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83|回复: 9

从“别让文明古国看不见自己的真容”想到的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1-4 2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ficeffice" /> 

0 V7 }% C/ G. N

 

0 q( Y8 G/ g& H. d$ o( o- k2 R

 

# x, R' r5 h6 @6 L0 z$ d4 C

 

4 [4 S7 J! O* D' H; [8 ]2 e+ Z

 

5 O. c- D: d! ]5 m/ C/ l

    先引北京青年报1010日李星文写的社评全文:

7 n" P N1 b z j' S' B, [

  “在云南省陆良县五峰山景区有一座墓葬,号称“南蛮王孟获之墓”,墓碑上写有“吾遭诸葛亮辱……宁站死、勿跪生”等字样,充满对诸葛亮的反感和怨恨,与人们通常的诸葛亮七纵七擒孟获最终使他心悦诚服地归化的印象大相径庭。记者调查以后得知:原陆良县旅游局局长李国强,为增加旅游区的文化内涵,结合史料和民间传说,杜撰了这样的碑文,目的是为孟获“平反”。

# [* h0 s% C4 K/ M% g. F& t

  这些年,我们耳闻目睹了旅游业营造文化景观的种种奇特做法。有向古典小说要遗迹的:安徽黄山市某村曾经以《金瓶梅》故事为文化背景,投资2000多万开发建设“西门庆”的私家园林。有向传说要遗迹的:河南新郑市曾投巨资建设21公里长的华夏第一祖龙。有向历史要遗迹的:河南永城市曾耗资3000万元在山顶上建成“大汉雄风”巨型刘邦塑像。现在,名胜古迹的“制作”又增添了新的方法:不需要任何考证和论证,而是以“夫子自道”的口吻,直接把无主之墓确定为名人遗迹。

3 Z I7 |" m1 r! a$ q/ |+ w

  “孟获墓”是这样发现的:有人在山上找到一处墓葬,开挖之后起出了不少古物,可是无法证明墓地的主人是谁。旅游部门就根据当地的传说,把该墓认定为“南蛮王孟获之墓”,同时对墓道进行开发,装饰了大量壁画,将挖出的遗骨重新安葬于此。如此确定本就粗疏草率,经不起推敲,更离奇的是为了取信于人,旅游局长亲自杜撰碑文,一会儿以孟获后人的口吻抨击“孔明无道,三路南侵,犯吾领地”,一会儿以孟获本人的语气叮嘱说:“子孙当具傲骨,宁站死,勿跪生,斯吾族俊杰也”。

: \) g! m/ ^) _/ r+ V# n6 j

  湖南平江某景区,为了提高知名度,雇用电视台记者拍摄假的野生华南虎录像。“孟获墓”则是冒名留字,大唱反调,诱导游人前来凭吊踏访。两件事或有程度轻重之别,但性质同样恶劣。当年的县旅游局长如今已当上市科技局局长兼知识产权局局长,可是从他“信手拈来”的手笔看,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的严谨之风,又哪有尊重版权的意识?说是要“给孟获平反”,且不说历史上的孟获真实想法如何,这种建立在造假基础上的做法本身就不具备起码的程序正义。

+ s: [( V- q2 X P

  事发以后,有人出来辩护:说《三国演义》能够虚构“七擒孟获”的故事,李国强怎么就不能为孟获代言?问题是,《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表明是“演义”,自然获得了言说的自由,看客不会把小说家言轻易当真。可是“孟获碑文”却是酸文假醋,谬托知己,千方百计打扮成一副历史真迹的样子,并大做翻案文章,制造争议话题,目的是招徕游客。虽然碑文中“为人难做兮,是非难定兮,下世俊儿兮,与世无争兮”等句子不伦不类,明眼人一看就是假货,但一定有不少行色匆匆、走马观花的游客被骗而不自知。

7 I: s( b4 V2 V# S B

  中国是个文化大国,中国正行驶在经济建设的快车道上。然而中国也是个科技传统和创新能力薄弱的国家,很多地方无力发展以发明创造为先导的实体经济,总想投机取巧地从历史文化资源中打捞几棵摇钱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是伪文物和假古迹层出不穷的根源所在。在种种生拉硬扯的手段之后,又施展出了向壁虚构、欺世盗名的招数。如果沿着这样的路径走下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将在涂脂抹粉和整形运动中再也看不清自己的样貌。

3 ]8 E' M% B- @% A' k

从小处说,弄虚作假不可能把旅游业带进万紫千红的春天。从大处说,弄虚作假会给民族复兴大业留下无数的疮疤和暗洞。所以,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对这类事情说不。“

" f X7 D* g% ?1 k

 

2 p( k6 Y' B( M' m, h0 c; x

读了这篇文章,不禁令人担心:我们的旅游事业能这麽发展吗?为达到目的,不顾及手段的做法,使我们吃过无数的亏,交过那麽多学费,时至今日,还能再重复吗?

+ F8 a( h3 L4 F; p# [

伪文物、假古迹,也许匆匆来去的游客,无暇认真;可谁能保证没有一个半个的犯“死性”,较真儿呢?再说,遇上颇懂中华文化的客人,识破这颇不高明的招数。就会丢人现眼。结论是我们骗人,我们没文化。赚钱,固然要紧;名声、信誉就不要紧吗?这些丢尽,又是急功近利的砂锅砸蒜——一锤子买卖。还谈什麽持续发展!

. f9 \" v3 m/ l1 W8 ] m8 K, s

在文物古迹方面,造假传假,歪曲过去的历史,混淆现在的视听。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坑害了后辈儿孙。伪造文物、生编历史、失实叙述;历史乱套,毁了祖先的容颜,误导子孙的认知。

- u; C+ k( M2 d$ |+ ^ [

以往的年代,我们曾有过按定好的框子筛选历史资料,并定为“史实”的情形。稍远,批判武训,较近,刘少奇的“罪行材料”;不都是吗?虽然而今只是招徕旅游者,但做法差别不大。自然,有些并非有意作假,或想当然,或强不知以为知,叙述不当,看似无关宏旨,可只要不是历史真实,就造成常识上的混乱,形成史实打架。内行耻笑,同行为难:不指明,

N5 x( x8 w( E4 Q

如鲠在喉;说清楚,必伤情面。轻则不快,重则引发事端。此类事上,应极慎重。

& n! L- [/ ?1 c* {+ T1 \' b5 W

    万古不灭的事物,世间没有。如果连记载都没有,甚至连记忆都不行,那是迷失。人们将进退失据。往日的事物消失了,留下了记载,保存着记忆;是人类进步的依据和标志。如果故意打乱记载,抹浑记忆;是祖宗的不肖子孙,是民族历史的罪人!或者说得过重。但是生活里这类事不少,没能得到关注,没能引起警觉;在开发旅游上,有人任意而为,丢尽了脸,还浑然不觉。话重些,恐怕都难振聋发聩。在下不自量力,多有冒失。事出无奈。

8 B* ~! ?( K( X; Q7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1-4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是个文化大国吗?
发表于 2008-11-4 2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已有之,于今为烈罢了.

, M# n$ k) p# r0 L2 \# e

 

+ Q, q& r+ \8 h4 Q+ L# M# U7 z1 r

那个曹雪芹纪念馆何尝不是此等货色.

0 l. x8 D$ L/ k/ d5 s- z9 f

 

; d$ T5 M7 z3 f2 j, l

又,若干年前至江南,偶于一名园中见众游人纷争与一牌合影,深以为怪.遂近前观之.

3 @% w! v: m& s; J8 N

 

$ A: x7 l3 x% p1 t

但见牌上有字五,曰"西施涤足处",不禁粲然.

发表于 2008-11-5 09: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肃然起敬的文字!收藏!

发表于 2008-11-5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人骨子里实际上是实用主义盛行,捎带手拜拜金,您没听说现在有人为哪儿是孙猴子的老家出手打成热窑,共,扒了别人家祖坟,不过瘾,继续深挖,结果把中华古老文化连根儿芟砍,寸草不留,想着建一座圣殿给自己,到头来,封土都找不到,我看!!

% ]3 g: R2 ]! O: R

喜欢在老先生们的引领下做一些思考,感觉自己真幸运!!

发表于 2008-11-4 2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悲可叹!

! N3 U" o) N/ G$ V0 Y, p2 @

 

; _: i; p7 t+ e) M4 O: R0 |

如今重商轻文,之风久矣,千年传承之文脉,皆若古旧糟粕,具废之;

6 n2 ~' |5 L9 V" Y; m+ ]

 

1 E" K/ ~1 \, u

凡有利益之事趋之求之用之,无利之事躲之避之闪之;

6 l. A6 i2 h$ G! M1 Q9 l( [

 

5 R& @0 @7 z6 A. B0 r# h c

历史之事,皆具由电视普及;真真假假,无人验之。

- M+ o8 N, s$ }

 

4 \& m/ u3 o7 q2 L3 E' r" W

 

0 U. V" c& D: F" b

若凡旅游古迹,无新奇之术,以诱凡人,则生计难保,无奈之。。。。

+ I: V1 e+ l" U7 @

 

: h4 @( f( g" d7 J0 h

愿本网立足于京城,重整国学之大气,

) w- G4 D4 H. ]- e; u

 

8 \/ N; @9 b0 s

遍寻历史之精华,以告世人,不求立竿见影,但求滴水穿石。

( X1 p1 l! n+ g6 {' N- B& j

 

6 X# P9 }+ e6 J# T% p

 

3 \$ S" N! g; g) z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4: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鹰的话过重了。在下实不敢当,共同探讨,短长互补,一同思索,该是实情。
发表于 2008-11-21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表于 2008-12-2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盘子在2008-11-4 20:45:00的发言:
 中国是个文化大国吗?
( d0 C& W3 `: n" t' y7 y

当然是了,到处都是文化呀.没看动辙就"食文化""酒文化""麻将文化""筷子文化""如厕文化", 这也文化,那也文化.

发表于 2008-12-18 06: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文明故国?曾经是吧。都说是炎黄子孙,结果连炎帝的坟墓都挖了,孔子也被挖了出来,怪不得他的后代宁愿死在台湾也不回大陆。有些行为真的是禽兽不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8 19:50 , Processed in 1.160927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