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10|回复: 3

清装剧山呼万岁的泛滥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08-10-26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U1 S' y- N+ s- c

清装剧山呼万岁的泛滥fficeffice" />

; e$ w1 y& P( n6 F5 R" {1 ~" i

                              

, T0 O4 R. R( T/ I/ N9 M

现在影视剧表现的皇帝召见大臣的镜头比较多,不是官员在御座前左右对立,就是群臣面对皇上站成几排,议事之前,群臣倒地叩头,同时称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个别召见问话,同样如此,也是一进门便跪拜称颂。这与历史实际情形相差甚远。其实,万岁一词,秦以前,众所喜庆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于各国">于各国ersonName>君主时,皆齐呼万岁,取其祝颂成功欢乐万代常存之意,而非生命意义。汉武帝以后变成皇帝的专称,更是突现皇权绝对的必要性与祈祷伸张本朝统治的永恒。谁都知道,称颂的人与被颂扬的人都知道,谁也没见过万岁之人。维特根斯坦说过,如果不是把永恒理解为无限的时间的绵续,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生活在现在之中者就是在永恒地生活着。时间性是伴随人类的,虽然个人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人们往往愿意用有限的时间追求个人生命与事业的永远。如果把这种盛大礼典追求山呼海啸效果的集体行动,放到君臣会见议事决策与皇帝日常生活中,多少显得滑稽,甚至是有些戏弄调侃的味道。所以,称颂万岁表现的是一种政治期望和皇权的永远,决不可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话语模式。明朝只在登基与大朝仪上,文武百官在鸣赞官的口令下山呼万岁,而且前面也没有“吾皇”的敬语。“吾皇”与民间的流行的“当今皇上万万岁”的万岁牌,如出一辙,其意义似乎只是表达对皇权的尊重与畏惧,这种木牌永远可以使用下去,只要帝制存在,谁不是在当今皇上的统治下生活?

& R1 |' Z! m; A' J# d( J$ w1 O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影视剧中广泛使用,可能是受传统戏曲的影响。传统戏曲剧目经常出现类似的台词。大家知道,元曲、明昆曲词章典雅,多为文官才子之作,然而,曲高和寡,只能成为文官士子的赏心乐事,很难为一般人接受。相反在理曲小调的基础上发展的地方戏曲,唱词通俗易懂,则倍受民众喜爱,不过民间流行的戏曲,一直缺乏高层创作人员的参与。因此,在事关朝廷的礼仪情节的处理上,往往是道听途说或根据传闻自行想象。在帝制时代,除了皇帝的家庭和周围的仆役,有机会见到皇上的人是极为罕见的,朝廷三品以上官员始能递牌求见,四品官员可以被引见,以下的五至九品官员,如果没有升迁,除非特殊机遇,即使做一辈子官也不能近距离的一睹天颜风采。文官集团中能够经常面见皇上的只有参与朝廷决策的几位高官而已。像明朝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军机大臣。
  
四品以下官员虽然不能与皇上面对面的会见,却都要出席登基仪、大朝仪。在这类盛大的庆典中,明朝全体官员与所有执事服务人员以及教坊司提供的演奏乐队,虽然看不到皇极殿内端坐的皇上,却都要跟随指挥口令,在仪式即将结束时山呼万岁。因此,在传媒技术贫乏年代,这种朝野关注,声势浩大,出席人员众多,而且一年当中至少举行三次的仪式,可能最具有向外扩散的能量,变成口述描绘的谈资,在社会上展转相传,造成人们对见皇上必喊万岁的深刻印象。推测臆断,戏曲中的台词可能就源于此。
  
其实,就是在大朝仪上要求群臣山呼万岁的明朝,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平日">平日ersonName>君臣相见办公议事,也自有另外一番规矩,常朝仪、御门听政以下到个别召见,官员都不喊万岁。绝对不是进得门来,倒头便拜,同时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明太祖要求官员朝见皇帝时行五拜礼,小范围列班如在常朝、早朝、午朝仪上,称颂“圣躬万福”。
  
三大节虽然是喜庆盛典,当与吉礼发生冲突时,皇上往往毅然免去朝贺或仿嗣皇登极礼,撤乐举行。譬如乾隆元年至三年,停止元旦与万寿朝贺。过去,父亲过世,作为孝子要守孝三年,三年之中应拒绝一切欢乐,所以乾隆皇帝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出自伸张孝道,弘扬儒学伦理观念,为皇朝树立榜样的情感与政治需要。

8 p+ s, _! f$ g( ?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9-2-9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09-2-8 1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9-2-10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0 03:53 , Processed in 1.09705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