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仅存两粒,阔别近30年云居寺展10天,10年来首展
6 q1 k2 C3 z& Q8 |) S* b7 E& K
# Y4 C# e4 E) Z( `
" j+ [& S: Y" _% B S9 |
/ n) t0 A4 m3 S
0 j5 m; T* q x3 A) S# @( T3 z/ `0 F+ \! y, [1 c" j/ L; h* `
& N: p; W: J) l% e7 z
1 [/ M- z5 p* j8 D | & W ` r$ h# F1 s F6 y
4 {* o9 q% q# Q+ i _2 F- x
云居寺雷音洞出土的佛舍利。料图片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提供 | |
s9 [/ E* e1 J& j
# r& H0 R5 q! b7 c% R- Y1 B
# p8 i( h+ L9 L- u. l( d; A; Y8 K
. R) E; F2 W1 r: E
. v+ C- ^6 @) m
( W7 e) f' [) c3 p) { H |
) v7 F! k) y( Y+ {
1 |4 ^: ^1 `9 A! o 1981年11月,雷音洞佛舍利出土现场情景。 | | ! \' b; }2 M: \5 t+ C: i
本报讯 6月23日,阔别近30年后,被誉为“海内三宝”之一、世界上仅存的两粒佛祖肉身舍利将从首都博物馆被迎请回出土地———云居寺,进行为期10天的展出。市民只需花60元(门票40元、参观20元)即可观瞻,之后舍利将送归首博继续珍藏。 8 `, ~! I3 I2 w* A6 e3 u, X' G8 ^
佛祖舍利阔别30年“回家” " H. M' d4 ?! P* ?
昨日,房山区副区长卢国懿介绍,佛祖肉身舍利1981年出土于云居寺雷音洞内,此前已被埋藏了1300年,是国家级文物,与八大处的佛牙、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海内三宝”。该肉身舍利目前世界仅存两粒,出土后一直藏于国家金库。2005年12月,新首博开馆,佛祖舍利才移至首博保存。 8 N7 S& Y, L2 I' B. d6 I
出土近30年第三次展出 & O" W8 C" y. t S9 \
“出土后就没回过云居寺,这是佛祖肉身舍利10年来第一次亮相。”云居寺景区主任云桂荣说,1987年5月5日,广济寺举行法会,两粒佛祖舍利被迎奉至广济寺观礼3日;1999年4月1日,为支持云居寺石经回藏,佛祖舍利在雍和宫再展。
$ T. P9 [+ i. t/ U1 e/ u7 g4 e 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国民介绍,作为国家级文物,佛祖舍利需高规格的恒温、恒湿和密封保存,也需严密的安保,因此,7月2日观瞻结束后,佛祖舍利将被送归首博珍藏。
! m9 d0 o; X7 q- r 最大石经园将建舍利宫殿
! Z q) P2 k( H 云桂荣坦承,目前云居寺确实不具备长久保存佛祖舍利的条件。不过,世界最大的石经博览园———中华石经博览园将于6月23日在云居寺风景区奠基,初步规划在地下建个舍利宫殿。届时,云居寺将向有关部门申请,将佛祖舍利迎回寺中长久收藏。据悉,该园计划3至5年建成开放。
7 J. J) `; Q* Q ■ 对话 7 ~: ~+ n# }) Q1 L/ r1 G
佛祖舍利“回家”武装押运 - ?' r# R+ }% f
游客参观须安检,不能带包,限时观瞻 , s; X9 d* J* U1 D& d
记者:舍利回房山,有哪些安保措施?
) I) P- ^7 B% I' E4 F8 C4 y 房山区副区长卢国懿:由于佛祖肉身舍利是国家级文物,此次观瞻将采用最高规格的安保措施。从首都博物馆至云居寺的运送途中,将实行全路段戒严,并有3层防卫。其中,主力是武警战士武装押运;其次是区内的警力;最后是保安、僧人、工作人员等。在云居寺接受观瞻期间,将采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多重安保手段。游客要安检,不能带包。武警及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将对舍利进行24小时守护,确保国宝在观瞻期间万无一失。
6 k1 S/ u: H3 W5 L' n 记者:怎么保障观瞻有序进行? ) O' v/ M' v5 ^
卢国懿:我们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涉及旅游、公安、消防、卫生等多个部门,包括人员怎么进、怎么出等。另外,为保障有序参观,我们将设隔离带,慢慢放人,有秩序地通过,对游客在佛舍利面前观瞻的时间也会有一定的限制,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得上。
0 O+ f4 e# T, N( R ■ 揭秘
3 e. Z, C( G% K# d% | 佛祖舍利少1粒成千古之谜
7 @& g) ] S: r$ Y, W8 J 1981年,社科院研究生罗炤到云居寺写毕业论文,发现有碑文记载雷音洞明代出土过佛舍利。那么,佛舍利是否存在?
2 B3 c4 e/ S" o% |/ O 1981年11月,云居寺文保所工作人员在清理雷音洞地面时,发现了明代庋藏佛舍利石函。佛舍利是以函套函的形式来珍藏的,盛放佛祖舍利的石函有5套,打开石函,依次是隋青石函、明汉白玉函、隋银函、羊脂玉函,在羊脂玉函里发现了两粒状如红色粟米的佛祖舍利。
$ V" r g5 c$ F J 隋青石函记载,“函内安置佛舍利3粒”。但为何出土时只有2粒?云居寺景区主任云桂荣说,这是千古之谜。据记载,佛舍利在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土过,轰动朝野。当时的慈圣太后信佛,下旨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3日后送回。 + E$ _7 D' w$ F' _; X( S6 N' C) F" H
云桂荣说,目前有两种推断:一是那一粒舍利被太后留在了宫中;二是送回途中遗失。 # c# b! C6 [1 K4 E. x1 Q0 \
■ 简介
% f. ~7 S6 }! C& q/ h0 @, h3 s: y1 Z 佛舍利
/ G& `6 ^0 ~5 i' E( @ 舍利是古印度梵文名称,汉文译作“设利罗”、“室利罗”、“舍利子”,通称“舍利”,其本义指尸体或灵骨,被看作是佛教徒修行正果的象征。佛舍利特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存的固体物质。
0 D+ A+ m1 b. P1 y9 Q7 M0 f/ b 佛教舍利的含义比较宽泛,可分为以下几种: # R: N1 i% H8 j' _3 C6 i
一是生身舍利,也称真身舍利,即佛陀火化后的遗骨,其又分3种:(1)骨舍利,白色;(2)发舍利,黑色;(3)肉舍利,红色。 : G2 o: I4 U8 l
二是法身舍利,是指佛教大小乘一切经典。 / u* u6 m0 j3 o
三是全身舍利,最初指多宝佛之舍利。
- w( n" O2 h9 x7 `' m4 k2 q 四是碎身舍利,最初指释迦牟尼佛舍利,释迦牟尼佛入灭时因火化而使尸骨碎裂,故曰碎身舍利。
. h5 L' P. x8 R" q+ e2 [9 [ 五是影骨舍利,指用其它材料仿制或代用的舍利,佛教认为影骨舍利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的加持和功德。
: N6 o5 ~( Z6 @: p1 x 六是佛弟子的舍利。 - B0 n2 a5 B/ l+ }6 \) Q
七是高僧活佛的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