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60|回复: 28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含5P]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0-10-20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Y9 |! W2 \0 t! V

2010年10月20日《北京青年报》C2版《地理寻踪》

2 z/ ?: @( `# U: n7 l9 Q% G

劫后遗石何处觅 ── 火烧圆明园一百五十周年祭

L2 S! ]3 M/ {8 l" g& Z2 D

陆原  撰文    刘铮(逝去的光阴)梁新民(蓟风)陆原(食烟火斋)摄影


7 Z" R: T7 R% z

一百五十年以前的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一场暴虐的大火,焚毁了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英法联军在纵火之前,劫掠了圆明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积蓄的珍宝。此后劫余幸存的亭台楼阁和全部古树名木,又被不法之徒盗卖为建筑材料和烧制成木炭出售。进入民国以后,各方权贵又大量拆取圆明园遗留的奇石碑刻和石雕石材用以装点花园庭院。日寇入侵时期,为弥补粮食不足又推行在圆明园开荒种田,破坏了园林的山形水系。圆明园历经抢劫、火劫、木劫、石劫、土劫五番劫难,昔日的富丽奢华万千气象荡然无存。

, Q* \2 U0 m/ W0 c" f" k

   

" a2 j: w( @0 p; z6 @; w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 w2 ]6 u K6 |9 ?, c

 

; F: z Z* s I, T( A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颁布《退位诏书》,宣告清朝统治结束。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承诺“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此后颐和园仍属溥仪小朝廷的内务府管理。1914年,小朝廷内务府裁减官员,由颐和园官员兼管圆明园。1928年,北平市政府成立管理颐和园事务所,仍旧兼管圆明园。就是这些兼管圆明园的机构,因为经费不足,将圆明园遗留的奇石碑刻和石雕石材以一元钱一马车的价格出卖,还有各方权贵连这一元钱也不肯出,强行前来拆运。有史料说,那时每天前来圆明园装运石头的马车有几百辆,持续装运了三十余年。

P4 `6 a7 Q: K3 ]) }

今年是圆明园罹难一百五十周年。读过圆明园遭遇石劫的史料,我在掩卷长叹之余,萌生了探寻散落京城的圆明园奇石劫后余生的愿望。

! d7 A- @/ @( x2 {2 y. t5 i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4 t1 g7 l ]1 c2 K/ M

中山公园奇石多

0 D+ U8 d: A- `

 

, F) ~* R9 V& L! e

北京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家社稷坛,1914年改建为北京的第一座公园,因地处市中心而命名为中央公园,1928年9月5日更名为中山公园。

) }+ f* p* q5 k8 g9 H3 e+ [" F" ]

社稷坛始建于1421年明朝永乐皇帝定都北京时期,其核心建筑物是用于祭祀太社神和太稷神的五色土祭坛。太社,是土地之神。太稷,是粮谷之神。社稷坛,也就是皇家级的“土谷祠”。

+ Z ~+ Z# s% a2 V, _8 l4 d0 y8 S! L

1913年3月19日,民国政府在故宫太和殿为去世的隆裕皇太后举办了哀悼会。当时负责哀悼会交通秩序的交通部总长朱启钤在巡视交通时,发现社稷坛自清朝覆亡停止祭祀以来,房屋破败,垃圾遍地。1913年秋,朱启钤改任内务部总长之后,决定将社稷坛收归国有,改建为中央公园,于1914年10月10日对外开放。当时在建房修路、叠砌假山时,使用了不少圆明园遗址的石料,还陆续运来了4座镌刻有乾隆皇帝题字的观赏奇石,这就是著名的搴芝石、绘月石、青云片石和青莲朵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o; g' y+ q$ I) c: v

雨润燕园访奇石

1 x7 [* |+ ~7 V

又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我来到了北京大学的校址燕园。在西门的门外有一对来自圆明园的石狮,门内有一对来自圆明园安佑宫的华表。雨中的华表,看上去被雨水冲淡了些许当年暴虐的烈火留下的枯涩,泛出了些许幽怨的润泽。安佑宫,位于圆明园西北部,宫门前方大牌坊的题词是“鸿慈永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虽然安佑宫已经被毁,但是它的样子可以在景山公园见到,因为景山寿皇殿就是模仿安佑宫建造的。安佑宫不同于景山寿皇殿之处,就是在宫门三座牌坊的前方多出一座大牌坊,而且四角还矗立着两对华表,燕园的华表就是其中的一对,是于1925年运来的。

+ A( g* i1 \ R, _3 |1 Q

现在北京大学的校址,以前是燕京大学的校园燕园。1919年燕京大学成立时只有崇文门内盔甲厂胡同狭小的校舍,1921年首任校长司徒雷登买下了燕园兴建新校舍,1926年燕京大学迁入燕园。燕园中部,就是明朝京官米万钟“勺园”的旧址,清朝成为附属圆明园的淑春园,曾被乾隆皇帝赐予和珅。燕园北部,是隆裕皇太后赐予光绪皇帝七弟载涛的朗润园。1924年前后载涛管理过圆明园,曾将大量石件运回朗润园,燕京大学也运来了大批圆明园石件来点缀校园。

% K/ ~; Q. _* G5 I+ S, G& p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4: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h- d' s7 d1 }/ y) ?$ K4 s! K, K

中山公园还有一座“景自天成”碑亭,亭中的兰亭八柱和《曲水流觞图》诗画碑都是来自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坐石临流景区。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王羲之和大名士谢安、孙绰等42人在山阴县兰亭的水边聚会饮酒作诗,王羲之写作了《兰亭集序》以为纪念。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舍卫城以南跨水建亭,亭子有八根石柱,镌刻着历代书法名家和乾隆皇帝自己临摹的《兰亭集序》和《兰亭诗》八篇,还有一座镌刻着《曲水流觞图》的诗画碑。1917年诗画碑运至公园,1941年兰亭八柱也被运至公园,1971年,公园利用兰亭八柱建造了景自天成碑亭,将诗画碑立于亭内。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5 @% l) |- \( s; O1 A( }

我在查阅了相关的史料之后,于一个阴雨淋漓游人稀少的日子,前往中山公园去寻访那些来自圆明园的奇石。

. a4 k: [0 q8 s3 [, w% m8 u5 H

搴芝石,是一座6尺高的太湖石,“搴”读音为“千”,意为“拔”。此石状如挺拔的灵芝,故被乾隆皇帝命名为搴芝石,原在圆明园东部的长春园含经堂淳化轩的庭院里。

$ f1 J ^9 H! }7 N) Q8 s. U

位于湖心岛上的含经堂是长春园的核心建筑群,是乾隆皇帝藏书的地方。《四库全书》的精缩本《四库全书荟要》12000卷,就贮藏在含经堂霞翥楼的味腴书室。含经堂后院的淳化轩收藏着北宋淳化三年皇家刻印的字帖集《淳化阁帖》,收录有古代帝王及王羲之等名家的书法作品共10卷420幅。乾隆皇帝还将《淳化阁帖》翻刻成144块石版,镶嵌在淳化轩两翼的24间回廊里,他在《题淳化轩》诗中说,“如翼两廊砌帖版……展屏太湖得怪石”。嶙峋怪异的太湖搴芝石,当年就竖立在淳化轩的庭院。1914年,朱启钤将搴芝石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五色土西边的宰牲亭前。

4 x: p H. e. |4 i& g4 |% k) K

绘月石有半月形的孔洞,夜晚月光透过孔洞可在地面投射出月牙状的光影,因而被乾隆皇帝命名为“绘月”。绘月石当年也在含经堂后院的淳化轩庭院里。1919年,镌有乾隆题字的绘月石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水榭北边小岛上的四宜轩旁。四宜轩是由社稷坛的坛神庙改建而成的,“四宜”寓意着春花夏风秋月冬雪,一年四季皆宜游赏。

" t3 n( u& W; q, X

青云片,是长达一丈的青色巨石,势若一片腾飞的云霞,因而被乾隆皇帝命名为“青云片”。明代天启年间,有位酷爱奇石的京官米万钟,在京西大房山得到了大青小青两块巨石,本想运到位于海淀的私家花园“勺园”,因被魏忠贤迫害罢官而中止,遂弃置巨石于良乡道旁达百余年。乾隆皇帝去易县西陵祭祖途中发现了这两块巨石,他将三丈长的大青石命名为“青芝岫”,运到清漪园(今颐和园)万寿山脚下的乐寿堂,将一丈长的小青石命名为“青云片”,运到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别有洞天”景区里的时赏斋。乾隆皇帝有《时赏斋》诗句:“当门湖石秀屏横,坐喜松阴满砌清”,吟咏的石头屏风就是这块青云片巨石。1925年,青云片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来今雨轩西边的路旁,1971年,又移至来今雨轩南边现在的位置。

9 U7 l0 W. T. _4 Q9 w

青莲朵,是乾隆皇帝得自杭州的南宋名石。1751年乾隆皇帝首次下江南时,慕名到南宋故都杭州的德寿宫遗址,去寻访一块刻画有梅树和芙蓉石的“梅石碑”。乾隆皇帝见到梅石碑画面已经模糊,旁边的梅树已经枯萎,只有那状若莲花盛开的芙蓉石尚自孤寂地依傍在古碑侧畔。乾隆皇帝当时颇生感慨,将芙蓉石抚摸良久。不料蓄意献媚的地方官随后就将芙蓉石用船运到北京。乾隆皇帝说,他当时没想带走此石,既然运来了又不易退回,只好收下,安放在圆明园长春园里的茜园太虚室老松树下。乾隆皇帝将芙蓉石改名为“青莲朵”,他有一首《题太虚室》诗说,“飞来德寿青莲朵,辞却梅英伴老松”。1927年,青莲朵被运到中央公园,安放在五色土祭坛西门外的小山坡下。

0 B* ~/ {" a k1 u+ p0 S! `* p

传说青莲朵奇石下部形似荷叶,上部形似荷花,湿润以后还会呈现出粉红色,我看到雨中的青莲朵色泽确实如此。

$ z. X1 s* K- D O6 ~- ?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发表于 2010-10-20 14: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4: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l) E! ]7 Z' b( V, z9 S) F

当年乾隆皇帝将来自杭州德寿宫遗址梅石碑旁的芙蓉石改名为青莲朵,安放于圆明园之后,又仿制了两块梅石碑,一块送到了杭州,一块安放于圆明园青莲朵所在地茜园的碑亭里。茜园这块梅石碑,现在位于未名湖南岸临湖轩的西侧。

0 D: X% J' N' l6 d Q8 l2 V; U

在未名湖北岸,立有四扇石屏,镌刻着四行文字:“画舫平临蘋岸阔,飞楼俯映柳阴多,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很多朋友疑惑这首诗为何不押韵,其实这不是一首诗,而是刻在四扇石屏上的两副对联,原来分别镶嵌在圆明园夹镜鸣琴景区一座石拱桥的桥洞两侧。夹镜鸣琴,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南岸,乾隆皇帝说过,夹镜鸣琴是取自李白“两水夹明镜”诗意命名的。“两水”是指石拱桥两侧的湖水,“夹镜”是指半圆形的桥洞和倒影形似夹在水中的圆镜,“飞楼”就是石拱桥东边山峰上的广育宫,“鸣琴”则是山峰瀑布的流水声,而“画舫”,当是指夹镜鸣琴景区东边的另一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别有洞天的石舫。这座石舫靠在岸边,上面建有房屋,被乾隆皇帝命名为“活画舫”。乾隆皇帝说过,木头画舫飘荡在水面才是活动的,石舫怎么活动呢?因为“流水窗前过,行云天上披”。很巧合的是,现在的四扇石屏对面湖心岛旁也有和珅遗留的石舫。

' Z- \) F" F& _- a% {3 [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4: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x- s- F8 C7 K/ G& N

华表后边的办公楼前,有一对石雕麒麟,原在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大宫门前,乾隆七年(1742年)移至安佑宫。办公楼台阶中间的云龙纹丹陛石也是来自安佑宫,另一块更大的安佑宫丹陛石则于1937年被移至颐和园东宫门前。



发表于 2010-10-21 1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发表于 2010-10-21 0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到家都十点多了

# t' B. I" Z, Q

没买到报纸

发表于 2010-10-21 0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圆明园的稿子不怕被人咬?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6: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Z2 s( G: l" o0 Y5 b m

啤酒大院的东院是住宅,西院是花园,均保留着大量来自圆明园的石雕碑刻。东院叠砌假山的太湖石,来自圆明园长春园的狮子林景区。狮子林景区,是模仿苏州园林狮子林以及参照元末画家倪云林《狮子林横幅全景图》建造的,乾隆皇帝曾为狮子林题写了许多诗篇,东院太湖石上边就刻有其中的三首狮子林诗篇。

1 D6 J4 d+ r, B3 X# D4 {9 E H

西院花园里也有许多假山,还镶嵌着来自圆明园的五块石匾。其中的“屏岩”石匾,原在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杏花春馆北墙的城关上边。“普香界”石匾,原是圆明园长春园法慧寺山门的门匾。“护松扉”和“排青幌”两块石匾,原在圆明园东南部的绮春园含辉楼景区的城关上边。“翠潋”石匾,原在绮春园湛清轩水源入口处的水关。啤酒大院还有一些石洗和石狮已于近年回归了圆明园,在圆明园回归文物展览上可以见到。

# b: u8 B3 u5 s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 ]+ |0 S+ j5 g. f7 {6 m7 S

人们常用“海枯石烂”来形容难得发生的事情。圆明园自1860年以来历经了抢劫、火劫、木劫、石劫、土劫五番劫难,珍宝流失,楼台焚毁,花木涂炭,湖水干涸,遗址曾经沦为农田。唯有这些奇石碑刻,熬过烈焰炙烤,伤残却不朽烂,纵然风雨飘零,依旧留存世间。让我们珍爱这些精灵吧,在这些冷寂幽怨的身躯里边,依附着圆明园一百五十年来未死的孤魂。

6 e- f0 L4 r- z( K3 U

 

3 u" r) D; s) C4 i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6: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发表于 2010-10-20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6 L+ P+ H; G- i) C! m/ V

详实的介绍!图文并茂!学习ing

匿名  发表于 2010-10-20 15:01:00
 

连接湖心岛至未名湖北岸的那座石桥,桥身两端宽中间窄,故称蜂腰桥,来自圆明园西洋楼的方外观。方外观是一座三面环水的洋楼,水渠上原来跨有三座蜂腰桥,桥身两侧立面雕刻着西洋花卉纹饰,并且以栏板雕刻精美著称。现在栏板已经不存,但是桥身上边还留有安装栏板的榫眼。


未名湖西岸水中的翻尾石鱼,原在圆明园西洋楼谐奇趣的喷水池中,当年从鱼口可以喷出高达十余米的水柱。翻尾石鱼西边的山坡下面,就是著名的乾隆皇帝圆明园《种松戏题》诗碑。诗碑正面镌刻着乾隆皇帝作于1787年清明时节种植松树的诗篇,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适宜种树,种下的小松树虽然不像柳树那样生长迅速,但是百年之后可以留给后人观看。诗碑背面还有一首《土墙》诗篇。土墙,是使用火枪打靶时遮挡子弹的安全墙,位于圆明园最西边的山高水长景区。山高水长也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由于地势开阔,建有射击场,也是元宵节施放烟花的地方。乾隆皇帝在诗中写道,四十年前,他在这里练习火枪,后来在木兰围场射杀过许多老虎,如今虽然不来打枪了,但是还在怀念这个地方。


燕园里面来自圆明园的石雕碑刻还有不少,散布在早年兴建的宫殿式校舍之间,点缀得校园如同花园。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F, I9 Q" _ B( c3 Z1 u7 E

从皇家图书馆到国家图书馆的《文源阁记》石碑

9 {1 w) _! n/ T$ Y8 ]' V

1773年,乾隆皇帝在翰林院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晓岚等人编纂《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编成以后抄写了七部,分别贮藏于全国各地的七座藏书阁里。圆明园的文源阁是最早设计和开工兴建的,1774年,乾隆皇帝将设计文源阁的构思和划分《四库全书》经史子集门类的由来,写进了《文源阁记》,刻成石碑,立于文源阁东边的碑亭里面。碑文写道,文源阁是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建造的,儒学经典是统领各门类学问的源头,所以要将最先建成的圆明园藏书阁命名为文源阁。

( e3 N$ V j3 p3 K# q* G

当年的文源阁不仅是一座皇家图书馆,而且还是一座三面环水的美丽花园,院墙使用太湖石叠砌而成,院内池塘里安放着高达二丈有余的玲峰石。这块玲峰石虽然产自北京西山,却具有太湖石“皱瘦透漏”的风姿,周身共有84个孔洞,可以让月光透入池塘,还可以因风吹而发出鸣响。乾隆皇帝经常来文源阁登楼观书,对月赏石。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和贮藏的《四库全书》均被焚毁,此后院内太湖石流散四方。1924年前后,有两批歹徒为盗卖玲峰石而发生冲突,结果为阻止对方得手炸毁了玲峰石,如今断为数截的玲峰石依旧掩没在文源阁遗址的荒草丛中。现在的颐和园仁寿殿庭院,有一座形似老寿星的太湖石就是来自旧日的文源阁北门,而《文源阁记》石碑则保存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5: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 \2 q5 Y+ M1 Z

国家图书馆文津街分馆,以前叫北京图书馆,前身是1931年建成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这座图书馆与昔日的皇家图书馆确有缘分,当年图书馆建成以后,入藏的第一部大书就是原存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另一部《四库全书》,而且全套书匣、书架都是乾隆年间的原配之物,图书馆门前的文津街也是因馆藏的文津阁《四库全书》而得名。

( H. M& ~& l$ i/ O* c3 G

这座当年中国最好的图书馆虽然是由美国建筑师设计的,其外观却采用了中国的宫殿样式,与东面的北海和南面的中南海建筑景观协调融洽。这座图书馆在建设期间,经当时的政府批准,从圆明园遗址取用了不少建筑石材和石雕碑刻,圆明园《文源阁记》石碑就是在那时运到图书馆的。图书馆门前摆放着来自圆明园的一对石狮,庭院中矗立的一对华表也是来自圆明园安佑宫,主楼的石阶及云龙纹丹陛石,来自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在庭院东侧草地上,还有一座来自圆明园福海西岸望瀛洲景点的汉白玉昆仑石,此石上圆下方,象征着神话中西王母居住的昆仑仙山,两面都镌刻着乾隆皇帝的题诗。还有一座来自圆明园山高水长景区的乾隆皇帝《训守冠服骑射上谕》石碑,背面刻着1931年由蔡元培撰文、钱玄同书写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5: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8 {% p' A* |. j2 F, A' P) z, D7 C

《国立北平图书馆记》

! O' {1 A! b. ?6 ]& L& U: D

 (1931年6月25日)

; a D1 b5 H0 J" H6 g

题刻在来自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山高水长景区的“训守冠服骑射碑”的碑阴

5 t( r% }! n: w

现存文津街国图分馆庭院


$ p" y" U9 r7 U/ Z) W

 国立北平图书馆者,教育部原有之国立北平图书馆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自办之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而成者也。旧隶教育部之国立北平图书馆,初名京师图书馆,成立于民国纪元前二年,馆址就什刹海广化寺充之。民国二年,设分馆于宣武门外前青厂。未几,本馆停办,移贮图书于教育部。四年,部议以方家胡同前国子监南学房舍为馆址,筹备改组。六年一月开馆。十七年七月,更名曰国立北平图书馆。十八年一月,迁馆址于中海居仁堂,中藏有文津阁《四库全书》一部,唐人写经八千六百五十一卷,又有普通书十四万八千余册,善本书二万二千余册,明清舆图数百轴及金石墨本数千通,均希世之珍也。顾以馆址无定,灾损堪虞,民国十四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成立,即有与教育部合组国立京师图书馆之议,而牵于政局,未能实现。董事会遂独立购置御马圈地,绘图设计,筹建新馆,同时在北海赁屋,组织北京图书馆,于十五年三月成立,迁都后更名曰北平北海图书馆。三年以来,规模略具,其购置中文书籍八万余册,西文书籍三万五千余册,分类编目与各种书籍杂志索引之纂辑,均次第举行,出版事业亦已开始。此两馆未合并以前之略史也。新馆之建筑工程,实始于十八年三月,是年六月,董事会举行第五届年会,教育部重提两馆合组之议,经董事会通过,仍用国立北平图书馆之名,而权以第一馆、第二馆别之。今兹新厦告成,乃合两者之所藏而萃于一馆焉。为新馆之建筑,采用欧美最新材料与结构,书库可容书五十万册,阅览室可容二百余人,而形式则仿吾国宫殿之旧,与北海之环境尤称。自兹以往,集两馆弘富之搜罗,鉴各国悠久之经验,逐渐进行,积久弥光,则可以便利学术研究而贡献于文化前途者,庸有既乎。爰志缘起,用勖将来。                   

4 t# i! K% e* }# ] ~# c) l% x

中华民国二十年六月二十五日

- Z1 V: x, Z6 U, H4 L# u, ~

蔡元培撰 钱玄同书



" R% g A$ R+ m6 Q& C! Z

《蔡元培国立北平图书馆落成典礼式开幕词》

+ Y O, Q6 @: C R9 b( a

(1931年 6月 25日)

/ p" g: X; \' J2 A1 |% G

今日北平图书馆落成典礼,时值溽暑,酷日当空,蒙诸君惠然来临,不胜感谢。本馆同人筹备期短,招待欠周,谨道歉,故仅简单报告本馆成立经过,以免诸位吃苦。  

T; H# |& ~' F- }7 P% r0 s

本馆自清宣统二年学部发起组织京师图书馆,时以无相宜地址,乃借用什刹海广化寺作馆址,举凡重要书册各库档等搜罗殆尽。迄民国元年正式开幕,至民国二年教育部以址不适,乃设分馆办事,移重要文件于教育部。民国四年,决图书馆移设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内。六年一月开馆,至十七年则又移至北海居仁堂,目前则又移至本馆坐落地点矣。   

0 X& I9 ^ B/ L9 i4 b' U

按民国十四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委员会曾有筹设图书馆计划,乃与教育部筹商合作进行,筹办北京图书馆,并订约,此为今日北平图书馆之起源。惜中国政治时有变动,致方契约未克履行。十五年教育基金委员会召集董事开会,对筹设图书馆事决议单独负责办理。十八年六月,基金会召年会时,教育部特向该会提议京师及北海二图书馆合并成立国立北平图书馆,基金委员会同意后即起始进行。截至今日,全部工程告竣,所有新旧书籍均经移入。现存之书册极众,如永乐大典、唐人写经八千卷、四库全书等。按北平图书馆之本身历史短促,而藏书极丰,旧北海图书馆内之科学书籍,较京师为多,而三海、圆明园建筑模型在焉。至本馆建筑,于辉煌富丽之外,尚有二特长:第一,建筑上完全采用新式的科学方法,日光由外直接射入,避免弧线,室内绝无潮湿弊端。第二,此种建筑,外部完全按照中国古代建筑方法。惟北平图书馆之建筑,乃试验性质,尚望诸位来宾不吝赐教。

Q: k) K" p/ w: w3 f% T

(原载北平《大公报》1931年6月26日)

发表于 2010-10-20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0 16: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M& k6 ~# U, X+ [6 ^ L( j" C( V

奇石成堆的啤酒大院

3 g3 h8 x) h6 E( f4 f/ t

啤酒大院,位于西交民巷87号,以前是双合盛五星啤酒创办人郝升堂的住宅兼啤酒批发部。郝升堂原是山东掖县的穷人,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闯关东去了东北,后来在海参崴打工挣到了钱,就在哈尔滨与张廷阁合作开办双合盛面粉厂,因此在哈尔滨接触到了电车和啤酒。1915年郝升堂来到北京想办电车公司,但是未获政府批准,于是就开办了双合盛啤酒厂,厂址在今广安门火车站北边的手帕口南街,因为是与张廷阁二人合作,所以厂名叫双合盛。

5 Y) W# k8 U8 o1 A$ P9 n7 I

现在的西交民巷胡同西段,以前是东半壁街。我在北京市档案馆查到了1947年的户口调查表,当时郝家的住址是东半壁街甲14号,户主是郝升堂的夫人郝安氏,家庭成员有儿子郝守信,儿媳刘氏。刘氏的父亲是西鹤年堂药铺老板刘文崇,娘家住在大栅栏地区的刘家大门,就是现在的刘家胡同。

: R' _2 X( D, B' z6 m" L9 g3 g

啤酒大院原来的主人是东北军将领鲍毓麟,1930年,张学良乘蒋冯阎中原大战之机进驻北平,鲍毓麟任北平市公安局长。1933年张学良因长城抗战失利下野,此后鲍毓麟辞职,将大院作价10万银元卖给了郝升堂。

/ ?& Q4 U. a8 |& K( {% ]% c. Y

 



发表于 2010-10-20 19: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U( ~6 }( D" D. l

恭喜!

4 C4 l7 B _8 W

 

F' a2 p) j, v7 K* }$ W( ~

一早看青年报,就看了。

7 w% m2 K ~/ j7 A) P! x2 x0 i2 R$ J

 

发表于 2010-10-20 2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食烟老师的文章很是感慨,圆明园历尽沧桑,正是吾国近代的缩影~

" w; N0 {, L; B

           再补充两张片子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食烟火斋、逝去的光阴、蓟风拍记《圆明园劫后遗石》

发表于 2010-10-21 1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拍得好,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8: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帝京子民先生的照片
发表于 2010-10-23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开眼了!
发表于 2012-7-27 20: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里面有在下第一次参加啤酒院活动的记录,感谢陆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10:05 , Processed in 1.215704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