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n. g8 {: A8 f
清 端顺长公主碑
7 z( z' Z2 s5 I* o8 N4 I/ Q& E ( E* `3 @- n8 A
清 端顺长公主碑
x6 J& j5 E9 g- ?0 w * i4 f) c7 S# [7 h1 S8 Y& e
德外冰窖口75号,保存着一通墓碑。是为一位早折的公主而立。原来的公主园寝建于清初,建制应该颇大,又称皇姑墓。这里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女固伦端顺长公主,固伦端顺长公主是顺治皇帝福临的姐姐,崇德元年(1636)三月二十五日生,顺治七年(1650)薨逝,时年14岁。顺治十三年(1656)六月谥曰:端顺。园寝坐北朝南,依次为碑亭,宫门、东西配殿、享殿。东西配殿、享殿均为三间,享殿内设石享堂,呈长方形,石享堂前砌长方形石供台。现仅存螭首龟蚨碑一通,碑身高大,实为逾制。碑阳上述满汉合壁的“端顺长公主”5个大字,左满文,右汉文,碑阴无字。选料精良,做工考究,是北京地区现存清代最早的一处公主园寝遗迹。
8 v4 C! p( q" t! [' Q
! K9 f1 r* \$ d* e w
清 端顺长公主碑
M- ~( N: j3 G4 I- |% y. O. Y 文物说明中提到“高大逾制”,这端顺公主是皇上的亲姐,逾制也无人敢指责,若旁臣胆敢造次逾制,定会治罪。
/ C9 G. D/ }+ O, Q7 Q) E1 o& B
清 端顺长公主碑
' B( S1 T) f: H3 w) `; t) a0 | 墓碑立于享殿之南,原有享殿,上世纪80年代享殿被拆除。2004年10月做热力施工时出土墓碑,2005年3月立于原享殿西南侧。该墓碑为青白石材质,趺座螭首,碑阳为满汉文字“端顺长公主”,字体为双沟楷书,“堪称书法之奇观”。四周雕刻龙纹,碑阴无字。现复原的碑座改为坐西朝东向。
, F) e3 Z3 P0 A) i( L3 ? 清朝的皇家女儿们中,多是年幼时便已出嫁(12岁以前,含12岁),还有很多红颜薄命的(40岁以前,含40岁),当然也不乏长寿之人(70岁以后,含70岁)。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太宗皇太极生有十四位女儿,另有养女两人,计16位公主。 其中早嫁者六人,分别为第二女马喀塔12岁下嫁察哈尔部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第三女12岁下嫁科尔沁部蒙古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哥哥之子奇他特;第五女阿图12岁下嫁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第六女12岁下嫁伊尔根觉罗氏都统阿山之子夸札;第八女12岁下嫁蒙古科尔沁部土谢图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之长子巴雅斯护朗;第十一女12岁下嫁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占比为37.5% 早亡者九人,分别为长女敖汉公主,终年34岁;第二女马喀塔,终年39岁;第六女,终年17岁;第七女淑哲公主,终年16岁;第九女,终年18岁;第十女,终年27岁;第十一女,终年15岁;第十三女,终年20岁;养女一,终年23岁。占比为56.25% 长寿者一人,第五女阿图,终年69岁(16位公主中最长寿的一位)。占比为6.25%。 固伦端顺长公主既列在早嫁之列同时也在早亡之列。年仅15岁,这个年纪正是女人风华正茂的好时候,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甚至还没有体会爱情的滋味,就急忙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12岁嫁给蒙古阿巴亥部博尔济吉特氏噶尔玛索诺木,必然还是一个没有发育完全的小女孩,因为政治联姻等诸多因素,远嫁他乡,不知道临终之时她有多思念她的父母兄弟和远在他乡的家。(引自网络)
: ~' a6 Y- I( V$ Z! w
; I! P* B) e/ b' J: R: t0 X |' c
清 端顺长公主碑
% p/ t* ?' E& F Y
' h" a$ b1 @4 i5 e& \
清 端顺长公主碑
( V/ z. V. G! Q8 o: o
寻访路线:地铁2号线积水潭站C出口,向北300米东转200米路北。
' [2 J( m5 ` B9 a0 y1 X( x[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31 22:10: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