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37|回复: 8

千万满族人多数不识满文 仅个别农村老人会满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9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5 ]9 b I9 ?7 e auto;text-align:left;text-indent:12.0pt;mso-char-indent-count:1.0;mso-pagination: ' w/ A3 L% n: i ]widow-orphan">$ O; Y# O5 Y6 q. b 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转帖北京晨报20101129)农历1013# P `# Q+ v; s* t1 T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是满族重要节日颁金节。日前,部分满族同胞在京通过联谊活动进行这一族庆。但记者随后走访发现,在北京,已找不到教授满语的学校,会满语的市民寥寥无几。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满文已经走向衰微。用满文记载的清史资料,也正逐渐沉入历史的长河。

& ?( n. N" J8 p0 R3 H 9 @( p3 i6 E" t; F) }

% p, n: ~% c! L8 a* W* K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8 \) G/ _7 ?, _5 e/ `6 W 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政协委员赵志强呼吁抢救满文。赵志强表示,满语是研究满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目前大量的满文文献需要翻译,满语人才的缺乏,应该引起必要的重视。

: J* I/ K+ ^2 Y, i* f 0 [$ W$ H$ h" h( S* ?

( e4 f6 L. _! p 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z" z! T; I: P0 m7 E 12.0pt;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现状1:仅个别农村老人会说满语6 r3 ?8 I2 W. P( ~: t- ~5 P 12.0pt;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

5 f( x% O( @& m ' y" N S; K t! K# f

- t9 j+ i+ b( V" l2 C2 q+ X 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9 C9 V+ p- L6 b$ B! _8 V! ^ mso-font-kerning:0pt">115 j. {* {3 x$ V, E2 v, I% c 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月18; r% e9 t/ V; @; ? 0pt">,农历1013,满族同胞迎来纪念满族命名375周年的颁金节。颁金在满语中有诞生之意。1635年农历1013,清太宗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满洲。在这一天,很多满族同胞会身着民族服饰进行聚会。

! e- l$ f1 N7 ]1 s/ [ $ I- ?1 H0 {5 }' p; V: F$ W

. f, {- B8 G) D2 N( l# X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t' I& f$ U$ e- w0pt">“. u$ a% c2 e, u2 { mso-font-kerning:0pt">颁金节期间,记者调查了解到,很多满族朋友都想学习一点满文;另外,不少研究人员也有学习满文的需求,可大家找不到学习满文的地方。

* ` d( P8 E5 H8 ?8 n- [( _* N* v' Q( e5 `

1 I2 _6 j- r1 _1 r" ]/ f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2 D I! R V$ y- i; ? mso-font-kerning:0pt">刘2 e0 y4 d4 Q6 O: ?4 w; y, _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先生来自辽宁一个满族自治县,但他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对满文都是一无所知。先生发现一些网站倒是有学习满文的资料,可自学起来难度很大。要是有老师给讲几节课就好了。

, z2 q6 c/ n G [ $ a! h- n7 g6 u% M

4 b2 v a$ I" F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1 ~4 B. M- [; M" V* j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在本市一家博物馆工作的先生,有时会接触到只有满文标记的清代文物。为了弄清文物当初的用途,先生往往要走几家研究机构,请专家解读。如果自己掌握一点满文,也许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4 g/ D1 Z1 ~( Z' [ + R/ Q1 g, D6 Q( c R+ M5 G$ a. s

8 s% d& {+ b2 D$ _* a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k" m' v" I+ x! U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据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市政协委员赵志强介绍,满族人口如今已逾千万,是我国第二大少数民族。但仍在使用满语的,仅是东北农村个别村庄的少数老人,且这些老人多数会说而不会写。

: |3 T/ U1 ]2 j* d2 G: m- K0 O- d/ E$ a

: A& d |% L P# c; \& O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4 q# _" G( ?0 z/ ]12.0pt;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现状2:北京唯一满文书院7年前停办9 R1 {; T7 I5 H mso-font-kerning:0pt">

# i' t% v- y Y I1 d6 w% P9 h L6 n. _6 q

' ?. h' b+ u) k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8 F5 ^! \5 r3 r# P2 y* w, ^ 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百度地图上显示,北京满文书院位于东堂子胡同北京24中校内。然而记者查访得知,这所北京唯一的满文教学机构已于数年前停办。

9 k( _. w( {) ^5 h7 [9 V . T2 l6 f# J A: w3 W

6 G0 c/ e7 h8 ]6 l1 X. p* n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2 ]0 D' s6 u5 S 0pt">“20031 F3 R) I0 v! G4 ~( y" K 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年底,我决定停办书院。原满文书院院长金宝森先生提起往事,仍很是感慨。金先生是满族正黄旗后裔,为抢救满文,1985年,在他的主持下,满文书院在北京24中正式开学,不收学费。原定招收一个班,可当时有200人报名,后经考试录取了90人,分作两班。

! J* D, u% k# H- C 3 \, X$ P( o4 U" g% s9 O

; }" b" L6 n+ p& c8 ~ 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L+ l7 \5 t4 A n$ G mso-font-kerning:0pt">金6 J! j) n) _6 J5 q' O, ]8 r3 j% w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先生回忆,当时人们对满文学习的兴趣超出了他的预料。报名者有做历史研究的,有做文献整理的,也有不少人纯粹出于兴趣。最初的课程包括清史、满族史等,后来重点是教授满文。教师阵容非常强大,都是当时满学研究的专家。

" {& i" ]$ e+ f3 `& N- r" t1 Y6 Z1 N1 z' @: p3 }6 Y6 y

! s& x5 V/ c) s" r& ^! c5 c4 J 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6 X2 C6 s5 m5 |4 m$ L& `9 W1 a 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据先生介绍,满文书院免费开办了近20年,先后有800余名学员毕业。2003年底,因为学校没有固定办学地点和编制、专家学者年事已高等问题,书院停办。“20年来,为抢救满文,我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满文书院停办后,满语在北京已彻底与大众绝缘。

' z7 M: t- ~) p ~, f9 e" A7 N' L0 {; u$ N5 B. Q- S

; P/ u; @& J% w9 q8 H0 lauto;text-align:left;mso-pagination:widow-orphan">4 k, ?: I5 B, a5 J mso-font-kerning:0pt">金1 J# d4 `( V5 I6 w } O mso-bidi-font-family:宋体;color:black;mso-font-kerning:0pt">先生表示,满文书院停办后,还有不少人向他表达过想学习满文的意愿,但自己年事已高,没有精力再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有年轻人想办满文学校,开班授课,我会全力支持。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9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听到了这条新闻!
发表于 2010-11-30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遗憾啊
发表于 2010-11-30 0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族太强··搞不好会成为第二个维族。所以中国有意识的消灭满族文化

发表于 2010-11-30 0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就是个工具 不用就废 统一用一种语言最好
发表于 2010-11-30 09: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老师说过,满族八旗是若干民族集合起来的,与其说是一个民族,不如说是一个政治群体。

2 ^+ X) x7 |% d

 

3 v( w3 D F: c) m4 c

大清国二三百年,如果想发展统治者的语言,足够了吧?恐怕是满族人自己冷落满文满语,接受汉族语言文字,从皇上开始,就自觉下功夫学习汉族文化,乾隆皇上写了多少诗?

9 T7 D2 V; R# U; p% d2 D" v7 T

 

0 D- I) v( i8 e1 {

现在保存满语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是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是满族的一支,一百多年前为了戍边,几千人走了一年多到那里。那种封闭的地方,保存传统文化正好。

1 P' D1 ~7 z1 M

锡伯族有一个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和西迁节,就是纪念这段历史。

% P/ O! N4 f* D5 F3 m

 

发表于 2010-12-4 19: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2-2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档有满文部,培养满文人才,此外在中央民族大学也有会满文的
发表于 2010-12-5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我已经老了在2010-12-4 19:13:00的发言:
满语是在慈禧太后的时候,被逐渐废止的。 ( b) S: k# Q M, @
溥仪自己就非常厌恶学习满语
. }5 A, B& r T, |/ O: V

% \+ c# k. }5 U" _
现在故宫里研究文献的,主要是来自察布查尔的锡伯族(留在北京、辽宁的锡伯族已经不会了)
0 f" b8 \; v, ]4 p

ls的怎么知道锡伯族这个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6 19:46 , Processed in 1.170963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