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22|回复: 41

驳反对复建圆明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7-12-20 17: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遗址保存还是文物复建的争议,实际上是中西方遗址形态不同造成的。遗址保存最早是西方文保界提出来的。西方古建筑大多是石构的,因此建筑虽然毁坏,但遗址上还有大量宏伟的石构件,就像雅典卫城和古罗马斗兽场那样,依然得见当年原貌,复建显得画蛇添足。但东方古建筑是木结构,一旦毁坏,原先的建筑形态根本看不出来,遗址保存或是一堆瓦砾、或几块石头、或一片夯土。圆明园中99%是属于这些类型。其实我们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把关有选择性的循序渐进复建圆明园古建文物,力求“复旧如旧”,不要一味跟风西方。故宫太和殿、颐和园及中国四大名楼等等……不也是复建的吗?谁敢说它们不文物,假古董?还有些专家说什么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简直是荒谬,难道古建文物是自然风景——天然形成的?还不都是人造的?绝大多数中国古建文物如不经历代先辈的反复重建,恐怕我们今天就连遗址都找不到了。更荒谬的是复建圆明会破坏生态环境,难道一个小小的圆明园就能承载中国的生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世界遗产大会上,提出复建的原则,并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国际上的肯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中国文博界长期遵循遗址保存的原则,对复建十分排斥,这也使得现阶段我国传统建筑工艺很多濒临失传,甚至有些还落于人家小日本。中国古建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心血。它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展,圆明园又是中国古建筑中具代表性、综合性的精华中的精华。需要我们去传承,通实践也可使很多濒临失传的传统建筑工艺得到掌握和延续(古宫御用制漆工艺已失传) . F' h: J: z" M 。所以我们应因地制宜发展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复建圆明园!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0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建失传并不是当局排斥复建闹得,而是体制问题,大量掌握传统手艺的工匠现在根本没机会为这些工程中出现,而那些能中标的单位则把钱都花在上下打点上了,他们也没心思没耐心去找什么真正的传统工艺,只要能把钱赚到手了事。

发表于 2007-12-21 14: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7-12-21 0:38:55的发言: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代表的是很多人的想法,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现在圆明园给人们展示的不是被英法联军毁后的圆明园遗址,而且是一片荒野,甚至是垃圾成堆。圆明园和专家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复建任何建筑,只是一直希望能清理出遗址,把一个真正的圆明园遗址展现给人民群众。当然,必要的园门和园墙还是有必要修缮的,这些都不是英法联军焚毁的,而且只有恢复了围墙和大门才能更好的管理遗址,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支持斑马的意见,前几天刚刚去了一次圆明园,也算是了却多年一个心愿,圆明园虽地域广阔,气势宏大但失去了精美的古代建筑作衬托,便仿佛失去其精神和灵魂,怎么看它更像是一个有山有水的自然公园,根本感受不到面对残破的遗迹而激发出的那种爱国激情,并非本人不爱国,虽然没有经历侵略者焚园的历史,但从教科书得到的信息足以让自己产生对英法等国彻骨的痛恨,但这种仇恨被记录历史留在国人的心中我认为就足够了,为什么非留下一堆残砖碎石,是景点又非景点,是遗迹又不像遗迹的东西。如果能复建当然更好,不能复建,应完全清理其山形水系,对园中所有的建筑遗迹按遗址进行修缮,真希望能看到一个崭新的圆明园或真正的遗址公园。

发表于 2007-12-21 0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是不是有点抽象思维的意思,此图是哪?

发表于 2007-12-21 0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wxbickey在2007-12-21 9:39:56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是不是有点抽象思维的意思,此图是哪?

金铁木找人制作的,建筑比例严重有问题!而且错误很多~

匿名  发表于 2007-12-21 11:07:00
效果图不错,但不真啊
发表于 2007-12-21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明园虽然精巧美丽,但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发表于 2007-12-21 1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伯阳子在2007-12-21 11:13:52的发言:
圆明园虽然精巧美丽,但它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这话可够大的

发表于 2007-12-21 1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城七杰在2007-12-21 0:33:08的发言:

有时间,尔上网看看,本人无任何利益,不愿打口水仗,....圆明园的历史教训意义远胜复建.其它不讲了.

[em17][em17][em17]
匿名  发表于 2007-12-21 12:32:00

    本人支持对圆明园的复建,祖宗留下的东西给人家损坏了能重修起来是我们的骨气,过去我们没能力,现在可以了又为什么不可以呢?不要老是谈什么幺文化什么复古,就照过去的样子做一个现代的圆明园,让大家有一个高品位的休憩场所,多好!

    我最感无聊的是很多很多人乱哄哄的在圆明园那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方所谓幺旅游,有什么好玩的,都是一碓烂石头,一碓大家胸口永远的痛,

    现代人把它再做起来,少谈什么房地产,什么开发,都是TM耍钱的烂玩意,

    做点正事!

发表于 2007-12-20 20: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dzjyang在2007-12-20 17:42:06的发言:

今天,遗址保存还是文物复建的争议,实际上是中西方遗址形态不同造成的。遗址保存最早是西方文保界提出来的。西方古建筑大多是石构的,因此建筑虽然毁坏,但遗址上还有大量宏伟的石构件,就像雅典卫城和古罗马斗兽场那样,依然得见当年原貌,复建显得画蛇添足。但东方古建筑是木结构,一旦毁坏,原先的建筑形态根本看不出来,遗址保存或是一堆瓦砾、或几块石头、或一片夯土。圆明园中99%是属于这些类型。其实我们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把关有选择性的循序渐进复建圆明园古建文物,力求“复旧如旧”,不要一味跟风西方。故宫太和殿、颐和园及中国四大名楼等等……不也是复建的吗?谁敢说它们不文物,假古董?还有些专家说什么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简直是荒谬,难道古建文物是自然风景——天然形成的?还不都是人造的?绝大多数中国古建文物如不经历代先辈的反复重建,恐怕我们今天就连遗址都找不到了。更荒谬的是复建圆明会破坏生态环境,难道一个小小的圆明园就能承载中国的生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世界遗产大会上,提出复建的原则,并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国际上的肯定,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中国文博界长期遵循遗址保存的原则,对复建十分排斥,这也使得现阶段我国传统建筑工艺很多濒临失传,甚至有些还落于人家小日本。中国古建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的智慧和心血。它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展,圆明园又是中国古建筑中具代表性、综合性的精华中的精华。需要我们去传承,通实践也可使很多濒临失传的传统建筑工艺得到掌握和延续(古宫御用制漆工艺已失传)
  
。所以我们应因地制宜发展和传承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复建圆明园!



太美了!

 

[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7-12-20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不错,但是不对

发表于 2007-12-21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城七杰在2007-12-21 0:14:34的发言:

那只是维护问题,..[垃圾堆和粪坑]...我上大学在圆明园住两年,尔说的不是事实真相.斑马讲话可不是吹肥皂泡.???

圆明园部分我每周都要去转一次,至今还有粪坑和以前农民搭建的厕所等建筑,河道里的垃圾有两米多高,把圆明园很多景区的河道都封堵了。圆明园分三个园子,其中圆明园部分2002年左右才彻底将农民房迁干净。根本看不到圆明园的遗址,遗址基本被埋在3-5米的土层下,九州地区的挖掘才整整意义上的将圆明园遗址展示了出来,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发表于 2007-12-21 0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7-12-21 0:23:54的发言:

圆明园部分我每周都要去转一次,至今还有粪坑和以前农民搭建的厕所等建筑,河道里的垃圾有两米多高,把圆明园很多景区的河道都封堵了。圆明园分三个园子,其中圆明园部分2002年左右才彻底将农民房迁干净。根本看不到圆明园的遗址,遗址基本被埋在3-5米的土层下,九州地区的挖掘才整整意义上的将圆明园遗址展示了出来,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有时间,尔上网看看,本人无任何利益,不愿打口水仗,....圆明园的历史教训意义远胜复建.其它不讲了.
发表于 2007-12-21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城七杰在2007-12-21 0:33:08的发言:

有时间,尔上网看看,本人无任何利益,不愿打口水仗,....圆明园的历史教训意义远胜复建.其它不讲了.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代表的是很多人的想法,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现在圆明园给人们展示的不是被英法联军毁后的圆明园遗址,而且是一片荒野,甚至是垃圾成堆。圆明园和专家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复建任何建筑,只是一直希望能清理出遗址,把一个真正的圆明园遗址展现给人民群众。当然,必要的园门和园墙还是有必要修缮的,这些都不是英法联军焚毁的,而且只有恢复了围墙和大门才能更好的管理遗址,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
发表于 2007-12-21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城七杰在2007-12-21 0:06:44的发言:
遗迹价值远胜复建.[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垃圾堆和粪坑似乎和遗迹挂不上勾?
发表于 2007-12-21 0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京城七杰在2007-12-21 0:09:27的发言:
有那么多经费为何不维护现有存在的古建???[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本来想申请笔资金去维修一下西洋楼的石刻,结果还是被职责是复建,结果长时间得不到资金维护,西洋楼的石刻我们的子孙是否还能看到还真不好说~
发表于 2007-12-21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斑马在2007-12-21 0:09:55的发言:

垃圾堆和粪坑似乎和遗迹挂不上勾?

那只是维护问题,..[垃圾堆和粪坑]...我上大学在圆明园住两年,尔说的不是事实真相.斑马讲话可不是吹肥皂泡.???; }! v" o- s. h% V5 |% x)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21 0:17:0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2-21 0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遗迹价值远胜复建.[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12-21 0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那么多经费为何不维护现有存在的古建???[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7-12-21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的理念跟我国不同,也跟世界其他国家不同

他们出了奈良文件来肯定自己的理念,中国还出了北京文件肯定故宫大修呢

那些传统工艺修缮的时候都不够用呢,复建对这方面是没什么大用

不过遗址就那么搁着确实不像话

发表于 2007-12-26 2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费这劲了,修不好了,修完之后那还叫圆明园么?找乐!
发表于 2007-12-26 2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huffzhg在2007-12-26 21:41:18的发言:
别费这劲了,修不好了,修完之后那还叫圆明园么?找乐!

这个修是整修的意思,不是重修,圆明园从来没有说过要重修,而且重修的费用非常庞大,不比盖鸟巢便宜~
发表于 2007-12-27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飞哥在2007-12-20 17:57:18的发言:

中国古建失传并不是当局排斥复建闹得,而是体制问题,大量掌握传统手艺的工匠现在根本没机会为这些工程中出现,而那些能中标的单位则把钱都花在上下打点上了,他们也没心思没耐心去找什么真正的传统工艺,只要能把钱赚到手了事。

恩,修复是支持,关键就是飞哥所说,不要到时候赔了银子还损了残留的貌

发表于 2007-12-27 12: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重修,反正钱不花了也让政府官员们贪污了,要不就修办公楼!修了圆明园,老百姓还能逛逛,修了办公楼,也不让大伙逛!
发表于 2007-12-25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明园在作为民族耻辱象征的同时,经常被淡化掉它本身的艺术价值,但目前我国历史上的皇家园林艺术正处于失传、失落的状态,而要振兴这些艺术,只有史料是不够的。复建圆明园可以提供一定的灵感来源,切身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才能让人更深刻地领悟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发表于 2007-12-31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修什么,预算费用会大大超出实际费用,钱还是会落在部分人的腰包,又有政绩,升官发财,钱途一片光明。。。。。。。
发表于 2008-1-12 23: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省省吧在2008-1-10 15:42:25的发言:

感觉楼主拿一堆西洋景忽悠人。

那些房地产商做的效果图哪张看着都跟蓬莱仙境似的。

楼主发的图是圆明园方壶胜境,地道的国产货~

是清华大学做来研究用的,不是地产商~

发表于 2008-1-10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楼主拿一堆西洋景忽悠人。

那些房地产商做的效果图哪张看着都跟蓬莱仙境似的。

发表于 2008-1-10 14: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17 12:20 , Processed in 1.205038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