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32|回复: 5

浓缩的回忆(节选之二)小学生活及见闻(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1-26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W; o/ z4 L u a$ V; y5 z

说时迟,那时快。话出身到,已上双杠,脚勾杠端,松脚,竟顾牛ⅹ显摆了,忽略了动作要领。双手还没有展开,地球的吸引力可不管那一套,对任何物体没有厚、薄之分,管你展开没展开,头、脸已经着地。摔得不轻,眼冒金花,站起来都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拧开水龙头,洗手、冲脸,擦眼泪。上课了,脸杀痛杀痛的,火辣辣的。逞能,活该!

. R' }$ Q6 K% v# L

回到家;母亲问清原因,用梳头油抹在脸上,嘱咐我今后不能再玩“掉”三险了。

" `; o/ p: A; H( Y

孩子从杠子上吊下来,只是擦破点肉皮儿。飞机要是从天上掉下来,就非同小可了。1948年秋天,北城就掉下一架飞机。七十岁左右的人不会忘记这件事,当时哄动了京城。

$ v8 i1 w% ?4 h$ @: i

美国援助国民党一批飞机,某日下午,在北城上空演练试飞,以壮军威,以安民心。在鼓楼至新街口上空反复飞行,高低起伏,又翻跟斗。小学生那里看到过这种场面,已顾不得当时正降旗唱歌了,头一直仰望天空。飞机正飞、倒飞、正翻、倒翻、滚翻,最低时机身擦房脊而过,,忽而腾空又起,反飞而行,滚翻连连,平生谁能看见过如此超绝的表演。真是乐极生悲。飞机向积水潭西岸扎去,又起,急落,“轰”声巨响,浓烟四起。我们随大人一起跑进德胜门右拐,积水潭西侧,新街口七条东口现《徐悲鸿纪念馆》往北,一个大杂院落难。幸好忙于奔波生活的人们还没回家,只有两个老人落难。机毁人亡坠落一件大事,年岁小,不知报界如何评论了。                              

6 h. l: D7 @) S: s* ^- B

记忆中童年时很少吃水果,香蕉、苹果、大鸭儿梨,甭想!吃个水箩卜就不错了。“箩卜赛过梨来―—!”卖箩卜吆喝声,曾飘荡秋后晚上的北京胡同。来我们这一带胡同是一个叫黑巴儿的人,长得干净利落,嗓子清脆,走街串巷,挎筐叫卖,手里还提着一个小油灯。这种箩卜的品种叫心里美,外表圆滑干净,当水果卖,论个不论斤。顺便给买主削皮切瓣,削的皮切的瓣,不仅好吃而且好看,黑巴儿手脚麻利,还能帮你挑选。借灯光,刀子削去箩卜顶头,从上到下,把箩卜绿皮按顺时针方向,一片一片切下,不折不断,还得连着根儿,像花瓣围成一圈;再切箩卜心,只见那刀横竖向下微掰,刀到之处嘎嘣酥脆。三下五除二,整个箩卜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吃吧您您。通气开胃,拿进屋里,父母各掰一块尝尝,夸一声挺脆。吃剩下的箩卜底和皮,留着,明天中午吃热汤面时,改改刀,暴腌箩卜皮,少许盐、醋,在点几滴油,又脆又香,食物稀缺,决不糟蹋东西。常说;“吃着箩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是说箩卜并不与热东西产生逆反作用,不会造成不舒服。

4 ?' J, x& H0 K1 A

现在的菜市场、超市,心里美箩卜多有供应,但那种穿过几条胡同悠扬的叫卖声, ,而今已属绝唱了,想吃黑巴儿那种刀工切法的箩卜也难了。现在买回箩卜,用刀切成西瓜牙儿状,那皮,啃去吧。不然连皮一起吃,口感肯定会辣。

) K" `9 a: z( K/ d

夏末玉米成熟,黑巴儿又推着排子车来卖老玉米了。黄、白两种玉米,还是凭着他那脆亮的嗓子,在海记大槐树底下。“活秧儿嫩的老玉米来—―”。一声吆喝,家里相对宽裕的孩子就拿着钱来买一个。等吃晚饭还早呢,先用玉米垫补垫补。大个玉米5分,小个玉米3分。煮老玉米不是家家都能买起的,我们这里三条胡同和一个大院儿,还没有哪位能够接长不短的买着吃。

! P2 n4 ]% E$ w7 v9 t

  进入腊月,黑巴儿又趸来一批上了颜色的泥玩意儿。有脖子上带弹簧能动的泥猫;有下端两层折叠纸带笛能叫的泥公鸡,还有兔爷,香烟什么的。除了沿街叫卖,黑巴儿还在同和店前,摆个地摊,套圈,混碗饭吃。他住在马蹄胡同里往北路南,号称穷八家儿的大杂院子里。其实不在那儿住的人,日子也不好过。那年月,生活极其艰苦,吃了上顿没下顿,大多数人一年到头,甭说吃肉,荤腥都很少见到。就连烧的煤球都是挎着筐买,对付烧一天的。谁不愿意多买,烧个十天半月的,没钱,没辙。

. ~6 c6 \6 i \

 那年月,街上,很少看见胖子,个个儿瘦骨伶仃,尖嘴猴腮,细脖大脑壳,怎么看都不太得哥们儿。吃得简单,混饱就成。印象深的是几乎天天吃的菜粥,俗称“一锅熟”。先把菜帮子切成指甲大小的菜丁儿,放在锅里煮,快熟的时候,勾兑一些棒子面儿,再放点细盐,已经熟了,先甭忙。另用一个铁勺子,盛点花生油,放点花椒粒儿,在火炉上炸花椒油,等花椒炸透了,就把热油倒进菜锅里,“吱啦”一声,大铁勺子再一搅和,气香味美,热气腾腾。一碗不够,再来一碗,菜粥管够。

9 u! `6 O7 M% N; |* a! Q

比菜粥复杂一点的饭食是煮嘎嘎儿,把和好的棒子面分成几块分别在案板上拍成四方形,大约一指厚,撒上一些干面,再用刀横切竖切,切成色子块儿,然后,放进盆里抓把干面来回颠摇,这样小方块摇成小圆球。接着,炝锅儿,放汤,把小圆球倒进锅中,这就是煮嘎嘎儿。快熟时放点细白菜丝、香菜、胡椒粉,炝锅的时候有块牛油或放点虾米皮,那就更棒了。有干有稀,又是饭又是菜,你再多放点辣椒油,健康食品,美味佳肴,出身透汗,还治感冒。长年累月,这样的饭菜或许就是青皮寡瘦、细脖大脑壳的原因。

( |( Z$ x2 G6 z, r

 

( Q" n6 [) y7 I- S

我家胡同的对面是羊头肉李记,每天下午四点左右羊头出锅,那香味儿真窜,胡同里面都能闻到。能吃回烙饼卷羊头肉,形如吹喇叭,那才解馋和顶时候呢。我虽然是宝贝儿独生子,也没专门买过一次,哪怕是价格便宜的部位——羊脸子肉,都没买过。喝着菜粥,吃着煮嘎嘎儿,闻着羊头肉的香味儿,习以为常,且吃且闻,聊作精神会餐了。

: H1 [3 n- d/ f# U1 M! m: J

胡同的斜对面是西三元饭馆,买烧饼、丸子、豆泡的居多,也有涮羊肉,十天半个月的也未准来个吃主儿叫个涮锅子。父亲1978年去世之前,曾向母亲提出“侉涮”一次羊肉,都没如愿。当时羊肉0.73元一斤,母亲里外操劳,百密一疏,也没想到父亲走得那么快。父亲离去了,一个看来不过分的要求都未能够得到满足。

1 i$ M1 u' k7 }% w& A0 P# `- ^/ t

所谓“侉涮”就是不用涮锅子,把切好的羊肉片放进火炉上的开水盆里,一冒,笊篱捞起,放进盘中。小碗里已调好麻酱、韭菜花、酱豆腐、葱花等调料,夹过就吃。1979年以前,这条胡同有一家能吃回涮羊肉,这家孩子能在小伙伴面前摆话一年。德外大街二百多户,也没有几位能品尝过烤鸭。您别忘了,那是拿碗买二分钱黄酱、五分芝麻酱、一分钱醋的年代。成瓶买酱油、醋,那是八十年代以后的事了。

5 v& w% q. N% k& Q

德外大街中段往北,有两家清真饽饽铺,马路东、西斜对着。路东掌柜张德明,号大顺斋,西边是杨记的义源斋,两家都是窗明几净,摆放齐整。琳琅满目,玻璃柜透明,各种糕点,白里透红,引人馋虫。我进去过几次,也只是买点蜜贡、排叉儿、江米条之类。酥皮点心,看看而已,望尘莫及啊。                                                                                                                                

. @6 C& R: L. N0 T! g* _

大顺斋往北不远是惠四豆汁摊,有时捎带手也卖炸黄花鱼。惠四中等身材,长的干瘦,留着八字胡,眼睛挺有神。一条长桌,两把长凳,地面撑起个兰布篷,豆汁颜色灰中带青,酸味特殊,是做绿豆粉丝或团粉时剩下的液体,经过发酵而成。北京人不见得都爱喝,我老伴就说是馊泔水味。每到夏末秋初的傍晚,买卖尤其红火,滚烫的豆汁儿盛到碗里,一层细细的泡沫,一股特殊的酸味喷鼻而来,喝到嘴里不是十分酸,细细品味,酸中带甜。再吃口焦圈就口辣咸菜,那美!咸菜是不收钱的,细长的咸菜丝撒上芝麻和辣椒油,咸菜的香,焦圈的脆和豆汁的酸烫混在一起,老北京常说“要解馋,辣、酸、咸”。花钱不多,别有一番风味,更具排毒败火功效,老北京人总爱这么一口儿。

% N9 }8 s1 j4 |3 E; E7 C

幼年时期,一门心思就是玩儿得开心。当时那个年代,对于娱乐活动很少的贫民百姓的孩子来说,任何稍有趣味的东西都会给沉默胡同带来生气、热闹和欢笑。“吹糖人儿的”过来,就是一例。“吹糖人儿的”小贩肩担挑子,手敲铜锣,走街串巷,招揽生意。每逢铜锣一响,孩子们都会蜂拥而来,看热闹的多,买的人少。只要有人说给我来一个,再说具体形状要求。小贩便极为高兴,面带微笑地开张了。只见他先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有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住糖稀拉起的一端,待吹气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粘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大功告成。整个吹糖人的过程像一场技艺表演,围观者也是一种心理的满足。“糖人”有各种形状:孙猴儿、大公鸡、耗子、灯笼等等。我磨过母亲要来钱,也做过一次“买主”,要的当然是孙猴子,我背着手像小大人儿一样,站在孩童中间,用心看着小贩的一招一式。“孙猴”做好后,要在猴背上敲一个小洞倒入糖稀,再在猴屁股上扎一小孔,让糖稀慢慢流出来,下面用一个小江米碗接着,用小江米勺盛碗里的糖稀吃,直到糖稀流完或冷却不流时,就把猴、碗、勺一块吃掉,大伙管这套玩艺叫“猴拉稀”。我手举着孙猴子得意的不得了,这玩艺也绝了:好看、好玩、还能吃,真棒!孩子稀罕。

7 y3 H/ Q6 n0 l

      

* o6 W+ M) `0 ~ k; \9 {

    
   

. d b+ P ?; I X! U; `

     

$ `) H, k+ C9 C0 B- K4 q3 m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不转了。总是压住边上的字。 点击版面设置的“小”字可看清。致歉!
发表于 2010-11-26 17: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a( K! m, i3 Y3 j1 @5 ^

 

/ \2 i/ ]; [6 O' b& H9 J

             写的好!心里美的罗卜辣乐火。

发表于 2010-11-26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吃萝卜后吃皮

/ c* r. v3 b+ Q( e& a4 q

积水潭畔掉飞机

2 A0 r g% R, H$ B9 ?

侉涮羊肉惜未得

2 j, j! |3 e# E T! g+ ?

望中犹记猴拉稀

发表于 2010-11-28 1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您一定是前辈。我虽是在北京长大。可您写的我都没吃过噢。可想吃。也许现在没了呢。有也不是原味了。现在北京的东西也不是我小时候的味了。景和物都有失原味了。有点失望。怀念儿时的一切。[EM76][EM76]
  [/SIZE]
发表于 2010-11-29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生动有味。

+ m- f/ [: H" R0 {- G: |

 

( J& z3 }; z+ j0 c2 Z' ~

“竟顾牛ⅹ显摆了,忽略了动作要领”,顺便请教:您上小学时北京土话里就有“牛X”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8 15:27 , Processed in 1.126295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