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93|回复: 5

[原创]大清朝封爵一览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1-10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 朝 封 爵 一 览 5 M$ [6 z$ w) k6 }5 F8 s宗室封爵 ! y2 D9 C7 f! `% R7 p3 k* O7 B皇帝 阿哥 固伦格格正宫所出封为“固伦公主”例外为恭亲王之女芳茹 3 @5 d! H( p& N, m' T% I9 I! p1 亲王 如宗室无“世袭罔替”之“恩”,爵位下传要降封一等,只至奉恩将军止。 和硕格格(汉名郡主)% c$ n5 n7 |$ P 2 郡王 多罗格格(汉名县主)3 a' R" j6 U8 \8 \2 \. n V& E 3 贝勒 多罗格格(汉名郡君) . W1 o( i0 ^ K2 X& q4 贝子 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 a' j! Z9 i3 R, E* N+ S5 奉恩镇国公(入八分镇国公) 格格(汉名乡君) 3 B: Y& c- U; U4 j7 ]- ~6 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 B+ m* r6 f V+ ~ 7 镇国公# H4 @, B0 A! M 8 辅国公 ! D' g3 ^8 |. S! |2 [: J9 镇国将军(分三等) ( u/ t/ s2 w0 u6 R$ f' p10 辅国将军(分三等)1 p/ L% n% x) P9 `/ W0 |# X# ?( p: [ 11 奉国将军(分三等) & s ^% J. D" b* k8 w3 P; b" K8 o12 奉恩将军9 e1 P! z- O' S8 B; |   清朝的封建统治与明朝一样都是中央集权制。为了使权力集中于中央,因此清代遵循明代“封而不建”的原则,认为明代的“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是长治久安的良策。基于这种想法,清代将明代表面上存在的郡国形式也给取消了,而仅给诸王以封爵的美名。由于清代诸王爵无“国”可就,因此,诸王在分府后,只能呆在京城建邸,于是王府便集中于北京了。北京现存的王府建筑大多是在清朝顺治至乾隆年间建造的。 0 j2 V( q9 f S' b  清朝定制:“太宗以下支派称宗室,用黄带;其疏者,称觉罗,用红带。”凡皇帝所生子均称为皇子,待赐名后才开始按位次称皇长子、皇次子、皇三子等。皇子长至十五岁就由宗人府题请封爵,所封爵高低由皇帝钦定。% U% D2 j6 r3 C8 x+ [5 x5 h I9 c( V   清宗室爵位,入关之前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蒙古儿泰、皇太极)各领一固山。八旗是汉语,在满语中是固山。固山是军事单位,后来变成划分氏的军-民混用单位。每固山下皆有一定的贝子,所以叫固山贝子。崇德元年定为九等。入关以后,满洲分为五等爵: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顺治六年定为十二等级,据《大清会典》记载,最高一级称和硕亲王,以下为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至奉国将军又各分为三等。再往下,则为闲散宗室,用四品顶戴。典章规定,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 d# L- }$ T1 e9 N- r0 {; Q! L   贝勒,贝子在满语中原意是对男子的尊称,后来发展成为对贵族男子的通称。依清例,满洲男儿都是旗兵。所以每旗都有很多个姓。例如正黄旗就不单是爱新觉罗一姓。反之同一姓也分布于不同的固山之中。和硕是指城或国(等同于汉朝的国,不是国家是王国)。多罗是指汉人的乡。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见上表。“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孝仪纯皇后生)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封固伦和孝公主。她是个例外,因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岁时生的,是乾隆帝最钟爱的女儿,后下嫁给和的长子丰绅殷德。她本应封为和硕公主。但乾隆破例把他封为“固伦公主”。此外,乾隆帝还收养了其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从以上事例来看,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已经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均称为“公主”。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为了褒扬八家入关有功的王爵,恢复礼、肃、郑、睿、豫、承泽六亲王,克勤、顺承两郡王的原封号,并决定其子孙可以“世袭罔替”,俗称“八家铁帽子王”。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清中后期,乾隆封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允祥,同治封恭亲王奕 ,光绪封醇亲王奕 和庆亲王奕 ,亦为"世袭罔替"。所以清朝共有十二家铁帽子王。

, O& H) V d) g! i; m

清代分封爵位方式有:+ v% P5 X% q1 \   一、功封,宗室中因勋劳显著而受封,如太祖、太宗诸子中大部分人。 # x/ E8 R# }- b$ S4 ~  二、恩封,宗室近支或皇子成年,即皇帝兄弟子侄。 4 v! B; N0 b+ C2 N  三、袭封,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病故或因罪革爵,由宗人府从其子嗣中,选拔一人承袭。 * G2 U9 q! V. @# q( @  四、考封,亲王以下至辅国将军中,除有一子袭爵外,其余诸子年及二十岁经期考后,亦可减等授爵。 0 E6 O3 } a3 m7 a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哥们,姐们 不要看帖 不回帖

发表于 2005-11-11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的封爵  }+ {& R, K' U/ ?8 s
清初(后金时),尚处于爵职不分的状态,至最后的完善也有一个过程。天命五年(1620年),“论功序爵,列总兵之品三等,副(将)参(将)游击亦如之,其牛录额真俱为备御,每牛录下设千总四员”。天聪八年(1634年),改称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它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二等副将为—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参将为一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世爵,不久更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番,甲喇章京为阿达哈哈番,牛录章京为拜他喇布勒哈番,以及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午(1736午),又比照汉称,定精奇尼哈番为于爵,阿思哈尼哈番为男爵,哈达哈哈番为轻车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为骑都尉,拖沙喇哈番为云骑尉。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世袭七品官为恩骑尉从而确立了二十七等世爵制:! w* g6 B. }- l' K6 D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 v& D4 \3 O1 `3 k  j5 b* L; u/ p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1 q+ U; m2 E. y4 d1 N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t( v' L/ C/ G7 _: p) w/ s. h  H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0 i. o7 M" {, h3 ~! ]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V. s# b( P0 f, a, B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 n6 j  F  L- M- E4 O9 K# F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 j/ k2 x- ]5 `" t/ y6 C云骑尉,正五品;: @, z! w% u( Z. z! E( s: M  M# e
恩骑尉,正七品。
' T' c+ L/ b1 P! J5 L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叫世袭罔替,所得爵位可世代承袭,由朝廷受予诰命,属于特典之列。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次数,—般是每—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世爵俸禄为:# V8 y( T9 r/ K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
; d% A- z; w3 |5 p; u6 G1 Q8 F二等公685两+ A* E* z' B/ w4 b
三等公660两$ G5 \* M2 o, `* y4 t# b' G# o
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
. n1 N" Z( t. [& s# y一等侯610两4 U& S* {' e: z0 a/ H
二等侯585两
1 n1 S/ G. y+ w$ Z三等侯560两6 A" P! ^( h) y) M' n
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  X0 p- [! Y1 O
一等伯510两
6 O% h5 P/ d; `6 g) ~& a二等伯485两
8 `7 n4 v$ y% g$ x# P三等伯460两/ q/ G; J% T# H5 n- V% ]* X
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
& p: o3 k5 E, g- f% [# a' l一等子410两
  B/ [2 W- x4 E  A5 i: Y二等子385两
: `4 h' n( y$ P6 O- u( w2 f. c9 P, \+ ~三等子360两
7 j. n6 ?& R( I0 A1 a8 D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 m8 H" W* U$ q! u/ S
一等男310两! P0 y9 ]) d! x1 x$ F" F
二等男285两; ?. ~8 }- ^7 @! {
三等男260两& a& ^/ W$ v7 z; r2 u
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2 r) J# m3 \! Z. A1 }/ _
一等轻车都尉210两
2 F3 x# v$ T1 |5 z# u: E' N二等轻车都尉185两1 ]' `6 H! U1 X/ ]& w
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0 B; D2 K2 @* I! n0 X4 g
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 t, \& ]: r0 H2 F" j0 ~8 a
骑都尉110两6 p* O9 L9 _7 R
云骑尉85两
5 E1 Y/ g+ V. a( F' `* g恩骑尉45两
* p. |# w$ i1 m" D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 s$ m6 a# e3 P0 {0 I' V# c2 I7 a% z4 w/ r* n
以上世爵主要用于封功臣及外戚。宗室皇亲另有制度,分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若除去世子、长子外共十二级。一般爵位均为降级世袭,即子嗣承袭父爵要降一级。如果承袭者本人无甚功勋,不能晋级。少数特许可世袭罔替,如清初的八家“铁帽子王”: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八家以及后世的乾隆时封的怡贤亲王、同治时封的恭亲王、光绪时封醇亲王、庆亲王四家。
% X' W' }) r- |. I, x" R5 J# c1 `
8 l1 r1 y" h+ u, L7 ]8 H顺治元年,始定诸王、贝子、贝勒、公俸禄。摄政王3万两,辅政王1.5万两,亲王1万两,郡王5千两,贝勒2500两,贝子1250两,镇国公、辅国公625两;顺治七年又加给禄米。后几经调整,最后确定为:
7 V6 P6 q$ N- }/ {4 d! k亲王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 I: B* T4 e! l# K*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5 v' T* E* U' K7 L
郡王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e# S5 i) ~; O: _* r& j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0 S2 T5 S; @# q
贝勒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x- Z5 t. f9 u$ J* i* H, E8 x
贝子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 }/ d4 w4 r* d; `/ W镇国公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3 ^- z; d7 Z; S3 G. r( C辅国公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 Z6 t' K3 r$ G& A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9 I9 z7 K! s1 y- n( C: l, C
二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85两,禄米385斛;
3 R, n6 h7 I1 @  _三等镇国将军岁俸银360两,禄米360斛;* M  u  Q  ]" j6 m( K, j
一等辅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335两,禄米335斛;# w0 [8 L6 @# ?1 z% T  l
一等辅国将军岁俸银310两,禄米310斛;7 p6 p) a( b  h6 }# [$ ], C$ q+ j  w
二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85两,禄米285斛;
* V( a3 y& ?' a( s三等辅国将军岁俸银260两,禄米260斛;
2 Y9 _" X; h) {4 i4 g+ @一等奉国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235两,禄米235斛;
3 p  [& c7 U! f9 }& L$ O( w8 y: q: s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v& @. U6 `$ V$ z6 }
二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85两,禄米185斛;7 X9 K6 s+ N1 u- w; D9 Z5 P
三等奉国将军岁俸银160两,禄米160斛;
# q6 V: q, m+ o  q奉恩将军兼一云骑尉岁俸银135两,禄米135斛;/ Z7 _2 @, @4 U$ L$ p; r2 U+ {
奉恩将军岁俸银110两,禄米110斛。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1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我又长见识了 谢谢

发表于 2005-11-19 1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
发表于 2005-12-23 0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留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5-23 09:54 , Processed in 1.167201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