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04|回复: 5

[原创]天坛(帝京景物记略之四)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5-8-5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帝京景物记略之四)
! e' Z( C1 A5 Z6 X/ N. }) s$ l- x2 d/ H* A; i  b" E  f# ]
                        天坛: a7 i; N, g* _: s3 v- k
0 q& h2 x0 w; k/ d, H
                      作者:非墨% E; O  ^* W/ ~/ Q2 M
: C) N0 C* M" H0 [& {9 o

7 l6 p! J: S" f0 r. w. `* D9 P7 P$ ~. z  j7 \
    去天坛很方便,因为住地附近有6路公交车可以直达天坛北门。虽是方便,我却只去了一次,而且是一个人去的。那天出着太阳,天气微凉。
9 W! x7 |2 E7 |: W+ I' C8 E
4 R& ^8 m# W! i$ r# e# J% d" T    去了,才发现天坛很大,心里陡然生出“居然如此之大”一点可笑的感叹。一查资料,原来天坛居北京诸坛之首,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两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北门是它的后门,我是从北往南走,出南门寻一小店吃了午饭。吃饭时,见一男一女也在吃饭,不说话,男的普通,女的长得却漂亮。这么漂亮的女子居然也到这样一个小店吃饭,似乎有点浪费和奢侈。突然想起鹤常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靓女身边总站着一个朽男?”鹤是我在贵阳时的一铁哥们,这话不是他的原创。自个儿想着这话有趣,不禁自个儿傻乐起来,恰这时那女子抬头不小心望了我一眼,我连忙付了账,有点仓皇地走了。1 O# D- i; x# F1 H0 E

8 J2 B4 ?) @- G/ Z4 t    再回到天坛的南门,往北去,绕了一大圈,很有些兴味,也有些孤独。却也没进天坛内需另购门票的祈谷坛、祈年殿和回音壁去,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远远地望了望,自我安慰说:“离得近,留待今后陪哪个亲戚朋友再来吧。”
! b( e2 j$ g- Q5 `4 \  _" [9 Q# K6 E3 T/ c, ~
    天坛除了空旷之外,就是静。我走累了,一个人坐在树下一张石凳上,想困一下。淡淡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里穿过来,撒在身上,却还是觉得凉。看书,包里倒是带了一本书,翻了几页,却没一点看的兴致,看得瞌睡都来了。干脆不看,合上书,闭上眼,静静地听远处有人吊嗓子,声音宏亮和淡远。忽然从这声音里,品出点北京古都的味道来。天上偶尔也有老鸦叫,却比不得太庙的好。
0 ^! K% ?4 V" d  k) k$ w: I
$ B8 K8 x: @- s, C! Z    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每年“三孟”祭祀,即孟春(正月上辛日)祈谷,孟夏(夏至)祈雨,孟冬(冬至)祀天。该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外坛墙呈圆弧形,南墙与东、西墙为直角相交,取其天圆地方之意。因为天坛建成初期,不仅祭天而且祀地,直到嘉靖九年(1530)在北郊另建地坛后,才天、地分别祭祀。地坛开过几次书市,我去过几次,买了一些书,有的送人,个别的留给自己慢慢读,倒是没怎么游地坛。据说地坛是史铁生的地坛。
% t2 R* `* w" p& _/ `* q
5 _8 B8 ~* j: N2 ~! `  N* l    待了好长一段时间,无事可干,掏出手机给几个人打电话,不是关机就是不接,可能都有事吧。看看黄昏将近,身上有些冷意,看来也不会有什么“偶然的凑巧”发生,也没更多的事可做和期待的,决心还是回去吧。然后就出了公园门,上了公交,回去了。
9 W% I5 x: G) F( J2 z- c0 K' p9 k3 U. u! w
# X/ r% k  X- U8 L5 X" ~, ^. C

4 f! r5 q+ t' U3 u( p/ H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16 11:25:24编辑过]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5-8-6 0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除了空旷之外,就是静。我走累了,一个人坐在树下一张石凳上,想困一下。淡淡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里穿过来,撒在身上,却还是觉得凉。看书,包里倒是带了一本书,翻了几页,却没一点看的兴致,看得瞌睡都来了。干脆不看,合上书,闭上眼,静静地听远处有人吊嗓子,声音宏亮和淡远。忽然从这声音里,品出点北京古都的味道来。天上偶尔也有老鸦叫,却比不得太庙的好。% K( R4 N& b+ U8 ] u! b

这么多年了,天坛都是这个感觉,以前姥姥家就在水道子,到天坛北门儿,一会儿就能溜达到。

门票5毛钱的那时候,我记得祈年殿下面的蒿草,能到我肩膀...

现在进个门儿得好几十吧,啥也不说了。

发表于 2005-8-6 2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从小住在天坛的附近,记忆最深的就是双环亭的那块地方。在双环亭,走廊,扇面亭把中间的草坪围成一圈,好像一个舞台。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到那里都让人心旷神怡。在那里看看书、聊聊天、甚至只是座着看看蓝天、绿草、亭廊、游戏的孩子和老人。都会使人心情愉悦!

在扇面亭的前面,有那么两块大石头,趴在地上,想象一下,形状就好像摩托车。小时候到天坛,一定会去骑的。现在是骑不了了,只能上去座座。前几天去,两个小孩已经先我一步骑上去了,好像看到小时候的样子。十几年不知有多少小孩子把他当成了“摩托车”,上面已经是光亮的很了。

不管怎么说,我还以依然把天坛当作一块与世隔绝净土。可以在累了的时候,但这里来躲避嘈杂的世界,净化一下心灵。

发表于 2005-8-11 20: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的设计思想和天有很大的关系,天数(1、3、5、7、9)中最大的数字“9”在天坛中无所不在,比如圜丘坛每层的直径都是9的倍数,护板9块,台阶9级,祁年殿高9丈9等等等等......无不和9有关。
发表于 2005-8-11 2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条中轴线

3道坛墙

5组建筑

7星巨石

9座坛门

发表于 2005-8-12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claregoh在2005-8-11 22:58:24的发言:' B. f* B2 [( k6 d* j4 E/ f3 b: @ 5 r) ` d g; i& n# B1 T7 @

1条中轴线

4 C8 ^% `. U: `: F! K ^

3道坛墙

: c8 c1 P) q6 R) j/ @1 b

5组建筑

6 V' K1 _, {- G% T9 K }4 Z# M

7星巨石

; i3 r* g7 O2 w! _0 {6 z

9座坛门

$ z4 u/ Z8 P- `2 e) _ * U: x5 Q. X! t8 t总结的精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0-8 17:36 , Processed in 1.168044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