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50|回复: 62

[重磅组图550P]日俄战争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俄战争

3 u: B0 S$ n" n" p/ {* ^

日俄战争是指1904-1905年间(清朝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 M( j3 K9 e( X# Z }

战争的原因
  
俄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对华侵略的加紧

5 J% C& X! y9 Q/ u

  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228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17%。据1904年人口调查,总人口约为1.4l亿人。 19世纪后期,各列强最后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了。在这种情况下,沙皇俄自为了打破孤立,乃利用德法矛盾,转而加强与法国的关系,但同时,它并没有放弃缓和与德、奥的矛盾的一切机会。1897年,俄奥达成维持巴尔干现状的协定。后来又多次同奥匈签订关于巴尔干问题的其他协定。1895年,俄国通过划定与阿富汗的边界线,暂时缓和了英俄在这一地区的冲突。总之,这个时期对俄国来说,欧洲处于相对平静之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俄国把注意力转向了远东。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对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进行重新分割。中国是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在此期间,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东北方向,俄国妄图并吞我整个东北地区,并且在沿海寻觅常年不冻港。尼古拉二世公然声称:“俄国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是90年代初期经亚历山大三世批准修筑的,并派皇太子(即尼古拉二世)到海参崴主持开工典礼(1891年)。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说:这条铁路修成后,将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
  1894年7月,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怂恿下,发动侵略我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打败了清军。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与日本,这同俄国图谋独占我整个东北的侵略计划水火不相容。消息传出,俄国统治集团大哗,不惜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他们认为这样一来,中国就会把俄国当作“救星”,下一步文章就好作了。
  为了对日本施加压力,沙皇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即《马关条约》签字当天)伙同德法两国,共同对日干涉。演出了一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当时日本经过甲午战争的消耗,一时无力进行新的战争,在三国压力下,被迫“抛弃辽东半岛之永久领有”(实际上是清政府以白银3000万两向日本“赎回”辽东半岛)。这样,俄国就成了战胜国的战胜国。
  嗣后,俄国以“还辽有功”为借口,对清政府敲诈勒索。1896年,诱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随即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1897年底,俄国舰队擅自闯进中国旅顺口;翌年3月,沙皇政府以军事压力为后盾,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从而在远东取得了梦寐以求的不冻港。
  1900年,我国爆发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俄、德、英、美、法、意、奥、日8个帝国主义国家互相勾结,决定出兵镇压。8月初,八国联军1.8万余人进犯北京。与此同时,俄国以镇压东北义和团运动为名,单独大举入侵我东北地区,其目的是独吞我东北三省。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公然叫嚷:“我们将把满洲变成第二个布哈拉。” 当参加八国联军的其他帝国主义侵略军撤出北京后,入侵我国东北的俄军仍赖着不走,图谋永远独霸我东北,实现其所谓“黄俄罗斯计划”。俄国的阴谋引起我国东北和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英日等帝国主义从本身的利益出发,也坚决反对。1902年4月8日沙皇政府不得不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被迫同意分三期撤兵,1年半撤完。但是,1903年8月俄国又悍然成立以旅顺为中心的远东总督区,任命阿列克塞耶夫为总督,实际上把我东北当成了俄国领土,接着又重占奉天。这样,俄国摆出一副独占我国东北并且不惜为此一战的架势。
  
日本的“大陆政策"和对俄战争准备

1 E m; o' T i1 w8 o- Z

  日本自从19世纪后半叶“明治维新”以来,打破了封建的闭关锁国的状态,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使日本较快地摆脱了半殖民地化的危机,建成了当时亚洲唯一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国家。然而,日本在国家制度和社会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大量封建因素,特别是军国主义。这种情况决定了明治维新以后的政权具有特殊的侵略性。这个政权对内残酷剥削和镇压劳动人民,对外积极扩张掠夺,走上了类似沙皇俄国那样的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道路。
  早在明治政权成立之初,日本统治集团就确定以侵略扩张为其最高国策,集中体现为把矛头首先指向中国和朝鲜的所谓“大陆政策”。19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继侵占琉球和台湾之后,即着手侵略朝鲜,从1876至1884年间,先后胁迫朝鲜签订多项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90年代初,日本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国内各种矛盾十分尖锐,当时的伊藤博文内阁企图从侵华战争中谋求摆脱危机之路。1894年日本政府利用朝鲜反封建、反西方列强和日本入侵的东学党起义,悍然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甲午战争”。1895年4月日本胁迫中国签订上文提到的《马关条约》。该约除规定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外,还要中国向日本割地赔款以及同意日本享受其它特权。特别是关于割让辽东半岛的规定,激怒了俄国,于是演出上文所说“三国干涉还辽”、迫使日本修改《马关条约》的事件。日俄在远东的利害冲突进一步激化。
  此后,日本立即加紧对俄战争准备。1895年它从中国掠夺的赔款白银2.3亿两,大部用于战备方面。日本的国家开支在1893~1894年为8400万日元,到1897年增至2.4亿多日元,其中军费大幅度增加。甲午战后,日本通过一项陆海军军备计划和铁路建设计划,所需款项总额达5.16亿日元,这项计划到1900~1901年时基本完成。这标志着已经作好对俄战争的准备。日本武士集团和大资本家的联盟确信,在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尚未建成之前尽快发动夺取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战争,对日本最为有利。日本国内的进步人士也曾开展过反对日本统治集团侵略和战争政策的斗争,但是他们的力量尚不足以制止战争的爆发。于是,日俄战争已不可避免。
  
战前的形势

* e1 s4 ~+ V8 v# k' |: [

  
  英国历来把俄国看作同它争夺中国的对手。它企图假手日本阻止俄国南下同它争夺我国长江流域。因此,英日互相勾结,于1902年1月30日在伦敦签订英日同盟,矛头针对俄国。美国自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以来,几度想插足我国东北,都被俄国拒之门外。为了打破俄国对我东北的垄断地位,美国政府站在日本和英国一边。英美两国对于日本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为日本的扩军备战输血打气。
  法国仍然忠于俄法同盟。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彼得堡发表宣旨,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这是把法俄军事同盟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但是,法国并不希望俄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德国的实力,因此对俄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德国继续执行其推动俄国东进的政策。它希望由于俄国占领东北而和日本甚至英国的矛盾激化,迫使俄国调开西部边境的俄军,间接削弱俄法同盟对德国的压力。因此,德国对俄国1901~1904年间的远东政策,基本上表示支持(战争爆发以后,德国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当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东调时,德国表示愿为它加煤。后来甚至酝酿俄德“结盟”)。
  这样,到1902年春,上述各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集团:一个是英日同盟,以美国为后盾;另一个是法俄同盟。德国在欧洲反对法国,在远东则支持俄国。至此,日俄战争的国际条件已经形成。
  在俄国内部,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集团,在对日战争问题上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两派主张。但在同日本争夺中国和朝鲜等基本的方面这两派是一丘之貉,都是沙皇政府对远东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他们的分歧主要是在策略方面。一派以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为代表。他们看到俄国在国内和国际上(包括在欧洲和远东)困难重重,建议不要轻易发动对日战争,而应作出某些让步,同时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战争准备,待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尔加湖段通车,运输能力提高,旅顺及其外围要塞竣工,再伺机决战。另一派以御前大臣亚历山大·别佐勃拉佐夫、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普列维、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等人为代表。这是一群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帝国主义冒险家;他们过低估计日本的力量,认为蕞尔小邦,不堪一击,“扔帽子就可以把它压倒”,俄国“需要一场小小的胜利的战争,以便制止革命”,“只有毫不含糊地使日本了解,俄国准备捍卫自己在满洲的利益,如果必要,即不惜诉诸武力’,才能够指望谈判获得成功”,因此主张对日强硬。国内革命高潮愈是逼近,这一帮人愈是想从战争寻找出路。
  沙皇尼古拉二世本身是战争的罪魁祸首,但在发动战争的时机问题上,他凌驾于两派之上。他知道俄国准备不足,希望推迟战争,认为“时间是俄国最好的盟友”,“每一个年头都会加强我们的实力”。但是,他确信推迟战争的最好办法是采取强硬政策,而“让步总是引起新的让步”。这样,他实际上支持了别佐勃拉佐夫一派的主张。1903年5月,沙皇排斥了维特对远东事务的干预,重用别佐勃拉佐夫,正式推行所谓“新方针”。与此相呼应,在全俄国掀起一片战争叫嚣,呼吁人民“流血、牺牲”,“保卫祖国”,大造战争空气。但是,俄国实际的战争准备进展缓慢。
  另一方面,日本统治集团看到,“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时,都会增强俄国取胜的机会”, 因此在英美支持下加紧备战,同时对俄国展开外交攻势。在日俄谈判过程中,日方不断提高要价,始则要求俄国承认其对朝鲜的“保护”,继而要求打入“南满”,最后又要求在“北满”及其他地区的权利。尽管沙皇政府玩弄外交手腕,故意拖延谈判,以争取时间,但日本统治集团决心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和俄国准备不足的致命弱点,于1904年2月6日正式与俄国断交,2月8日夜间不宣而战。从此爆发了日俄两国统治集团长期准备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日俄战争主要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腐朽透顶的清政府,竟置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听任日俄两国铁蹄践踏我东北锦绣河山。1904年2月12日,清政府无耻宣布“局外中立”,划辽河以东地区为日俄两军“交战区”,并严令地方军政长官对人民群众“加意严防”,“切实弹压”。但是,饱受外敌蹂躏的东北人民,自发地开展反侵略、反官府的斗争,给帝国主义强盗造成了巨大困难。显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9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掌柜辛苦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 w6 N- N; u. ?% V

实力和计划
  
双方实力对比

7 M/ _( V( q& D: B: U8 U& G

  战争前夕俄国总人口达1.41亿人,1904年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105万人,后备役军人达375万人。其中将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地区,在远东只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148门炮、8挺机枪),战争前夕,俄国海军拥有200余艘战舰,其中太平洋分舰队拥有60余艘作战舰艇(19.2万多吨)。 整个战争期间进行过9次动员,先后征召近120万人入伍。有线电报电话只装备到军和集团军。师以下一律采用徒步或乘马通信。西伯利亚大铁路环贝加尔湖段没有修通,每昼夜只能开两三列军车,从欧洲到我国东北将近6星期行程。后勤保障情况的混乱惊人,当前线最需要炮弹的时候,部队领到的却是一车箱一车箱的神像。在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条件下,俄军主导的军事思想却特别强调刺刀白刃战,崇尚约100年前苏沃洛夫和拿破仑的作战方法。对俄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旅顺要塞工程远未完成,海军10年扩军计划也未完成。东北战场俄国陆军统帅库罗帕特金是一个缺乏实践经验的典型的军事官僚,做事优柔寡断,决而不行。率领欧洲舰队增援太平洋方向的统帅——罗日杰斯特温斯基只具有帆船时代的作战经验,不懂钢甲战舰时代的海军战术。再加上俄国陆海军统帅机构和指挥系统的内部矛盾和混乱局面,包括彼得堡派来的皇亲国戚的插手干预,决定了俄军必然惨败的命运。
  日本总人口约4400万。战时可动员200余万后备兵员(实际上动员了118.5万人)。战争初期,陆军总兵力约37.5万人(1140门炮),其中25万人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火炮中37%为山炮,适于东北战场的地形特点。机枪147挺。海军是日本建军的重点。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有战舰约80艘(26万多吨),多数是在英国建造的新型舰只,性能良好,规格统一。
  日军兵役制度比较严密,后备力量动员准备的程度较高。官兵受军国主义、沙文主义和“武士道”的毒害甚深。陆军以师为最大的战术单位,一般由2个旅,加上骑兵团和炮团等单位组成。战时两三个师编为1个军。全军有统一的作战思想,基本上是学习德国名将毛奇的理论。核心是强调进攻;进攻的主要样式是翼侧迂回,力避正面进攻,以减少伤亡。对刺刀白刃战并不完全排斥,但更加重视火力,特别是交叉火力。冲击前通常要进行火力准备。步兵基本的战斗队形是散兵线。日军不少军官曾到德国留学。部队和院校也雇请了许多德国教官,按德军条令进行训练。东北战场日军统帅大山岩元帅就是毛奇的信徒。普法战争期间,他在普军中亲自观察毛奇军事思想的运用。他总想在日俄战争中打出一个“色当”来。他的指挥艺术比俄军高明。日本海军的作战思想,同陆军一样强调进攻。“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曾在英国学习。他积极求战,但重视准备,行动谨慎而诡诈。 就总体而言,俄国人口和陆海军数量都大大超过日本。但具体到远东战场,则日本的实力超过俄国。加上其他有利条件,如后方近,训练和装备较好,指挥能力较强,对我国东北情况熟悉等等,则日本的优势更为明显。
  
双方作战计划

$ t3 c" W0 Z) [

  沙皇政府历来把远东看作次要战场,俄军总参谋部迟迟没有制订统一的对日作战计划。最早的计划是由黑龙江沿岸军区和俄国驻辽东地面部队的参谋部制订的,1901年经沙皇批准,1903年访问日本以后,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作出结论:“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而我们只需要14天的时间就能够在满洲集结40万大军,这已经是击败日本陆军所需数量的三倍了。所以说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更为合适”。虽然他认为一个俄国士兵能够对付三个日本士兵,但他还是计划采用三倍于日本陆军的兵力,虽然他认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只是一次“军事散步”,可他的作战计划却是以现有兵力坚持6个月的防御作战,直到集结足够的兵力之后进行反攻,在日本登陆,击溃其本土部队,平定人民的反抗,占领都城,生擒日皇”。
  太平洋海军作战计划是由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的参谋部制订的。计划规定俄国海军在远东的主要任务是:依托旅顺,控制黄海和朝鲜海峡;不允许日本陆军在朝鲜西海岸登陆;转移日本海军部分兵力对主战场的注意,并从海参崴方向采取辅助作战行动,借以防止日军在黑龙江口沿岸登陆。计划强调一切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持久保存海军力量,无论如何不采取冒险行动”。这也是一个消极保守的计划,而且与地面作战计划没有联系。
  日军作战计划的基本精神,是利用俄方准备不足,以突然袭击首先歼灭太平洋舰队,夺取制海权,保障陆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登陆,并占领旅顺口。尔后集中地面部队主力,力争在俄国增援部队到达远东之前,歼灭俄军于辽阳、奉天地区。这是一个积极进攻、速战速决的计划,但具有一定的冒险性。
  俄国陆军大臣阿列克塞·库罗帕特金大将在1903年访问日本以后也下了这样的结论:“一个俄国兵可以对付三个日本兵,而我们只需要14天的时间就能够在满洲集结40万大军,这已经是击败日本陆军所需数量的三倍了。所以说将来要发生的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一场军事散步更为合适”。
  其实,除了对日本兵的战斗力的估价有点不对之外,这位俄国陆军大臣并没有什么很有负盛名的举动。首先他的战略思想就很俄国化,虽然他认为一个俄国士兵能够对付三个日本士兵,但他还是计划采用三倍于日本陆军的兵力,虽然他认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只是一次“军事散步”,可他并没有准备进攻,而是准备退却退却再退却,一直退却到哈尔滨,在日本陆军不可能维持其补给线之时之地再和日军决战
[编辑本段]对旅顺突袭
  旅顺是俄国在远东攫取的唯一的不冻港,是太平洋分舰队的主要基地。整个日俄战争期间,始终贯穿着双方对这一战略要地的争夺,实质上是争夺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制海权。旅顺港的内港较狭窄,水浅,只有一个出入口。大型战舰只能在涨潮时出入内港,而且要有拖船牵引。俄方制订的要塞设防计划,原定到1909年完成。战争爆发时,守军(地面部队)只有1.21万人,炮116门(计划规定418门)。太平洋分舰队主力常驻该地,很少出海训练,舰炮和要塞从未进行过联合演习。港内没有舰艇维修设施。
  1904年2月5日,日方决定同俄国断交同时,日本天皇即指示开始军事行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于2月6日0时召集下属指挥官,传达天皇的决定,并且命令全舰队开赴黄海,分别攻击停泊在旅顺和仁川(济物浦)的俄舰。
  在这个关键时刻,俄国官兵仍处于和平麻痹状态。太平洋分舰队停泊在旅顺外港,舰艇警戒仍执行“平时规定”,已经决定采取加强警戒的补充措施,但要到2月10日才开始执行。夜间不打开防雷网,却以军舰上的探照灯把内港的出入口照得通明。总督阿列克塞耶夫及其亲信知道日俄谈判破裂的消息,但没有采取应变措施。直到日军偷袭旅顺前几小时,舰队参谋长威特赫夫特将军还说“战争打不起来”。
  2月8日白天,1艘英国汽船驶进旅顺,日本驻旅顺领事立即撤侨。阿列克塞耶夫等高级将领对此也等闲视之。在彼得堡只有个别人注意到战争的征候。例如喀琅施塔得港口司令马卡罗夫,他于2月8日专门致函海军部,提请该部注意旅顺舰队的危险处境,建议将舰队开进内港。信中说,如不采取这个措施,“则我们将被迫于首次夜间突袭之后这样作,那就要为这个错误付出重大代价了”。然而,直到日军开始攻击时,俄国舰队仍在外港,而且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此时,日本东乡舰队正向旅大方向开进:3支驱击舰小队准备攻击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另外8艘驱击舰开往大连方向。2月8日午夜,在海岸灯塔和俄舰探照灯光照射下,日舰盯住俄国舰队,在近距离上发射了16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目标,重创俄国最好的舰只3艘,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爆炸声和炮声惊动了整个旅顺。当时俄国舰队军官正在城里举行晚宴,庆祝舰队司令施塔克将军夫人的命名日。要塞内不知道港湾里出了什么事。司令部查问,下面回答说是实弹射击。直到黎明时发现港口附近被击中的船骸,才真相大白。
  2月9日,由瓜生外吉海军中将率领的一支日本舰艇编队,在朝鲜西海岸仁川与2艘俄舰交战,俄舰被迫自沉。日本舰队的突然袭击,给俄国舰队造成了重大损失。日舰虽取得了海上的相对优势,但还没有完全掌握制海权,因为俄国舰队没有被全部消灭。日方海上交通线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了完全掌握制海权,日军统帅部决定封锁旅顺口的俄国舰队,并且不断炮击俄舰。从2月9日直到3月初,日方多次试图封锁俄国舰队于旅顺口,均未成功。
  3月上旬,俄国新任太平洋分舰队司令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到职,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加强了旅顺舰队的行动。首先,他决定在辽东半岛沿海地区布雷,防止日军登陆并从后面威胁旅顺基地。同时改善旅顺港口的防御,加紧修复被打坏的舰艇,经常派遣舰队出海活动,加强战备训练。他还命令海参崴舰队在日本海积极袭扰日军海上交通线,以便分散日方对旅顺的压力。3月22日,马卡罗夫率领舰队出海挑战,4月13日,马卡罗夫因所乘军舰于返回基地途中触雷毙命。新任司令威特赫夫特不再采取积极行动。
[编辑本段]在辽东登陆
  战争爆发后,俄国加速向远东增兵。为防日军在朝鲜和辽东半岛沿岸登陆,俄军作如下部署:“东满”支队(近2万人)在鸭绿江右岸占领阵地;“南满”支队(约2.2万人)配置在营口一大石桥一海城地区;关东支队(近3万人)部署在辽东半岛和旅顺地区。主力(近3万人)集结于辽阳一奉天地区。此外,在南乌苏里和海参崴还有近3万人集结待命。从俄国腹地调来的增援部队正陆续开到(战争头半年每月约2万人)。
  在俄日双方争夺制海权的同时,日本陆军开始登陆。3月21日,日第1军(约3万人,100余门炮,由黑木为桢大将指挥)首先在朝鲜镇南浦登陆北进。4月中旬,日军未遇抵抗就抵达鸭绿江左岸。在对岸防守的是俄军“东满”支队,由扎苏利奇中将指挥。 扎苏利奇拥有近2万人、62门炮,占领阵地已经1个半月,但没有加强防御工事。部队分散配置在宽大的正面上,对敌人可能进攻的方向胸中无数。只构筑一道绵长的堑壕,并且几乎不加伪装。占总兵力约半数的预备队配置在10公里以外。炮兵阵地完全暴露。 4月30日夜间,日军发动进攻,企图迂回俄军左翼。5月1日在九连城展开激战。俄军以炮火和反突击抵抗日军的进攻。但日军兵力占优势,其火炮从隐蔽阵地上发射,压制了俄军炮火。扎苏利奇害怕被包围,下令向辽阳撤退。东西伯利亚第11步兵团陷入优势日军的包围圈,经替战突围,伤亡惨重。这是俄军在地面作战中首次失利。扎苏利奇部队的撤退,为日军进入东北打开了大门。日第1军立即前出凤凰城地区,准备向辽阳方向进军。
  与此同时,日第2军(4个师,约4万人,216门炮,由奥保巩大将指挥)于5月初在辽东半岛东南貔子窝登陆,企图从北面攻占旅顺。5月底,第2军进抵金州。在该地区担任防御的是俄军第4步兵师,负责掩护旅顺以北的接近地。这个师共1.8万人(131门炮,由福克将军指挥),但只派出1个团(3800人)在阵地上,其余都作为预备队,距前沿10~12公里以外。日第2军以3个师投入进攻,兵力10倍于敌,火力5倍于敌,并可得到舰炮支援。在众寡悬殊的战斗中,俄国舰队主力按兵不动,只出动了两三艘舰艇加强俄军的右翼。辽东半岛俄军司令斯捷塞尔命令福克师放弃大连,径向旅顺撤退。日军随即占领金州和大连,并向旅顺逼进。(俄日金州南山之战)由于旅顺地面部队司令康得拉钦科坚持利用旅顺外围有利地形设防,日军才被阻于旅顺以北25~30公里一线。日军各路登陆得手后,于6月20日建立“满洲军总司令部”,以大山岩元帅任总司令,统一指挥各部日军。
  
旅顺争夺战

6 U" |% e" [/ C3 N: v& c

   只要旅顺继续掌握在俄国手中,它的舰队就随时可威胁在“南满”登陆的日军的海上交通线。不占领旅顺,日军无法在东北进行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因此,在将近1个月的时间内,日方积极准备对旅顺的第2次进攻,专门编组了执行这项任务的第3军(第2军已奉命北上),任命乃木希典为军长。此人甲午战争时担任旅长,曾一举攻克旅顺。第3军所配备的火炮大部分是攻城炮。
  与此同时,尼古拉二世也指示远东俄国陆军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发动攻势,责成他“对旅顺的命运负责”。彼得堡警告库罗帕特金说:如丢掉旅顺,“将是新的最沉重的打击,不仅有损于俄国在远东的政治军事威望,而且有损于在近东、中亚和欧洲的政治军事威望。无疑,俄国的敌人将利用这一点尽可能使我们为难,而朋友则将把俄国视为软弱的同盟者而加以抛弃。”在沙皇政府的压力下,库罗帕特金勉强派出1个军(施塔克尔堡指挥的西伯利亚第1军)南下支援旅顺。6月14~15日,该军在得利寺、瓦房店地区与日第2军遭遇,俄军一败涂地,狼狈退却。从此旅顺与东北俄军主力的联系被完全切断。 日军为进攻旅顺,必须确保第3军后方的安全,使它不致遭到集结于辽阳以南地区俄军的打击。因此,6月下半月,第1、第2、第4(从大孤山登陆)3个军开始向辽阳方向移动,企图牵制俄军于该地。 6月26日起,日军恢复了辽东半岛上的军事行动。但占领了横山等制高点以后,又转入防御,等待增援。1个月后,日第3军恢复对旅顺的攻势。 此时,防守旅顺外围各隘口的俄军第44、第7两个师,兵力约1.6万人,火炮70门,另有战舰支援。但在斯捷塞尔指挥下,节节败退。7月30日,俄军放弃旅顺外围最后一道天然屏障——狼山,福克师在该处一共只坚守了半天。当日,俄军开始撤进要塞。甚至连日本人也没有估计到俄军退却如此之快。
  从战争爆发到7月底近半年中,旅顺要塞的防御有所加强。守军增到4万人,炮646门,机枪62挺。海军有战舰38艘。但物资储备不足以应付长期围困。例如炮弹,平均每门炮只有400发。防御工事不坚固,伪装不严密。特别是指挥无能。负责旅顺防务的斯捷塞尔是个常败将军,他从金州失守开始,就主张放弃旅顺外围一切要地,退入要塞,等待增援。甚至库罗帕特金也感到此人不宜继续担任指挥,曾命令他将指挥权交给斯米尔诺夫将军。但斯捷塞尔对斯米尔诺夫隐瞒了电报,以致后者直到战争结束以后才知道对自己的“任命”。舰队司令威特赫夫特也强调敌强己弱,拒绝出海,始终龟缩在港内。
  包围旅顺的日军兵力达6万人,火炮400门(其中攻城炮198门),机枪72挺。同时,日方以舰队(52艘战舰)封锁了港口。
  8月7日,日军发动进攻。首次攻占要塞外围前沿制高点——大孤山和小孤山。日军以12个营对俄军3个营。双方为争夺这两个战术要点激战了4天。最后高地落入日军之手。8月10日,俄国舰队奉阿列克塞耶夫之命,试图突破封锁,开往海参崴。但由于威特赫夫特准备不周,指挥失当,与日舰队遭遇,当场战死,其余舰只被迫缩回基地;部分舰只逃到中立国港口,被解除武装(日俄黄海海战)。8月12日,俄海参崴分舰队在蔚山海战中被日军上村彦之丞的第二舰队摧毁,8月19日,日军对要塞发动首次强攻,昼夜突击,双方激战到8月24日。日军夺占了一些前沿工事,但伤亡约2万人(占总兵力1/3),士气低落,自伤者大有其人。俄军也伤亡3500人。至此,日军放弃了迅速攻占旅顺的打算,改取长围久困之计。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辽阳大会战
  日军强攻旅顺的同时,正在准备辽阳会战。原拟攻克旅顺,抽出第3军用于辽阳方向。现在第3军抽不出来,而推迟辽阳会战又于整个战局不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援军将从俄国腹地源源赶到。为此,必须抓紧时机,以现有兵力第1、第2、第4军)一举歼灭集结于辽阳地区的俄军主力。虽然日军兵力火力都占劣势(以13.5万人、474门炮对16万人、592门炮),但前一阶段作战已摸了俄军的底,增强了以少胜多的信心。 .
  俄国国内形势的发展,要求俄军在辽阳地区夺取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当地俄军经过长期准备,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条件比较有利。库罗帕特金扬言“宁死不从辽阳后退”,他决定依托前沿工事,抗击和疲惫进攻的日军,然后转入反击。这就是说,俄军拥有优势兵力火力而采取消极等待的方针,一开始就把主动权给了敌人。
  辽阳地区俄军防御成3道阵地。第1道阵地(前沿阵地)全长75公里,位于辽阳以南和东南约30公里。第2道阵地全长22公里,距辽阳约8公里。第3道阵地紧靠辽阳城。全长15公里。这3道阵地,特别是第1道阵地,纵深小,翼侧暴露,工事构筑计划都没有完成,无法抗击日军的进攻。
  到8月23日,俄军按计划进入阵地,部署如下:右翼为南部集团(扎鲁巴耶夫指挥的3个军);左翼为东部集团(比尔德林格指挥的2个军),辽阳以东还有几个军。另外2个军作为预备队:辽阳、奉天各1个军。占领阵地的各个军,又分别以40~50%的兵力作为预备队,这样一来,实际上投入战场的俄军兵力就不多了。
  日军部署与此不同,它把全部兵力投入战场,不留任何预备队,因此它在总兵力对比上是劣势,但在俄军两翼却造成了兵力优势。日军的计划是对俄军实行围歼。第4军从正面进攻,牵制俄军主力;同时第1、第2两个军分别从东西两面迂回俄军左右两翼,以右翼为主攻方向。这是一个以少数包围多数的大胆计划。
  辽阳会战始于8月24日,日第1军对俄军东部集团实施两翼迂回,企图把俄军的注意力吸引到左翼,迫使库罗帕特金把他的预备队调到左翼,从而削弱其右翼,为日军第2、第4两个军进攻俄军右翼(主攻)创造有利态势。
  俄军左翼的战斗一开始就很激烈。日方利用俄军暴露的翼侧,决定对西伯利亚第3军实施两翼迂回。为此,日第1军左翼的1个近卫师,在俄军部署中打进楔子,出现在西伯利亚第3军的翼侧。为增援西伯利亚第3军,俄方立即投入预备队,其中包括马尔丁诺夫上校指挥的1个团。该团在行军途中获悉日军已出现在西伯利亚第3军的翼侧,马尔丁诺夫不等命令,主动改变行动方向,转向西面,从高粱地隐蔽机动到日军近卫师的翼侧,突然以刺刀白刃战打退日军近卫师,形势转而对俄军有利。这是俄国军官发挥主动性的罕见的一例。但俄军东部集团指挥部不敢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扩张战果,坐失战机。
  8月26日,日第4、第2军开始进攻掩护通往辽阳的最捷径的俄军。中间突破受阻之后,日军缓慢迂回俄军右翼。库罗帕特金担心俄军有被全部包围的危险,乃下令全线撤至第2道阵地。 俄军撤至第2道阵地后,仍保持原来的部署,大部兵力作为预备队,在一线展开的兵力不过40%,打法也仍然是等待日军进攻。日军的兵力部署也大体如前,企图也仍然是围歼俄军。但接受前一段作战的教i)iI(各路部队攻击时间不统一,使俄军可以自由机动其预备队),于8月30日以3个军的全部兵力同时发起进攻。俄军以机枪、火炮和刺刀顶住各路日军的进攻。双方激战1整天,日军被迫后撤。
  日军正面进攻受阻,乃于当日(30日)夜间,派第1军部分兵力(1.8万人)偷渡太子河(到达右岸),31日晨迂回俄军左翼(5万余人),与此同时加强对俄军右翼的进攻。 9月1日整天,俄军准备反击日第1军,为此在左翼集结了3个军,企图以迂回动作将日第1军压迫到太子河歼灭之。反击定于9月2日开始。但9月1日夜间日军进攻俄军左翼集团,占领了该方向一系列重要的战术要点,其中包括时官屯及其北面的小高地馒头山。在这种情况下,库罗帕特金决定在实施全面反击之前,首先夺回馒头山。为此分别从各个师抽出7个步兵团,154门炮。但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缺乏强有力的统一指挥,战斗的重担实际上落在伊斯托明指挥的1个团头上,该团下辖7个营,其中3个营是从其他团抽调的。伊斯托明不顾当时的条令和习惯作法,将7个营中的5个营编入战斗队,预备队只留2个营。战斗于9月2日19时打响,一直在黑暗中进行,双方激烈争夺。俄军一度收复馒头山,但在日军反击下,陷于一片混乱,仓皇溃逃。
  时官屯一馒头山战斗的失利,使库罗帕特金有了放弃反击计划的借口。他不了解当时日军已投入全部兵力,并且遭到重大损失,尤其是第1军单独与俄军强大集团相对垒,处境不利。日方决定9月3日晨将第l军撤回太子河右岸。就在日军行动之前2小时,库罗帕特金命令俄军放弃辽阳,退守奉天,在辽阳会战中白白损失1.7万人。到会战结束时,俄军大部分预备队始终未投入战斗。9月3日俄军向奉天撤退时,日军无力组织追击,直到9月4日才小心翼翼地进入辽阳。此役,日军损失约2.4万人。
沙河攻守战
  辽阳会战后,日俄两军大体上在奉天与辽阳之间的沙河地区互相对峙。1904年9月底,东北地区俄军约达21万人,758门炮,32挺机枪。防线长达90公里。同期,沙河地区日军约12万人,488门炮。前一阶段作战,日军消耗很大,为补充兵员,在国内进行了总动员,但仍不能根本改变兵力对比。
  在这种情况下,日方决定在沙河地区转入防御,等待第3军尽快从旅顺解脱出来,北上增援。同样,库罗帕特金虽然拥有相对兵力优势,也不急于发动反攻,仍然是依托既设阵地等待日军进攻。但沙皇政府迫于俄国国内革命运动的高涨和辽阳会战后国内对战争的不满情绪,要求库罗帕特金发动攻势,解旅顺之围,借以挽回帝国的“荣誉”,提高沙皇政府一落千丈的地位。
  库罗帕特金制订的进攻计划,是对浑河与太子河间之敌实施攻击,并占领太子河右岸,实际上就是把日军赶过太子河。俄军分左右2个集团:左翼3个军,由施塔克尔堡指挥,向本溪湖方向实施主攻(该方向是山地);右翼2个军,由比尔德林格指挥,缓慢地向沙河方向前进,任务是把主攻方向的敌人吸引过来。另以3个军作为预备队。左右两集团的进攻正面共50公里,总的进攻速度,每昼夜不超过5公里。这个计划主攻指向山地,而俄军没有进行山地战的准备,特别是缺少山炮。更糟的是,俄方进攻的准备工作不隐蔽,被日方发觉(日本间谍活跃于俄军后方,加之日方从俄国军官尸体身上搜出作战计划),完全丧失了突然性。
  沙河会战日军统帅大山元帅决定将计就计,首先利用对俄军不利的山地地形,以防御战消耗、疲惫俄军,然后投入新锐力量,转入进攻,猛攻俄军中央和右翼,一举歼灭东北俄军主力。10月8日,俄军东部兵团(由73个步兵营和34个骑兵连组成)出现在日军右翼。从该地区可以攻击日第1军翼侧。10月9日,由45个步兵营和18个骑兵连组成的部队,对日军右翼边缘(位于本溪湖—带)发起攻击。部署在这个方面的日军,只有梅泽道治少将指挥的近卫后备步兵旅8个营。由于防守坚决,被日军誉为“光荣的梅泽旅”。大山总司令官顶住了俄军东部兵团的猛烈攻击。10月10日,又集中全军主力,从日军左翼向东北方向的敌人发起总攻。这次进攻因与猛插俄军右翼的骑兵第2旅(旅长闲院宫载仁亲王)相配合,结果俄军不得不于10月12日开始全面退却。日军立即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转入进攻,日军这一行动,导致一系列激烈的遭遇战。在某些情况下,遭遇战不仅昼间进行,而且夜间也进行。夜战中,双方均不使用炮兵,部队以密集队形投入攻击,士兵胳膊挨胳膊,大多数场合夜战以刺刀白刃战告结束。为识别敌友,俄军士兵袖缠白布带。这种激烈的遭遇战持续至10月15日。日军进展不大,只是在某些地段将俄军顶回沙河地区。大山决定在既得阵地上转入防御。
  与此同时,库罗帕特金决定10月16日晨在自己右翼发动进攻,以恢复在沙河左岸的原态势。但15日夜间,日第二军奥保巩部以奇袭攻占俄军左翼第1军地段内具有决定意义的制高点万宝山(位于沙河堡地区)。日军占领该高地,就造成了突破俄军防御中心的威胁。因此,库罗帕特金放弃原定进攻计划,令第1军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该高地。经16~17两日激战,俄军以伤亡3000人的代价夺回了高地。日方死亡1500人。双方各自巩固既得阵地,加修工事,互相对峙,偶尔出动侦察部队或进行炮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05年1月奉天会战为止。整个会战,俄方损失4万余人,日方损失2万余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2: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0 04:18 , Processed in 1.21241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