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75|回复: 7

贡院街:北京的古考场 消失的风景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6-17 11: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贡院街:北京的古考场 消失的风景
0 ~: _9 h% `+ f+ J  _1 s6 c% S$ y: p4 y  j3 Z

8 w5 Q2 `7 p2 D: @/ g◇字体:[大 中 小] 本版PDF 北京青年报: 段娅姝 2005年06月15日 / L. A, Z1 R* }* e1 h, |% J9 ~( H. j; U4 d
+ ?0 t# Z5 |/ R; w1 n8 p. k8 Y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起自于隋朝,科举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为隋朝以后各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两晋时,朝廷已对所举孝廉、秀才采取考试录用的方法。隋文帝即位后,废除魏晋时期由世家大族垄断的九品中正制,于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取士。唐因隋制,分常举和制举两种,武则天时创殿试,开武科。7 X- {+ E6 z# [

& _3 h. D0 `' k1 N1 E: v
* v) }" E- k  Q$ l  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由府、州、县的长官监考,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这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由礼部主持,考取的叫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殿试。殿试又叫廷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凡能通过殿试的,最起码也能捞个进士。如果哪位有幸考中了第一名状元,不仅能得到高官厚禄,还可以名扬天下。不过,他们的名利地位都是从八股文里抠出来的,至于有没有真才实学,可就不一定了。
2 |. ?$ G7 s: i9 L. V6 Z! e$ m# A4 X1 ?5 ^* ]3 Z* z2 q
  明清两朝,北京城里有一个专门举行乡试、会试的地方,叫做“贡院”,地点呢,就在今天的建国门内。
- O$ r2 u1 R: I. f
7 w+ p( A2 Y0 U$ [/ _* t9 o  北京贡院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最早的建筑不过是一些木板搭成的棚子。那时候,乡试和会试每隔三年办一届,乡试在秋天,会试在春天,考场就设置在这些大棚子里。考生进考场要受到严格的检查,一个个搜身,如果发现哪位私带纸条、书本什么的,立马送交有关部门严办。监考的时候就更严了,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考棚,考生进入考棚以后,要从外边把门锁上,这里有个说法,叫“锁院试贡”。每个考棚里放一盆炭火、一盏蜡烛灯,考生只能孤零零地呆在考棚里,要被锁上十来天,活像蹲监狱。等考卷发下来,不过几个小时就得答完。当年,贡院着火的事经常发生,至于着火的原因,可能是把火盆碰翻了,导致木棚子着火造成的。5 a  i, |: l% Z

6 J4 A$ x9 J  j( E6 f  明朝正统三年,举办秋试,第一天考棚就着火了,造成许多试卷被烧毁。明朝天顺七年,春试头一天,考棚也着火了,这次火着得特别大,锁在棚子里的九十多个举人全被烧死,一个也没跑了。
* S6 V# l+ m/ U! Y$ I* e; o+ J  P: ?5 h" n: S& H: P6 T
  明永乐十三年,贡院进行了改造,变成了砖木结构。这么一来,就比原先安全多了。改建后的贡院坐北朝南,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贡院大门叫“龙门”,取的是鲤鱼跳龙门之意。主要建筑有五魁祠、明远楼、至公堂、聚奎阁。贡院号房有九千多间,考生答卷就在这些房子里。号房的四角还建有暸望楼,是为监视考生用的。贡院外墙铺荆棘,古贡院亦称棘闱。 % U: u' B; ~3 H. t" O- f) r

- H* P, r. ?- D7 N% K0 X5 g 民国初年,科举制度废除了,贡院建筑被另作他用。现如今,古考场的踪迹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了“贡院街”这么个地名。7 l- l& ~; c: w4 a. b) Y; X$ N

0 I$ D0 B  Q! n) u+ b/ A[em01]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6-21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就是国子监吗,对着雍和宫。我很喜欢那条街。[em01]
发表于 2006-4-6 12: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oujie0316在2005-6-21 16:56:02的发言:
不就是吗,对着雍和宫。我很喜欢那条街。[em01]

贡院不是国子监,而是在建国门内,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所在地,建国门立交桥西北角。

发表于 2006-4-6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门立交桥的西南角还有条胡同叫鲤鱼胡同,往北就是贡院,意味着鲤鱼跳龙门。
发表于 2006-4-6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母亲的单位以前就在贡院东街,那里的胡同质量都特别高。现在被检察院给强拆了!那里的东总布胡同东口以及南牌坊胡同也没有了.
发表于 2006-4-7 0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科院后院最初还有一些老房子,据说是与当年“考场”相关。现在大概已经拆没了。
发表于 2006-4-7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年非典过后去过那里一次,已经是一片废墟了。一个老太太主动跟我搭话,指着一个拆了一半的门楼说:“这让人祖上怎么想啊!”我的心也碎了——检察院居然明目张胆地拆古迹!

发表于 2012-2-12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叹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7 00:09 , Processed in 1.14476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