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勒爷贴的照片原稿在我这儿,摘自胡汉生先生的《明十三陵探秘160问》,可以看到明十三陵初建时的规制和清乾隆时期对十三陵修缮复建时的改动。 & j0 T2 T% r) m8 c7 l
我把当时关于图片的解释也贴过来吧。 3 ~: ~1 G" |" V( U% B
4 V6 j6 E9 ?; _* z, C2 B
1.昭陵祾恩殿1935年状况,可以看出间数为5间,应为重檐庑殿顶5间,乾隆时缩小了间量。 昭陵祾恩门明朝时为单檐歇山顶三间,乾隆时改为硬山顶缩小间量,现在昭陵博物馆祾恩门是按照明朝的形制复建的。
( M7 N2 ]+ I: m* E9 v$ i( a4 r
% s/ Z. v) x" s M
' D5 x" o% Y% Y% [, ^/ P
2.裕陵的祾恩殿基本没有变化,乾隆时没有改动,保持明朝规制,可以依稀看出5间重檐,且间量很宽
4 |* K' V5 V% U/ k0 D: ^* @ . q; |. c5 X& n9 V$ q5 I% S
% R# x/ x; J6 L0 b+ E* w/ A3.庆陵的祾恩门原为单檐歇山3间,乾隆时改为硬山3间,缩了间量。 现在重修的德陵也是如此,其中有一点问题,既然昭陵按照明朝原规制重修,那德陵为什么要按清朝改小后的规制重修,造成整个陵区风格的不统一?

0 K1 ?. o7 I( H
' ]* p- h8 _8 [! ~. J3 }/ I4.永陵祾恩门明朝规制单檐歇山5间,壮阔雄伟,清乾隆改为3间,在若大的台基上显得很不协调,定陵也是如此。 * w$ r6 e7 W9 s5 ~7 c- A3 ~
 ) S) G7 o& @) k3 ^
7 @- w9 g6 w2 J' G
7 \# K2 [4 |3 _5.思陵乾隆时新建的明楼,低矮,没有气势,但好歹算是补齐了规制。 2 u; h2 p! ~6 [# d' t
 + S* a8 y7 t, O4 [
' t8 d7 L$ m7 c6 e4 x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