ R5 j

 院落西南角靠地面开了一个洞口,墙外刨出一道沟通往菜地。院内靠墙根的洞口安放一个花盆,这就是学生的小便处。每到课间休息,大家蜂拥而至,依次排队。小解时,要对准洞口做便盆用的花盆,需单腿跪地,虽操作如常,无奈要调整姿势。为解决内急之事,个个犹如施礼。气味如何,已习以为常,小孩子是不计较的。

% M6 J$ Q5 p" V2 N4 j$ u( s

      某日,我随众人冲出教室,幸运排在第二名。前者蒋中和解裤跪下的瞬间,后面人一拥,连锁反应;我撞蒋某后背,他跪身不稳,将花盆挤碎。有眼明腿快的好事者,夸张地捂着肚子,高声喊叫;“老师,我要撒尿,李文广把花盆打碎了!”几个同学借机虚张声势,故作猴急刻不容缓的状态。郭老师闻讯后,头上青筋外露,手抄一板,急步奔向后院,无需指挥调度,众人早已腾出一小块场地,方便老师擒拿。我已吓得躲进墙旮旯,脑子一片空白。老师一个箭步上前,抓住了我的手腕,就抡将起来,老师为圆点,我离地的身体好似在划半径。不容我分辩,接着,我被按住,裤子已被扒开,

& l% V/ M6 B2 E

    “啪——”,板条已准确无误地落在了我的屁股上,钻心杀肉的感觉。“啪、啪……”击打声与“哎哟”的叫声交替响起。犹如打贼一般力度,告诫着下次不得顽皮。

3 t9 L$ Y @3 \" r& L

 

7 P9 F7 \4 s+ b& e" R5 z

      这次事件后,小解问题老师做了些改变,即每天下午课间休息,老师带队北行左拐,绕过西大坑,到太平湖苇塘解决方便一事。这样,大家也高兴,无形中又多了一次郊游。

+ P# j+ ?' W! f3 j

 

- U/ ~0 y2 H% L( s" w- n e; n$ g

     隔天,上学的路上,蒋中和见到我,倒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怪你,大家挤你,你才撞到我。”七十年代中,我俩又在德外相遇,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相互问候了一番,并未提及那次被老师狠打的话题,估计他已经忘记了。学生有错,挨打,很正常,过后学生是不记老师仇的。现在回想起来,倒也有趣,真想回到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

' @+ g3 P0 C* Z' L* j$ J. l

 

0 w" u6 k, R: Q- e. K4 @" S, J

      郭老师开私塾教书,最怕的是视察私书的官员来学堂,当时政策已经规定只能教学生官书,即官方统一安排的教材,不许再教通常的私书了。只因郭老师认为官书像教孩子儿歌,有悖教书授课传统,从心眼儿里抵触,二来私塾教材已经顺手,不愿改变。

4 r4 ^0 X4 b0 n9 U* y4 X* h5 g

      每到视察人员来到学堂,郭老师就会把人请进北屋中堂,客气让茶,闲叙片刻。师嫂乘机暗渡陈仓,通知后院;“查书房的来了!”只一声不高声调,我们急忙把私书扔进杂品间。干净利落,绝无声响。然后大家一起背诵官书,说是背诵不如说是干喊更恰当。

h3 O1 f9 r5 q+ T9 F8 _/ x3 `

      其一:“划龙船,划龙船,船上岸上一齐喊,不怕喘不怕汗,大家用劲快到岸!”

N4 f% @- S: E4 s% X$ |9 G

      另一常喊的段落;“咕噜噜,咕噜噜,半夜起来磨豆腐。忘掉累不怕苦,快快磨灭出好豆腐,送到千家与万户。”

9 @9 Q/ `3 K) Q0 z) d2 w1 w9 l k2 k

      前院能听到这样的喊书声,无需细看,或许早知道怎么回事,顺坡下驴,也不深究了。

3 J8 c3 S* F3 K f9 k( j2 h) R' \* ]

      待师嫂再回到后院,便会理直气壮喊上一句:“走了!”

2 \* |; K6 j; k3 O5 c& `' @

      学生们就会去杂品间找回自己的书,依然高声诵读:“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

. d; b7 C0 E0 X

      不过,这天放学前,同学再到案前背书时,老师测验的认真程度,可就差多了。

) E0 R F0 A) p( f2 I+ c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uocong在2010-12-15 17:09:00的发言:
# A% ?% V9 _2 {: {* i

幽默风趣,活灵活现,如在眼前。非常喜欢!非常佩服!

- N( X1 u g" C2 O- [* E7 t

谨代表本文作者向您致意,谢谢您的雅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6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逍遥游天下在2010-12-15 17:27:00的发言:
文中提到蒋中和其人,我似记得该人大名,好像似漫画见长。是否?看起来,棍棒底下出人才。应该包括您贵人和蒋中和。
' l% s0 l4 ^; ~& g( C. ^% f! N$ L! F

经与本文作者核对,此蒋中和不是您记忆中的蒋中和,谢谢您!如您所言,娇生惯养的确难以成才!

发表于 2010-12-15 17: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提到蒋中和其人,我似记得该人大名,好像似漫画见长。是否?看起来,棍棒底下出人才。应该包括您贵人和蒋中和。
发表于 2010-12-15 17: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2 0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您小几岁,和我哥一起去私塾馆。只见那平常的死胡同里有个不挂牌儿的教书的,常年穿着个长布衫,私下里我们喊他棺材瓤子。进馆先得给孔圣人行礼,那只是一个红纸上写的什么我都忘了。3 F9 P3 f8 ^1 D2 M) ^
老师旁边确实有个揭西板,不过我们那儿是个戒尺,竹子做的已经磨得发红发亮。学的也是三字经百家姓。一出馆门淘气的学生就把三字经改为人之初性本善,烟袋锅煮鸡蛋,,,也喜欢把百家姓改为_灯上的罩柜里的钱,王八的孙子李万年。
5 _: T$ [, O* I+ q2 @哈哈哈,兴亏我爸妈开明,民国三十六年就进了二附小幼儿园,两年后保送上了小学。那时一年级国文课本是_一人一个人二手一个人有两只手$ x( q4 F1 v5 s# W5 f% a* {6 X
每天上课前要升旗,唱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为,一心民国一心大同,,,直到八十年代留学日本遇到台湾的学生提起所谓的国歌我还能唱全。当时真不懂什么叫智而多识,为民先锋。哈哈,只有我们这样年纪能聊以自慰了。有机会再聊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3 11: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残荷听雨在2011-1-2 6:28:00的发言:
我比您小几岁,和我哥一起去私塾馆。只见那平常的死胡同里有个不挂牌儿的教书的,常年穿着个长布衫,私下里我们喊他棺材瓤子。进馆先得给孔圣人行礼,那只是一个红纸上写的什么我都忘了。老师旁边确实有个揭西板,不过我们那儿是个戒尺,竹子做的已经磨得发红发亮。学的也是三字经百家姓。一出馆门淘气的学生就把三字经改为人之初性本善,烟袋锅煮鸡蛋,,,也喜欢把百家姓改为_灯上的罩柜里的钱,王八的孙子李万年。哈哈哈,兴亏我爸妈开明,民国三十六年就进了二附小幼儿园,两年后保送上了小学。那时一年级国文课本是_一人一个人二手一个人有两只手每天上课前要升旗,唱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为,一心民国一心大同,,,直到八十年代留学日本遇到台湾的学生提起所谓的国歌我还能唱全。当时真不懂什么叫智而多识,为民先锋。哈哈,只有我们这样年纪能聊以自慰了。有机会再聊吧。
7 I, I! r& l% F$ Y8 y, I

代本文作者谢谢听雨朋友,附录本文作者回复:

# e$ ~" Y1 z; [# }5 \

拜读雅评笑出声,

7 w$ n8 L# u( p

童年回味意无穷。

& c7 p% g4 I F7 l

健康快乐不服老,

; {/ O1 c5 p. j+ @2 L4 Y

相约再读三字经。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0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旧时好,

& z. S7 v0 u* F* e% H* z) `. |

家有娘亲盼儿归。

7 O) }" a# {" p O6 ^; o

熟读三百千,

' {, z+ l, h, ^

放学有热饭。

发表于 2011-1-13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BR]本文的作者是哪位?敢情不是您老啊?
. V2 R0 A# F+ p; Z& _[BR]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同梦在2011-1-13 11:19:00的发言:

本文的作者是哪位?敢情不是您老啊?
 
' i" K5 V: A+ B* f* d( O

本文作者是我远亲的一个老哥,70来岁了,发帖不太方便,委托在下代发。(详情请阅本人发的《再见庄哥》)

! t* G) @* E4 A- {4 v' Z' W& B+ a

谢谢您来访!

发表于 2011-1-14 0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初,性本善,烟袋锅煮鸡蛋,老师打我我不念。, ?, g9 @# r' ?5 ^* F
共同回忆,挺有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4 00:39 , Processed in 1.15114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