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58|回复: 20

馋记活动忽悠贴:同合居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5-7 17: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打改100上限以后,咱们的活动空间大多了,同合居与我有点个人的渊源,我从公司出来自己开始做小生意糊口的第一个地点就在同合居旧址(现在已经拆成马路了)先忽悠一下,日期待定”。

 同和居饭庄是北京较早经营鲁菜的中华老字号,开业于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主营山东福山帮的菜。创业之初本是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店,以“同怀和悦”为意,定下同和居的字号。一日,一位官府王爷来此吃饭,店主知此王爷是掌管财务之官,便精心侍奉,做了几个拿手好菜,深得王爷赞赏,日后,同和居渐日名躁京城,成为京城“八大居”之一。

  同和居主营的山东福山帮菜,以烹制河鲜海味最为见长,精于溜、爆、扒、炒、烩等,菜肴品质突出清、鲜、嫩、脆。

烤馒头、三不沾、和糟溜系列一并称为同和居“名震京城的“三绝”。其中的“三不沾”可称宴会、甜菜之王,烹饪技能独特,蛋液加味后,入锅搅炒四百余下才出勺,色橙黄、口感细腻、甜香利口、食不沾盘、不沾盘、入口不沾牙称其“三不沾”。日本天皇尤其喜食“三不沾”,多次派专机来人以暖瓶装,飞机运抵东瀛,上为御宴佳肴。

  此外,同和居经营的鲁菜,尤其扒鲍鱼龙须、烩生鸡丝、葱烧海参、贵妃鸡、清蒸潘鱼、蝴蝶大虾等烹制得独具特色。现在,同和居饭庄在固守本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菜品,如:油爆、宫保、铁板烧等系列菜丰富至极。同和居的牌匾是中国末代皇帝的胞弟溥杰所书。餐厅宽敞、明亮,有主持台,可办婚宴。雅间有天、地、人和厅,可同时接待400人用餐。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5-7 1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是该吃一回了!自从搬离西四还没去过呢[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8-5-7 2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炒鳝糊,也不错
发表于 2008-5-7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看看还是老味道不了!

发表于 2008-5-7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五吗?

报名了 肯定去了 很久没参加活动了

发表于 2008-5-7 2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发表于 2008-5-8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没少吃同和居的烤馒头
发表于 2008-5-7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
发表于 2008-5-9 1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版主一个错,是同和居

原先在西四的时候老去吃三不沾,好吃啊

现在搬到三里河附近了

发表于 2008-5-9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扒鲍鱼龙须、烩生鸡丝、葱烧海参、贵妃鸡、清蒸潘鱼、蝴蝶大虾,还有三不沾,都点吗?都点不去就亏了!!![em02]
发表于 2008-5-9 1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同和居在哪里啊?

发表于 2008-5-11 12: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万方超市对面 路过多次了 就等着进门了
发表于 2008-6-16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
发表于 2008-6-19 0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吃上~
发表于 2008-6-18 2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盘子是:三不粘!

发表于 2008-6-18 22: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一盘子是什么东西?
发表于 2008-6-19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北京人在2008-6-18 23:44:29的发言:

那一盘子是:三不粘!

三不粘是什么啊?植物还是动物?人工合成?大约怎么做的啊?什么口感阿?滑?还是粘?还是入口即化?甜的咸的?

发表于 2008-6-19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嘟啊嘟嘟在2008-6-19 1:28:58的发言:

三不粘是什么啊?植物还是动物?人工合成?大约怎么做的啊?什么口感阿?滑?还是粘?还是入口即化?甜的咸的?

百度一下不就行了,简单地说,鸡蛋黄+淀粉+糖+水,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所以叫“三不粘”。同和居的三不粘是业内公认做得最好的,不过好长时间没吃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

发表于 2008-6-19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嘟啊嘟嘟在2008-6-19 1:28:58的发言:

三不粘是什么啊?植物还是动物?人工合成?大约怎么做的啊?什么口感阿?滑?还是粘?还是入口即化?甜的咸的?

多用google,一搜就出来。

       三不粘名字挺怪,名气也挺大。所谓“三不粘”,是指不粘盘、不粘牙、不粘筷子(现在则大多用勺吃)。据师傅说,三不粘过去是宫里的菜,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后传到了民间餐馆“广和居”, 后来又成了“同和居”的拿手菜。“同和居”靠此菜打下江山,“三不粘”亦名声大振,多少中外名人,甚至外国皇室也钟情此菜。“三不粘”原名“软黄菜”,但此名如今已经无人知晓,清末李鸿章之婿张佩纶即兴改的这个“三不粘”的名字,反倒流传下来。

  从名分上说,“三不粘”出自宫中,后传入山东饭馆,本应属山东菜,但因多年来深受北京人喜爱,其他京菜饭馆也有制售,便被纳入“京籍”,属于京鲁菜系“两门抱”。

  [精选原料]菜的原料很简单,鸡蛋黄、白糖、绿豆淀粉而已,难就难在炒上。

  [妙手成菜]先把蛋黄打散,加白糖、水淀粉和水调匀,然后下温油锅,一边晃锅一边稍加猪油炒。炒菜时颇具观赏性,架势和响动都很大: # Z' r" M C' i! d' b 左手把牢炒锅,右手反握手勺用力杵,炒出声并打出点儿(节奏)来。还要把蛋液带起来,把空气砸进去,才能炒得暄而不紧。铆足劲连炒四百下,其间不断变换手法,使原料均匀受热,以便把水分炒出,淀粉炒出韧劲。近十分钟方可成菜。此菜属于中餐里为数不多的“技术加力量型”,难度自不待言。油大油小、火大火小、手法力度都影响质量。“三不粘”是个最讲“形”的菜,味道和口感还能将就,最怕把菜炒成一滩糨子或抽成一个“死坨儿”,那就全砸!

  [品尝要点]对“三不粘”的质量,您记住有“四不”、“三看”,讲究一个“滑嫩”。

  四不:不紧、不、不出油、不汪水。

  三看:一看色二看形三看味。

  *色:金黄带亮,火色均匀,不生不煳。

  *形:外形饱满有张力,无结块,无疙瘩。用勺一舀,不流不散不板。

  *味:味道浓香沙甜,油而不腻,口感爽滑细嫩,略有咬劲。吃完之后只剩下一个空盘和满口甜香便是好手艺。

  [消费支招]北京会做“三不粘”的厨师不多。此菜难度大,一般饭馆做不好。“同和居”的质量有保证,虽价格较贵,也值得尝一尝。河南安阳也有“三不粘”,与此菜相似。

  与“三不粘”近似的还有一个“熘黄菜”,也是名菜,配料和手法和“三不粘”差不多,咸鲜口。四个蛋黄一个蛋清,加入鸡汤和调料、水淀粉打匀,下锅推炒,讲究108下出勺,上面再撒点火腿末。成菜后略稀呈面酱状,颜色金黄,口味咸鲜,口感滑爽嫩软,也是京菜中的名品。

  [健康叮咛]鸡蛋营养丰富,除蛋白质、 t# A+ M9 I& Z* _. ]3 n, V 脂肪外,钙、磷、铁及维生素A含量也不少,对成长期的儿童和病后体弱者非常适宜。蛋黄内还含大量卵磷脂,对软化血管有一定功效。但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心脑血管病患者慎食。

发表于 2008-6-19 10: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胆固醇很高!!!!!!!!!!!
发表于 2008-7-30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大坨黄不拉叽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8 05:11 , Processed in 1.17239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