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门——坐落在中轴线上的明清古建(九)
' j2 p6 S( y9 Q, E4 b& X! d按照当前的通说,端门是仪门,在明清两代主要存放皇帝出行的各种仪仗,觐见皇帝人员的演礼场所。习主席曾在端门接见外国元首,说明当代端门仍有礼仪之用。端门内的大钟在皇帝回銮时撞鸣,以示隆重与威严。试想,如果习主席在端门前与外国元首合影时撞鸣大钟,是不是也很中国气度。 端门的确有着礼仪之门的意义,但其本质不但是仪门,更是“天子五门”和“天子居五重”制度的建筑安排。“天子五门”有两种说法,一是:乾清门、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二是:正阳门、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天子居五重”是:宫城、卫城、禁城、皇城、大城(北京内城)。 端门是卫城的正南门。卫城现已无存。明清时她是沿着筒子河外沿的一道城墙。我们现在站在端门之上向东西眺望,可以看到端门与社稷坛和太庙的坛墙是在东西向一条线上,这就是卫城的南沿。北沿在今神武门与景山南门之间,当年在神武门与景山南门之间有一座北上门,是卫城的北门。卫城的东墙有东上门,西墙有西上门。 卫城、禁城已拆除了,我们现在能够清晰看到或者感觉到的是:宫城(紫禁城),皇城(东皇城根、西黄城根、长安街、地安门东西大街)。大城(二环路) 北京有句俗话:内九外七皇城四,这是说的北京城的外城、内城、皇城。其实北京不只是三重城墙,北京的城有:宫城、卫城、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北京古城是座六重城。
" F f4 i9 Y3 C5 {
, O a6 O( l4 Q1 f端门的建筑造型、比例、结构是与天安门一模一样的,其屋顶有“九脊封十龙”之说:正脊一条,垂脊八条,共为九条,在正脊与垂脊上共有十个龙吻。龙吻高约3米,宽2米,重约4吨,为宫殿中大型龙吻。
Q( v3 k% ]( b5 @5 E9 {8 o
8 u2 E, X! |8 F# z" g3 M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