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7|回复: 2

中國茶的名品(1)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6-10 12: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war4073 于 2013-6-10 12:48 编辑 ' |. h; Z+ d' x1 o) u( i/ E" }
- A7 Q: Y7 Y7 E. T) c4 S
自中國茶文化叢書:《紀茗》節錄之「茶的名品」,介紹中國各地的名茶,有簡體及繁體二種版本,請網友參考:
1 q& S  c" r' g' D5 g6 A
0 j. E! A; B# @4 M" n* ?
繁體版
茶的名品
0 M( j4 ~1 X6 q4 n

2 L  w& F( f3 [/ l( a
    中國茶葉自然品質優異,加上採嫩摘細,製作精良,自唐宋以來,名茶紛出,或被薦為貢茶,或為茶人推頌,形成了一批歷史傳統名茶。當今依靠科學發展,從選種、栽培到採摘、加工,更趨完善,品質上乘,又嶄露出一批新的名品。傳統名茶和新創茶品,如璀璨群星,閃耀在中國茶壇。
    名茶在唐代已有相當發展。《唐國史補》說:「風俗貴茶,茶之名品益眾。」唐代有史料記述的貢品就有14目,宋代增至41目,如蒙頂石花、顧渚紫筍、方山露芽、西山白露、霍山黃芽、睦州鳩坑、婺州東白等,明清兩代得到更大發展,現今全國名茶不下300種。在我國南方名山,幾乎都有名茶產出。素有「峨嵋天下秀」稱譽的四川峨嵋山,有峨嵋峨蕊茶;被陳毅稱為「天下第一山」的安徽黃山,有黃山毛峰茶;「匡廬奇秀甲天下」的江西廬山,有廬山雲霧茶;號稱「東南第一山」的浙江雁蕩山,有雁蕩白雲茶;「四圍山色蘸幽篁」的浙江莫干山,有莫干黃芽茶;李白讚為「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安徽敬亭山,有敬亭綠雪茶;譽為「奇秀甲於東南」的福建武夷山上,有武夷岩茶;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有普陀佛茶;居於洞庭湖中似「白銀盤裡一青螺」的湖南君山,有君山銀針茶;在革命根據地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上,有井岡翠綠;更有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西湖龍井茶、產於太湖洞庭二山的碧螺春茶、產於四川蒙山的蒙頂茶和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的普洱茶,產於皖西齊雲山的六安瓜片和產於皖南山區的祁門紅茶……
    俗話說:「高山出名茶。」高山為何多名茶?宋•宋子安在《東溪試茶錄》裡有過這樣的分析:「堤首七閩,山川特異,峻極回環,勢絕如甌……群峰益秀,迎抱相向,草木叢條,水多黃金,茶生其間,氣味殊美。豈非山川重複、土地秀粹之氣鐘於是,而物得以宜歟!」這就是說,高山茶品質優良、氣味殊美的原因,是由於那裡群山環抱,谷深如甌,草木繁茂,水土相適,氣候得宜的自然環境所致。明馮時可在《茶錄》中對高山茶和平地茶作了比較後說:「茶產平地,受土氣多,故其濁;芥茗產由高山,渾是風露清虛之氣,故為尚。」
    從今天的科學道理來說,高山茶區的山峰重疊,崗巒起伏,溪水縱橫,林木密佈,形成了獨特的生態條件。加之高山之上,終年雲霧繚繞,空氣純潔清新,相對濕度大,氣溫調勻,土質疏鬆,腐殖質多。茶樹常年在蔭蔽高濕的環境裡,朝夕飽受霧露滋潤,正適合茶樹喜溫、愛濕、耐陰的特徵,使得茶的芽葉肥壯,葉質嫩軟,不易粗老。尤其是分佈在溝澗深谷的茶園,群山環抱,周圍林木叢生,飄浮著的雲霧,猶如織成了一個自然的過濾光波的篩網,吸收了光波較長的紅橙光和紅外線(這些光線會使茶葉纖維素增加,品質降低),而讓光波較短的藍紫光和紫外線(這些光線能有效地提高茶葉中含氮化合物的積累,促進芳香物質的形成)順利通過,使周圍地區紫外線比較豐富。再則,高山晝夜溫差大,白天熱,有利於茶樹光合作用的進行,可以製造較多的有機物,早晚凉,可以減少有機物質因呼吸作用產生的消耗,這就十分有利於茶葉中有機物質的積累,提高茶葉中的有效成分。名茶之所以和山水有不解之緣,與雲霧有莫逆之交,其科學道理就在於此。
    採嫩摘細是製作名茶的物質基礎。俗話說:「春光一刻值千金。」春光,對於茶葉的採製同樣貴似黃金。「蘊藉一年力,神全在早春」(蔡復一《茶事詠》),春天是採造茶葉的黃金季。
    茶葉採摘,因時間不同,所得芽葉形狀和性質也不同,這對於茶的品質關係極大。在茶葉商店的店堂裡,或在藏茶的茶筒上,常常可以見到「三前摘翠」的題詞。這「三前」是指社前、明前、雨前。標榜「三前」,顯示這茶葉採摘適時,不誤佳期,貨真價實,品質保證。一句話:是上品好茶。
    社前,即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後第五個戌日祭祀土神,稱為「社日」。按干支排列計算,社日當在立春後的41天至50天間,而立春到清明間隔雨水、驚蟄、春分、清明4個節氣,相距60天。因此,社前一般比清明要早一個節氣光景。這種社前茶不可多得,「宋法盛龍團,探春歸聖主」,是供帝王享用之物。唐時每年以清明日貢到京城的紫筍茶,當是社前採造的。
    明前,又叫火前。唐釋齊己《茶詩》云:「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他認為採製於火前的茶是彌足珍貴的。白居易也有「紅紙一封書信後,綠芽十片火前春」的詩句。清乾隆皇帝提出茶以「騎火」為最好,他曾在杭州天竺觀看鄉民採茶焙製,作《觀採茶作歌》云:「火前嫩,火後老,惟有騎火品最好。」說的就是在清明日這一天採製的茶最好。
    其實,茶葉並非採得越早品質越好。「採茶之候,貴在其時。」明孫大綬《茶譜外集》說:「採茶,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落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則茶已老而味欠嫩。」我國茶區遼闊,氣候條件殊別,採摘時間應因地制宜才好。宋子安在《東溪試茶錄》中說得好:「建溪茶比他郡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歲多暖則先驚蟄十日即芽,歲多寒則後驚蟄五日始發。」即便是同一地區,因年份不同,採製早晚竟也會有一個節氣之差距。產於浙江天臺山的名茶稱華頂雲霧茶,據《天臺山方外誌》載:該茶「蓋出自名山雲霧中,宜其多液而全厚也。但山中多寒,萌發較遲」,因而春茶須至小滿才開始採摘。多數茶區則以清明至穀雨採摘為宜。浙江茶區有農諺說,「清明早,立夏遲,穀雨前後最適宜」,「立夏茶,夜夜老,小滿過後茶變草」。所以,雨前茶也是珍品。「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西湖龍井茶中真正「明前」的不多,「雨前」也是上品了。「穀雨期屆處處忙,兩旬晝夜眠餐廢。」龍井茶的採製在清明前五天到穀雨這二旬間。
    茶葉以春季採製的品質為上乘。陸羽《茶經》說:「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唐時可能還只採春茶,不取秋茶,宋代開始才有採秋茶的。蘇轍在《論蜀茶五害狀》中說:「園戶例收晚茶,謂之秋老黃茶。」但採摘的不多。明許次紓在《茶疏》中說:「往日無有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秋茶的品質不一定都差。福建安溪的秋茶,香氣特別高,叫「秋香」。陸遊對秋茶就十分偏好,從他的詠秋茶詩中可看出。他有《幽事絕句》云:「客生聞吠犬,草茂有鳴蛙。日映方炊飯,秋深始採茶。」當時秋日也是個採製茶葉和買賣茶葉的季節,「鄰父築場收早稼,溪姑負籠賣秋茶」;「村女賣秋茶,簪花髻鬟匝」。品嘗秋茶別有一番滋味:「客至但舉手,土釜煎秋茶」,「留客秋茶苦,醺人社酒渾」。明陳繼儒《太平清話》說:「吳人於十月中採小春茶,此時不獨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從此磋過,霜淒雁凍,不復可七甚矣。」
    名茶多是摘嫩精製,但也有採摘老熟而精工製作的名茶,如烏龍茶便是。烏龍茶要求有獨特的香氣和滋味,加工工藝也特殊,須待茶樹新梢將成熟時才採摘。最理想的採摘標準是,在新梢長到頂芽開展後採摘,習稱「開面採」,或在新梢頂芽全展後採摘,稱為「大開面」。烏龍茶採嫩了,反而香氣不高,滋味不濃,顯不出烏龍茶固有的特色。
" E- N& l+ t6 |5 l5 Y) w# y
簡体版
茶的名品
. j: P3 H- q" r

: m  K$ U4 l+ L- s8 J& P& G
    中国茶叶自然质量优异,加上采嫩摘细,制作精良,自唐宋以来,名茶纷出,或被荐为贡茶,或为茶人推颂,形成了一批历史传统名茶。当今依靠科学发展,从选种、栽培到采摘、加工,更趋完善,质量上乘,又崭露出一批新的名品。传统名茶和新创茶品,如璀璨群星,闪耀在中国茶坛。
    名茶在唐代已有相当发展。《唐国史补》说:「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唐代有史料记述的贡品就有14目,宋代增至41目,如蒙顶石花、顾渚紫笋、方山露芽、西山白露、霍山黄芽、睦州鸠坑、婺州东白等,明清两代得到更大发展,现今全国名茶不下300种。在我国南方名山,几乎都有名茶产出。素有「峨嵋天下秀」称誉的四川峨嵋山,有峨嵋峨蕊茶;被陈毅称为「天下第一山」的安徽黄山,有黄山毛峰茶;「匡庐奇秀甲天下」的江西庐山,有庐山云雾茶;号称「东南第一山」的浙江雁荡山,有雁荡白云茶;「四围山色蘸幽篁」的浙江莫干山,有莫干黄芽茶;李白赞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安徽敬亭山,有敬亭绿雪茶;誉为「奇秀甲于东南」的福建武夷山上,有武夷岩茶;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有普陀佛茶;居于洞庭湖中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湖南君山,有君山银针茶;在革命根据地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上,有井冈翠绿;更有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西湖龙井茶、产于太湖洞庭二山的碧螺春茶、产于四川蒙山的蒙顶茶和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普洱茶,产于皖西齐云山的六安瓜片和产于皖南山区的祁门红茶……
    俗话说:「高山出名茶。」高山为何多名茶?宋•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里有过这样的分析:「堤首七闽,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如瓯……群峰益秀,迎抱相向,草木丛条,水多黄金,茶生其间,气味殊美。岂非山川重复、土地秀粹之气钟于是,而物得以宜欤!」这就是说,高山茶质量优良、气味殊美的原因,是由于那里群山环抱,谷深如瓯,草木繁茂,水土相适,气候得宜的自然环境所致。明冯时可在《茶录》中对高山茶和平地茶作了比较后说:「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浊;芥茗产由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尚。」
    从今天的科学道理来说,高山茶区的山峰重迭,岗峦起伏,溪水纵横,林木密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加之高山之上,终年云雾缭绕,空气纯洁清新,相对湿度大,气温调匀,土质疏松,腐殖质多。茶树常年在荫蔽高湿的环境里,朝夕饱受雾露滋润,正适合茶树喜温、爱湿、耐阴的特征,使得茶的芽叶肥壮,叶质嫩软,不易粗老。尤其是分布在沟涧深谷的茶园,群山环抱,周围林木丛生,飘浮着的云雾,犹如织成了一个自然的过滤光波的筛网,吸收了光波较长的红橙光和红外线(这些光线会使茶叶纤维素增加,质量降低),而让光波较短的蓝紫光和紫外线(这些光线能有效地提高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积累,促进芳香物质的形成)顺利通过,使周围地区紫外线比较丰富。再则,高山昼夜温差大,白天热,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制造较多的有机物,早晚凉,可以减少有机物质因呼吸作用产生的消耗,这就十分有利于茶叶中有机物质的积累,提高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名茶之所以和山水有不解之缘,与云雾有莫逆之交,其科学道理就在于此。
    采嫩摘细是制作名茶的物质基础。俗话说:「春光一刻值千金。」春光,对于茶叶的采制同样贵似黄金。「蕴藉一年力,神全在早春」(蔡复一《茶事咏》),春天是采造茶叶的黄金季。
    茶叶采摘,因时间不同,所得芽叶形状和性质也不同,这对于茶的质量关系极大。在茶叶商店的店堂里,或在藏茶的茶筒上,常常可以见到「三前摘翠」的题词。这「三前」是指社前、明前、雨前。标榜「三前」,显示这茶叶采摘适时,不误佳期,货真价实,质量保证。一句话:是上品好茶。
    社前,即指春社前。古代在立春后第五个戌日祭祀土神,称为「社日」。按干支排列计算,社日当在立春后的41天至50天间,而立春到清明间隔雨水、惊蛰、春分、清明4个节气,相距60天。因此,社前一般比清明要早一个节气光景。这种社前茶不可多得,「宋法盛龙团,探春归圣主」,是供帝王享用之物。唐时每年以清明日贡到京城的紫笋茶,当是社前采造的。
    明前,又叫火前。唐释齐己《茶诗》云:「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他认为采制于火前的茶是弥足珍贵的。白居易也有「红纸一封书信后,绿芽十片火前春」的诗句。清乾隆皇帝提出茶以「骑火」为最好,他曾在杭州天竺观看乡民采茶焙制,作《观采茶作歌》云:「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说的就是在清明日这一天采制的茶最好。
    其实,茶叶并非采得越早质量越好。「采茶之候,贵在其时。」明孙大绶《茶谱外集》说:「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落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则茶已老而味欠嫩。」我国茶区辽阔,气候条件殊别,采摘时间应因地制宜才好。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说得好:「建溪茶比他郡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岁多暖则先惊蛰十日即芽,岁多寒则后惊蛰五日始发。」即便是同一地区,因年份不同,采制早晚竟也会有一个节气之差距。产于浙江天台山的名茶称华顶云雾茶,据《天台山方外志》载:该茶「盖出自名山云雾中,宜其多液而全厚也。但山中多寒,萌发较迟」,因而春茶须至小满才开始采摘。多数茶区则以清明至谷雨采摘为宜。浙江茶区有农谚说,「清明早,立夏迟,谷雨前后最适宜」,「立夏茶,夜夜老,小满过后茶变草」。所以,雨前茶也是珍品。「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西湖龙井茶中真正「明前」的不多,「雨前」也是上品了。「谷雨期届处处忙,两旬昼夜眠餐废。」龙井茶的采制在清明前五天到谷雨这二旬间。
    茶叶以春季采制的质量为上乘。陆羽《茶经》说:「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唐时可能还只采春茶,不取秋茶,宋代开始才有采秋茶的。苏辙在《论蜀茶五害状》中说:「园户例收晚茶,谓之秋老黄茶。」但采摘的不多。明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往日无有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秋茶的质量不一定都差。福建安溪的秋茶,香气特别高,叫「秋香」。陆游对秋茶就十分偏好,从他的咏秋茶诗中可看出。他有《幽事绝句》云:「客生闻吠犬,草茂有鸣蛙。日映方炊饭,秋深始采茶。」当时秋日也是个采制茶叶和买卖茶叶的季节,「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村女卖秋茶,簪花髻鬟匝」。品尝秋茶别有一番滋味:「客至但举手,土釜煎秋茶」,「留客秋茶苦,醺人社酒浑」。明陈继儒《太平清话》说:「吴人于十月中采小春茶,此时不独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从此磋过,霜凄雁冻,不复可七甚矣。」
    名茶多是摘嫩精制,但也有采摘老熟而精工制作的名茶,如乌龙茶便是。乌龙茶要求有独特的香气和滋味,加工工艺也特殊,须待茶树新梢将成熟时才采摘。最理想的采摘标准是,在新梢长到顶芽开展后采摘,习称「开面采」,或在新梢顶芽全展后采摘,称为「大开面」。乌龙茶采嫩了,反而香气不高,滋味不浓,显不出乌龙茶固有的特色。
" `3 _1 x, o/ w! t& l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6-12 11: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茶,是高雅之人的闲情逸致的表露;喝茶,是凡夫俗子消渴解乏的需要。名茶,喝一口齿间留香回味无穷;茶叶,喝一杯解渴消暑浑身痛快。
8 Y, L# C- A$ H4 h; ~1 w+ _4 z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1: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什刹 发表于 2013-6-12 11:08
- {1 k$ l' n; h, [4 Y! f品茶,是高雅之人的闲情逸致的表露;喝茶,是凡夫俗子消渴解乏的需要。名茶,喝一口齿间留香回味无穷;茶叶 ...
+ W" A' M% x- O8 M4 l
在台灣,夏天喝熱茶算是苦差事,只好躲在冷氣房裡喝,不然包準喝到渾身香汗淋漓。現在台灣有所謂的「冰茶」,一般冷飲店將茶泡好,客人點茶後倒入飲料杯中,加糖加冰塊,就成了一大杯冰茶,一杯大約4-10元人民幣,這茶喝起來就只有解渴、清涼的感覺,完全失去了泡茶的樂趣、雅緻與茶味,但是夏天,唉,將就點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8 06:26 , Processed in 1.099250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