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3|回复: 1

皇史宬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7-29 17: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T" c0 f7 D, J' c0 r: t

皇史宬石室金匮

9 H9 l$ n$ A! s/ p' o

「宬」这个字,匙盈切音成,说文解释这个字是「屋所容受也」。

6 v- S1 Q1 l O0 _& K& N0 i) r7 I

 在明朝有个收藏秘典实录的地方就叫「皇史宬」,皇史宬是明朝嘉庆年间所建造的,清朝入主中原,师法前明,举凡圣训,实录、玉牒都要恭送皇史宬尊藏,其作用,等于是皇家谱图书馆。清朝定制,每位皇帝晏驾,就要特开实录馆,将大行皇帝一生事迹翔实记载下来,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有很多史料在正史所不载的,往往在实录里都记载的很详尽。明清两代都设置实录馆,所以明清帝王实录颇为治史学者所重视。依大清会典,凡实录告成,例应恭缮四份,锦衣牙签,其式遵一,行款花样,每部各殊,一部藏皇史宬,一部藏宗人府,一部藏礼部,一部送往盛京大内庋藏。惟有皇史筬尊藏之本依例必用蝴蝶裱黄绫本,故皇史宬所藏历朝实录雅瞻工致,最为整齐。不过德宗景皇帝的实录,是在排除万难中修成,限于人力财力,只缮正两份,一份仍送皇史宬,一份则送大内干清宫保存,这是历代最后一部皇帝实录,从此实录就变成历史名词了。(光绪于实录为本修完,动社乙座,后经内室两位内务府大臣绍英世续倡议续修,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开设实录馆,才续修完成)

4 M, s$ W) [* `5 B

皇史宬在东华门外南湾子,不用一木,全部建材系以金砖巨石建造,为了防火,虽然玉堂焕焕,可是不辟门窗,严墙三仞,气象森森,更显得庙貌祟隆令人敬肃。丹墀以上两夏重棼雉门两观,三门并列,两边一名左门,一名右门,中为「皇书」历门,皇书二字并为一体算是一字,据说字音字义均与「龙」同。所以读起来是「龙历门」。

, S- C: Q' N5 W9 d2 s" ^/ z* Y3 q

明朝各帝多喜用冷僻怪字,尤喜创新,这个字就是嘉靖皇帝创造。而且皇史宬门上三个字,还是这位皇帝老倌的御笔呢!

. u( W6 w; s- J5 V% u9 X

 清代玉牒照例每十年修纂一次,等进呈御览后,一份恭送皇史宬,另一份派专使送盛京大内。龙梭头盖,卤薄仪锽,拥护录亭,呜螺搥鼓,各极盛况。皇史宬近在皇城咫尺,录牒奉安,行祔祭礼之后,就算终典礼成。至于送往盛京的牒差,就麻烦啦!行程必须遵循驿道,经山海关出关,共十五站,驿丞们称这为里七外八就是山海关里七站,关外八站,即不能快又不能慢,每日必须按照排定日程表按站而行,护送大员例由皇帝钦命近支亲王宗人府大员扈送,沿途适馆授餐,各种杂差,恣肆需索,遇上不知体恤下情的亲贵们,真能把各驿站闹得鸡飞狗跳天下大乱。

' h& @4 [( @0 r2 T8 ]! Y7 f

 清末最后一次牒差,是在徐世昌柬三省任内,彼时京奉铁路刚筑成,徐世昌就奏请牒差出关改由火车恭送,奉旨照准,迎牒大典那一次筹备事宜,是指派奉天旗务司荣厚,跟内务府金梁会同办,钦命礼亲王恭送到盛京大内敬典阁尊藏,扈从的宗人府及礼部员司多达百余人,虽说国步方艰,一切从简力争樽节,那趟皇差可也支销七八十万库帑,这也是清朝最后一次牒差大典了。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地儿,刚开那年俺就有幸跟着老爷子进去过,后来只要有机会就进去看两眼,再后来那里买门票自由参观了,俺倒没工夫看了。俺最看的是状元的皇榜和卷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 20:09 , Processed in 1.13963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