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1-21 23:05:00的发言:3 T- L9 n$ C" ~1 d7 u
( C/ ~9 U2 L! B# q- K ) Q. i+ T: ]; I8 M2 q
呵呵!我的记忆不会错,焚毁不等于片瓦不存,当时确实还有残存建筑,我脑海里现在还有那排山铃铛的印象。。。。。
, w2 K5 ~2 z( T# S3 C0 R周日,时近黄昏去了趟位于朝阳区王四营的“十方诸佛宝塔”(现在此地叫“古塔公园”),今天在本网站搜索了一下,还真搜到了包括这个帖子在内的两个贴。
2 F; k5 t* |) D: o
; y4 A) ~* {5 r0 a0 m我第一次去这里大约是在1976年,现在树立在塔周围的五座碑(南侧2座、北侧三座)当时位于塔南面约50米处的菜地里,是树立着而没有仆倒,现在相同位置仍有一些残碑断碣。当时塔的西面也有几块残碑,其中一块上有大字真书“河间府任丘县”字样,印象极深。至于“四座小塔”、“寺庙残迹”当时在塔的附近没有看到。 ( s0 R8 x# X- ~+ y8 l& {
) E& x8 m7 J6 R8 H4 i0 ]4 B' n) R
按资料和现在位于塔下西侧的介绍牌上说,寺庙名曰“延寿寺”,原位于塔的南侧,毁于清末。1976年去时,记得当时在塔的东南方向不远(约100来米)有座庙,俗称“马坊寺”或“马房寺”,庙所在的村子便因庙而得名,好像当时已作为生产队的牲口棚,当时尚存几座大殿围成的开敞的挺大的院子,殿顶覆盖琉璃瓦,表明当年寺院的档次不低。后来听我一位朋友的父亲说,民国年间此地香火极盛,鼎盛时有僧众300多人,这位老人曾是该寺的沙弥,解放时还俗并参加了解放军,想来所言不虚。有人说“马坊寺”(或“马房寺”)即“延寿寺”。诚如是,则应是在塔的东南方向,而非南侧;清末毁后,又有重修(清末或民国期间)。 # ?0 [6 O3 k9 q5 {/ [" @
8 e$ e' @: t7 g! D$ n+ Y5 `
另外,有关这座延寿寺及延寿寺塔的石碑拓片,在国图“碑帖菁华”上可以查到,只是大部分文字因幅面不大,外加原来文字本身漫漶不清而难于辨认。哪天我准备再去一次,有可能的话,抄录一部分碑文,留点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