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7|回复: 6

韩家潭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3-5-6 21: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长鹰飞 于 2013-5-7 06:57 编辑 # m$ A" R& B3 f5 c0 \- T# h: S

$ `  k( P: L" Q$ f/ b
韩家潭
& X" I& g6 l+ K5 [: g
      韩家潭现在叫韩家胡同,很著名,因为是八大胡同之一。习惯上对妓院的兴趣比对书院的兴趣浓,脂粉香胜过书香。无论历史上还是后来,这条胡同有过浓浓的翰墨香。有几处院落可称为书香门第的。不常说,少提及,淡忘了。忘了的事,常是存在过的实情。
; K, Q" H$ Y5 _" u3 c0 F& W
      韩家胡同为什么原来叫韩家潭,因为有水潭。明朝那会儿,这里地势低,存水。跟凉水河的一条河沟通着,水多排出去,水少灌进来。积水不断,还有个文雅的名字:寒葭潭。

8 L# \7 d) L7 Y& r9 k  j' ~* f3 L      清朝的第十四位状元韩元少,住在这里。寒葭潭叫成了韩家潭。韩元少当年名气不小,蒲松龄把他当小说原型写进了《聊斋志异》。康熙年间当过部长级的“尚书”。跟他住一条胡同的前后街坊(时间),才识名望相当,也有几位。见于记载的有王文庄、沈碧香、符右鲁、胡任舆等。比韩元少更著名的是李笠翁。

# K6 M  U7 M7 S      李渔(1611年—1679年),号笠翁,浙江人。清初著名的多才多艺文人,写文章、编戏剧,对园林、书画、烹饪也颇有研究。康熙初年搬进韩家潭。自己有戏班,演旧戏,也排自己的作品。有机会就到外头演出。他的剧作有《笠翁传奇十种》。有的剧目还活在舞台上,像《风筝误》、《除三害》等。他的文集《闲情偶寄》,小说《十二楼》,海外早有传播。多数作品写于韩家潭。
6 H" J* V% u" H+ T
      他在北京时有思乡之情,怀念家乡自家的园林:芥子园。他好交,朋友多。需要个理想的环境聚会。他在韩家潭的院子里,自己设计建造成类似芥子园的花园,还叫芥子园。园小如芥子,却精致玲珑。名流们又常在此诗酒流连。小园子名满京城。直到如今,芥子园的大名在国画界也尽人皆知。李渔在这里还编印了绘画技法的范本《芥子园画传》。这是学国画必须临摹的经典。韩家潭、芥子园、李笠翁,并垂青史。
, X2 C  \- M, r
      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徽班进京,给皇上祝寿。第一个来的是“三庆班”,住在韩家潭。京剧是从韩家潭走上京城舞台的。所以梨园行有句老话:“人不辞路,虎不辞山,唱戏的离不开韩家潭”。韩家潭是京剧艺术的发祥地。

! f8 \8 M' V# v8 I. N/ J      上世纪五十年代韩家潭建立区图书馆,又有“门第”散书香。直到1980年以后才搬走。韩家潭有书香、翰墨香、文化艺术的馨香。

) y# U9 n  ~0 c( M2 s3 ^+ p* W8 g      韩家潭有水潭,与河相通。河水有来源也有去向。现在大路铺沥青,小道墁水泥。哪里去找水潭、水坑、水塘?更别说河道了。北京城日新月异,三天就变个模样。何况过了几百年,沧海都能变桑田,水潭变平地就是常态。但是在以往文章的字里行间还能找到来龙去脉。韩家胡同周边也有踪迹可寻。

% j4 j# V9 F/ Y* |% t      韩家胡同西口外,向北走几步就是臧家桥胡同,臧家桥西口是南新华街。这条街在以前是明沟,排水泄水。北通护城河,南流过虎坊桥,奔南下洼子、先农坛西墙外的黑龙潭,从永定门西边出城。

0 C% {; x0 R3 h, r      清朝朱彝尊的《日下旧闻》说:“海波寺街南有清厂潭,上有龙王堂,又南东为章(臧)家桥,又南为虎坊桥,西南为潘家河沿(潘家胡同),计新城未筑时无地无水,今故道皆不可考矣。”按朱彝尊的说法,明朝修北京外城以前,外城地面上“无处无水”。他举的例子是海波寺街(朱在这里住)有清厂潭,还供着龙王爷。西南有章家桥,南有虎坊桥,虎坊桥西南有潘家河沿,都是该有水的。估计明朝“新城未筑时”,没有没水的地儿。
  G: ~* d2 n. S$ t0 i( a& A7 i& J
      在清末的一些文章里写到没有掏开和平门,南新华街是条大水沟。虎坊桥有桥,臧家桥有桥,东西琉璃厂中间也有,这座桥两头宽窄不一样,西头宽、东头窄。除了书里的记载,据地名的推断,传说中的旁证,现实里是没有踪影了。

1 k$ Q! ^& U/ V9 ~2 N3 u) o- f$ p      岁月推移,时代前进,社会发展,环境变化。  h! g* \0 W+ E7 E& d1 Z1 q
      
5 J( ^5 k7 d( [! V# e# q" x      文学家郁达夫1919年到北京考公务员(被斥,没考上),在城里闲逛,写过诗。有提到韩家潭的:“
手中芍药眼中波,十二金钗值几何。旧是笠翁歌舞地,韩家潭上美人多。”他是把看点放在八大胡同上,也没忘李笠翁。1 n$ o/ s" i& \3 j7 K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07: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老先生笔耕不辍,博闻广记。钦佩之至!
发表于 2013-5-7 07: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哥哥,今儿我休息,喝一口儿吧?{:soso_e151:}
发表于 2013-5-7 07: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围棋十诀上说:不得贪胜,入界宜缓。瞧老先生这一轮文字敲下来,应差的味道愈往后愈浓。我不捧着,泼凉水{:soso_e151:}!
发表于 2013-5-7 07: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咱可不是妄说,比如:清朝的第十四位状元韩元少,住在这里。寒葭潭叫成了韩家潭。韩元少当年名气不小,蒲松龄把他当小说原型写进了《聊斋志异》。康熙年间当过部长级的“尚书”。跟他住一条胡同的前后街坊(时间),才识名望相当,……
) B$ J; Z5 A' g& V0 x* h6 Q$ D
" s% T* t! r/ E这一段中的“(时间)”没补上啊。
发表于 2013-5-7 08: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1:男人吃口得味儿的(可以深埋苦衷),女人穿件漂亮衣裳(便能驱走苦情)——老舍《离婚》
+ U: Y' |, o/ r' A" O/ _9 ~& e: h4 [/ B, M! v
2:楼上哥哥不言语呀。3 l6 g/ Y# ^& }  R7 ]! ^
: G4 V; [% K- v' P
3:好吧,那我就这么定了,倘若楼上哥哥9:20之前不回复,我呢,先去刮脸,然后驾车寻您。% l% ]8 p0 u6 h/ U  D
3 K: F2 G% j5 T( i, R
4:最近新添一辆车,没过磨合期呢,昨日接京南旧货市场通知,该保养了。

点评

摇号了么?  发表于 2013-5-8 16:50
发表于 2013-5-7 14: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长鹰飞 发表于 2013-5-7 08:25
% ~( |" c" H6 [* h9 u5 h1:男人吃口得味儿的(可以深埋苦衷),女人穿件漂亮衣裳(便能驱走苦情)——老舍《离婚》
2 a% K( P& F' R+ l7 q# T/ S
; i) j5 R/ x+ l, X: |2:楼上哥哥 ...
9 Q5 c0 ]) G3 T+ L$ D( i# H. b6 J
楼上哥哥去通州,老板请吃日本料理。2扁瓶牛二就刺身,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Z7 k. o; x0 O5 O+ c
亮胃把酒生熟考,不知饥饱腹胀满。- f$ r, v% T: t; |7 o! Q/ i
抱歉版主,改日再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8 15:24 , Processed in 1.140164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