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假北京人 于 2021-12-28 22:43 编辑
% C, ?6 K& A# p. k& w* _( g) _; g4 V3 s* Q" |' b
1951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公司: 《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公司不会经营管理,盲目积压商品》
+ G, I. ?9 E& i& B# H2 ~' X“国营中国百货公司抽查所属北京市公司仓库,发现北京市公司积压商品现象非常严重,仓库中仅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〇年买进而现在仍积压着的商品就值五十九亿六千六百八十三万元。北京市公司的领导干部平日不了解自己的家当,不计算资金周转,不能根据生产、消费的季节性以及顺销滞销商品分别对待,适当掌握库存。他们对库存日报不注意研究,总认为工业品不足,存货销出是容易的,再买进来是不易的,库存少了无法掌握物价。在经营上只着重完成销货金额任务,而不管具体商品推销情况;领导干部只知道一共卖了多少钱,但不知道卖了些什么。他们对零星商品的积压也不关心。他们认为:买卖是公家的,能卖就卖掉;卖不了,送进仓库,反正又没贪污。” 文中提到的中国百货公司北京市公司领导的经营思想代表了改开前所有国企领导人的思想,凸显搞计划经济的弊端。
5 x g r- z# Z. u+ c( r4 t
1 j7 H" H1 s1 Z6 C0 @, N! P3 b' L6 r7 I, z! J
: ?7 l+ ?7 S; A
& x. V$ x5 a$ a) I% ?6 g' m1 F! g* z' e, E/ y4 A#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