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9|回复: 13

09年11月7日与陆老师寻访什刹海寺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1-8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陆老师发帖,在宋庆龄故居拍记之前去寻访什刹海寺,在下如约前往。什刹海寺在糖房大院27号,现已成民居,基本看不出来当年的风采了。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生在宋庆龄故居门前的趣事

在宋庆龄故居前等候集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8 2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有意思~~这些人的讲述实在不敢恭维

发表于 2009-11-8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英国前首相希思也在这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11-8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骁骑校:纪晓岚住过什刹海寺

  ! n4 F0 `/ R' J0 |' n

1,为什么叫“什刹海”

% Q" H% ^4 B" S7 X

元代的积水潭、海子,到了明代又被称为什刹海。为什么叫什刹海?历来有不同说法。在西海的西北岸边,有个糖房胡同,胡同里边有个明代寺庙,叫作“什刹海寺”,以前庙门的石匾刻着“古刹十刹海”。

; I" }0 N) I% z. @8 q

有人认为,什刹海是因为这座“什刹海寺”而得名的。这个说法没有定论,元代先有了“海子”和“积水潭”的名称,而且积水潭的名称还流传到现在,到了明代,因为出现一座“什刹海寺”,就把积水潭改名了?我也不相信。那么什刹海附近还有广化寺呢,为什么不叫“广化海”?

1 c v6 L) v2 E/ e

清代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边提到了什刹海寺。清代官员出差时候不愿意住旅馆,觉得旅馆人杂,太乱,有失身份,喜欢住寺庙,因为寺庙清静,还可以大门一关,闲人免进。嘉庆元年冬季(1796年),纪晓岚任兵部尚书,奉命去德胜门外的校场监督考核八旗军比武,因为古代制度,官员接受出差任务以后,就不能回家居住,所以住在了距离德胜门较近的什刹海寺。纪晓岚顺便考察了什刹海寺,他是读书人,可能带着明代的《帝京景物略》,因为他说,当时的什刹海寺,和《帝京景物略》记载得一点也不一样。纪晓岚住在后殿的东屋里,室内寒冷如冰,放了几个火炉,都不热,点了几个油灯,火苗都是绿色的。纪晓岚觉得庙里有鬼,但是天色已晚,只好凑合住了一晚。读了这一段,我认为纪晓岚是幸运的,因为油灯火苗绿色,可能是由于天冷,门窗关闭太严,室内缺氧,纪晓岚没有煤气中毒,真是幸运。

1 h* w/ t8 g, |4 J3 m

还有人认为,什刹海,是因为周边有10座古庙而得名,这个说法见于广化寺里的碑文。但是人们公认,什刹海周边的古庙远远超过了10座,而且元明清朝代的都有,这个说法似乎也不能成立。

c) z- Q7 y4 u6 M: Q

2,万宁桥与“石闸海”

. T4 g& Z' B2 I* d/ @

清末以推行“洋务运动”著称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旨进京,升任军机大臣。今天的白米斜街11号院昔日是张府的住宅,7号院是张府的花园,两院内部相通,几乎占据半条胡同。花园里边有一座小楼,后窗正对着什刹海。张之洞做过翰林,能诗能文,他的诗集里把什刹海写为“石闸海”。我的看法“石闸”指“万宁桥”下的“万宁闸”。张之洞的说法大有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1-8 23:44:00的发言:
/ f' e7 I- p0 l# a& P* d * w" a7 T a t; f7 K% z" L   - I; B7 d: |( N3 O" N- H) X

1,为什么叫“什刹海”

1 d% X9 a! N( t& d& U

元代的积水潭、海子,到了明代又被称为什刹海。为什么叫什刹海?历来有不同说法。在西海的西北岸边,有个糖房胡同,胡同里边有个明代寺庙,叫作“什刹海寺”,以前庙门的石匾刻着“古刹十刹海”。

N2 N+ y, E; O1 @# e

有人认为,什刹海是因为这座“什刹海寺”而得名的。这个说法没有定论,元代先有了“海子”和“积水潭”的名称,而且积水潭的名称还流传到现在,到了明代,因为出现一座“什刹海寺”,就把积水潭改名了?我也不相信。那么什刹海附近还有广化寺呢,为什么不叫“广化海”?

J9 x7 }& [( Z F$ m* @7 k& v0 h

清代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里边提到了什刹海寺。清代官员出差时候不愿意住旅馆,觉得旅馆人杂,太乱,有失身份,喜欢住寺庙,因为寺庙清静,还可以大门一关,闲人免进。嘉庆元年冬季(1796年),纪晓岚任兵部尚书,奉命去德胜门外的校场监督考核八旗军比武,因为古代制度,官员接受出差任务以后,就不能回家居住,所以住在了距离德胜门较近的什刹海寺。纪晓岚顺便考察了什刹海寺,他是读书人,可能带着明代的《帝京景物略》,因为他说,当时的什刹海寺,和《帝京景物略》记载得一点也不一样。纪晓岚住在后殿的东屋里,室内寒冷如冰,放了几个火炉,都不热,点了几个油灯,火苗都是绿色的。纪晓岚觉得庙里有鬼,但是天色已晚,只好凑合住了一晚。读了这一段,我认为纪晓岚是幸运的,因为油灯火苗绿色,可能是由于天冷,门窗关闭太严,室内缺氧,纪晓岚没有煤气中毒,真是幸运。

3 j" v1 `7 E; C

还有人认为,什刹海,是因为周边有10座古庙而得名,这个说法见于广化寺里的碑文。但是人们公认,什刹海周边的古庙远远超过了10座,而且元明清朝代的都有,这个说法似乎也不能成立。

/ h1 M( W/ F2 e3 L: U

2,万宁桥与“石闸海”

4 C, c8 r$ ^/ N1 ~* q. H+ \

清末以推行“洋务运动”著称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旨进京,升任军机大臣。今天的白米斜街11号院昔日是张府的住宅,7号院是张府的花园,两院内部相通,几乎占据半条胡同。花园里边有一座小楼,后窗正对着什刹海。张之洞做过翰林,能诗能文,他的诗集里把什刹海写为“石闸海”。我的看法“石闸”指“万宁桥”下的“万宁闸”。张之洞的说法大有道理。

( N& Y6 V# x" d. U& z 3 b. ]2 K: J+ k2 U) A9 ^6 s

谢陆老师教诲,这段文字我收藏了。
发表于 2009-11-9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陆老师,哪壶不开提哪壶.

发表于 2009-11-15 1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陆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8 03:01 , Processed in 1.17608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