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69|回复: 34

重访“万古柏林”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3-12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城区柏林寺,位于雍和宫迤东,戏楼胡同内。六年前曾造访,当时寺内建筑年久失修,一派衰败破落之感。

3 t, }$ r' u& ^: C

 

3 N! b8 e6 p# T5 T

不久前再访,由于升格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内部正在大肆重修。

; M1 y: z- H4 z! O3 Q# |

 

+ ~- v7 Y* ?, b' b

关于柏林寺历史,这里不再赘述,请看铭牌。

, i M" b) Y/ B/ I, N& l3 s# k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0-3-13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 Y# J2 u: \5 M7 B

 

! P5 P% m- E* k$ h# e# ?

 

+ a4 Z, [8 E1 }" z

柏林寺前的大照壁的里与外的图片没有看到啊。

9 f+ j- Z) p+ S& j" r- v- t

 

& n N! t+ h1 H6 f0 L" y

大照壁也是柏林寺的原有建筑吗?

d( J& r- _' e ]- P2 a, E

 

2 f) ]; e1 X; L7 t- F) \6 ^2 {

柏林寺山门与大照壁之间的空地原来是随便通行的道路吗?

( v: B! `' a) ^* s4 ^! Z

 

$ V! S: ?8 T2 t& r

东西向的戏楼胡同(柏林胡同?)的巷道在柏林寺山门前出现凸型弯。

& M5 }4 P' `) Y/ B z6 Q

 

9 _0 N" c1 n2 K' W

看来寺庙也能随意占用道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余叔在2010-3-12 20:22:00的发言:
: x- y' }. Y' l q6 Z

感谢版主提供柏林寺照片

8 l: P+ c. z" P% \/ k5 ]

这是一般人不能进去的地方,是我们终能一睹真容。如若在整修好后进去拍照,更是盼望。

- q- a) [5 }( k5 c/ |7 \

谢谢关注。其实一般人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去,门口的保安也不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燕山深处在2010-3-13 0:52:00的发言:
o# |3 c, j) U$ t) G/ I) `' P* e

谢谢楼主!

( g5 p) k' j" u( A

十多年前,文物出版社驻在那里,我为买书和报,曾进去过。但没细致地看,更没拍照。总的感觉是现存建筑保护、维修的都不错。

1 q1 k4 \# [* x5 ~

确实是不错,我观察了一下,大殿外都没有电线直接钉在墙壁上,空调管道也只能从窗户缝里进去。就总体保护理念来说,甚至好于很多没有被占用的古迹。这也算难能可贵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3 11: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zhaohq在2010-3-13 8:50:00的发言:
& m( }5 I F Z. k% Q# H1 O

谢谢楼主!!!

4 d& F3 e9 f6 G% M% Q

 

' n0 I5 r# P( i; u

 

, S% N) N3 x# m' }/ U2 D

柏林寺前的大照壁的里与外的图片没有看到啊。

4 h1 H4 I1 D- `

 

4 H# \# r! S0 m

大照壁也是柏林寺的原有建筑吗?

! s; j9 E3 T0 I9 L! W8 b1 a, [! ]8 a

 

$ l) t( a, t; V& g; U

柏林寺山门与大照壁之间的空地原来是随便通行的道路吗?

! `1 _% w, |/ E& n+ p+ r

 

5 Y, x3 t$ [/ [, Z- G; q

东西向的戏楼胡同(柏林胡同?)的巷道在柏林寺山门前出现凸型弯。

0 G8 f. D; _; b2 V6 U, Q

 

7 c8 A$ R/ H& ^5 x/ ]4 |

看来寺庙也能随意占用道路了.......

' b- f# B5 l- e$ ]. y. w" h

 

8 S9 O$ r5 g0 B$ e' G6 y

非常遗憾,目前由于正在维修,山门殿前的大照壁被施工围挡围得严严实实,里面是料场。所以没法拍照了。

8 r& b+ t7 c+ V& `; E. Y

 

: v( v' v9 x5 v2 [- |3 T

从民国年间的实测图来看,山门前的大照壁是寺内的一部分,中间主影壁高,两边低,东西两面有墙和随墙门围成一个小广场,戏楼胡同从广场东南西三面绕过。另外雍和宫前面也是这种形制,只不过雍和宫的影壁只有一面,东西两边的随墙门变成了牌楼。

% t( O& G8 t" i( n5 g

 

3 F3 N% j3 F1 h* V+ L

北京古代东西向胡同之间进深有限,最多能容四进院。所以很多王府寺庙前面的排场建筑就经常挤占公共空间了。

发表于 2010-3-13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4 i# a, B% V7 h9 N9 a+ j+ Y

十多年前,文物出版社驻在那里,我为买书和报,曾进去过。但没细致地看,更没拍照。总的感觉是现存建筑保护、维修的都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雄宝殿和无量寿殿有一个共同特点。两殿虽然都为进深三间,但在两山墙的中间都加了一根壁柱。由于这两殿的中槽都分是六攒斗拱,所以位于中间的这根壁柱上部不承托斗拱,而是在两个斗拱之间。

& M6 u& g* w: n4 U- T

 

4 g5 K+ d7 b! M: [2 v# j- ?

这实为一个特例,也充分反映出了清代木构建筑柱网间架结构与斗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脱离,斗拱彻底退化成了纯粹的装饰品。

5 \& ^' r( p9 g9 A$ D; a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寿殿之后是一道墙,墙中辟门,后面为一独立院落,内部是藏经楼。此藏经楼规模极为壮丽,为城内寺院少有。两侧盘旋上楼的踏道也很特别。另外楼后山墙上有五孔月洞窗,很有南方建筑风格。

H3 C. k& T! X6 Y3 v

 

5 ^# P; K# `1 G3 {5 o; W! t( Y






发表于 2010-3-12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佛像和康熙御笔“万古柏林”匾是否还在寺内?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0: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殿大雄宝殿,座落在白石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金碧辉煌蔚为壮观。殿前两通乾隆石碑为乾隆年间所立,碑上的夔龙纹在清代石碑中属罕见。殿内原供奉三世佛,殿顶悬挂康熙手书匾额“万古柏林”。目前此殿为办公区。

, ?9 ?( A" L4 R

 

# D5 {6 I1 ^9 ~2 n% r& n+ i6 D4 _+ r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雄宝殿后是无量寿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面积与大雄宝殿相同,唯独是单檐歇山顶。殿内原供奉“西方三圣”,为南无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两侧有十八罗汉。目前亦为办公区,不得进入。

- [+ u% D5 ^: ^) a# l3 T' r

 




发表于 2010-3-12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在您博客见过,感谢发到老北京网共享,另外文字还有看全,希望补全,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王殿后侧原有东西两道隔墙,墙上辟门,形成第三进院落。如今墙已拆除,只在天王殿山墙上留有痕迹。

1 k; @# E2 A& p( j, a4 r& `) w

 


发表于 2010-3-12 1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里边儿有个什么摄影协会,据说杠着个特大号儿的相机的主儿都能混进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王殿后左右是大雄宝殿的东西配殿,此两殿虽为配殿,但规模却极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占地面积超过了后面的大雄宝殿和无量寿殿。

2 D2 a# X7 C0 j, S% G

 

6 g7 ]( T5 X1 E/ Z) _' F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0: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门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依据北京地区寺庙建筑定式,当初应该是有障日板的。后来改建为办公室时才变成现在的斜格门窗,为了改善采光。不知殿内当初有没有哼哈二将塑像。

" A% e* W7 M( I' O: s( G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进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规模不大,但形制却很特别。首先是斗拱无出挑,为一抖三升。另一个特殊之处是窗户,为方形壁窗,北京地区寺庙中仅此一例,有山西一代明清建筑的特点。不只是最初形态,还是改建后的样式。

) O A- e( |6 l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门殿两侧的八字墙已被拆除,从这里一望便知寺内格局。

3 L% r' m- X4 B* D" r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穿过西侧廊庑最北面的门,就来到了寺院的西路。西路目前保留着行宫院和方丈院。而行宫院以南的地区已经淹没在后建的房屋中了。

0 {5 ?7 [" q" x k

 

3 z7 D7 T t2 e r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路东侧的廊庑早已维修完毕,而西侧的廊庑还在维修中。

- R! B9 Z7 `0 e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丈院的正门,两侧种植着翠竹,门前原有放生池,现已不存。院内为两进四合院,目前为办公区不能进入,只能在东侧拍照。

' K O* ?& \* J! U5 {! R* ]* @- e- p7 s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丈院前为行宫院。这是一座由正房、厢房、垂花门、抄手游廊围绕而成的院落,正房五间前后通透明亮,但最有意思的确是两侧的耳房,既与正房连成一体,又独立于院落外自成一统,真不知古人为何要盖这么小的房子,不过冬天蜗在里面一定很惬意。

% O. s& |. _% w/ s v2 Z

 

2 ^! N3 {: ^$ _# q f* |; d7 [.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柏林寺里走了一遭,寺院的格局还在,保护状况也算不错了,虽然不能用作宗教场所有些可惜,但目前也是他最好的状态,总比淹没在大杂院中要强。这还得感谢占用他的单位,都是文物、文化部门,不把自己的事解决好,他也没法说别人啊。

8 p& T1 `) |( v/ Q6 @6 ^9 R

 

- E; r" G/ ?; p+ U3 _. G$ \4 e

这里找到了两幅平面图。一幅是民国时期某德国建筑学者测绘的柏林寺图(老北京网版友提供),另一幅是现代测绘的平面图。可以看到寺院的原貌以及现代布局的变化。

$ T' o) ?7 f. f K0 \$ r" F2 n

 

S, _6 ~3 }9 w2 p+ h; b! ~# j



k* O( i# V+ v3 U* o

 

% ~; C t4 V: y& i

全贴完

1 s& P1 H" J" h( ?5 X/ b j

 

" z$ V3 O) I4 H6 ?1 N5 y

谢谢观赏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宫院西南角有一座三间小房,在过去是临街的侧门,如今已经封闭了。其位置倒是很适合做古代寺院的“西净”(厕所)。行宫院门前的白皮松真精神。

5 ]' B' I& k1 X8 `$ c; t2 G

 

- G) ^: _% I" u- m9 r3 l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行宫院正房的东耳房看维修之后的中路西侧廊庑的后墙,那斑斑碱迹啊~~~恶心!

& j* S" x N( D2 S5 r

 

$ X% G% N, J(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大漠孤狼在2010-3-12 10:47:00的发言:
里边儿有个什么摄影协会,据说杠着个特大号儿的相机的主儿都能混进去!
6 J1 ^8 U3 @0 H) O. ?& F

是有个摄影协会,不过现在因为施工,里边的单位好像都放假了。我是直接大摇大摆进去的,影壁门口的保安根本没管我。大大方方进去就好,如果问就说找文物基金会,登个记。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10-3-12 10:40:00的发言:
原文在您博客见过,感谢发到老北京网共享,另外文字还有看全,希望补全,谢谢。
/ z" o- h. u, H9 Y

您好,那篇博文是文化学院一位姓姚的院长写的。涉及他的问题,不便全文转到论坛上来。我已经把链接地址贴在帖子下面了。谢谢关注!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路存留的建筑不多了,主要是东斋堂、小法堂,南侧的僧寮已经淹没在居民区中了。还是经过中路东侧廊庑最北边门,一眼便看见硕大的东斋堂,紧贴着藏经楼的东翼楼。它的规模太大了,以至于我紧贴着最远的墙角都照不全。

0 e/ _! ~7 b3 T0 N" g7 P& F, y5 |

 

D" @- m* u+ n! L* A C4 l

如果不告诉我的话,我肯定认为这是戒坛殿或大悲阁什么的建筑,正方形攒尖顶两层楼阁,面阔进深各五间,周围廊。用这么大的殿堂做斋堂~~~真够奢侈啊!这是柏林寺的又一个与众不同之处。目前是历史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所在地,里面被改建的面目全非了。

$ w: R% m* v) D% m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斋堂西侧离中路的藏经楼东翼楼只有不到半米距离,肯定是康熙年间后建的,西路行宫院南侧曾有一座三间小殿,应该是最早的斋堂,后来的西斋堂。目前已不存了。

9 [/ V; z/ `; M* t" ]

 

; ^8 q- C7 \2 Q( a' K* |


 楼主| 发表于 2010-3-12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前面壮丽宏大的斋堂相比,后面的法堂就显得局促的多了,面阔五间硬山顶小殿。

3 I9 a$ q: f' | d, x' W

 

: D0 p- ?4 q3 C9 R& c0 R2 \0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27 00:57 , Processed in 1.211040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