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2004年关于北京的电影《豆汁儿店旁的咖啡馆》
; V6 P6 P4 `* r* J: i
豆汁儿店旁的咖啡馆
& @* [* V* m. B * i9 J' g9 h8 a6 x5 b1 c
编剧:阎毅/导演:黎途、依莉琦/美术:陆小椿/摄像:孙冶平/录音:罗丹
, _% f2 K1 O* X6 U 主演:何劲松、刘佳巍、梁音
$ G6 j9 f+ x& [; W
6 s4 b1 `. v9 Q7 r" W简介:一大早起来,濮藜在豆汁店的门口被一名年轻的小伙子拍了一张照。随后,小伙子捡起濮藜掉在地上的发卡,推开豆汁店的玻璃门,当着天天在这里喝豆汁的关大爷、李大爷老哥几个,向濮藜的爷爷提出自己想买下豆汁店的想法。 " g7 s7 P8 ^# P2 n
, M( P( f0 i: c! b
小伙子叫何嘉俊,是从台湾来学摄影的。何嘉俊想买下豆汁店的想法提出来后,关大爷、李大爷觉得是在开玩笑,濮爷爷当然更不能同意。濮爷爷不卖豆汁店,但好价钱总有人出手,对面老范把自己的一间平房卖给了何嘉俊。
3 r3 F J9 V: b! R# \" S
. P4 B1 V ]) w% Z0 V& w$ @; ` 随着咖啡馆里汉堡包、三明治、卤肉饭、炸鸡腿的次第推出,胡同里开始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喝豆汁、听京戏的依然是关大爷、李大爷老哥几个,但年轻一点开始吃起汉堡、喝起了咖啡。最让濮大爷不能接受的是,孙女濮藜也经常往何嘉俊的咖啡馆跑。
8 d, o7 }- Q: z5 m% x/ l% S
* o/ y" g3 {. M K. Z; r$ t# h 后来,何嘉俊成了四合院的一员。慢慢地,胡同里的街坊邻居开始喜欢起这个年轻人,而濮藜的感受更是甜蜜的,因为此时爱情已经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播下了种子。
" T/ I" Z! h9 M$ O' M1 V% D4 H) q. @1 L; l! ?
胡同要拆迁的前一天晚上,何嘉俊不辞而别,等他再次回到濮藜的面前时,何嘉俊带回了外婆的遗物:一方绣着“藜”和“老濮记”字样的丝绢。濮大爷明白这丝绢上的意思。原来,何嘉俊的外婆从小就是濮大爷、关大爷、李大爷的“发小”,只是去了台湾以后,从此没有了音讯。
0 s+ N/ Y) o& t# ^' n
% v$ K( e' y8 E6 W 搬家那天,居委会王大妈传来新的精神,这一带的平房四合院受到政府的保护,暂缓拆迁。大家伙走出豆汁店,围着新贴的告示相互庆祝时,天空中飘起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何嘉俊和濮藜的脸上,融成一行欣慰、甜蜜的泪水。 4 n$ \% J* k8 s7 e( g! Z6 ?- _1 j# o
% a' {& d: g1 P" b% j/ l% f$ I4 x
精彩视点:
8 I5 z! V% O0 n: ]$ K$ B 豆汁店是民俗而传统的,咖啡馆是现代而时尚的,当咖啡馆在北京的胡同里,开到了豆汁店的对面,一段青涩懵懂的爱情和尘封半个世纪的故事,将给观众奉上豆汁的酸甜和咖啡的苦香。
3 \0 m5 Q; T' l9 T9 ] 影片的男女主角何劲松、刘佳巍虽说“初出茅庐”,但清纯而毫无粉饰的表演同样给你一种另类的都市感受。主演之一的梁音,是观众所耳熟能详的老演员。从1947年考入东北文工一团、翌年随团转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至今,1949年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赵一曼》、《无形的战线》、《平原游击队》、《换了人间》、《冰山上的来客》、《三进山城》、《六号门》、《扑不灭的火焰》、《暴风雨中的雄鹰》、《刘三姐》、《金光大道》等影片中都有他精彩的表演;1959年,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因成功地饰演青年农民曹茂林的形象而让梁音蜚声影坛。“文革”后,梁音继续参加影视拍摄,先后在《残雪》、《严峻的历程》、《赣水苍茫》、《药》、《焦裕禄》,和电视连续剧《雪野》、《苍生》中,延续着自己朴实的表演风格,并赢得观众的爱戴和敬重。 # ?- c- \9 Q! ?/ D G
5 r1 P* c1 [. ]7 @& j
3 c# T1 |' w3 V" h* F) c3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