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贴图版喜事连连,黑龙,rishon二位学友荣升版主,并积极解析老照片,为网友解答问题,在几位版主的感召下,盘子版主及其他网友亦纷纷发表新帖,一时间贴图版在HK兄、小车兄弟打下的坚实基础上,更加欣欣向荣。 - k7 `$ v$ X0 x. Y4 m
飞哥自婚后,再无其他扰心之事,早已答应掌柜,婚后,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垃圾处理日常工作和网站、论坛建设上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来回报掌柜及各位网友对我多年来及此次大婚的支持。 ( n; P6 H& s; D# R
受四位版主鼓舞,飞哥也积极参与到老照片的考证、注解及研讨工作中来,争取为贴图版添砖加瓦,更上一层楼。
: R% Z: d' U( s5 S g U" k. Y 日前rishon版主和大家分享了西德尼.甘博老照片的网站链接,老北京网先前也有部分甘博老照片的赏析贴,飞哥前期也接触了一些,正加紧时间总结、归类,趁贴图版热打铁之际,先将部分已归类照片发上讨论,并配适当文字抒发情怀。 / e- t- A! {; j3 N4 K q
! [ n9 B& D+ Z
西德尼.甘博(1890-1968),美国社会经济学家、人道主义者和摄影家。他出身豪门,1908年18岁时,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从此对这中国和东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17年—1919年,1924年—1927年,1931—1932年,他曾三次旅居中国。深入到各个阶层和地区进行社会调查,撰写了《北京社会调查》等专著和十几篇相关论文,同时留下了5000余幅历史照片,30多卷电影胶片,展现了一个美国人眼中动荡而又蕴含生机的中国画卷。他在华期间,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内忧外患之际,且历经了上世纪10—30年代的众多重要历史事件。 任何一个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会被中国古老而伟大的文明所正酣,甘博在《北京社会调查》一书中,甘博和他的朋友写道: “我们的研究使我们对中国人民产生巨大的爱。”
) o$ L) {7 z2 W! l9 G) h4 e
9 V2 [+ W+ ]# k 1917——1919年,甘博旅居北京,正值一战胜利、并历经了由此而爆发的伟大的反帝发封建运动——五四运动,在此之前,中国还曾经发生了一场热闹非常的庆典活动: " r6 V: g8 D& U. r7 E" X, e/ Q& B( w
% i! p" ^/ p8 A) k0 m/ w
1 r! U& u& S% r- o# d" S) G) x& o0 x 老照片下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L G4 b( N# U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以战胜同盟国而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消息传来,人们欣喜若狂,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做出安排:规定14日在天安门召开庆祝大会,从l4日到l6日,28日到30日为举行庆祝活动日。而沉浸在“公理战胜强权”的错觉之中的人们,首先将位于东单北大街象征耻辱的“克林德碑”牌坊,更名为“公理战胜”。 克林德牌坊,此时尚悬挂有“克林德碑”匾额,依此推测,此时一战胜利的消息还未得到确认或得到确认还未来得及摘除: # ] w* K# x# V* @) `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j, W/ K7 k( P% R' y9 Q; @
克林德牌坊,此时“克林德碑”匾额已经无存,聚集的人群似乎是正要准备把它拆除:
& u) S; s1 t0 a# A- n$ [正在搭架拆除的克林德牌坊: * Q& G4 O% K+ @' E$ z+ H; G. E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Y- w& {! R! Q% ]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J/ l6 A9 C9 C: P/ L. t 1918年11月13日,西什库教堂举行的相关庆祝活动:
" }1 l* L# e* A' `! o9 _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3 u% K4 t2 g! J! T) e9 @ 1918年11月13日,西什库教堂:参议院院长梁士诒与各国外交官:
. u% ~# j0 K: _ M1 p# s" N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U2 V7 O' ^" E( L5 W
11月13日,西什库教堂:北洋政府要员与各国外交官: # o' v" `1 A3 [" c
) T: [" ]# @0 \' [- R1 i
11月13日,西什库教堂: 前排自左至右:外交总长陆征祥、北京教区主教林懋德、法国公使包朴、刚刚辞去总理职务的段祺瑞、日本公使林权助、比利时公使莫耶:
$ n! O. z6 @+ S" p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t& p2 | b% P- _/ S9 `7 c& N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2 s/ R$ l7 P5 X2 q I2 H% \
11月13日,中华门前搭起的写有“公理战胜”的彩牌楼: & V8 z/ N2 U% t8 }7 z: z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4 V1 V: e; t0 u3 n2 k/ X Q& {4 a& X 1918年11月14日,女学生的游行队伍.: . ~( r+ j5 I' a* q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o+ _7 T& n5 w 1918年11月14日,基督青年会的学生游行队伍:
3 C3 o! N- `. n/ E2 k. R$ D6 c( F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g% b9 p; e$ q% D3 w. p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g% b5 O# Q) v) v' J# d5 G! [ 1918年11月14日,学生军的游行队伍: 8 p/ a4 Y9 r @. O2 h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D0 U7 U- Y% x0 D. l1 m
1918年11月14日,学生军乐队的游行队伍:
0 d* L/ `6 k/ s% r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x- Z+ Y( k3 W3 ?7 n 1918年11月14日,国立一中的学生游行队伍:
[9 d0 X$ Q* a: O/ C+ v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7 Q0 ?/ ^# H. B! P, j
1918年11月14日,通过长安街东三座门的游行队伍: ) _8 X4 O! s2 {, I$ C* r& m* J% _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y- t6 l) L( c3 `! M
1918年11月14日,学生游行队及号手: 2 |+ P. f; t: {, V: C$ x- z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l; Z d+ ]! D% n4 q 7 T: R% V0 d4 I4 L! ~3 }4 H4 P
上述照片拍摄地点分析:
# k/ ^# R+ \$ O
甘博拍摄的学生游行队伍,多数集中在背景小牌楼写有“崇文门邮务支局”的地点,资料显示:崇文门邮务支局地址在东城区崇内大街小报房胡同7号邮务支局。推测其可能的拍摄地点为崇文门内地区。
/ b: ^4 }$ k+ Y- c
& k$ s* j0 W+ T4 k 附崇文邮务支局资料: . X2 m7 z, U4 v: R& l; S+ z
位于崇内大街小报房胡同7号,坐东朝西。现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现代邮政出现以前,官书有驿站传递,民信由信局传送。道光二十年 (1840年)后,开放通商口岸,近代外国邮政始传入我国,邮局自设于我国口岸。同治五年(1866年)驻京各国公使邮件改由总税务司署管理传递,此为我国自办邮政之始。光绪二年(1876年)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奏请钦设邮政。光绪四年(1878年),北京设送信官局,开始发行邮票,并收寄普通人之信件,但仍归税务司管。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之洞疏请举办国家邮政,次年3月20日获皇帝谕允,此日即成为中国邮政纪念日。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20日正式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我国邮政事业才独立发展。 起初,大清邮局仍设于总税务司署内,后迁到崇文门大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迁到小报房胡同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改革官制,中央政府设邮传部,下设邮政局专责管理邮政事务,接收全国邮政。1907年大清邮局迁到东长安街。宣统三年(1911年)5月30日邮传部全部接管全国邮政事务,从此邮政脱离海关,成立邮政总局。1922年各国在华所设邮局一律撤销。 报房胡同内的大清邮政北京邮政总局办公地(1905~1907年),于1914年改为北京第一邮务支局,1920年更名为崇文门大街邮局。新中国成立后,曾是营业处、邮亭、邮政支局、邮电所。1955年后成为民宅。1996年底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对旧址修复,建立北京邮政博物馆。主要建筑是一排五开间平房,在小报房胡同西口立有一座邮局的牌楼。营业大门设于平房西侧北端,东侧有窄窄的内院,由南街门进入。营业柜台后有东门通入后院。现馆内陈列北京邮政百年历程的历史照片及邮政文物。
' n6 g3 \# `! ]: N/ [( B 1918年11月28日,恰逢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之际,北洋政府特开大会庆祝胜利,在故宫太和殿举行盛大的中外军队阅兵式,并鸣礼炮108响。 % F& A) G) \+ d. x- ?$ e! B; U6 @
太和殿前,参加检阅的士兵: ; N; V0 @5 H0 d: |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j+ C9 }3 M9 I
太和殿东侧: ' V1 ^; \# ^' X2 D5 r1 t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4 p6 P n" H/ @' |2 }( Q: O 太和门内,参加检阅的士兵。 . k Y; c2 d3 C6 r* k& B$ Q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a! q' Z4 F, J5 ~ i1 m6 r
太和殿一角:
& u7 W$ P8 w! |0 T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4 {0 p7 ^, c' O: t
中和殿前: ' [; p' n. d( ~# p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2 g( ] q5 ^( Y' j
太和殿前,参加阅兵庆典的外交使团: 9 D ]+ _8 t9 Q, Q( a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X! `/ C$ w! A" w 大总统徐世昌讲话: 6 a, i. Q9 h) p9 i; w8 B1 D8 z& r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4 V8 p6 _6 Q9 J, x% t- W @7 i 徐世昌讲话特写: : b) b3 c" R) k ]0 y( K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t- ]$ ]6 u0 A 脱帽的徐世昌: $ {3 A1 W& Q: E2 X% B% X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m3 E$ o T+ z6 ~' b5 M$ o* U
徐世昌在随从陪伴下,穿过太和殿前广场,正走入太和门:
+ C: F! R! K! n. j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a. @8 d1 x# {1 i1 H
总统随行人员穿过太和殿前广场:
( m z/ ^7 M' E, w6 o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 t2 @' `8 H' d/ g
参加庆祝活动的满族妇女:
6 `- V# Z1 h$ K& j( c! P7 [' f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老照片之“公理战胜强权”庆典
g" j |+ r. {8 C; s3 n' S" p
! }1 @8 k5 Z" _ 坐在香炉旁的汉族贵妇,从其“小脚”可看出其民族成分,满族妇女是不裹脚的:
; j8 t' t$ ~: j
) ^+ u* g9 v6 k% } 在端门门洞内看午门及午门广场: % S8 W8 W! B' `, Z

' U4 f ?) q! ~ 故宫午门前: . Y: N. r+ B2 x+ V0 w

$ V! }7 q. |* I% E7 f 太和门前五色旗:
1 _4 z! I- A P
 6 x1 D7 j8 B4 B- l: X3 p. I& Z
2 y7 ^. T$ Q5 g3 @ 1918年的“公理战胜强权”庆祝活动,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屈辱、压迫后的一次感情释放,当时的北洋政府虽然内部矛盾重重,但在国家建设及管理上,仍然因为胜利而雄心勃勃,然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是客观的、科学的,随之而来的“巴黎和会”给了这次庆祝活动一个响亮的回应,那就是“弱国无外交”,但更让北洋政府和各国列强没有想到的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中国人民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五四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