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42|回复: 19

昨夜的前门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12-2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晚坐车回家,经过前门,街要拆了,铺子贴着甩卖字样,做垂死前的挣扎。满屋子的黄纸,玻璃上还涂着血红的字,鲜明得刺目,如被刀割出了血。突然想到港台片,讨债黑帮在债主家的白墙上留下恐怖的血色涂鸦。前些天,从网上看到恩元居的炒疙瘩,就去前门找,晚上,走了好多路,最后,一个老人家说,拆了。; R# [4 T& R5 @( o
      其实,前门里面的胡同多数已惨遭毒手,那些充满蕴意和故事的胡同已是名存实亡,等新的街道和大厦建成,它更是灰飞烟灭了。从前看李碧华的小说,《生死桥》,前门、天桥、切糕,还有《霸王别姬》中的糖葫芦,带着丝丝甜的温存,以及不奢侈的希望。7 w! v5 i( Y$ N4 E# O% c" ?$ v
      前门要拆了,之前无数的经历了火烧、雨淋的城墙砖变成了铁铲下的一堆烂泥,之后还将有无数雕着花纹、饰过金粉的门楣化作垃圾堆中的一段朽木。前门不止是一条街,无数故事中的前门,地位就像政治家眼中的紫禁城;前门只是一条街,位于北京中轴线南北走向的街,无论它是哪条街,在劫难逃。4 w4 D- N2 |/ M" b+ [4 h6 Z/ t6 n8 k
      建国初,城市规划让北京变得面目全非,现在,充满力量的推土机碾碎了遗老遗少残存的一点梦想,文化的声音依旧无力,好似半个世纪前的梁思成。北京成了精明的拆卸工和笨拙泥水匠,把自己的胡同、四合院变成断壁残垣,然后筑上平庸的高楼。美国人曾说,苏联人不要三代就会变色,果然,苏联解体了。不晓得当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时,是否说类似的话。前阵,据说要改站名,为了迎接奥运,八王坟、公主坟之类,不吉利,惟有哑然。: n3 B) \# B, r6 {! e9 k
      当只有高楼大厦,没有了胡同、四合院,当只有麦当劳、肯德基,没有了卤煮、炒疙瘩,北京是否会变成一个香蕉城市,内白外黄。当满大街都在一副冷脸、满头黄毛做自己的时候,自己真正的特色在哪里?北京真正的特色又在哪里?也许我忘了,还有一句,我的地盘我做主。是啊,不晓得北京是谁的地盘,不过肯定不是我的,谁的那?呵呵,不晓。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 2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什么是真正美好的,什么是丑恶和虚伪的,你们已经牢牢的记住了。如果现在有制止的可能,大家去做。如果将来有恢复的可能,还活着的你们,去做。

因为你们懂得什么是美。多数人不懂。

发表于 2005-12-3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北京显得这般平庸,是因为中国的大多数人还是愚昧的,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一帮数典忘祖的败家玩意。
发表于 2005-12-6 10: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这个结果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当然也和中国人种历来的特点有关。中国人大抵可以分两种,有文化的人需要靠中国传统文化约束,没文化的人需要残酷刑法约束。这个情况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到了民国,突然一下子两种约束力量都消失了,人们回到了人之初的状态。经历了抗战和文化大革命之前这一段时间民族抵御外侵,使人们有了一定的方向感。

文革到改革开放,使人们建立起来的道德标准突然又失去了方向,心里一直遵守的防线在现实中不起作用了。!大家都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该向什么方向了。这个在“玩主”里说的很清楚了。

现在,社会的现实要求我们必须挣更多的钱!因此大家都向钱看了。

我们审视这一百多年来,有哪一段时期是在社会上引导大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接受现在的结果。而这里的各位很不幸的成了清醒的少数人,

发表于 2005-12-6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楼上的,我们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05-12-6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空间与观念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型塑的关系:人的观念指导着他们的空间的营造,而营造出的空间又会帮助他们形成观念。传统的院落空间是一种私人空间,他使人际冲突能够在由院落型塑的礼制秩序中得以解决,强调了秩序对冲突的压制。

随着北京城市人口的激增,院落空间已经变成了一个半开放的公共空间,一方面居住在里面的人们因为缺少私密空间而厌烦大杂院的生活,另一方面,由礼制控制冲突的秩序也失去了它的整合效果。因此,无论是从居民对自己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层面上,还是国家对市民的控制以及抑制冲突发生的层面上,都要求四合院的院墙被打开,胡同被拆除。

2、与国外一些现代化的都市相比,胡同、四合院的院落空间不仅仅代表是一种传统礼制的观念,还代表着一种落后、陈旧的国家控制与监督方式。

在四合院里,关上大门就意味着绝对的隐私,即使是住着几十家的大杂院,围墙围起来的也意味着一小部分群体的私人空间。同时,胡同、街道对于居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们来说又是一种公共空间,他们在那里聊天,买东西,卖东西,甚至是上班下班。然而,从外界看来,胡同其实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人们在胡同里工作、买东西、饮食起居每天的生活完全可以不离开胡同,在胡同里完全能够达到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这样,一条胡同其实就像是一个小的群体与集团社区。由于人们平时接触的几乎就是一个熟人的社会,所以胡同就更像是一个小的村落。在这个社区或者说“村落”里人们其实是散状的,如村民一样的生活的。然而,随着北京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北京的建设目标就是要转变成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化都市,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对胡同中的“村民”的改造,即要变“村民”为市民。从空间居住和建筑的角度来讲,院落式的私人空间和胡同式的公共空间这一传统的城市基本布局就必须要打破,取而代之的就是作为单元公寓式的私人空间和广场式公共空间的现代化的城市基本布局。广场空间意味着一种现代化的国家对市民的监督与控制。广场空间纵容小的冲突的发生,通过不断地消化小的冲突来避免大的不可预知的冲突。另一方面也正像是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建筑一样,现代的公共空间建筑其实是要完成一种监视与控制或者说是一种规训的任务。所以,北京在现代化的造城过程中,要拆掉的不仅仅是破旧的房屋,而是一种陈旧的观念;而要建起的也不仅仅是一座座外表看起来颇具现代化的建筑,而是一种全新的秩序。

这是我前一个礼拜的思考。

发表于 2005-12-11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nzpeach在2005-12-11 1:32:07的发言:( M2 A1 Z# c6 _3 c% P* S 2 d7 V( i% ~/ K) G

平遥出名是因为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城,弄得很多外国人、中国人不远万里去看那个城墙。。。

' ]/ L7 t9 B' r9 p

北京的城墙要是还在的话,将会是何等的辉煌。。。

4 b2 P. m5 n$ U0 z

老的都毁掉了,看看我们还剩下什么!

) f' B2 E: _0 N( n, z3 G2 K , Y" f, V# l# u+ ] 北京城是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仍然保留完整的中世纪古城,平遥,西安等等在面积,历史,建筑的规制等诸多方面根本无法与北京城相比,但一切都不副存在了,说什么也是白搭.
发表于 2005-12-13 0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胡真够有学问,说的都是现代文言文。

城市和村的关系,前者主要是城墙,和里边的市,市就是做买卖的街或场,商业和娱乐业红火的地方,就叫闹市。城和市密不可分。

而人居的地方,要相对安静,有私密性和安全性。院落造成私密空间,一条胡同的居民不论阶层贫富,相互知底细,构成了安全的要素。这和村的属性类似。同时胡同或巷子里,也必有公共空间。比如阔朗的地方,大树下,古井旁,亦或小酒馆,小茶棚,就是本胡同或巷子的公共空间。陌生人也可加入茶,酒,聊天,下棋,嬉戏,但大家都知道他不住此地。如有不良行为,就被提防。

所以说城和市的居民,需要象村落田园一样的生存空间。这是和谐的空间。

城市以外的村,我们要加以界定,叫做“乡村”,乡村一般没有城墙。但有单中心或多中心(比如大的村)的“市”,那是乡村的公共空间。私密的空间也是院落,好的院落可以和城市的一样好。好乡村的胡同或巷子也可以和城市的一样美。

很大的乡村会有繁华的市,就成为方圆数十里的商业中心,这样的地方通常叫做“集”,集通常单数日或约定日开张,四里八乡来交易或看玩耍的,叫做“赶集”。

如果地方行政机构要设在这里,修起城墙,就成了县。县是小的城市。

中国人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生存空间。

“城中村”的概念,是近年来官僚阶级伙同房地产巨商为圈地制造的混淆视听的词汇。

是强盗的或混蛋的反动逻辑。

它污蔑乡村,强奸历史文化名城。

文保人士,就别跟着嚷嚷了。

城,市,村,湿地,田,野,河流,都是“城市”的属性。

果真诸样具备,是地球上最好的“城市”。

故都北京,原来便是。

[em39]
发表于 2005-12-13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老师您这是骂我呢啊!!

5 y6 T' t7 I( @

我不是提出所谓的"城中村",也不是为某些人找借口,我只想用一点理论,客观分析解释现实的情况而已.一家之言而已,您也知道学术论文总和平时写东西不一样.

[em10][em10] 6 k$ {' P; m5 I. D2 k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3 10:05:2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13 2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年再“搬”52个城中村

  本报讯(记者贾晓宏)城中村整治工作和公厕改建及管理工作都被列入2005年市政府为民办的55件实事之中。市人大代表对这两项工作非常关心,自己“点题”要看看这两件实事的进展状况。今天上午,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了城中村整治情况及公厕改建和管理工作情况。

  代表们分别来到西城区汽北小区和地安门内大街,看到这里的“城中村”整治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汽北小区城中村整治后,小区的居住环境大为改观,住区的居民反响非常好。

  据了解,根据市政府确定的“城中村”三年整治工作计划,2005年要对城八区范围内的69个“城中村”实施整治,目前,69个“城中村”整治已实现了预定目标,有45个项目基本完成整治拆迁任务,占65%,其余24个正在实施整治拆迁的“城中村”进展平稳,在年底前的一段时间内还有一些项目会陆续完成整治拆迁。

  今年是“城中村”三年整治的开局之年,整治工作起步平稳。市市政委俞保先介绍说,按照计划,明年将整治52个城中村,2007年将整治50个城中村。

发表于 2005-12-13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胡:我没骂你,我骂谁都不会骂你。我只会想念和爱护你。

一个人在北京学习或工作不容易,以后有困难或烦心的事,尽管说。

没骂你,别多心。我对事不对人,越是朋友,我越要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

想想,是不是这样?

发表于 2005-12-13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您开玩笑呢,我知道您骂谁也不会骂我,呵呵

我的论文还希望大多给意见,多批评.

发表于 2005-12-14 03: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太好了。

+ j5 e" z; y' m V

我还想补充几个观点:

3 m- {- _2 ?4 P% u. E$ @

0,“城”和“市”,是我上文中提出的多种元素中,提炼出来最有代表性的概念,就像中国叫做“感冒”的,用拉丁文表达,要把所有属性的元素都罗列出来,很长。中国文字是要“炼”的,所以非常简练而经典。城市的概念,内涵必须挖掘。现在把城市的概念,不加思考地囫囵吞地庸俗化简单化了。

P4 E+ T( S' b6 z/ l! e8 m: s4 `$ y

1,我们特别承认“城中村”的概念。我们不但承认“村”,我们还赞美“村”,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能力去制造“城中村”,尽管我们很想建造“城中村”。

* C( H) g/ N f' N

2,他们强调“城中村”,他们不但强调“城中村”,他们还蔑视“村”,但他们制造概念,然后用强制力量,消灭“城中村”,没有商量的余地。

% M* q+ d# B" v9 ~: h" \/ y( r c

3,毁灭比创造,容易无穷倍。毁灭等于终结,然后不会创造。

5 E& g! o. R( T# Q9 H, G2 F

4,学术讨论,不毁灭事物,只创造观念。所以,“城中村”在我们可以讨论,在他们,没有商量余地的毁灭,不属于学术的范畴,是人类的“恶”的结果,按照幻-安德列思的说法,比基督教的原罪,还更有罪。

% c! u: g4 k6 B! [& v& y' V$ [0 w; E! M

5,现在中国的高学位教育,误人子弟。读博士,一定出去读,不然就不读。否则连文章也不会写了。这不是我说的,是资深人士说的。我很同感。

5 J$ {% b- D# B4 H/ a9 x# w

6,现在的学术文章,是新新八股,我说是“现代文言文”,是客气的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命题,要有很多假斯文的字汇,像绕口令一样的表达出来,假斯文就是不斯文,就是丑陋,就是”恶“的前身。

8 g$ ]! s" [5 B$ q5 j! F$ j1 R# t

7,(6)是我说的,但那是教育界的错,不是学生的错误。

& J. \' ?: G$ }

8,我说的话仅供参考,可以讨论。

C" E: v: v, n* q* G8 A9 E- i9 O; I

9,楼主叫木子的清霜残雪的,多来交流,欢迎见面。

, y0 x4 ?$ V7 X+ w& d

10,这贴子我修改了一下,因为我连用两个“否则”,现在是“不然……,否则…”这样就好多了。

[em27][em27] ) ? Y( u- x9 R' Z' n* E2 _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4 4:40:0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14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圆明园大宫门附近的非法建筑及几个破村子先拆了!太影响观瞻了,而且成为治安隐患了!
发表于 2005-12-14 1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engken在2005-12-13 21:36:06的发言:6 _4 b: V. A ?. j' L2 U % K( p5 V* V( `

胡胡:我没骂你,我骂谁都不会骂你。我只会想念和爱护你。

2 D2 u% B. X" |/ z

一个人在北京学习或工作不容易,以后有困难或烦心的事,尽管说。

1 t6 z' G( R+ h7 i% t8 k

没骂你,别多心。我对事不对人,越是朋友,我越要说。

- S8 M, s; c: F3 v5 `& f' B( S' j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

& b4 J7 v% N8 `

想想,是不是这样?

) o- e" g/ }8 o( n5 f . ^6 c* C0 `) G1 I+ V9 R" t1 S8 g[em17][em23][em27]
发表于 2005-12-14 1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engken在2005-12-14 3:27:54的发言:$ [2 z# d+ ]/ c ' C3 p5 Q. L/ ]

那就太好了。

0 j! S/ ?% c3 l# C" N3 k

我还想补充几个观点:

8 p- F) ~- X: E' T) G

0,“城”和“市”,是我上文中提出的多种元素中,提炼出来最有代表性的概念,就像中国叫做“感冒”的,用拉丁文表达,要把所有属性的元素都罗列出来,很长。中国文字是要“炼”的,所以非常简练而经典。城市的概念,内涵必须挖掘。现在把城市的概念,不加思考地囫囵吞地庸俗化简单化了。

4 T2 B6 e7 B1 A8 J5 ^3 D

1,我们特别承认“城中村”的概念。我们不但承认“村”,我们还赞美“村”,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能力去制造“城中村”,尽管我们很想建造“城中村”。

' i+ }& I b- ~

2,他们强调“城中村”,他们不但强调“城中村”,他们还蔑视“村”,但他们制造概念,然后用强制力量,消灭“城中村”,没有商量的余地。

+ R% p5 _" @, t2 O) i k* a! x5 N O" @

3,毁灭比创造,容易无穷倍。毁灭等于终结,然后不会创造。

+ |; n2 V. N. V: Y

4,学术讨论,不毁灭事物,只创造观念。所以,“城中村”在我们可以讨论,在他们,没有商量余地的毁灭,不属于学术的范畴,是人类的“恶”的结果,按照幻-安德列思的说法,比基督教的原罪,还更有罪。

9 [& @& S6 n2 S$ E+ _& H1 { b

5,现在中国的高学位教育,误人子弟。读博士,一定出去读,不然就不读。否则连文章也不会写了。这不是我说的,是资深人士说的。我很同感。

0 _1 ?6 h2 l* u; I) W' c

6,现在的学术文章,是新新八股,我说是“现代文言文”,是客气的了。一个言简意赅的命题,要有很多假斯文的字汇,像绕口令一样的表达出来,假斯文就是不斯文,就是丑陋,就是”恶“的前身。

. A0 ~3 [+ @) O: b

7,(6)是我说的,但那是教育界的错,不是学生的错误。

$ }' F1 v8 [* z$ X# T# t

8,我说的话仅供参考,可以讨论。

: d. F4 T6 x* m

9,楼主叫木子的清霜残雪的,多来交流,欢迎见面。

% P1 u, F7 i ^$ x$ e! w7 k

10,这贴子我修改了一下,因为我连用两个“否则”,现在是“不然……,否则…”这样就好多了。

[em27][em27]& Y# d0 `" w$ k8 C. ^ n
1 R9 j' `- N$ R" ?

8 A# y1 _9 L, S7 s" n8 u0 x$ Y+ l

全部采纳,赞同!!!

: e( @1 i! L" g8 L[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5-12-31 17: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聚增,一个有着极其丰富历史资源和蕴藏着深厚文化的北京,面临着保护与拆除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给我们的答案是拆.一个"拆"字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心,难道就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大家想一下,北京这座城市吸引世界的魅力在哪里?不言而喻,是它极其丰富历史资源和蕴藏着深厚文化.如果这些都没有了,北京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了.一个没有了魅力的城市,还会有生机吗? 没有了生机 还会有发展吗? 历史资源和文化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现代文明",用这些"现代文明"来为北京增加魅力,能办的到吗? 我看办不到,反而会适得其反.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这个文化就是这个城市的名片,北京的名片就是古建筑和古朴的民风及丰富的历史资源.

现在我们的国家干什么事情,都是一窝蜂.从不综合的考虑自己城市的情况.就拿城市建设来说,上海这个城市大家都知道,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大家想一下,上海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们纵观一下上海的历史.上海这个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长江水日益冲击而形成的沙洲陆地,在明清时归置松江府,具有独特的江南水乡文化,在1840年后,根据<南京条约>,实行了口岸开放,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文化之一的城市,所以我认为上海的文化属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翻版文化,就是这种翻版文化统领了上海,尽管上海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但是上海唯一属于自己的文化,却保留了下来,即-石库门文化!

所以希望我们的政府,不要在盲目的拆除,要动动脑筋了

发表于 2006-1-8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发表于 2006-1-11 17: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什么5000年的文明呀,拆 就是背叛

发表于 2012-2-11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们说的极是 领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6 11:32 , Processed in 1.17164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