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鲨鱼兄可以确定此处是乐家产业,自然就和长春堂没有关系了。关于长春堂,以及寿材铺的问题我们分别来说。
* ^ P/ x( A! f有资料明确的显示,长春堂药店在鼎盛的时期,先后开了八家买卖,分别是鲜鱼口一带的长春堂印刷厂、长春堂棺材铺、庆丰饭馆、油盐店、亿兆百货商店,还有东晓市开设的东升木厂,地安门开设的仁和堂药铺,以及外地的分号,一共八家。的确没有记载有寿衣铺的买卖。唯一跟寿材寿衣有关系的就是棺材铺,有一个资料说,当年长春堂开设的棺材铺是东珠市口的一家“万古棺材铺”。
& i6 l4 ]0 R; c0 ]以下是我引用的一篇《南方都市报》的文章《逝水年华》中的两段回忆。 " E5 L7 S" }% \2 S
小时候,我家住在打磨厂,穿过南深沟,往西走一点就是鲜鱼口,先到的是大众戏院、正明斋饽饽铺和长春堂药店。对于药店,我没有什么印象了,但对于大众剧院和正明斋,印象很深,因为常到那里买点心吃,有生以来看的第一场评剧也是在那里看的,是小白玉霜演的《豆汁记》。
3 h# {2 |# X# ^4 ]+ h" C7 A- R 再往西走,经过一个小小的十字路口(有人说这里原来有一座小木桥,我没见过),是鲜鱼口最热闹的地方了。路北依次是天兴居、华清池、便宜坊、天成斋鞋店,路南依次是联友照相馆、黑猴百货店和马聚源帽店...... ' Y( ]& S( B" B, ~3 l3 {: N4 j
/ ?; s% z U* T' e# J由以上资料来看,从位置上,照片上的位置不像文中提到的长春堂药店。文中提到“小木桥”的东端,应该在长巷头条口上,因为长巷头条曾经是泄水渠的东岸。那个“小小的十字路口”,应该就是长巷头条路口。 1 ^* f' ~' @3 w
5 z5 H$ L2 b& b b& A J
老北京丧葬业,棺材铺、杠房、寿衣铺,冥衣铺各有分工,分开经营是很正常的,但有的大棺材铺会有代卖寿衣的业务,代存寿衣寿材的等等一条龙业务。不过进寿衣一项仅仅属于附带的业务,应该不会作为招牌摆出来。
. @6 x# {( ?! Q3 S( G如果说照片中的地方座过棺材铺,那么他的规模稍微显得小了一些,过去的棺材铺基本都是前店后厂,而且店铺一进门,就要能摆下几件寿材,供人挑选。所以最小门脸的开间至少在三五间的开间。而且能代售寿衣的铺面会更大。
7 U' w; q3 c8 N( j* s. u( N所以我觉得,这个楼里曾经同时经营着多个店铺,至于房产是谁,不得而知。解放后,长春堂药铺在曾经搬迁过两次,才到的现在的地方。不知第一次搬迁,它是否是搬到了这个地方。
* x1 W+ q ?+ M" y4 ^8 C* Z& d1 m
6 G+ J# V7 m I- a9 O0 c/ j7 z我在鲨鱼兄另一片贴子上发现了一点儿小问题,就是你说的那个买前门楼子的传说,属于隶属长春堂的亿兆百货。
; j3 ~3 c9 ]% X1 Y6 U+ e3 P0 K8 w# E4 p' s$ M% R# [
1942年,长春堂药铺制药厂和毗邻的华乐戏园发生火灾,华乐戏园老板到当局告长春堂老板张子瑜,说戏园火灾是长春堂做药时引起的。当局让张子瑜赔偿戏园老板,张子瑜不承认火灾是自己的责任,当局即决定从长春堂所属的企业亿兆百货商店拉货物作抵,共拉走日本香皂12000打,当时每打96元;袜子12000打,当时每打180元,用50辆排子车拉了一天一夜。后来经中间人调停,最后决定由长春堂出钱重建戏园,占三成股份,才算了事。 ) h6 I( N' y+ Z6 X
事有凑巧,那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不知是谁说亿兆要放焰火,很多人去看,越聚越多,把铁栏杆都挤坏了。当时仓库的负责人、大师兄王志成去门市办事,遇到这事,去请示刘孟炎,刘孟炎让他找前门警署请警察驱散人群。署长说:人太多了,没法驱散,你们就放点儿花吧,没地方就上前门箭楼上放去。刘孟炎只好让伙计现买焰火到前门箭楼上去放。 8 M$ w: R% W8 L2 U( H: L
后来,不了解内情的人把两件事连在一起,就成了亿兆买前门楼子。如今,北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亿兆失去了北京第一的头衔。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原来繁华的街道相比之下变成了小胡同,亿兆的总店和第一、第二分店相继关张,在前门大街的第三分店就撑起了亿兆的招牌,就是现在的亿兆商场。
+ H9 r6 Q. u" O* V1 \4 O$ X2 z* }2 n2 }9 ?# d8 H
, ^3 G! A' Q) L# t* l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6 23:22:0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