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切换到宽版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9|回复: 1

内联升和外联陞二题之二

[复制链接] 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发表于 2012-4-28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祖上在外四区广安门内路南老门牌332号(现在港中旅大厦中间处),有一处房产。临街两间铺面,勾连搭六间,一共十二间房。闲了好几年,临解放那年,租出去了。父亲的朋友,骡马市登云斋鞋铺的张炳南当中人,租给通州人邓玉品。一间门脸开了“联陞鞋店”,另一间门脸是邓的妹夫开了电料行。鞋店经营了十来年,直到公私合营以后。  

$ @+ o) e* I& Z9 G. c) Y+ t/ v

  这家鞋店往西500米左右,就是广安门城门,出去,城外头了。跟“内联升”相比,叫“外联陞”更合适。

- J" ~6 i" p9 n3 K* P" E

  广安门内一带是布鞋制作的大本营。开设门市铺面的鞋店,前店后厂,自产自销的就好几家。从现在白广路往西到南线阁三百米长的一段,当年就开着三家:“信诚”、“万顺斋”、“联陞”。路北王子坟(广义街)口东边还有“鞋局子”(没有门市的布鞋作坊。这鞋局子是张炳南脱离登云斋以后办的)。另外是“绱鞋铺”,家里做好鞋底、鞋帮,绱鞋铺给绱(缝到一起),拿楦头排好,挣加工费。也能有底配帮有帮配底,单加钱。还可量尺寸定做。这绱鞋铺据统计,广内街道有四十九户。此外还有打袼褙的作坊,给鞋铺做外活的散户。靠布鞋吃饭的队伍不小。

. _: A! p- g3 i9 v) \

  联陞鞋店开业最晚。门脸小,一间铺面。门留在当中,缩进去一米多。两旁是一米见方、高两米多的橱窗,橱窗里可墙的大镜子。站在玻璃门洞里,镜子对着镜子。像是一条深深的胡同,窄门脸显宽了。店堂布置按鞋店常规,贴墙玻璃货柜,一层一层摆放各款布鞋。柜前方茶几,两旁椅子。椅子下放小块栽绒毯子,客人试鞋垫着。柜子一侧挂着布掸子、鞋拔子、三角形薄布口袋(方块布、对角折、缝一面,客人试鞋套脚上)。还立一个一米高的“鞋拐子”(修鞋工具,鞋套上面,鞋底挂掌钉钉),买鞋白送“铁橘子瓣”,当场钉好。

' x/ K ~/ P1 t" m* c

  往里是栏柜。柜后头是裁剪鞋帮的大案子,往后除一间柜房(办公室兼库房)外,都是操作间。最后头是间大罩棚,改成阁楼,楼上绱鞋,楼下盘大灶台,高宽一米,长两米来的。上头按个跟灶台大小一样的烘箱。坐大锅煮鞋底子,焖透。一隻一隻的在石头平台上,用平锤敲。使纳底子的麻绳和布一平,穿着舒服,看着针脚密。绱好的鞋,浸湿,楦头排紧,在烘箱烘干。就是成品。

4 z% ]6 T1 e6 x. y" e9 Z, o7 f

  解放初鞋铺买卖兴隆。生产扩大,地方不够用。在我们后院,靠西墙压了两间棚子,木方子挂苇箔,里外抹麻刀灰。也遮风挡雨。当然冬冷夏热。五六个绱鞋的,对面坐马扎上,双腿上铺着一长条帆布,绱的鞋底朝上夹在腿间。鞋帮鞋底都是里面朝外,用小钉和麻绳绷在木楦上。一把锥子,两根针,都是弯的。绱鞋的绳子,看鞋的档次,有线麻、蚕丝两种,绳两头有针。锥子扎孔,对着穿针。技术熟练的师傅说着笑着聊着干着。针脚一般大,锥子扎的位置一致。不会有里出外进的毛病。鞋铺红火了二三年。从开张时的五六个人,发展到十二三个人(包括四个学徒)。     

0 U% h! R9 @; r" S* Q

  1951年12月发动“三反”,在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对官僚主义运动。1952年二月,开始“五反”,在私营工商户里, 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经过揭发检举,坦白交代,定性定案,分别处理。打击了资产阶级的进攻,奠定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资本家在工人的监督下守法经营。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创造了有利条件。联陞鞋店规模虽小,但掌柜的、伙计、徒弟界限分明。徒弟伙计揭发检举,掌柜的坦白交代。店员经理初次交锋。在鞋店,伙计们年龄大,积极性差。徒弟们血气方刚,不甘落后。大徒弟甄景风谋划,小徒弟彭顺来冲锋。小铺子显大身手。五反运动战果辉煌,可是工商业者们经营的心思不那么集中了。而在坦白检举批判斗争的过程里,夸大的说法,过火的做法,都有。为显得积极,捡大的说,捡出格的做。为过关,资本家往头上扣屎盆子(文革中也都如此)。最后定案没按这些定。可是告诉人们:假话、谎话,生活中不可无!60多年的训练,成效不低。有目共睹。
  经营者不尽心,监督着不再受被监督者的驱使。尿不到一个壶里了。鞋店生意下滑。后院的棚子拆了。找区里把徒弟们安排别处,剩下五个人维持着。创办时三个人:邓玉品和他本家兄弟,大掌柜二掌柜。一个姓刘的,给大掌柜立过功。北京做鞋的,一般不做鞋底。都从外头进。纳鞋底子的集中在通州马驹桥。这老刘跟着大掌柜不少年了。到马驹桥都是他去。连买带运。一趟几百双底子,装俩大粗布口袋,自行车驮回城里。有一回碰上劫道的,老刘死抱住车和口袋不放,被打的浑身是伤。保住了东西。感动了邓玉品,成了至交。老刘除了绱鞋,别的活都拿的起来。还能应付门市。对内对外都是硬手。他们仨,加俩绱鞋的师傅,五个人,维持到1956年公私合营。经营到1958年并入鞋帽公司。原用房屋交给民族乐器厂直到扩展两广路拆平。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12: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小门脸也是字号,诚信经营也能赢来回头客,一家温饱不成问题。

3 O j3 |1 U' p; o/ @4 |

2、被迫随娘改嫁,一姓“公”不死也塌秧。

4 q. t' P( y9 e# ?" H

3、解放,全部的意义就是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9 D, e9 u5 `9 u: w& s

4、布鞋做不了胶囊,不“和谐”!都穿皮鞋了,穿得不能穿了,还能废物利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老北京网

本版积分规则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6-2 19:07 , Processed in 1.163779 second(s), 6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