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2|回复: 21

尘埃落定,欢迎逝去的光阴版主[含1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10-4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9月26日,掌柜召集版主会议,对于老北京网论坛版块实施调整,部分版主另有重用,逝去的光阴版主,过府光临《图文拍记版块》任职正一品版主。

" ~! T, [! {6 v; l9 m3 G! n

过节前后,诸事忙碌,礼仪有阙,诚非老北京人待人之道也。今日天朗气清,尘埃落定,百神归位,宇内祥和,隆重欢迎逝去的光阴版主,版主精湛的摄艺,实为拍记活动之必需。

) a6 ]9 l, p$ s+ @/ E9 A( I

注意到光阴版主头像铭文“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后裔”,奉上相关文字,以作贺礼助兴致敬可也。

" b, @# {2 ? L F! v

 

! V F# V. \5 R5 Y& ]. b$ H+ {3 E1 r3 G

在下摄于2009年2月的《光阴版主行乐图》

! R* M, V- p B+ ~3 \/ U2 h. g

尘埃落定,欢迎逝去的光阴版主

尘埃落定,欢迎逝去的光阴版主

) F5 b! J: m* \$ o6 h) e

 

( j3 ^$ I( C4 Z% G$ h

 

% B3 x$ O Q( T9 c

明成祖朱棣为何选择郑和下西洋

$ k" n6 i1 G- q1 I: S

《明史·郑和列传》记述,明成祖朱棣派遣使团船队下西洋的动机之一,是“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那么,堂堂大明派一个太监率团出使,不会顾忌有损国威吗?原来,郑和一身兼具多种优势,是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最佳人选。

' d6 W' ?+ R2 @( I1 a


 

. g( B! u% q$ f5 O, ]. X5 w

一、郑和是元初重臣色目贵族赛典赤·瞻思丁的后代,是穆罕默德的后裔

; ^. Q# A r+ G0 N: l' F

成吉思汗蒙古十四年(1218年),成吉思汗在蒙古军消灭了盘踞在今新疆中亚交界处的契丹西辽之后,曾向西域派遣了一支由400多名商人组成的骆驼商队以寻求贸易。不料商队遭当时的中亚大国花刺子模截杀,货物被抢,商人被杀。暴怒的成吉思汗亲率20万蒙古军队发动西征,不久即攻陷了花刺子模号称“文化之都”的不花刺城,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城。
  居住在不花刺城的赛典赤·瞻思丁(生于1211年生,卒于1279年)这年只有8岁。他是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他的名字前面的尊称“赛典赤”即“圣裔”之意。赛典赤向成吉思汗贡献了斑豹和白鹰,率领部众千骑归顺,受到了成吉思汗的信任,被授予了官职。
  蒙古统治者将西域归顺人称为“色目人”,因其眼珠颜色为蓝、黄、绿、灰等色彩而得名。色目人被定为仅次于蒙古人的“第二等级”,受到重用以协助维持统治。赛典赤成年后,历任太原、平阳、燕京等处地方长官,参加过攻略四川和围困襄阳。蒙古第五任大汗忽必烈做了元朝皇帝之后,于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命年已63岁的赛典赤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相当于云南省长。

9 A2 s0 s$ Q7 o0 L; ~

赛典赤在云南任职6年,将境内多民族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收拢至行省政权的统一管理下。对待武装抗拒的地方势力,他不主张以武力征服,而是以仁德感化。他在云南组织屯田,兴修水利,创办学校,还推广了内地先进的耕种技术。他还安抚了邻国,与其君主结为兄弟,使他们不再侵扰国境。

" {- s: K0 I7 }" h$ D

至元十六年(i279年),68岁的赛典赤病逝,云南百姓为之“巷哭”。赛典赤的儿孙后代世守云南,并被封为滇阳侯,驻扎昆阳,即今滇池南岸的晋宁县。至今在那里的白鹤山还留有家族祖墓和古碑。

_; h/ L$ ?/ P9 l. ^


 

/ N& S2 Y ?3 e

二、明军攻略云南,10岁的郑和被俘阉为宦官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郑和生于昆阳的滇阳侯府中,小名“三保”。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去过回教圣地麦加朝圣,在回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被尊称为“哈只”。当时穆罕默德的汉译为“马哈默德”,许多信徒都以“马”字作为自己的姓氏,以示虔诚。人们常说的“郑和本姓马,叫马三保”,就是这样的来历。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被推翻,朱元璋在南京登上皇位,但偏远的云南尚在元统治之下。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遣征南将军傅友德、副将军蓝玉、沐英率军30万攻略云南。郑和的父亲兵败被杀,战俘及家属被擒获为奴。年仅10岁的郑和遭到阉割,送往南京充作宦宫,后又被“分配工作”至北平,进入燕王府去侍侯朱棣。原为回教徒的郑和,为了排遣被阉割后的痛苦和郁闷,按当时宦官们的通例,又信奉了佛教,他的佛教法名叫“福吉祥”。

2 |1 r8 A( c; ~8 A9 ~( I: N7 X


 

4 y1 m8 F6 V6 i( G3 w$ T! _' \

三、参加“靖难之役”,屡建战功,得到提拔

7 m; m; U7 f&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去,由其早逝的皇太子朱标之子、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次年改元为建文元年,又称建文帝。

0 O; {1 i& e. c, K$ Z$ @. f

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借口朝中有奸臣,在北平起兵去南京争夺皇位,史称“靖难之役”。朱棣知道自己发动战争的借口非常牵强,他对带兵的将领存有戒心,于是重用自幼在燕王府长大的亲信宦官们充任监军,掌控兵权。这一年28岁的郑和在战争中大显身手,屡建战功。 

9 x; O3 V; l5 e; ? S( u/ q

建文四年(1402年),南京陷落,建文帝失踪,生死不明,朱棣抢到了皇位。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提拔“靖难功臣”郑和为内官监太监,并赐他姓郑,原来的“马三保”此后才称为“郑和”。
  内官监,是明代为皇家服务的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之一,掌管土木瓦石、油漆火药诸作坊,负责营造宫室陵墓,类似皇家的工程局。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内官监就设在今北京西城区恭俭胡同一带。而“恭俭胡同”,就是民国时期对“内官监胡同”旧称的谐音雅化变更而来的。
  在明代,而非所有阉人宦宫都能称为“太监”,“太监”是皇家二十四衙门长官的官衔,是正四品宫员,相当于知府级别。

: g2 c% `$ [/ t


 

/ ^& r5 T$ h2 ]# v* @& l: c" [

四、身兼诸多优势,成为出使首选

& ]% F8 k/ D; w* L

明代政治的弊端之一,就是皇帝不信任文臣武将,却对太监情有独钟。因为谋反篡位是皇帝的大忌,而太监没有后代,篡夺了皇位也无人继承,所以太监被视为不具备篡位动机。当年明成祖朱棣为下西洋的船队配置了2万7千余人的卫队,选择统帅自然要慎重。

# D; r' z5 g$ G/ O" X8 Q

当时34岁的郑和身材魁伟,相貌威严。他自10岁起就在朱棣身边,深得宠信。他参加过“靖难之役”,具有军事经验。最重要的是他具有穆罕默德后裔的高贵身份,对信仰回教的西洋各国很有号召力。他又是佛教徒,在与东南亚信佛国家交往时也极具亲和力。而且,下西洋的船队还负有皇家采购团的使命,需为朝廷带回中原所罕见的珍奇宝物。所以船队中的主力船型、长达44丈的“宝船”又被称为“取宝船”,此外还有座船、粮船、马船、兵船等等。《明史·郑和列传》说他“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赀”。

, ]* D2 @# ]; l7 S" _8 k

郑和兼具众多优势于一身,难怪雄才大略的明成祖将永乐三年至永乐二十二年之间6次远航的重任托付于他,并且信任有加,始终不渝。

0 A) U! v8 K" Q* S" a9 H5 o) k& _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身兼外交大钦差、船队总指挥、卫队总司令、商贸总经理等全部要职的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由长江口内的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扬帆启航。

) G p) w+ }' G8 H' a5 Z

 

+ X+ J6 k9 J7 n7 u B9 c3 c' y V

  《明史·郑和列传》结尾处写道:“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4: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逝去的光阴,咱们玩个点播游戏吧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Z% U% e8 _/ T5 x

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 e8 G8 r! ~3 K- Q; `

 

& `9 I; d# N& y! V9 M

以上《诗经》的老北京版白话文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1 _0 I/ v0 m5 D1 G2 T

点播三条胡同的照片,要自己的作品,不要链接转发的赝品。

3 s, K ~. s6 r' K$ T* u1 M, s

有请光阴版主首发,大家跟进。

- V, }1 c8 d2 W0 U7 B& |7 Z

 

. F' b/ t. i. O

郑和在老北京有三条与之相关的胡同:

" u0 t8 Z! X# x; i1 I* f8 Z

1,三不老胡同,原称“三保老爹胡同”,是郑和的家。明朝的“老爹”相当于清朝的“公公”。

! R8 _# g6 D. } ?

2,恭俭胡同,原称“内官监胡同”,是郑和上班的地方。

( v; `9 W# }3 @) X2 f8 h+ l

3,飞龙桥胡同,原称“飞虹桥胡同”,位于明朝皇家东苑,原有飞虹桥,雕刻精美的石头构件,据传是郑和从西洋带回的。

发表于 2009-10-4 14: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陆老师了!!!  今后我将努力同您及其他两位版主为老北京网图文拍记版的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

% D5 Q' b: f* `$ h/ G

 

8 g8 I7 X! j% S( Z

      看了您对穆罕默德的后裔的相关介绍,我又学到不少东西,和您在一版工作是我的荣幸,在今后日子里还要向您多多学习和请教!!!

8 }, }9 f7 ~& W$ |) g M

  

) O) v' d' K( j# o9 N1 k

  

* m6 v6 F6 {- ^7 y$ P: b

- _6 {5 A6 H) {8 H, t% A5 Y

  

发表于 2009-10-4 17: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光阴版主,让我们用乐此不疲的热情,去做我们共同热爱的事!
发表于 2009-10-4 18: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逝者如斯夫

% ~" `4 e+ Q+ o2 u8 Y' m2 F9 u

去日已无多

& Z4 ]4 [4 p7 ?) L

光影留可待

! @4 [4 P1 |& H L, k

阴泽后来人

R @# f$ a2 l: [' v* c

 

3 @1 ~5 Y2 Q& a0 A

谨此恭贺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10-4 18:16:00的发言:
& \3 p2 R5 V/ ~, u6 ~. s" L

逝者如斯夫

: F" }, L& G" Z) c1 r

去日已无多

, V0 V3 h) ~$ ]! m9 Q

光影留可待

" ]8 \+ U$ x" i) _# X B) u

阴泽后来人

* C0 j, A! T- W

 

( E9 L, z9 k! j$ g; G1 B

谨此恭贺

1 t! q4 r e, f# | j

冠顶藏头,藏得好。下次请你藏猫猫。

发表于 2009-10-4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老猪871版主白在摄影园地介绍光阴了,我和老猪,墩姐等更希望光阴当摄影版版主,光阴的摄影技术及一些摄影地点大家是没发比的.
发表于 2009-10-4 14: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0-4 14:43:00的发言:
: \- L) u6 o; o1 \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 x+ o u4 W4 V L0 [7 W

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 b8 {) Q* T3 S6 R5 Y1 M# j' ^4 f! o

 

: |; y6 A0 |$ X

以上《诗经》的老北京版白话文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

* G+ Z, \4 K* ^0 ~

点播三条胡同的照片,要自己的作品,不要链接转发的赝品。

0 T; h2 Y) v: [+ S- u' b

有请光阴版主首发,大家跟进。

1 `4 p" F( @5 x1 ?

 

# e1 V" h) \$ T: O0 j: e

郑和在老北京有三条与之相关的胡同:

& D8 `6 P% n/ i) _% ~4 u; c

1,三不老胡同,原称“三保老爹胡同”,是郑和的家。明朝的“老爹”相当于清朝的“公公”。

9 Z: _) e+ ~' z' h* V

2,恭俭胡同,原称“内官监胡同”,是郑和上班的地方。

E7 Y0 @( \. A( u

3,飞龙桥胡同,原称“飞虹桥胡同”,位于明朝皇家东苑,原有飞虹桥,雕刻精美的石头构件,据传是郑和从西洋带回的。

3 F& d6 ]# k5 `" `9 @/ T$ W1 Y* @1 G; @

 

. A) G9 [" W6 }) m; d8 F1 c- j

       三不老和恭俭胡同是胶片还未整理,真是不好意思,飞龙桥到是电分了一张,以前传过,今天再传助助兴。呵呵,希望内两条胡同有照片电子版的网友请跟帖。

' X1 V4 |1 h/ |: V0 h3 k# G

 

3 H0 A4 n1 h- z2 V' [+ }& n' n

 飞龙桥胡同5号院

4 g c1 h) l/ B- b9 N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5: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逝去的光阴)发图够快,

还是数码照片来得快。飞龙桥那座名宅,大门两旁的标语,尤其清晰,想必还是前几年拍摄的吧?

- P: q2 x& p% B2 u6 m+ B/ {; I

 

发表于 2009-10-4 15: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析津志在2009-10-4 15:07:00的发言:
看来老猪871版主白在摄影园地介绍光阴了,我和老猪,墩姐等更希望光阴当摄影版版主,光阴的摄影技术及一些摄影地点大家是没发比的.
0 C8 r7 g! I% Z9 o: }

 居士你别再提这事了!那件事纯属误会,弄的我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掌柜已声明了,请闭嘴。 不过我还是要感谢老朱大叔的,在这里说声谢谢!!!

发表于 2009-10-4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食烟火斋在2009-10-4 15:06:00的发言:
: F( P1 d3 k) y4 O. q

还是数码照片来得快。飞龙桥那座名宅,大门两旁的标语,尤其清晰,想必还是前几年拍摄的吧?

! g o+ f# n/ O. V/ g! i

 

% B! F+ r5 }) B. N C& ~9 D2 p

 您说对了是前几年拍的。

发表于 2009-10-4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各位老师们,也胡诌两句吧。居安宜思危,士人犹当知。垓下鏖战苦,死亦为鬼雄。与大家共勉,再接再厉。

发表于 2009-10-4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10-4 18:16:00的发言:
( H, N! U" p8 m0 b

逝者如斯夫

" y4 A1 @' ^( L1 B' T( g1 C: ~

去日已无多

$ t. X# [9 ^1 r/ F' a

光影留可待

0 b- Y5 E# L# ?- f# f# `2 v

阴泽后来人

" @) o1 ~! K3 U: h. v2 w% V

 

+ a4 |( y) K5 B& x7 z& A( f( k, N+ q2 w

谨此恭贺

0 j. L" W* s' K4 ^0 j

 谢谢。

发表于 2009-10-4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10-4 17:39:00的发言:
恭喜光阴版主,让我们用乐此不疲的热情,去做我们共同热爱的事!
& p: w! W+ y/ w) Y

 谢谢飞哥的一贯支持!谢谢了。

发表于 2009-10-5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饼在移动在2009-10-4 21:59:00的发言:
2 c+ L7 h& ?( v6 D* o

学习各位老师们,也胡诌两句吧。居安宜思危,士人犹当知。垓下鏖战苦,死亦为鬼雄。与大家共勉,再接再厉。

* X) C1 a9 Q4 ]- Q9 m& `1 s+ f

 居。。。士。。。该。。。。。。。。。。。

发表于 2009-10-5 09: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逝去的光阴版主”是我从上面的文章中截获的,听上去不甚好,建议光阴版主换个名字,也请大家伙儿帮忙想想。
发表于 2009-10-5 09: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至善在2009-10-5 9:02:00的发言:
“逝去的光阴版主”是我从上面的文章中截获的,听上去不甚好,建议光阴版主换个名字,也请大家伙儿帮忙想想。
5 D, C% g' Y6 l" ]; Y4 O

 谢谢至善老师. 名字就叫光阴就行,不用改了,都叫了3年了习惯了,再说是我自己起的。感觉很好。

发表于 2009-10-5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光阴甚好!呵呵。
发表于 2009-10-5 18: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0闲云野鹤0在2009-10-5 17:11:00的发言:
, g3 I0 Y% w9 Q X3 R% r# ^

八爷  自己喜欢把名字改来改去的 从 纸扇 到至善

# r+ j4 q3 p5 V

也想叫别人也学他

& v9 E- L6 r6 D7 j5 z8 e: ^/ @

但他不管该叫什么名字  我们还是叫他沈八爷  哈哈

' Y) P u3 C, z# V! k L

其实我很喜欢“纸扇清摇”,但是轻撕、轻灵、轻狂等如雨后春笋般破地而出,为了躲清静才改的名,莫奈何呀!

发表于 2009-10-5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你管别别人做什么  我也觉得纸扇清摇  最好
发表于 2009-10-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至善在2009-10-5 9:02:00的发言:
“逝去的光阴版主”是我从上面的文章中截获的,听上去不甚好,建议光阴版主换个名字,也请大家伙儿帮忙想想。
- q: ?- @# Q6 v

八爷  自己喜欢把名字改来改去的 从 纸扇 到至善

4 F/ V9 X" d- B' Q$ W

也想叫别人也学他

" {8 U# D) b+ W( U4 m9 W/ I V

但他不管该叫什么名字  我们还是叫他沈八爷  哈哈

发表于 2010-2-14 1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大作,长学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9 18:45 , Processed in 1.194205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