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皇家建筑典藏 4 x* x3 L+ H/ ~
转贴:介绍一本书!
$ s0 O0 Y" `4 w0 y% m
- }+ p6 b" y1 _" ^温故影像|中国建筑
4 X6 {' @5 T- o' r Z
. ?6 P3 ]+ y( E/ ^7 @% |8 g1 O8 e书名: 老北京皇家建筑典藏 ' }5 q" _. s; |% V1 G0 S9 _
1 ]' ~# b0 ?6 K0 L; P# Y著者: 秦风老照片馆编 张钦楠译 ( N/ y) w6 N2 x- Y$ v
书号: 978-7-5633-7582-0 |" @7 ?( Q& R9 b- W ?9 \
责任编辑:刘瑞琳 曹凌志 ) Y# V' w2 E' v8 V, ]4 A6 F
出版时间:2008.7 o" i# t4 @: {5 e' O
定价: 78.00 (软精装) 2 B8 o5 x, E. e* p6 p
开本: 20开
0 S. A+ I( c0 L" R* G3 Q字数: 48千字 9 e& E5 e9 ]4 _5 s1 {
图片: 102幅 4 x* S8 V" r* V- j5 y
页数: 220页 9 Q0 l& J# X5 S; ?$ }8 C3 `
首印: 5000 ) Y% n6 G5 B. i n3 C
册/件: ; R/ b: f0 _" J$ q
◎ 本书卖点 7 r; R+ p! B# C; \, `/ H7 F7 W
/ Z$ R4 A h% i1. 秦风,活跃于海峡两岸的老照片收藏第一人,就规模和质量而言,秦风老照片馆的收藏不亚于国内的大中型博物馆或纪念馆。《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南都周刊》等主流媒体都曾做过专题报道。
5 [7 ~3 u( K6 |2.本书102张珍藏老北京皇家建筑照片,即可作为建筑美术的参考资料,也可供读者观赏收藏。全书中英文对照,适时在奥运前推出,给海内外人士不同于当下北京风光,耳目一新的怀旧景象。
- O: N/ l4 C( u3. 特别赠送精心印刷的海报式大拉页1幅,再现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的故宫太和殿的全景宝卷,可用于高级镜框装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G. B h1 [* {- L! Q/ P4. 北京贝贝特已经推出包括《秦风老照片馆》等近十部秦风作品,有固定的收藏读者群,可同时进行摆放促销,两岸三通之际,台湾老照片集《众生台湾》也同时推出。 ' ~9 X8 f/ L; b5 X) K5 e
◎ 作者简介
) E: g9 }# P, U2 F秦风,原名徐宗懋,1958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自幼喜爱历史和美术,大学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约二十年。1995年起收集历史照片,2000年成立文史工作室,倾心投入历史影像的发掘与应用。他为《三联生活周刊》《老照片》等媒体提供了众多历史事件的老照片,被称为“海峡两岸老照片收藏第一人”名副其实。(秦风搜狐博客http://xuzongmao.blog.sohu.com)
5 R. u6 }5 y% s: I◎ 内容简介
# W1 K z. `0 A- S2 k) q随着奥运在北京举行,这座城市的历史也成了举世的焦点,一点一滴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北京仿佛突然间苏醒过来,不仅高速地向前冲刺,同时也频频回首;不仅现代大厦耸立着,宫阙阁楼也得到整理与修缮。物质精进的背后其实是心灵的升华,北京人的城市自豪感中包含了进步的建设意识。而历史记忆是珍贵的精神资产,只有清晰完整的过往纪录才能发人深省,并导向正确的建设方向。因此,在这历史性的时刻,秦风老照片馆由馆藏老照片中整理出这本书。书中所收图片,悉出于日本东京皇室博物馆“御藏版”的《中国北京城建筑》,为日本建筑工艺出版社1925年所出版。《中国北京城建筑》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经过精致印制的102张写真帖(28×21cm),装在一个同样制作精致的函匣里。照片所附的文字解说虽然不多,却画龙点睛,极具专业水准。画面的结构也十分讲究,既可作为建筑或美术专业的数据文件,也可供观赏之用。照片的内容基本上涵盖紫禁城、西苑、北海、中海、南海、天坛、颐和园、先农坛等地,挑选的均为有普遍代表性建筑的全景或局部,反映传统中国建筑工艺的巧思和精美。 9 V; Z3 R& l6 E, ^
" _/ L+ \8 g9 W, \- Y$ |) y& O5 `
; N, G/ z" y, ?: h+ Z◎ 简要目录
' O% X& V( g* O5 R
J% Z' ?2 y/ G2 v
7 L2 E& y5 J# v1 Y& W( Z写在前面:华丽与哀愁
x. ~6 w+ w9 {& t5 @" Y+ m第壹图 北京紫禁城平面图 " k" `* g9 [" @5 _/ t
第贰图 北京紫禁城西苑平面图
; Q1 e1 O9 F2 b' s" m% Q% B* t第叁图 太和殿全景 7 }4 s: U" m# {' @
第肆图 天安门
/ {5 D% F4 A! {2 y* T( P; |第伍图 天安门的华表正面 4 O9 r+ H$ ?' v1 ~
第陆图 午门 8 I* }! p$ u N3 A+ O* A
第柒图 太和门 0 U& W- O1 r& c' c
第捌图 太和殿前的铜狮 % S7 V' D ]8 V( J! D% E8 @* Y
第玖图 太和殿日晷
" Z7 {3 X, [# \7 s第拾图 太和殿前的铜鹤 2 t' v) W+ r( u9 n! o/ t
第拾壹图 太和殿前的铜龟
- W9 \9 R% T. x' R3 N3 ]8 W+ E. x第拾贰图 太和殿内西侧之梁
5 J7 l7 q1 q: t3 X0 T第拾叁图 太和殿宝座的侧面 ( ]& x0 z0 @- d, @/ Z
第拾肆图 太和殿内中央梁木及藻井 ( L8 S! v4 K y$ L. O% A
第拾伍图 保和殿正面
5 {1 h& P" W! ` ]) D! O8 ~3 s第拾陆图 保和殿后面 5 R4 l6 E; c. \2 D7 I
第拾柒图 保和殿侧面
8 f6 _8 ]9 d. G/ A/ n! [) m第拾捌图 保和殿后三成阶之下成阶的中央阶
! M- R& _9 ?* r* L6 h; q k" z第拾玖图 乾清宫 # J& b$ J0 Y" K" ]( U
第贰拾图 乾清宫正面一部分 A! B- c$ X3 ~7 t4 D$ H
第贰拾壹图 乾清宫的后面 * R' g6 A( ]: I3 W6 _7 Z4 r. E7 U
第贰拾贰图 乾清宫前的白石通道 6 n- V" f( U- _' }
第贰拾叁图 乾清宫前的宝鼎
# t& Q0 d: K& U8 o3 X* n* H第贰拾肆图 乾清宫前庭的嘉量
4 z* k; C% W' }第贰拾伍图 乾清宫端的楹与门扉
4 k9 o% J* t5 D第贰拾陆图 乾清宫的宝座
; M0 i2 X3 D1 C……
/ ` L2 S! y% g/ t & S) f. s# E3 q
) E+ Q3 i2 M* K+ k5 ?' p. {! s◎ 推荐
# }1 U+ ?$ @; t0 X1 ~' U4 ^0 R3 W% E; C* V于新世纪北京的锐变中,一起重温那昔日的华丽与哀愁: * P, q! a/ e w; W
这些以北京皇城建筑为主题的老照片,无意间捕捉到清室没落年代苍凉的瞬间。等到皇室迁出,故宫成立管理机构,造册清点文物,清理环境,对外开放时,此等落魄情景方始得改观。正是认识到这些照片的建筑、美学以及历史文献的价值,值奥运盛会之际,我们本着尽量维系原貌的原则——照片原帖和说明文字均一仍其旧——特别将其整理出版。 ! N$ P0 p' [' U$ z; b: e. G8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