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百年旧影:内九门之安定门2022-10-08 11:23·方待夜半听君语
' X* R5 E! M3 D2 k! D 金元明清都城变迁图 $ b9 E+ [5 ^: U# `5 `0 ?4 Q
本系列主要展示北京内城、外城和皇城自1860年北京首次有照片资料到1960年代,这100年间北京城垣演变的可视影像。紫禁城荣幸留存至今,暂不在此系列之中。 先数数老北京的城门吧,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于明初改建而成,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始,清朝定鼎北京后格局被延用,一直持续到民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北京城被基本全部拆除,共历550年(1420~1970年)。在这期间,一直到1900年庚子之变前的480年间,北京城都是完好无损的。作为京师的防御设施,一有破损,都及时获得修葺完缮,皇命在焉。 庚子之变的1900年,义和团众焚烧大栅栏老德记西药铺,没成想火烧连营,点着了半条前门大街,殃及正阳门箭楼一并烧毁。紧接着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接连炮轰,英法军轰塌了崇文门箭楼、外城东北角楼,日军轰塌了朝阳门箭楼,俄军轰塌了内城西北角楼,内外城多处城墙、城门、角楼受损。英军占据正阳门城楼,由英属印度兵驻扎,一日生火造饭,不愼点着了城门楼,大前门楼子就这么在庚子之变中没了。 现在的正阳门城楼和箭楼都是在庚子之变后,于1903年由袁世凯主持重建的,已不是以前的原汁原味了。得到修复的还有朝阳门箭楼(1903年)和内城东南角楼(1935年,留存至今),其它损毁的城楼、角楼,一直没能得到修复,并相继被拆除。 据《明史》地理志载:“顺天府,元大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宫城周六里一十六步,亦曰紫禁城。门八:正南第一重曰承天,第二重曰端门,第三重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宫城之外为皇城,周一十八里有奇。门六: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西转曰长安右。 * Q7 y- e; i- [. b% z8 g6 K
皇城之外曰京城,周四十五里。门九:正南曰丽正,正统初改曰正阳;南之左曰文明,后曰崇文;南之右曰顺城(承),后曰宣武;东之南曰齐化,后曰朝阳;东之北曰东直;西之南曰平则,后曰阜成;西之北曰彰仪(义),后曰西直;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德胜。嘉靖三十二年筑重城,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门七:正南曰永定,南之左为左安,南之右为右安,东曰广渠,东之北曰东便,西曰广宁,西之北曰西便。领州五,县二十二”。
注:上《明史》所载,其中有两处似有误,一是京城西之北元大都为和义门,彰仪(义)门之称乃金中都(元废之,时称为“旧城”或“南城”)西之北门,不在元大都范围之内,民间俗称也不至于将此门名称安在和义门上,窃以为应为“和义门”;二是宫城“门八”应是算上午门五凤楼下的阙左门和阙右门。 老北京城的“内九外七皇城四”是指北京的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数量,其实皇城应为六门。即:
' A, S6 e1 Q4 s$ x 内城九门:- I7 T! W' ?+ {1 ]$ I7 s5 g5 c
安定门——北之东门,元大都安贞门南移;* f' ~# R: m: r
德胜门——北之西门,元大都健德门南移;: V3 M; V% l8 M# h" S. d
东直门——东之北门,元大都崇仁门;
* \4 K0 q0 `4 z7 L: ?. Q 西直门——西之北门,元大都和义门;
9 T* v7 j Y. ` 朝阳门——东之南门,元大都齐化门;
3 J+ w8 `5 f1 i# z: W. @2 V 阜成门——西之南门,元大都平则门;
3 t0 a% Q: S4 N$ M 崇文门——南之东门,元大都文明门南移,俗称哈德(逹)门、海岱门;6 B: D# B: f; S
宣武门——南之西门,元大都顺承门南移;
1 N, K4 \+ w3 ~( z. U* ?" `0 m 正阳门——南之中门,内城正南门。元大都丽正门南移,俗称前门,北京城中轴线上。 8 O# N% Z: N) s; E+ n& A
外城七门:6 o6 b; [+ }& i3 V
东便门——北之东门;
2 t9 N7 Q5 D, b 西便门——北之西门;
) _; M/ `! v: Q E: e+ p 广渠门——东门,俗称沙窝门;/ Q/ O X1 Z4 g7 v- k
广安门——西门;明嘉靖年间建成时称广宁门,清道光年间避上讳“旻宁”之“宁”,改称广安门。此门俗称彰义门,由南城当地百姓口口相传了七、八百年。金代时(1153~1215年)金中都城西之北门名彰义门,此方位东西向通衢卽彰义门街,街名、城门名一直被老百姓叫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在的广内、广外就是彰义门街,广安门(广宁门)虽是建在了金中都彰义门迤东,不在原位置,但还在这条街上,所以百姓仍沿称其为彰义门。 j% C$ ^* Q/ ]
左安门——南之东门,俗称江擦门;7 {! H0 ~9 M* p: s( ]
右安门——南之西门,俗称南西门;* j0 c, `, w1 L! e6 ]' X
永定门——南之中门,外城正南门,北京城中轴线上最南端。 1 ?. N' @* |) o0 H" P, ~
皇城六门:7 y7 P0 _. ?$ I% h. ^! b5 B$ q z: b
东安门——东门;
6 h* _& }6 A" i- q. G 西安门——西门;/ U+ j7 g2 n3 c& T/ ~1 E# V R3 M3 _
地安门——北门;
7 @3 c3 V! I! X& ^/ f 元大都大内萧墙厚载红门的位置,明朝时称北安门,俗称后门,北京城中轴线上。. l& C$ F7 N# ]% B7 ]7 [% Q
长安左门——皇城外郛千步廊左端,面东;
) n3 h. n0 f& P% W" f& n. t5 m+ W 长安右门——皇城外郛千步廊右端,面西;; j1 P& |/ |* Z/ b
大明门——皇城外郛千步廊南端,面南。清朝时为大清门,民国后改名中华门。 “皇城四”之说,应该是清朝以后民间形成的意识,算是民俗吧。依《明史》所载,承天门(天安门)、端门应属宫城范畴,而大明门(大清门、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则是皇城范畴。这様,皇城就应该是六门。宫城也是六门:玄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端门、承天门(天安门)。“宫城八门”之说,应是算上了阙左门和阙右门。老北京城的城门除去紫禁城和那一对半的门楼,其它的城门就留下了城门名,成为了看不见实物的抽象的地名,真真儿的都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定门 安定门位于北京城内城北垣之东,明朝初年明军攻破元大都后,内缩大都北城墙五里修筑北垣,改大都为北平。元大都北之东门安贞门南移修筑为新的北平城北之东门,取发兵荡寇,凯旋而归,获得皇朝家国安定之意,定名为安定门。按照《易经》学说,安定门又称“丰门”(丰裕之门)。 京城九门中其它七门瓮城内都建有关帝庙,唯北垣二门瓮城内建的是眞武庙,安定门眞武大帝被称为“安定眞武”,在诸门中独具一格。眞武卽玄武或元武(宋朝避皇祖讳改称眞武),是鎭守北方之神,眞武大帝为保平安,当然要鎭守寓意天下太平以德服人的京城北门了。 安定门城楼,楼宽26.4米,深11.5米,下层面阔七间(含廊)31米,檐柱24柱,进深16.05米;上层面阔五间25.6米,檐柱16柱,楼高22米,楼连台通高33.13米。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戗脊走兽7个。券洞门为五伏五券式券顶。城楼内两侧城墙内壁修有登城马道,供守城军士步行或骑马上下城墙。 安定门箭楼,位于瓮城北端,京城九门箭楼形制基本相同,体量和细部略有差异。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3间,后出抱厦五间,连抱厦通进深25米,楼连台通高30米。楼顶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重檐歇山顶,抱厦顶为独立单檐歇山顶,楼顶上层后檐中部顺坡延伸到覆盖后抱厦顶正脊。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正北面每排12孔,两侧面每排各4孔,后抱厦两侧面各1孔,总计82孔。 瓮城北部呈圆弧状,东西长68米,南北长62米,瓮城辟闸楼门洞一处,位于东侧月墙,闸楼屋顶建筑形式为硬山顶灰筒瓦。闸楼内设千斤闸,外侧墙面辟箭窗2排12孔。
/ e K( L4 j6 P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上的安定门图

4 Z) k7 P N) [/ w2 B7 U& j3 d4 ?! g; R9 K+ c! m
1860-10-21,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摄。 
' T% q+ V1 b# n% C4 d7 p% ?6 n- ]( }" z" j5 d& |9 E
1860年10月21日,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 ( t s: U2 V7 @3 O
& Q% V6 H. V2 {( R* |6 \1860年,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英法联军打进北京时(绘画,应该是以前幅照片为蓝本)。 
+ W$ T1 U- {6 o( o! X$ t, A2 {4 }+ c) q4 F8 i$ w$ V6 m
1860年,安定门城楼上向南拍摄。 6 A& r' i, t1 j2 E0 D: g. U. }
- g- q: v& X* G' `1 f" i1860年10月21日,内城北垣外护城河全景图。图左远处为安定门,右边是地坛坛墙,护城河上有拦河水闸。 
2 Z d. G/ `* S. Z. w' I. G) @( J, w$ @7 U2 b
1860年11月21日,内城北垣外,远处为安定门(上图的左半部分) 。 
( w+ Q: V# G7 _ w
T$ S& o8 I, |1890年代,安定门瓮城外东北面,清末人们进出城的情景。 ( K: F, J$ i+ D e0 \7 {0 F$ A
2 `5 e, `- X8 ]+ t6 q& b; R
1898年安定门箭楼、城楼和瓮城全景(西北面)。 
) c d$ ?7 p+ c4 ^! H3 X4 _
' p2 R' w$ J) ]" k. q1900年代,安定门瓮城东侧全景。 
9 F1 L Y. ~3 B/ F( G$ [
8 q: L( U5 M* e0 p1900年代,安定门箭楼东北面,在护城河刷洗马匹。 # e; B9 a% x. R! a2 s
; }: ] ^# \ B/ E/ ?! k1900年代,安定门箭楼下,出城的蒙古王公。 / L$ O8 [' r2 t
H5 w8 w* u( X
1901年,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街道尚为土路,交通工具就是兽力车和独轮车,庚子年后一片萧条。 0 b; r b! {, e* x: v
* s9 f% D }# \/ S1901年,安定门箭楼西侧瓮城城墙上眺望城外。护城河石桥,安定门外关厢,安定门外大街。可见地坛坛墙和西门,地坛外“广厚街”牌楼 。 ; ?7 b9 H! u: |# }* H
8 R4 K( s, l+ U5 n. \
1900~1906年,安定门城楼东面(城墙上)。 . P5 `8 d' W5 k
# E2 z" e! S& m1 X1 m6 S
1909年,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明信片。 ! N. C2 v2 x8 ?) X
; i3 l' V' X3 [5 z% e: H
1909年,安定门外,这儿曾是元大都城内之地,明初北平城北垣南缩五里,这儿就成了荒郊野外了。 # K) ^% U( t. N) J. R
: E( n3 g Q) C6 O& q1910年代,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街道已整修,路面为碎石灰土碾轧,两侧已修了排水沟。已有电线杆子,说明京城已通电力。 
9 d) ]$ R+ R4 v. S* w( c+ c! b; m/ h% F6 E; q! c, x% w
1910年代,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照片为清末所摄,明信片是民国二年(1913)寄出。 6 F/ U+ m, P( f( t3 y# h; f
5 c: F% G y& r+ G( I1910年前后,安定门东北面全貌,京城北垣城墙、城楼、箭楼、瓮城、闸楼、瓮城门洞、护城河桥、护城河,以及城外关厢的房子尽收眼底。 5 G, a/ Y% ?9 j: S
1 ]; w9 @4 }& }+ f1910年前后,安定门东北面全貌,京城北垣城墙、城楼、箭楼、瓮城、闸楼、瓮城门洞、护城河桥、护城河(上图局部)。 
. J7 A5 {5 H4 [* X" f. L" E; A. {: Z+ j
1912年,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明信片。 % ~9 F- _: Y5 J7 C& b0 _3 o4 U
$ m& L% |8 m9 P, o$ d- G1 `
1912年,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 
8 J- F1 r9 V! Y* o+ _0 I x0 v0 e( p! e/ m: ?$ L
1912年,安定门箭楼北面,护城河桥面上有支棚设摊的小贩,有推车的,骑马的,还有趴活儿的洋车夫。 R, I; B/ J8 O
# b6 O7 U7 }$ H1916~1917年,安定门城楼北面(原瓮城内),拆除瓮城与门楼后,已开通环城鐡道。可见城墙上瓮城断面新的修补痕迹。 " p! L1 |* a. f* T
: o; w% r; I0 L& r3 h- J8 p& k
1916-1917年,安定门城楼外侧(西北面)。 
3 w9 w0 m3 x/ \8 U; X- E# R4 \- A. J8 O
1916年,安定门箭楼北面,新修的环城鐡路站房,箭楼下的三开间房屋还是一层。 
/ k4 M2 b r* z3 Z0 i* f6 |& I! V0 E* B6 M |+ Y
1917~1919年,安定门箭楼南面,瓮城内眞武庙,环城鐡路道口。 9 f4 F6 m" W9 d) W
0 r) ?: ~3 J2 V9 y; j& L
1917~1919年,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路上行人稀少,有步行的,骑驴的,乘人力车的。城楼顶的瓦垄上和城墙上长着灌木杂草。 
$ b: @1 p, R( o, j; ~4 T0 V3 I& R. j5 A' d: m
1920年前后,安定门箭楼(东北面),瓮城与闸楼已拆除,箭楼城台留下了一段瓮城残月墙。 * O/ X- S% t7 ?
2 I$ _5 [% y' p9 z1920年前后,安定门箭楼西北面及护城河桥。 
8 S% J' l, F8 @2 F+ h$ r8 u6 s5 m' w" `( ?# ]0 ` C% T
1921年,安定门城楼东北面(城外),画面中瓮城已经拆除,在城楼两侧城墙上可看到因拆除瓮城而修补的痕迹。 S" @: _0 B7 r5 ?2 s1 ^3 W
/ Q) f2 B: W5 t; g; V1 i- v% P- Y: U1921年,安定门箭楼南面及瓮城内眞武庙。 0 \2 E, y: j& ~" E7 d
+ Y$ ^- r' U/ [" J1921年,安定门东侧瓮城断墙和墙下的小货摊。 
6 p/ Z7 f& }" M0 K" j% f) O |( S$ M& i# `$ \
1921年,安定门眞武庙院内(箭楼下原瓮城内)。拆掉了瓮城,“安定眞武”还是气派非凡。 ( q" n& h. t3 F/ }2 k5 Y
X9 s; K! \0 _- i4 c3 i
1925年,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城门关闭,有士兵把守。 % s# Q8 U& o2 T/ \
+ j+ ]5 v+ z/ ?: c# t/ x8 G- b
1930年前后,安定门箭楼北面,箭楼下一层的平房已加高为二层,安定门外关厢(安定门外大街),婚礼打幡的执事。 7 h- t1 S: g9 I/ w. t" p
- @ |' ]/ t8 ^9 e. i1930年前后,安定门箭楼南面及瓮城内眞武庙。 
8 R* R: v& I+ r" M1 w% G! z+ V) x1 Z; G1 A: G
1930年代,安定门箭楼西北面及瓮城外护城河。安定门箭楼前,护城河桥内的二层小楼。 
9 B' o3 w; o* }5 f/ e# t
* J' c8 ? U2 H1930年代,安定门城楼北面(城外)环城鐡路道口。 
# S. b6 j S) E! v2 v, U7 G) R+ v, V6 d, Q) d! O
1930年中前期,安定门城楼西面。城楼三滴水檐角琉璃瓦已掉(画面中只见到西南侧的),二层木扶手围栏已毁。 
+ k/ F& u {6 t+ g' V1 z" Y( m+ ^
1930年代中前期,安定门城楼西面进入城楼的实榻大门,若油饰一新的话,应该是红色大门。 
1 y5 I9 y6 v9 |$ Z
^; l" y# V2 w: ?( r1930年代中前期,安定门箭楼南面,后抱厦进入箭楼的三个实榻大门。 
1 K, o. {" j1 l1 D
$ p0 L, f, k, t1930年代中前期,安定门箭楼内部梁架,彩绘尚可见。 ) u2 h& u! j3 B! u& \# F
+ J5 G' D9 o) r* x, e( o+ i b( b1930年代中前期,安定门箭楼西北面。西侧顶层檐角已塌毁。 
4 f* n& l2 b& L; b# N, N
\$ o1 v" u8 _; x0 d( x) Y4 @1930年代中前期,安定门箭楼西面内部梁架。 # n$ k4 v+ u; p
" U/ M. h, i `3 {: S5 R" V; J4 C
1930年代中前期,安定门箭楼西南面(瓮城墙上面),箭楼顶层西侧檐角和后抱厦西侧檐角已塌毁。 
% a; |3 j! p, a% ^- ? |- q5 x! y/ w
% h4 W5 S) g8 t8 G% Y1930年代中前期,安定门城楼庑座内部,梁上彩绘已斑驳。 
+ ?: D% m; t$ y v2 U% r7 b5 Q# q9 A9 u' }& N" l6 J
1930年代中前期,安定门城楼西北角下层檐角和柱子。 
( o. z2 x4 x2 ~& X9 n$ z* f' k0 {
. f4 ~4 Q1 B! E/ d1933年,安定门大街(北向)。 1933年,安定门外,箭楼北面(南向)。 
, e+ L6 m0 Z2 f* v' o! h: v
, E1 [) q' X( ?! V+ J1930年代,安定门大街北向,出城的驼队和拍照的摩登女郎。 
& ]9 d, r0 f, y; @1 k$ |* o
$ \7 w1 A# s3 B) R1939年,安定门瓮城外西侧,城墙护城河。由箭楼西侧箭窗向下拍摄。 9 R" E# l* M4 ?" u! g2 E* j* e: v" z
0 l# x& r( v6 M* Z3 w1940年,安定门箭楼东北面。 ! F. V* b& t0 }: r* @ I
$ `2 E8 i0 U1 A1 }% K1 |$ Q
1940年代,安定门瓮城外,箭楼城台,护城河堤,以及内城北垣。 
K* D6 d/ T" _( s
" i- V; u8 I. x1940年前后,安定门城门洞外(原瓮城内),出城的驼队和进城的清洁车。 % C7 H3 J( C, X8 v
L; w- r# B; V* X7 ~/ D1940年前后,安定门城楼东南面(城里)。这幅照片多被误辨为阜成门城楼,可能是看城楼下有煤栈,可多数城门下大都有煤栈。其实看二层的檐柱就看出差别来了,阜成门和朝阳门正面看上去都是8柱。 
% U) h- }/ ^8 ? H% v' r3 d0 F0 z: E# Q
1945年前后,安定门城楼南面(城里),可以看出,此前修缮过,二层安装着围栏,日伪把北京作为观光都市,为安全计,也得装上围栏啊。 2 n5 }# m0 v* F( ~) }
& U) f- z; R% _7 h. O G8 w1946年,安定门远眺(由钟楼上向东北方向拍摄,内城东北角楼已无存,可见城里雍和宫、孔庙、国子监)。 ) m z$ t i7 Z% N7 P) C" L
7 G* C& l- v3 U* |' \) {
1946,年安定门远眺(由钟楼上向东北方向拍摄,内城东北角楼已无存,可见城里雍和宫、孔庙、国子监和东直门外水塔)。 
% g* T: j# E( J- @; L) o4 \6 P+ J+ K, z0 m% v0 Z! [. W$ K
1950年代,安定门箭楼南面及瓮城内眞武庙。 7 W5 {1 ?6 ?% C( j; m2 l: ?$ V
5 h/ o! G% H& `9 x: t) l4 ~
1950年代,安定门箭楼西北面,一九五零年代的安定门外曾经是郊逰的好去处。 ( C8 Y0 Q, a9 k6 r
: Z( A8 {8 G0 N1 {1950年代,安定门箭楼西面,一九五零年代的安定门外是一脉春水,一片垂柳。 
* o3 }& U' d1 v& ?
% N) m3 F8 ]% Z) d1 |! h1956年,安定门外大街,护城河桥。由箭楼上向北拍摄。 v3 K# o: |( p4 b7 j# B5 H5 w
; h4 Q. U9 V7 h) P/ B/ X: ], R1956年,安定门瓮城东北面全景。城楼、箭楼完好,瓮城遗留下的东月墙断墙。 
6 a+ W2 L: e; c1 ^! C6 c5 d, ?* c) t! K% _" T" F d4 s
1958年,安定门箭楼南面,原瓮城内。环城铁路道口火车通过。 
$ I. B5 \8 E9 A+ L- C: C9 M. v2 ?: F/ x' Z- \ R2 B7 B
1961年,安定门及迤东城墙内侧,以及城里民居和雍和宫的西北一角。 
; v! n) {6 F, C, {- Z O6 [
) Z6 `% J5 x2 b+ o, ^6 z0 q& [1969年,安定门城楼西南面,正在拆除中 0 k* ^) y4 ]9 c. c2 a
& D) y3 E+ Q* `# b* H(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