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85|回复: 4

[转帖]北京大学大规模拆迁活动暂停执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6-2-18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自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6-02-18/02258235839s.shtml ) U1 B+ M% W" M2 ]- g/ ?

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该规划已暂停审批,北大方面则称有关项目和方案正依法定程序进行

1 F& c' s6 [$ W5 p* ]: @

  本报讯 昨日上午,北京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北京大学燕园建筑文物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并提供资料称规划已获北京市政府批准。但昨晚包括市文物局在内的多家单位又传出新消息:该方案及有关行动被要求先暂停,近期将再组织专家论证。

# t$ y C1 a# M

规划方案被要求暂停执行

+ L: F( v- j! V

昨日上午,北京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规划方案部分内容后,北京市文物局有关人士昨晚向本报证实,该方案上报北京市政府后被要求先暂时停住。暂停的原因是方案的一些内容还有待细化和研究。

8 Y w' j4 Q7 b; T0 Y& W- M4 Y' ~1 x

  昨晚,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也证实,北大校园大规模拆迁活动和即将建设的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一事因事关重大,社会反响强烈,北京市政府决定暂停审批,近期将组织专家论证。北大有关人员也表示,校方已按照法定程序逐级申报,现在还没进行到拆迁阶段,离拆迁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1 V# G8 C# \5 W) n

  两次论证修改和一次反复

% d' ]9 D/ _: k! g! S

  在昨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透露去年北大编制了“北京大学燕园建筑文物保护区总体规划”,该规划经过了专家的两次论证和修改,并于去年12月6日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原则同意该规划。北大新闻中心昨日还向记者提供了“北大启动未名湖北岸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的文字资料,该资料指出,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后,这一规划“已经得到北京市政府的批准”。

' S8 n+ P; e3 Q6 ]$ Z

  昨晚,记者就此资料内容向北京有关部门负责人求证,结果多方证实该方案尚未得到北京市政府批准。

7 V& M, S% {) f5 t# z( |/ A- d; u9 c

  同时,有关部门还要求该规划暂停,等待研究。市文物局一位负责人和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该规划很多内容还不够细化,还需要再做得更仔细一些。市文物局负责人还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政府尚未召开有关会议对此规划进行研究。

: I. o i m- m1 j7 T0 {+ z$ } y( ]! E

  北大新闻发言人称不知暂停

G* m Y: K3 u3 @; {: z, @

  市文物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按照程序,项目的启动必须得到市政府批准。按照目前的状况,“燕园建筑文物保护区总体规划”还不够完善,还可能会做各种调整。而北大方面要具体实施该项目,也须持有规划部门的规划许可证,否则就是不合法。

|3 b* F/ G: d. }& o6 A2 D" o2 y

  就北京市各部门的新消息,北大新闻发言人表示尚不知道规划被暂停的消息,他表示北大为北京国际数学中心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很多工作。北大副校长鞠传进昨晚也表示有关项目和规划方案正在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 H- e1 Q9 T; R( j+ V, z# Z6 O

  ■规划内容

% j9 ~# Q& Y. n Z

  拆迁只是针对70%居住平房区

9 J+ I1 @. b$ }& h

  两园环境整治和文物建筑维修费用预算逾8千万

9 A% X" }- H/ O) K, J+ A' j

  本报讯昨日上午,北大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北京大学燕园建筑文物保护区总体规划”,透露拆迁只是针对70%的居住用平房区,以及私搭乱建的建筑,而对于文物建筑将全部保护。同时,北大还将对园内的水系进行恢复,还原历史风貌,重现园林景观。

7 S/ h9 ~4 [+ c) X/ [- f7 t: E

  用于两园环境整治和文物建筑维修的费用,规划中预算为8318.23万元。

( n/ ~; ^9 U; C* Q

  私搭乱建生活用房全拆

8 F/ r) J( _' @7 x: s o

  北大新闻发言人赵为民介绍说,朗润园、镜春园是明清园林,属北京市重点风景保护区、国家级文保单位。但数百年来,园内文物、原迹多已损坏。自上世纪初,由于历史变迁及受大地震等原因的影响,这一区域陆续出现大量简陋的临时生活用房,成为校园中的“脏乱差”死角。

4 O2 P5 v2 O3 T

  在此次规划中,将对这些私搭乱建的建筑或者临时生活用房全部拆除,而对古建筑或者近现代建筑都进行保存。

5 ~3 X' p8 ?) u$ c b0 m

  据介绍,除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古史研究所和教育基金会之外,1960-1970年间建造的简易居住用平房与唐山地震后搭建的临时建筑,占总建筑面积的70%左右。

5 ^7 j& v+ ^4 f/ d' P% Y0 P# H

  逾6千万元用于居民拆迁

- @# E+ Y6 @: y# l( D/ q

  据介绍,在朗润园和镜春园一带,有99户住户,203间房屋,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需要进行拆迁,同时还有近30户住户需要搬迁。目前,北大已经筹集了6000余万元准备用于此次拆迁,对这一地区实施彻底的环境整治。此次的目标是,完成对该区域内居住功能全部置换出去。

+ }, `% n4 C0 x4 S2 |& S

  北大表示,对于院内的清代建筑、燕园时代的建筑等都将完整地进行保留。对于已经残损破败的,将进行修缮维护。而新建的建筑也将是仿古外观的,所有新建筑的高度都将被限制。

; \- f7 G# V ^7 e1 k

  全斋将用于教学科研方面

7 _5 \1 w, f8 M4 F$ i8 m: f1 Z0 J

  针对大家关注的全斋,昨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表示,全斋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虽然其早期的规划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做出,但并没有建设,目前说其建设于20年代是没有依据的。在北京市文物局的燕园文保建筑名单上,也没有全斋的名单。

6 v" B9 E) _9 P: Y Q

  考虑到全斋的特殊性,吕舟表示,此次不会对其进行拆除,而是在拆掉违章建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维修改造,然后用于教学科研方面。

5 B. V+ R2 d* }' i; w1 B7 z

  对于园内季羡林曾经居住过的房子、公寓,此次也将进行保留。吕舟表示,因为著名学者住过,具有独特的人文氛围,所以保留。但部分建筑将变为教学和研究用房,届时会悬挂识别标志或者在该地进行文字说明。

/ B+ u2 B V v v% o( Y

  建设新项目先做地下考古

* X7 s( `5 C. I; W

  吕舟表示,此规划涉及方面比较多,预计项目总体完成,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项目在文物建筑的维修、环境整治等方面,预算就需要投入8318万元,这还不包括大规模拆迁和新建数学中心的费用。

% Q7 S5 a6 n( G

  吕舟表示,在新建项目启动前,相关部门必须做考古工作,对一些重要的遗址必须进行考证和评审。目前数学中心暂时考虑建设在镜春园内,如果在相关位置发现重大遗址,将调整数学中心的位置。

" D. G5 C) w* s- x9 H5 g

  新建筑全是围合式四合院

( r# D2 s& ~! [

  吕斌介绍说,对于一些拆除的区域,北大将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新建一些传统围合式的四合院格局的房屋。这些房屋在密度、风格、外观等方面,都将与现有园林风貌保持一致。吕斌说,在该区域内,不会出现一些现代化的建筑群。

6 ^, B9 h- n* B- a% q! l

  吕斌还介绍,镜春园和朗润园将划分出10多个区域,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限高制度,有的为9米,有的12米,有的则只有一层楼高。

1 `! V: x" ~) ]% K. \4 M: \

  北大1096棵古树将全保留据悉,北大校园内现有古树1096棵,其中100年树龄以上的1073棵,300年以上的23棵。在镜春园和朗润园内,也有部分古树。在此次整治过程中,所有古树都将被保留。

' q' Z/ s/ C5 D0 O. \4 P

  ■事件回顾

/ E. ^# e% d; |, J; f/ S

  2005年1月,按照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的要求,北大启动编制“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文物保护区总体规划”工作。随后,向国内9家具有国家文物局授予的“文物保护工程甲级勘察设计资质”单位,发送了方案征集招标文件,并召开了项目情况介绍会。

5 |9 I+ u- t1 e7 U# ]! F

  经校园规划委员会认真论证,最终确定委托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所长吕舟教授领衔的项目组,编制文保规划。

, A( U8 I3 O. _$ n7 i

  2005年6月15日和7月6日,国内知名文物古建保护专家,两次对文保规划方案进行论证,并于8月15日报北京市文物局审批。

( L" v6 z9 V1 K7 q" w

  11月30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国内专家评审会对文保规划进行了最终评审,并给予通过。

3 p3 {' l" [8 q3 _+ b: s% Z1 L0 q7 h

  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未名湖燕园建筑文物保护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原则同意了该规划。随后,该方案上报北京市政府。

+ r! I3 Q% v/ o, b0 B: l! c6 l

  2006年1月10日,北大贴出拆迁公示,称将于2月13起开始入户调查,但调查活动至今未开始。

* {4 G2 t' S/ _5 h

  2月17日,北大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部分规划内容。当晚,数家单位证实规划方案被有关部门要求暂停执行,原因是一些内容还有待细化和研究。

$ G5 j' @) ^2 n; s- h5 x

  ■各方反应

, x: q+ ~( j. p. E- S* l

  规划要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发展

0 @ P6 q% J, z. s0 o; w0 b- a, H

  老燕大校友、中科院院士侯仁之认为,规划与建设须坚持保护优先原则

; e2 p* n+ e6 T

  本报讯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北大新闻发言人赵为民还提供了季羡林、侯仁之等名人关注北大此规划的资料。在这份日期为2006年2月14日的资料中,季羡林表示支持北大恢复水系(见A09版),侯仁之则表示北大规划要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发展。

( E1 Q9 p7 v$ f/ @# v! ]( m; ^, j

  北大提供的资料显示,侯仁之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镜春园和朗润园地区尚存在着与历史景观风貌不相协调的现象。“古建周围私搭乱建严重,部分文物建筑出现残损,园林景观正在失去昔日的风采。长期以来,我一直盼望学校加以治理,现在,北京大学终于将镜春园和朗润园的整治提上日程,委托有关单位制定了校园文物保护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规划,两园的文物保护和景观恢复迎来了新的契机。”资料显示,侯仁之认为镜春园和朗润园规划建设的关键,在于坚持历史风貌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和修复现存的历史建筑和园林景观,并在保护的前提下求得发展,使这座古老园林很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园内新建筑在设计上,宜尽可能保持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控制建筑体量,实现新建筑与近代燕园建筑、历史园林建筑和园林山水景观相协调。

* ?/ N% b/ z7 E6 ?( u

  侯仁之现已95岁高龄,是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 + V) s& m: w: a) R/ S/ z; d

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后回燕大任教。1952年,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2 @5 i" Q# ~' J7 h, o0 Y2 L7 L: M4 e$ Y

  担心拆迁会破坏古迹

% ^1 G- U9 b9 J. r; N

  老教师一周三次进园凭吊数位北大退休老人

5 U8 M7 H5 d5 j3 `1 [

  “来,帮我在这个门楼这儿照一张”昨天下午,一位任姓老教师和老伴这一周已经是第三次来到镜春园拍照了。“我们是来凭吊的,以后这些都会消失了。”任老师说她从小就在镜春园玩,她指着留影的门楼说:“我60了,门楼岁数比我还大”。任老师说上学的时候每次考试前都来红湖边找灵感背书,“这是我童年最后一片记忆了,它们没了,我的最后一片净土也没了”。

$ D3 I: c+ m, @2 B8 T4 k9 j

  任老师和老伴都是北大的退休老师,几十年前结婚时还在镜春园拍过照。

% @ D6 L+ c) t# \) O% S

  “没想到再来拍照是特意为纪念这园子了”。由于对镜春园郎润园一带怀有深厚感情,任老师对即将拆迁的老房子非常担心。“不能只是留下一两处做样子,这园子到处都是古迹”她说北大能保留这园子到现在立了大功,千万不能让拆迁破坏了保护了这么多年的古迹。

* \, M: ~& f; Q: H8 l

  镜春园82号院的唐子健与老伴都年逾80,他们也是老北大,在校内已生活了50多年。唐子健的外甥汪滨告诉记者,别看这些破墙壁、破台阶,但就是他们看了就是舒服。

2 D; I, B* ^, H0 O; B9 @: w

  56岁的汪滨在北大校园内住了近54年。他说再搬走,很不习惯。这里还是孩子的天堂,他们可以在校园里自由地玩耍。

2 r# d/ ^' y7 |( V" h% `

  除了留恋,还有不安。

, `1 b6 R3 |+ w5 ^/ w

  按照规划,现在住在这个区域的平房住户都需搬家,住在朗润园的李大爷担心说,拆迁这些平房说是货币补偿安置,“但谁知道到底补多少?”唐子健也说,凭自己的退休金,确实没有能力去置办一套房子。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18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前门地区也能像这样就好了,可惜媒体根本不关注。估计想关注政府也不允许
发表于 2006-2-18 2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onicyang在2006-2-18 18:48:16的发言: : c1 N# t' Q4 f; v- E5 s/ f如果前门地区也能像这样就好了,可惜媒体根本不关注。估计想关注政府也不允许
$ c+ m% Z0 j1 ^! W8 }& T' R! N# j$ s4 a @6 H 是啊...今天在新京报上也看到了大篇幅的报道,感叹同样是文物,境遇竟然如此天差地别...
发表于 2006-2-19 0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最后还是一样的,这些老东西最后的墓地是一个地方——垃圾场。
发表于 2006-2-19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一个圆明园铺防渗膜都要开听政会,北大的拆迁在媒体和个方面的压力下也暂停了,甭管其最后命运如何,我有时也想不明白,咱北京城哪个东西不值钱?前门地区可算是举世注目,所有的人都是楞瞧着不过问,什么原因?

前门地区也好,三眼井也好,大吉片也好,为什么不可以开个听政会,说说哪能拆,哪不能拆,哪该拆,哪不该拆,让老百姓自己做主,什么叫法制社会?我没见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17 00:07 , Processed in 1.138391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