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燕山深处 于 2019-12-2 15:29 编辑
. N5 e* a; V# E) B* ]
' f$ y# ]2 |; S0 z7 y1 J
2 b* E* G$ L9 V) a6 [7 \& O7 `; [ 杨静,蒙古族,1929年生于内蒙古哲里木盟。父母为她取名德勒格尔玛,蒙语的意思就是永远盛开的花朵。16年后,德勒格尔玛从奉天助产士学校毕业后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为蒙古族牧民行医。茫茫大草原练就了她一身精湛的骑术,也让她小小年纪就在心底立下了为蒙古人民做贡献的志向。 1946年入东北军政大学。曾任文工团员、话剧演员。 1946年,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17岁的德勒格尔玛走出了她正在行医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来到东北军政大学。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德勒格尔玛能歌善舞,还演出了根据亲身经历自己动手编写的舞台剧《奔向光明》。虽然她的道白满是东北和蒙古味儿,表演却真挚感人。 军政大学毕业时,多才多艺的德勒格尔玛被分到了文工团。其实她的志愿是去东北医科大学,她心中想的一直是当蒙古骑兵为牧民行医。多年后,杨静还清楚记得她当时是“流着眼泪来到了军政大学文工团”。 1950年,已经出演了《天下无敌》、《为谁打天下》等多部话剧的杨静,刚刚从部队文工团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就接到长春电影制片厂邀请,与于洋、凌元、梁音等合作,扮演了新中国早期电影《卫国保家》的女主角。当时正值国内抗美援朝,杨静以她朴实的表演,塑造了一个积极送丈夫上前线的山东妇女形象,影片得到了热烈反响。当年的北影演员科长谢添还亲自到场,表扬并祝贺她的成功表演。她的“新中国的人民演员”大幅照片也刊登在了“大众电影”封面。从舞台到银幕,她又一次展现出表演才华。走出大草原的德勒格尔玛终于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个登上电影银幕担任女主角的蒙古族女演员。 不过,她遗憾的是,1949年,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就筹拍一部反映蒙古族人民革命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女主角的第一人选就是杨静。但当时杨静正在哈尔滨参加文艺汇演,因此和这个期盼已久的、第一部反映蒙古族人民的电影角色失之交臂。更意外的是,当她来到长影拍摄《卫国保家》时,正好《内蒙人民的胜利》剧组也到长影报到。
6 u9 C7 C X3 B7 {
参加演出和导演的影片: 1950年:《卫国保家》饰演演陈桂英 1952年:《一贯害人道》饰演刘文慧 1953年:《结婚》饰演杨小青 1957年:《生活的浪花》饰演叶素萍 1958年:《金铃传》饰演大金子 1959年:《风暴》饰演江妻 《矿灯》饰演大菊 《英雄岛》饰演洪秀海 1960年:《革命家庭》饰演陈杰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饰演民航局秘书 1964年:《小二黑结婚》饰演二嫂 1975年:《红雨》副导演,兼饰演小莲妈 《烽火少年》饰演小松妈 1976年:《山花》副导演,兼饰演二旦妻
9 N$ f9 _1 I- k( B' Y
1977年:《战地黄花》饰演党支书巴达玛 1980年:《天平之瞢》(日本东宝摄制)副导演 1981年:《大海的呼唤》与于洋联合导演 1982年:《骑士的荣誉》与于洋联合导演 1985年:《驼峰上的爱》与于洋联合导演 1987年:《孤帆远影》与于洋联合导演,兼饰演教授 1998年:《昨日的承诺》饰演李奶奶
2 \$ _* Q4 E3 N; Q) Z
1950《卫国保家》: & Q. c( u+ L! z1 \2 V8 v9 G
1953《结婚》: 8 I$ m6 {0 w) `* M. R8 K* g# A
1957《生活的浪花》:
3 q! o8 r$ d( C! c e1958《金铃传》:
4 O- J9 x/ W$ @ M: e1959《矿灯》:
% b2 f4 q ?8 @; i f1959《英雄岛》: " R9 U% i' p4 }1 x- E0 `3 P
1960《革命家庭》:
. d+ Y+ e, t! C! i/ @1960《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6 B- L% \& l" f
1964《小二黑结婚》: . n3 f( G$ f4 K. p) e0 [
1975《红雨》: [size=18.6667px]
; p8 r- L, N$ y. G % G; M( R7 l h. k!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