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4 ]$ M# f- v6 T
《尚王陵游记》 3 C: v5 R0 N: L: _$ m% {% V
- y4 c4 C3 v- A* u8 X尚王陵(2004年9月摄) - _4 z; c! B, K
0 ]7 `' b$ I: L, }- w 2 N2 L! j9 o% f) U. K5 S8 L
' J `! i# u8 Y) e) X# J
 . j5 { v! i. H7 [2 [+ }+ b
. M2 A, _% C: E6 M1 ?
4 S D0 e5 X s; R9 S 6 t4 Q' E: j5 e9 R" q: G
 , {! R) V* J* F/ b ? x
' Y/ j* Y$ M+ p7 X4 @- h
! E& r K6 \( L
$ U3 Q* z8 R% Z: E' X4 f# T
《尚王陵游记》
& y# R) i/ }, u
7 V! {& M/ d0 i# |+ i7 F2004.09.14
5 m, A5 {% Q5 v$ S/ f/ ^3 v+ j
( ^0 U& q4 b; {% X! X 这里说的尚王,就是指清康熙年间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今年我才知道,原来尚可喜是海城人,而且他的陵墓就在海城。 8 u9 e3 c3 @( F2 i; T- s
& }2 |; r7 ^" v, D 2004年9月,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闲着没什么事儿,9月6日天气不错,风和日丽,上午11点,从鞍山站前客运站乘小巴前往海城,方向南,票价5块钱。 - C8 j3 K9 B# z$ d
2 ]& {, K: M- K' x G& X
路上,路东边,在车窗外看见了古鞍山城残留的城墙,这里曾是明朝辽宁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今年二月份曾来过这里,后来还写了一篇《鞍山城游记》,距现在7个月过去。
1 x( R3 q$ U# V' o! n : Y9 B. N6 q0 o% [5 n
继续前行,路西边,在车窗外看见了汤岗子温泉的大门,这个汤岗子温泉还是很有知名度的。
7 O; L+ k9 }+ J) k6 \0 h* X2 ~7 s4 V( u 5 s" @: {1 m* u5 U; V2 {& Z) e+ g
12点小巴到达海城站前,海城以前我来过几次,但都是来办事儿,像这样旅游及考察性质的还是第一次来,而且也是第一次到海城站前。海城现在是县级市,隶属于辽宁省的鞍山市。 1 X) m- d$ _0 ^. u' ^ e) ^
' [. w9 y* Z c: P
尚王陵在海城八里镇小新村,在海城的东南方向,有到那里的小巴,可打听了半天也没弄明白这车到底在哪儿坐,只知道了是罗卜方向。半个小时之后,才在路边看见开过来一辆前面写这罗卜字样的小巴。上前打听,对劲儿,上了车。原来这条线路的小巴一共就两辆,大约半小时一辆,这辆还得下午1点才开车,就是说,我得在这小巴里等上半个小时。
H+ A- H, C2 i7 ~) ^ / h% G9 ?, g) B7 U% n; v- H
之前曾在网上查找过一些资料,尚可喜,祖籍山西,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生于辽宁海城。少年随父从军,为明朝戍守边关。父亲战死后,继承父业,19岁领兵作战。1643年率部起义,弃明投金。不久,尚可喜晋升为总兵官,继而被封为智顺王。随清军入关作战,为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加封为平南王,后又被加封为平南亲王,镇守广东达20余年。 & y0 u) p6 L4 y( R9 C
0 @ \8 |% H* C2 Q2 W: E# _2 w 小巴行使在路上,卖票员是位年轻的女性,问我去小新村谁家,看来这小新村一定不大,村子里的人估计这卖票员全都认识,我说去尚王陵,并告诉她到了站告诉我。 6 s$ p& P5 }- s4 R4 G# F7 i
! j f) I7 h- f( v5 P2 a 开始还是公路,后来就拐进了村路,眼前都是村间的小房和绿悠悠的菜地。再后来就是山路,到了山路也就到了尚王陵,还有些距离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明显的建筑,整个建筑的外观看起来还是很新的。 6 C4 Y. a6 h8 ?* g1 [ ]
4 X* o( G; S, c" K
陵园大门前下车,这里叫文安山,但感觉不像是在山上,文安山可能是指后面的山。门前有一小石碑,上有尚王陵园,鞍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陵区大门紧闭,门上贴着“进园请打电话”,并留有电话号码,今天我没带手机出来,拿什么打呀。大门的正前方有一座大石碑,网上查的资料,这座碑就叫神道碑,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用来指示陵园方向的,上面字迹清晰,写着陵园主人名字及称谓。
: `2 k Y, w/ g, @ 4 b6 M- Z5 R- W
绕园外东墙走,遇到一位中年妇女,上前询问,她便是看管这陵园的人,家就住在整个陵园的东墙,养的鹅跑了,出来找。从她家就可进入陵园,走过她家时,她家的鹅圈里足有几十只鹅,嘎嘎叫个没完。 " X0 N$ D3 k+ ]6 o$ O" l6 v E
% P4 A3 ?+ C+ [ 这个园子是两进院落,眼前这里就是前院了,正面一碑亭,明显是后修的建筑,在我的印象中碑亭都是红砖金瓦,不知为什么这个却是灰色,或许是以前看过的皇帝陵多了些。碑亭内有一同门外大小相同的石碑,碑文的字迹仍很清晰,碑文正面书有满汉两种文字,这座碑就是御记碑。这座碑最早立于康熙二十年,是清朝政府御赐的悼词。仔细看,发现这后修的碑亭和原有的石碑不是在一直线上,稍稍偏离中轴,不知是何原因。这个前院有东西配殿,也都是后来新修的建筑,承袭清代典型的建筑风格,东西两配殿遥相呼应。都锁着门,透窗进看,两殿墙上有大大小小的图片及文字,室内一些扫除用具等杂物,还有凳子椅子乱七八糟的凌乱堆放着。园子里有很多国槐,上面有字样说明,是从北京景山公园移植过来的。据悉,在今年3月从景山公园移植到尚王陵的国槐共12棵。园子里还有大小几座功名碑,上面的字样表明,现在所见到的尚王陵是尚可喜的后人自筹资金,历经3年多的修缮,在此地,尚可喜安葬之地,整修陵园,重建纪念馆、展厅等等。在这个前院的西北角还有一个小碑林,竖立着尚可喜夫人舒王妃的墓志铭等许多大小碑刻。
- ?; j3 x$ a. z, A/ r 1 _1 }9 |4 v3 p z) Q
通后院有三座门,中间大门,两边两小门,从小碑林边上的西边小门进入后院,可看见一大一小两座坟冢,右大左小,正对着的是小点儿的坟冢。沿小路前行,路,明显后修的,但上行的台阶,看起来却像古时候修路常用的青石,这是尚可喜家族的祖墓,上有显祖姓名。右边大的坟冢就是尚可喜以及夫人的墓,墓碑上刻有尚可喜和两位夫人。
7 z: X" o. e) d6 Z" m
' z! L% y5 }( J% D% h: U+ ^, S4 G* _( N8 f 尚可喜一生戎马,九死一生效忠清廷,历太宗、世祖、圣祖三朝,功勋卓著,为清朝完成统一大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康熙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1676年),尚可喜在广州忧愤成疾而死,时年73岁。为纪念他的功绩,清朝政府特意为他建造宗祠、寝园并拨付巨资、田产,封谥号为平南敬亲王。有史学家评价说:纵观尚可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叱咤风云。
$ {9 j; D# n# q1 A6 O9 j7 ~' s& } * C; f4 Y& e% k
走出陵园的时候本想和看园的中年妇女打个招呼,但并没有看见她,也不知道她丢的鹅找到了没有。 ' n( r/ g: M- r0 L* `3 f: X
: J& f0 g7 O( d' c, } 在门前乘小巴回海城市内,不是刚刚来时候的那辆。是一年长些的女性卖票员,估计得四十多岁。她对我说,在她小的时候,尚王陵还有挺大的一座庙,都在文革期间遭到损坏,当时好多文物还都拿到大队(村委会)去展览。还听说这个月多少号来着,北京还要来专家和学者到这里开关于尚可喜的学术研讨会。
* T- t( e5 D" b% v9 F 2 ]* {. @9 X$ h: @' K+ M
在三义街下车,这条街是新修的仿古街道,面貌崭新,街道中有小溪有小亭。西走是三学寺,是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烧香拜佛的地方,进里边转了一圈,有女僧人走动。再西走是山西会馆,此处也是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门上挂有“关帝庙”牌匾。三义街东边是厝石山公园,内有一“琉璃影壁”,是又一处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园的小山上一古楼阁式建筑,名曰魁星楼,登楼望远,便可周览海城全景,南有海城河,北有城内一高层海城大酒店。 " s! V& ]; @. U: F8 u
2 u p% _* Y; f; D% x 回到海城站前,下午4点乘小巴返回,5点回到鞍山站前。有关更多内容: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7a23a0100h7tk.html / _% ]3 m! E9 D4 e7 x8 r& w2 b
( \) Y" @1 z0 |* Y* J7 {, P
) Q2 w) {. N3 B7 M: Y+ I 1 |" E5 P8 [2 E
. T, Q5 `0 t9 N/ _ R0 \
$ }; X D+ q+ Q% D7 e2 z/ R
9 s% \4 o0 [1 Z+ o: Z; ~5 T: _+ Z" R( z' o8 V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