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897|回复: 36

新手发帖,请多关照——揣着地契,寻访油漆作一号院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6-11 1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多年前,在潘家园,偶然得到了一批老北京的房契,当时,听卖主说,一个人从这批地契里挑出了一张名人的,具体是谁,他也不清楚。剩下的,就被我包圆儿了。

, x+ h& Y B5 o& X4 w6 @8 G6 a# J' W

果然,没多久,一张周作人的房契就在中国书店的拍卖会上出现了-----

# ]/ {# d% m! C, Z

 

/ f3 _9 S# D; z0 W& C; [3 Z

由于懒惰,我手中的这批房契,一直也没整理、研究,直到半年前,才偶然翻找出来-----

# ~ k5 P, H# E

 

& X% D: O) k: l$ ~1 |# B: _. Q

随意翻看中,竟然发现了庄士敦的故居——地安门内油漆作一号的房契!

0 P" D3 i) d+ Q1 [! `

 

( c- e% d7 Y5 f& W' D0 { V/ w8 V% T

这张1938年的房契上,记载着这个院落中有房间、游廊、垂花门等等,共计百十来间呢!

) i- B0 w8 f6 c

 

; Z' F- s+ \1 B: b' U( }8 V

虽然当时的内务府只是给庄士敦在这个大宅院中租赁了一个独立的院落,但可以想象这个占地五亩三分地(约合3600平米)的紧邻皇城的气派大宅,当初该是何等优雅而宁静啊------

9 C% l2 }. t1 [; Q9 Q

 

/ Z. F& j9 d7 p! \. E$ ^( \

前几天,揣着地契,满怀希望地前往这个老宅一探究竟

4 Y* A/ X4 r" R/ P) j' d4 D

 

Z* O1 C% y" l; a7 b! O' E

然而,映入我眼帘的,除了那套破败的由三间南房构成的庄士敦旧宅外,昔日的大院落,竟然已是一片废墟了!

, b* L! l; F. x! I- i9 F+ x$ e# n

 

6 [2 O+ `2 j" C5 A n

听附近邻居讲,这里的拆迁从2007年就开始了,原来的大宅院,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变成东搭西建的大杂院了,就是我早几年来,也不可能看到昔日宽阔宅院的面貌。

g$ R, f O1 j: a

 

* I- [. q2 c6 _9 r, k+ t8 `

于是,赶紧拍下一些照片,记录下这个大宅院的最后时刻-----

1 E/ F* i! ~( h# A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2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的鼓励

' a, @. r8 ~$ h9 m

 

发表于 2009-6-11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09-6-11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贴子,希望以后能多发这样的好贴子.
发表于 2009-6-12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能多发精彩内容!
发表于 2009-6-12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物太难寻觅了!

. R. V% E9 a. z' T( N! c, n, O

楼主把这些文物连同有关环境的照片一起好好珍藏吧!

发表于 2009-6-11 15: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文物!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昔日溥仪的那位洋帝师起居的房间了----

+ U6 T% H4 ]! o1 m! v

 

- b* a# ^3 I' |' d$ O+ u

 

~7 [/ Y5 U4 M" P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漆作一号斑驳的朱漆大门

2 \3 l/ U5 b) \4 F

 

0 I0 B p2 r* K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门内的过道里,堆放着附近施工用的瓦

. L2 b% V% K" G+ y8 m

 

& s3 K3 x) d) P; m+ P8 M% m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3: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得院内,放眼望去,已是一片废墟了

) x2 w" a7 y- Y9 d5 Q+ i

 

' ?4 h! ]4 a. N2 X7 [, M1 ~0 i- ?/ {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院中,一片被施工隔离板隔开的独立区域,就是昔日庄士敦的故居了

# l' O2 M2 U, |- ^" P" T: Q6 E6 F

 

- u$ S: j2 I N. R; L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4: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走近些-----

2 ~5 M6 @6 S/ B

 

6 X4 c; k2 c) R3 J( `7 F9 |' s- v

 


发表于 2009-6-11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契是日伪的,中华民国都不认,国朝更不认啦哈哈哈,话说回来,国朝自己发的都不认,何况前朝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4: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走近些----,廊顶和廊柱上昔日的油漆彩绘依稀可辨----

+ J. ^5 O) H2 _

 

6 G9 @4 R+ j' q, \6 ]$ K

 




发表于 2009-6-11 14: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我个人最喜欢这类结合文献档案资料,现状照片再加文字描述的贴。有信息量。就是图小了点,得空您整理一下,把图弄大点,加上个民国时期地图位置,现在地图的位置。这批地契都是日伪时期的?
发表于 2009-6-11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太好了,拜读中,楼主是有心人,用史料,用现状,反映了北京胡同的变迁,揭露了......批判了......。
发表于 2009-6-11 14: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幸好花园尚存,居住着是我母亲的中学同学米先生,米先生家是一个联合国,家族成员国籍有7个以上。有机会可以带楼主去参观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发帖,请各位师友多多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手拍了几张灰墙,真正“磨砖对缝”的效果----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9-6-11 14:27:00的发言:
非常好,我个人最喜欢这类结合文献档案资料,现状照片再加文字描述的贴。有信息量。就是图小了点,得空您整理一下,把图弄大点,加上个民国时期地图位置,现在地图的位置。这批地契都是日伪时期的?
* ~9 f0 I7 k8 z; H3 I L/ o5 q

感谢您!

: |7 X) I$ y0 S( Q' u8 t7 W

这批地契都是那个年代的

9 C) C3 Y$ X& B

如果各位师友感兴趣,我可以陆续发上来,请大家帮忙认认----

" L% K5 C5 @1 F) C+ k

其中还有一张蒙藏院旧址的,其它的,届时再烦请大家帮忙辨认吧-----

2 O/ A* |$ O' Q3 Z

 

2 U4 S3 }2 K5 K- r) J4 D. j8 E

 

0 s! a: {! v' p* {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9-6-11 14:31:00的发言:
文章太好了,拜读中,楼主是有心人,用史料,用现状,反映了北京胡同的变迁,揭露了......批判了......。
: F- W, o. P! w, F8 S U

谢谢老大!

4 Q+ m8 \. c6 t7 [: p6 I3 [

我是北京人,深爱北京,但对老北京缺少深入研究

6 r; D. A- b$ D$ n- k

一个偶然机会来到这里,看到这么多喜欢北京,研究北京,热爱北京的朋友,深受感动-----

! v3 j# j$ ^3 F4 Y8 }

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感谢大家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9-6-11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9-6-11 14:37:00的发言:
幸好花园尚存,居住着是我母亲的中学同学米先生,米先生家是一个联合国,家族成员国籍有7个以上。有机会可以带楼主去参观一下。
+ _& f/ \" k# J: a. f# b

非常感谢您的热心!

) t2 \9 X" X a% P

 

发表于 2009-6-11 15: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散淡从容在2009-6-11 14:58:00的发言:
; v6 ]! u$ |. h* O x: v

感谢您!

3 u$ _% y' m d* V

这批地契都是那个年代的

# Q: i$ R! m- F M) g

如果各位师友感兴趣,我可以陆续发上来,请大家帮忙认认----

' |5 s+ G7 E' e6 m- E' n

其中还有一张蒙藏院旧址的

2 x$ g) v' T! c# |

当年的潘家园,可真是收藏爱好者的乐园,这批房契,是20元一张包圆儿的-----

! e1 @& s4 O! g0 L

 

" O* E9 l2 l9 h* Z" u' p8 @

 

( c& g. Y% x0 }! F$ L

感谢您能拿出藏品给大家欣赏,这类文书纸品,或许经济价值不大。不过他记录着咱们北京的历史脚步。对于一个热爱北京的人来说,了解,研究分析它们记录下的信息才是最大的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5 05:30 , Processed in 1.18265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