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86|回复: 1

《那年“蔫包袱”来洛演出》今洛阳晚报第五版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9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o: n4 s% G" S5 t1 @- y- x, N$ C. N( c& E* K' Q6 {. ^9 ~4 U% a& ~2 T! p) C/ W. e E- q% n9 z k2 j6 w# z' {" `: d6 @5 y! z. Q7 }: C! p) \: w7 }! S* R
1983年10月,李文华随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来洛演出。虽然当时他已罹患疾病,但为了回报洛阳观众的厚爱,他坚持完成了9天20场的演出任务,把“蔫包袱”的舞台形象和和蔼的笑容留在了洛阳人的心中——
那年,“蔫包袱”来洛演出
记者 李喆
: Q. y `) {% R8 Z, o 3 X+ V2 z2 o! {! q$ `4 z# F% o1 ~& o. @$ S& l r$ X$ m# n) ^8 ~
" S8 u2 [& v% L& q. P, W
& J Y/ _' ]2 l8 Y % j$ @0 [$ R' ]' Z( L; t& G) p- y& i! l; i6 R3 Q; o6 Y& ?4 l' N6 s1 E6 e+ p
  讲述人 % [( ]* A0 I; p' e- o0 Q/ N

  萧巍,男,50岁,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网名“草肃公”,洛阳新闻网洛阳社区“河洛演艺”板块版主。

) u7 O; v5 g9 L' D7 b# O

  孙大刚,男,74岁,原洛轴宣传处新闻科科长。 

% D4 a# Z! e2 H$ t1 h

  15日上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姜昆、冯巩等曲艺界知名人士及近千名群众前往追悼会现场送李老最后一程。而此时,洛阳的相声界同仁及当年李文华来洛演出时与他有一面之缘的市民,也在为这个曲艺界的老好人遥寄哀思。

3 F' P- S8 m+ n3 Y

6 e: _7 A; A5 U

9 D7 V$ W; g! A8 L C* L! o# i N: z' i! G' F+ N9 |! i: U' N8 S% @9 I, N/ k/ Q$ \# \: m. z8 v+ q: n0 y, F4 f7 U& H5 y: l
  当时《洛阳日报》刊发的姜昆、李文华的演出照(大图)和评论李文华表演艺术的文章(小图)。

N; S& y% f: y% L

  不挑住不挑吃

3 ?( Q& t% K+ O! Q$ ]) c8 [

  李文华低调平和

5 E/ {7 g, {, q- W. m1 M' [# L- O

  1983年10月15日上午,以马季为团长的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抵达洛阳。当晚,在原洛阳轴承厂职工俱乐部,他们为千余名观众送上了首场演出。

' }' [# P. O1 a

  据孙大刚回忆,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那次来洛演出,厂里一名搞宣传的职工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名职工和马季关系很好,那时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很简单,大家就撺掇这名职工把说唱团给请过来。没过几天,说唱团那边真答应来洛阳演出了。

, v; }. F: _- R

  那次说唱团来洛的阵容强大,有相声名嘴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郝爱民、唐杰忠,山东快书名家赵连甲,单弦名家马增慧等。在寻访参与组织这次演出的老人时,不少人都能说上几个有关马季、姜昆或其他演员的小故事,唯独提到李文华时,大家都是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按理说,李文华和姜昆搭档,在《如此照相》、《诗歌与爱情》、《祖爷爷的烦恼》等脍炙人口的相声段子的表演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知名度绝对不亚于同行众演员。可是,不少人都感叹:“李文华老师太低调了。”

; K! T# h* \, y% U9 `8 z

  萧巍说,行内人都知道,李文华生活非常节俭。他到了住地,一不挑宾馆,二不挑房间,三不挑伙食;每次演出,他总是按时到达,认真准备,不给组织者添一点儿麻烦。

# D$ L$ K3 I7 `1 V& g

  到洛阳后,很多演员会趁闲暇外出走走,看看洛阳市貌,可李文华却“剧场—招待所”两点一线,没事儿就在房间里“猫”着。即便是组织参观龙门、白马寺等景点,李文华也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后,安静但认真地听着讲解员对洛阳厚重历史的讲解。

$ L7 G2 B4 |- k" B" g, p n8 V; K

  说唱团在洛演出期间,萧巍曾经数次到后台和相声界同仁聊天。在他的印象中,虽然最早出现在后台的演员中一定会有那个瘦瘦的、矮矮的身影,但是这个身影总显得有些“孤单”:“当时,李文华还没有正式拜师,我们这一辈的演员都尊称他一声‘李大爷’。李大爷每次都头一个来,早早地穿上他那身藏蓝色的中山装,在后台角落里默词儿。演出一开始,你要想找他,只管往上场门那儿去。他就在那儿规规矩矩地立着,站得那叫一个板正。”

- z+ t$ W& o/ p6 y. V# R- b

  同行巧施援手

% F; Y6 F, Q$ V& |+ w; d

  李文华“冲出重围”

( U) J. E/ a5 J. d) h1 `1 k

  为人低调可不代表拒人于千里之外。在孙大刚的印象中,面相和善的李文华总是笑容可掬:“看他的背影,总让人误以为是住在附近的街坊上后台来遛弯儿了。”而在萧巍看来,李文华虽然在台下不爱说话,但待人却非常热情:“每次我去后台,他看见我总会笑着问候一声‘噢,来了?什么时候来的?’待我问候他时,他就一边微微弓着腰点头,一边‘哎,哎’地答应着,看着特亲切。”

. l4 g, w$ w, t: A* D

  那次来洛演出,姜昆和李文华带来的是几个新段子:《我的改革》嘲笑和抨击了一个为捞钱而不断“改革”的文艺团体;《改歌》则通过主人公改歌词的做法,展现出社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后的可喜变化。此外,在当年央视春晚上表演过的相声小段《对口词》,也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由二人返场演出。

5 W" k7 e# l k$ x% P, O# a* S

  在相声圈内,观众的返场要求和掌声是衡量演员表演水平的两个重要标准。萧巍回忆说,每次姜昆和李文华的表演结束后,观众都会要求他们“再来一段”,“除了马季外,他们返场的次数最多”。另外,他们谢幕时得到的掌声在一些演出场次中甚至超过了压轴的马季,姜、李二人受欢迎的程度可见一斑。

1 ]9 A# ?& o) v' G1 A' q& \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洛阳观众对李文华的喜爱。一次演出结束后,李文华刚刚走出剧场就被热情的观众围了个密不透风。众多合影、签字的要求,弄得他应接不暇、满头大汗。过了大约10分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曲艺组老编辑、李文华的好友陈连生看他实在招架不住了,急中生智跑到剧场二层的阳台上,冲着李文华大声喊道:“李文华,长途!”闻听此言,非常尊重李文华的观众就此止步,李文华这才抽身冲出“重围”。待陈连生说明真相,李文华一边拍着他的肩膀一边喘着粗气:“这里的观众实在太热情了。”

9 U( k/ l2 ~4 }2 W m

  观众的热情,也让说唱团在洛阳演出的结束日期一延再延。离洛前,团长马季感慨:“(在洛阳)9天20场,这在我们的演出史上是少有的。”他特别提到了洛阳观众的热情,“有一次晚上散场已经11点多了,天还下着雨,但很多观众还是打着伞,在剧场门口等着跟我们道别。为了这分热情,有几个身体不好的同志带病坚持演出”。

, c8 T$ m4 {% s

  这几个身体不好的同志,其中一个就是李文华。

, x5 h; ~3 y3 \/ H1 {# G

  带病坚持演出

9 [; n. [( o+ y& n7 O) }

  李文华无愧观众

+ v& A3 s: s$ e+ T5 I) z1 [

  李文华谢世后,国内诸多媒体刊载的文章显示:李文华“1983年被确诊患喉癌,1985年实施了全喉切除手术”。但萧巍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其一,姜昆和李文华曾亮相1984年央视春晚,为儿童节目“狗熊猴子投篮比赛”担任解说;其二,李文华罹患喉癌,是萧巍的师母、相声名家赵振铎的爱人宋凤英(已逝)联系大夫确诊的,而萧巍曾记得师母说过李文华是在确诊当年就做了手术的。

. t# ?+ \" i+ E# t0 \/ v! _

  不过,无论确诊患喉癌是什么时候,李文华带病来洛应是不争的事实。孙大刚及一些参与组织那次活动的洛轴老职工都回忆说,李文华每次演出结束后,都会抱着茶缸满饮一缸,然后轻抚着喉部坐在一旁休息。“有人给李文华敬烟,他摆摆手,笑着点点头没有说话,我一直以为他不抽烟的。”孙大刚回忆说,“直到有一次我看姜昆把烟递过去,拿起火柴准备给他点上,他指指自己的喉咙,大家才知道他的喉咙很疼,应该是已经出现患病征兆了。”

" N, a7 C8 C; S& j/ s+ \4 A9 Y3 N

  喉咙疼没有被李文华当成要求休息的借口。萧巍回忆说,面对观众的返场要求,他和姜昆一点儿都不含糊。“返场间隙,李大爷很少坐,就是喝上两口水,然后等在上场门口附近,也不言语。”萧巍说,“这边你一通知他上场,他立马就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变得非常精神。等走到台中央站住了,他又成了那副蔫不啦叽的样子。往往是还没等他张嘴,台下观众就笑开了。”

( W' V: U2 M. s& ~* T* T$ T

  团里其他人也很照顾他,他的老搭档姜昆尤甚。初到洛阳时,组织者把他俩安排在一个房间。当工作人员把房间号告诉他们时,姜昆连忙站起身来问:“李老师,您那皮箱在哪儿呢?”李文华没吭声,伸手自己去提。姜昆见状一把把箱子“夺”过来,又拎起自己的箱子就往房间走。李文华忙一路小跑跟了上去……

" |$ S! a5 H- `" q3 {5 t0 n

  那次演出,是李文华从艺后唯一一次来洛阳。做了全喉切除手术后,李文华被迫远离他热爱的相声舞台。萧巍在之后十几年时间里和师父赵振铎一同与李文华见过几面。其间,他曾听师父说过,他们老几个在闲暇时成立了一个品酒委员会,李文华也在其中。众人约定能连干3茶碗二锅头者就可当主席,李文华二话没说就三碗下肚,最终荣膺此任。

+ U7 U# V; v, [& `( ^8 _

  自赵振铎1996年去世后,萧巍与李文华为数不多的谋面几乎都在送别谢世相声界人士的现场。见面的场景有些悲凉,但李文华仍像当年那样问候他一声:“噢,来了?什么时候来的?”只是这话说得一字一顿,李文华脸上的笑容已变成吃力的表情。两人最后一次谋面,是在马季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他们本有机会于去年11月11日在李文华的拜师仪式上聚首,可惜萧巍临时有事,提前两天离京,3年前匆匆一见却成永别。

) F4 y) w! N; d

  (本版图片由李喆提供)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19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 05:38 , Processed in 1.13418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