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76|回复: 1

[转帖]旧城“风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3-26 23: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方早报
 
 文 独眼 责任编辑 何涛    2006-3-26 12:09:25  
    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规划师活在北京,常会感到憋屈:一个巨大的旧城挡在中间,里面满是盘根错节的大小胡同,住着冥顽不灵的北京土人,散着那些挂了牌儿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逾越,令人束手无策。
    很多人认为,那么破的房子,那么好的地,与其花钱做没回报的保护,不如拆了了事。毕竟旧城胡同里生活的不便是看得很清楚的:交通受阻,没有停车位;只有公厕,卫生条件不佳;有不少院子的供水是靠唯一一个水龙头,排水系统要不没有,要不就是常常不通,夏雨冬雪只能在院子里沤着;大部分旧城里的住家缺少供暖设备,需要自己烧炉子;很多原来的四合院由于住户太多,变成大杂院,不得不像《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那样在有限的地盘上盖上小屋;小屋多了,生活的隐私就得不到保障,处处都有无可奈何的人不得不听着墙根儿;房子质量也差,像郭德纲说的“外面大雨,屋里暴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写到这儿,有血性的人都会觉得让如此众多的居民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之下,简直是大大的不人道。
    我自己在旧城里住了20多年,知道大雨天上房拿塑料布盖屋顶的艰难。学生时代,我到旧城里做调研,填调查表,和居民聊天。我怀着一种“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理想,以为人人都想搬出旧城,住好楼。他们也先是数落房子院子的种种不是,听说能搬迁,确实很欢喜,继而关心什么时候拆啊?然后又问,那什么时候能搬回来啊,还能住这儿么?
    我才发现,老人们希望自己的儿女后辈能搬到楼里,自己仍然还想住这儿:那些种种不便虽然都是恼人的大问题,但这么多年不是对付下来了么。偶尔想想,破房子烂院子也有它们的好,春初摘香椿,夏末打红枣,院子就是自家客厅,三五熟人晒太阳乘凉,喝茶品酒,闲时吵架,忙时帮衬。一年就算三百天闹心,那剩下的几十天舒坦日子仍然令人不想动地儿。
    前年,我陪着老爸去耸立着多个塔楼的小区看房,我爸看着被二十几层塔楼刺中的天空觉得浑身难受,怎么都不舒坦,穿堂风正从塔楼之间势不可挡地刮过来,看来看去,看到现在我家也没搬,总有一些用理智讲不清楚的懒惰的依恋吧。
    3月18日是北京前门鲜鱼口地区一些老店铺最后搬迁的期限。之所以要搬迁,是因为一项所谓“恢复传统四合院街巷”的规划,原来中间的小巷被一条25米宽的大街所取代,路两边都将是仿照旧式格局的新建四合院。听上去是好事,街道宽了方便了,新房子盖起来,生活设施都更新了,又留下了老北京四合院的“格局”,“维护”了城市“风貌”。可一个多月以来,知道拆迁消息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看看那些老字号———搬了地方,那些吃食的味道肯定是不同的。昨天遇到早几届的学长,这个项目是他所在单位做的。“别听他们煽呼,什么风貌,光留下街道一面的墙啊门儿啊,背后早都拆干净了。”他说。除旧建新,似乎成了唯一的途径,新建的“四合院”坐落在过宽的马路两侧遥遥相望,中间汽车呼呼穿行。所谓“风貌”成了贴在街道两侧的布景,只剩下矫揉造作的“貌”,而风情人气不再。我问打算下一步怎么做?他两手一摊:“辞职呗,不然遗臭万年。”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6-3-27 1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几句话一针见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20:30 , Processed in 1.12160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