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94|回复: 1

[原创]前一段拍的西安门,景山,北海,陟山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9-5-13 19: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这里的朋友分享一下吧

0 w9 d3 l8 a; W- V

 

7 Q6 o+ d6 |9 \' o+ C- u5 @

前几天,偶去景山踏青了。记得去年这时节去的玉渊潭,樱花让我有些失望,可能是大学中我们经常在那儿上课引起了我的厌恶。还记得我们体育课最后一节要求6:30在玉渊潭西门集合,那时还是考四级的时候。

: O' _; B7 h; L; [$ u6 i* b+ k

 

- A0 |' o) U. l# g# n; c# P' s

不过这次去景山一点都没有让我失望。印象中我很少单门去景山,每次都是从北海的东门出来再进入景山。不过这次正相反。

/ a2 B% y% d- P; M% n

 

2 r; `. q6 y( o" w- y, }8 ^

偶坐车一路向东,在到府右街时,又忍不住下来了,去吃西安门聚德华天的小吃,就是这里。

P0 [& R8 `. [2 z$ p

 

+ Z3 k6 q/ n: T q* B

( K' ~# m% K7 o2 d: l

 

. ~0 j9 O* p. I! Q L# x5 x( o

两碗豆汁儿两个胶圈和一个咖喱肉丝饼,这一路上真是饿坏了。

+ P" \5 F: v# Y0 D9 z' X8 s' D

 

; l& o1 @+ H* I

忍不住又来到马路对过,我非常熟悉的惜薪胡同,每回去西安门都会经过这里。这胡同明朝就有了,因当时的惜薪局才此而得名,惜薪局就是管理薪火的地方。这可是皇城之内的胡同呀,进了西安门,就是进了“里九外七皇城四”中的“皇城四门”了。

) C( A+ j" u& }# F9 F R

 

8 O6 [7 A" h% M

曾经多少次走过这窄窄的小胡同里,而今,它还是没逃脱拆迁的命运,徒留下了一个街牌让人回忆。恐怕以后,再也没人知道这里曾有一个惜薪胡同了。

( F. t/ v- C# `' d' U( U

 

: ~: o( |: X, I- S0 A- M

记得以前路北,还有一条刘兰塑胡同,那会儿,大概是十年前,还有一个大大的介绍牌,告诉大家刘兰塑胡同的历史。说刘兰塑不是一个人,而是叫刘元的雕塑匠曾住在这里,这里是保护单位。不成想这几年这条街上第一个拆的,就是这个保护单位。我甚至一张照片都没有为它留下,可惜呀。

9 B% c# k7 g9 B; R, h3 S

 

. H2 ^, W$ P2 ?# V3 t5 d3 l

. [8 q* ~3 B3 c& L0 L: e3 u) c* e' A$ a5 `

 

4 z) U: w( E$ `, R T

惜薪胡同街牌犹在墙上,难忘曾走过这里的时光。

2 y5 R, w% G+ @/ `" }: d% Q

 

- ^5 W# o Z/ s4 }

, t( V1 T# `8 u( u/ ~2 g# l/ {

 

. o: \& t# K: y" \4 }

变为一片平地,物是人非。

6 g3 Y" w' ]# s q& ~

 

7 P* z+ z7 |3 H5 T

又经过了西什库,道路尽头的西什库的天主教堂。北京最大的了,最壮观,也是我去过次数最多的。完美的哥特式建筑,有一种飞升感。里面的嬷嬷也非常热情亲切,向你介绍各种情况。这回我没进去,就在门口照了一张。

4 L) W- u+ `/ _

 

$ C7 n1 @ M/ [4 E

# V4 A4 n6 y& B- b$ S9 v

 

+ R" e. A) x( w: s* u- N. ^

绿树掩映中,看到敞开的大门和后面高大的教堂。

6 d0 |7 e# {8 n4 O S

 

# a" Z \, Z K! O \7 ~" x

% ~6 \/ ?, v: G$ C2 }

 

8 q- O' P" Q: a7 _; \8 l, M2 o

西什库大街78号,这里以前是教堂的私产,现在五角星所在位置原来都是十字架。话说西什库教堂原来的地界儿是很大的,西什库三分之二的领地曾都属于这家教堂。原来义和团还曾火烧过这里。

" ~2 w) K8 j" }3 U m. K

 

4 J* ~* F% |4 m3 o1 D' H4 z1 L

转完之后,又上车了,继续向景山进发。这一天景山人很多,踏青的,活动的。

& A! ~7 Q* M0 [7 O

 

c7 J9 Q8 v- h+ L- S" m

来到景山

r) J9 L; \: {: h U& O

 

! ?, O9 J& I6 \. ` w& Z& m+ J

% D) d7 Z( l2 @4 m7 f8 D5 v

 

* H7 S5 S& ]* `& |

到达景山之后,我一路向东,经过一小片空地时,看到一位说书的先生,说得很精彩,快板也打得比我好。

* i6 \4 u( F! u5 D1 V& |# q

 

7 K U) p0 k7 B0 ]% k/ J

9 a1 _6 `, z# Z

 

6 ~1 ]: O; |! p% Z4 j

来到最东端崇祯自缢处,崇祯皇帝励精图治却生不逢时。大厦将倾,一木难支。

1 M M" ^, g) |7 h; W5 i1 R6 s

 

9 |, l" ]5 I1 T

3 |/ s+ G2 S( \2 F

 

$ Z( s( `6 x2 W

就是这里,开始向上爬。山上挺凉快,很快到达最高峰。

5 s- N6 Q. r) r* @- r9 Y4 c- T

 

9 h* z3 g. \ C# u

这里是皇城中轴线的制高点,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景山就像一张屏障,竖立在紫禁城后面,拱卫着这里。这也是当初建它的原因。以前叫做煤山,传说中的龙脉。

+ d! b( r& L7 C; U; G3 a2 u

 

* _ H' K' q+ \' H+ i: L/ T

3 q# l1 f9 _' y, X1 o+ T8 K9 H1 `

 

c0 `1 u* T) e& R; @; f

向南看中轴,整个紫禁城都尽收眼底,很壮观,很巍峨。注意照片右侧,看到那个圆形建筑了吗?那就是传说中的琉璃蛋。前一段去过一次,进去觉得还行。现在一看,太煞风景了。破坏了整体皇都的感觉,设计上实在是个败笔。在景山就一览无余了。尤其是当你站在这儿俯视的时候,简直是破坏构图的严谨和完美。

4 D& D& _) c* \; x" E$ c3 ]2 O" l: o

 

+ U( z( L, D5 N" d' ?/ c4 G

向北看中轴,一直到钟鼓楼,还能隐约看到北部的山脉。

. x1 ~' m, {& w2 U

 

3 M ~* L9 \- h' E ]. M

6 n: x, h9 C4 l7 I* E6 y- v

 

# `8 _) b- `) q% w/ C

拉近看看地外大街繁忙的交通。06年我曾经爬上过钟楼和鼓楼,那会它们是被中轴的终点,现在奥运以后,已经向北延伸到鸟巢了。

+ V' I6 O6 c# `3 X% B

 

- C9 N4 n/ l P

/ Y8 P2 A( W- n' [/ y1 Z3 b

 

) g3 T. G; C& M2 K) b

向东看,看见裤衩楼了吗?最后排正中间

7 T( L3 x" ~& p) S+ w. [1 \

 

2 {: z: o, I+ T/ i4 B$ S, F+ E

中轴线上的天空很美,清云淡淡,万里江山

% q1 i$ Y9 @5 ], V& S7 k; x

 

, S9 z( N! e$ M( x

9 Z O+ v2 D) |7 f- {

 

: d, q# _( \& J; ]8 k+ D% m

在夕照中下山,景山处处都洋溢着快乐的歌声,我从小时候第一次来,似乎就是一个附近市民休闲娱乐的中心。

# k9 q9 p4 l$ D- v4 b

 

; n, g5 R6 J- |$ v J( p

墙边的老爷爷。

" U7 ]7 e ^1 F) A# o$ P

 

" M- U X" ?5 [$ R' u, G2 }$ o: `! C

3 n' h( f9 P' T7 s$ n

 

$ C. w3 F2 p4 d' W. p# P

树下的游人。

& O0 z1 D7 Q1 M+ D! U

 

! W4 }. \8 E/ a8 w) W

! K7 Y0 G: A4 t& d* Q1 I

 

5 L5 @+ v7 g) [) A7 C3 B

在山脚下碰到一只猫猫,一点都不怕人,很可爱。

# C' ~" R' |& g, S, H

 

2 m( I o7 {9 M. ^

7 F4 M8 C' e: A

 

% n; h! H% K- H& D0 c+ s/ H7 \

1 h) Q, k U! y( f

 

) n( Z Y5 W; C7 [; v8 b! I

冥想状

0 c: i/ r- r% p: ]5 j9 R9 \

 

! p; U$ T- Y: g& ?

出景山西门,沿陟山门向西。这条街的命名是因为不远处北海内的陟山门。以前我从没怎么注意过这条街,不过这次仔细看了下。发现很多精美的门墩。

4 e: I4 p+ v# q q7 F) k

 

2 T d9 d, o$ K' e5 B. M& i

3 y) O- L ]+ W4 S

 

. [1 j0 B! l: a, [ r' R9 Y4 g# R

小鹿抱鼓石

% C+ V0 E( d, z. t; @

 

7 ^9 S2 F: p& E9 \( R) M

4 C8 L+ e; @3 b+ P: p O6 E& ?& _( z

 

1 p7 ^4 |9 A1 z& K

箱型植物

! u! F$ _5 O( Z( n! z

 

! t# F* z' `- p0 h; ^4 m$ i, c

古时的门墩一般有两种形态,就是方型的和圆形的。圆形的也叫抱鼓石,是过去武官门前摆的,代表战鼓。方形的代表书箱,是文官门前摆的。我看到的门墩,以圆形的居多,我也更喜欢圆形的。尤其是动物造型的,还有意思。

, F0 L: j* v: ?3 p4 a8 W

 

3 G* ?. A m* _. X8 _4 u

# d ?3 l1 M4 j

 

: H# q6 Q+ ^% |' I) n

陟山门北边的雪池胡同,以前这可是皇家冰窖所在地。我只去过恭俭胡同的皇家冰窖,现在已经开辟为私房菜餐厅。这雪池胡同里的冰窖还真没去过。

2 C; {: M0 l' j: {; [+ e' n: [4 @7 \

 

# i& b( S% I! D- r) U; D( U$ X

我姥姥家的祖宅在东华门,听姥姥说,以前夏天时,酷热难当,那会儿没有电扇空调,就从冰窖订一大块儿冰放在屋里,解暑降温。那冰都是三九天从护城河里取得,搁冰窖里一直放到夏天。现在再也没有买冰的了,但是这冰窖却保存了下来。比防空洞还深呢,像地宫一样,可以放蔬菜。

8 T5 U; W6 H4 B. `

 

$ N9 O2 N% H4 T: Y' M

8 J& R5 k! ]2 I% c8 ?: Y i

 

" o1 n+ _# _/ p/ y* v4 K, _

雪池胡同

[! ]& U* [( r$ h' S+ i6 ^) a& O- E

 

7 I2 l" K8 v2 E0 d8 `( E

- r4 k/ v0 z) v# F

 

! e: T* V* X/ \4 C9 k; d0 V

不远处的园景胡同

0 o; y" A( n( Y$ X# L# r" J! R, L

 

* ~9 t+ B% C+ S

3 e3 P( E, ?7 @8 {

 

* j4 q! u2 E! n( I* r, ]- R

这是一条死胡同。

& y% D" j/ G5 w3 V& S( Q

 

4 R9 j( W2 p& C+ x

一路向西,进入北海。

& [, \6 B; d R4 B1 _* [4 y5 b( {" F

 

0 Y! b1 u6 a2 W: F s6 v5 Z9 Q U

8 A/ Q3 q! _( n1 E5 b. C8 l

 

8 N3 i7 U6 R8 H, W; p

天很蓝很蓝,景色很美。这天还大亮着,枝丫上就出月亮了。日月同辉呀。

9 f k: `* s7 K8 I- f9 `* l

 

1 L* K+ {* p2 v$ t

* Q! [ x; o# k" |9 ~

 

4 N0 r) W, u: m: S; p) y

碧波粼粼的水面和彼岸的琼岛。

! `! y! b- J) f* ^" p

 

% Z0 ?7 r- Y( q4 J4 i

最后,出来时已经是傍晚十分,饱览了一天的春色,接近大自然,感觉很好。春天就应该多活动活动,尤其是在这么美的地方。

p7 _4 |" n- L$ l5 G- K

 

1 p- Y* ?- `1 D* s$ P

后记:早就想写西安门府右街这一带了,我很熟悉感情很深的一个地方。就像对家一样熟悉哦。这次借着这回景山游记一起给写了。虽然占得篇幅不大,但也了却了我一个心愿。我写过不远的文津街,还有幸在报纸上发表了。对于这一块儿也应该记上一笔。

- I* ]* N7 I5 r( Z& k6 ]

 

" _' B- V& d* i% K

府右街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民国时总统府在中南海,这条街在总统府右边,因而得名。路北到西安门大街,北口路西有一张自忠小学,正北对着北大医院的妇幼分部。南边到西长安街。整个东部都是中南海。中间路西有灵境胡同(因以前的灵境宫得名)、力学胡同(原名李阁老胡同),顺着灵境胡同一直往西可走到西单。这条街出名主要是因为紧邻中南海。

6 T9 ~: s4 T8 r$ `5 W. w. u

 

0 j i' D! ]4 C2 p8 Q: q

我对西四也非常熟,尤其是靠近这里的西四东大街和南大街。还有北侧的西皇城根,一直到厂桥那块儿。

( |* P! W! X6 d1 p) w

 

/ ^3 O2 E$ D: e' ~

本文同时收录于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889a80100d72a.html,欢迎阅读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5-14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3 17:37 , Processed in 1.11928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